..续本文上一页说种种派;其三,白界属说心派;其四,广无边界属回遮因果派。
秘诀部以教授秘诀为主要传法方式,内分三种:第一,以零星语教授,简称“喀托”;第二,以谈话方式传授,简称“喀丹”;第三,指示续为自典,讲示法性为一切佛语之出处,自性远离生死涅槃,故无取舍劳作,法性不住声与字句,故空性不以争论触及等。总括起来有外、内、密、无上极密四类。
作者认为,宁玛派在讲述各乘的基本情况时,通常从入门、见、戒、修、行、果六个方面进行论说,阿底瑜伽之入门方式有两种,即灌顶入门和所作入门两种。该派常提及“体性本净”、“自性任运”和“大悲周遍”三术语,认为能超出心法的明智性空为法身,自性光明为报身,大悲普被为化身,是为佛的三身自性。
阿底瑜伽之修,主要为彻却和脱噶两种修持法。彻却,全称“噶德彻却”,意为本净观修,亦为“立断”意,指立断妄念之流而得见自性。本法的特点是“无修而修”,关键在于当下一念上认知本性,于当体明空不二之刹那,无修无散乱定住,明了觉照自己本心,勿令间断放过,即可解脱,立得成就。嘉饶多杰说:“心之自性本初觉,心无生灭如虚空,证悟诸法平等义,不寻空性为修习。”
脱噶,全称“伦珠脱噶”,意为任运顿超,行者通过反复串习三要、四灯、次第究竟圆满四相,最后于世俗诸法现分之中,显现人体固有的智慧之光,一切实体任运自然化为光明,证得真实究竟,即身化为智慧虹体的一种修持法。所谓修习三要,是对身的调正,眼视的调正,以及意的调正。所谓“四灯”是指远境水灯、心法界灯、明点空灯和自然慧灯(本觉智光)。所谓“四相”是四段进修次第,一是法性现前相,二是证悟增长相,三是明智如量相,四是法性穷尽相。阿底瑜伽之行如《宝库幻钥》所说:“一如疯癫行”。阿底瑜伽之果如初生于法性之力,现住于法性之势,终没于法性之境,从而菩提之果自然成熟,解脱于轮回涅槃,证得不坏虹体,即所谓智慧师地(瑜伽师地)或普贤果位的永恒童子瓶身。
2、许得存《隆庆饶绛巴及其对大圆满法的评判》,《中国藏学》1998年第3期。本文介绍龙钦饶降巴尊者的生平、著作及对大圆满的解释与评判。认为大圆满法概括有四层含义,“第一,诸法无自性,无任何表相,诸法没有独立的实体,即空,空是本空,非后来空,也非认识而空,它是宇宙的本体。第二,本来任运,大圆满法本来清净,并非由某一个人或神创造出来的,其“集”是菩提心……菩提心没有本性,也具有各种功德,任运成就于诸法界。第三,不堕常断,圆融无偏。大圆满阿底瑜伽法如同虚空广大无边,明空赤露,犹如普贤佛的胸怀,难以言表。“诸法本有,自性无常断偏私,故基平;心无例外与执着,故道平;无欲望及转变,故果平。”第四,独一,大圆满法独摄于根本智慧,即诸法自然智,这种智慧是通过长期不间断的修炼才证得的。”大圆满即是一切生死涅槃诸法都在明空觉了之中,圆满无缺,它是解脱生死的最殊胜方便,故名大圆满。
作者认为,口诀部又译“教授部”或“心要部”是大圆满法的精华部分,内容包括大圆满甚深娘提、空行娘提等。从传承上讲,有莲花生传和无垢友传,从法统说,莲花生所传的大圆满口诀法得自无垢友。口诀部的内容博大精深,龙钦饶降巴尊者归纳为三层。第一,分散法说,着重讲述超出心识的能作所作。分为决断安立道的口诀和现证清净解脱力道的口诀。第二,语言法说,包括愚痴散乱的语言和传言无时的语言。第三,续论法授教,认为自性无生死涅槃,也没有取舍所作;法性无语言概念,所以空性没有争端所立。它包括四种方法:第一、综合见授教;第二、针灸消障法授教;第三、用现出方法讲隐秘法;第四、解释自然明了。总而言之,口诀部以“明了性”,现证法性境,成就金刚身。它的经典分为外、内、秘密、无上密四类。无垢友大士传的叫做“无垢娘提”(清净心滴),莲花生大士传的叫做“空性娘提”。无垢娘提分为秘诀和耳传,耳传又分为小耳传智慧印象(修心七义)、中耳传中有光明印象(讲述中有中阴解脱)和大耳传了义现有教授(主要讲述实践金刚藏究竟义的方法)。空性娘提着重讲述法身圆满,包括修心和异熟解脱道等内容。修心指七种前行方法(包括上师相应、曼荼罗修行、发菩提心、净障百字明、四无量心、轮回因果、寿命无常),异熟解脱道主要讲述灌顶和修行的具体方法。
3、牛宏《浅析大圆满法与大手印法的异同》,《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作者提出,大圆满法和大手印法在“佛性论”、“人性论”和“明空说”等重要的佛教哲学原则问题上看法基本一致,二法皆以心性为基础,强调“明空双融”之理来追求即身成佛和即生成佛的境界。
又提出,这两派法在修身上的鲜明风格,大圆满法讲求以宽坦任运、无别好恶、不做破立的无功用法门来证得明空赤露,而大手印法是以结合修身(双修法)的方便法门,明空双运,证成大乐俱身。大圆满法秘诀部中的修身法有两大要门:“策厥”(彻却,意为断坚)、“妥噶”(意为超越)。策厥法是求悟本净心性的见修法,与心部中所谈的悟心之法大体相同。妥噶法是修光明之身法,是指“自性环链身”在修光明过程中的成熟解脱,也叫“要点中解脱”。……达到法性究竟之边际后,把一切粗细三身,均在身和智中全部消融干净,从而显示了妥噶法的殊胜之处。
大手印法认为修悟空明是有层次的,凡夫的粗身在密乘大手印中的方便道诸法门渐次转化成具有大乐体性的细身,即本元身,在修成本元身之后,才能现证三身而成佛。因此,相比较而说,大圆满法是注重顿悟直修的法门,大手印法则是采取渐悟分修的做法。大圆满法中的“妥噶”修法和大手印法中的“拙火定”法分别是此二法中最典型的实践修炼方法。“妥噶”法是以心理感应为关键,“拙火定”法则是以运用身体的气功为主。
作者又认为,后期的大圆满法与摩诃衍那的汉地禅宗思想相近似,还提到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也指出,大手印法既有禅宗思想的遗风,又有印度佛教的依据。因此,作者总结,“顿渐之争”中汉地佛法以失败告终,但其鲜明的“顿悟”思想给人们留下了一定的深刻影响,被后弘期以来的藏传佛教宁玛派和噶举派所吸收。另一方面,藏传佛教的宁玛派和噶举派为什么要吸收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和方法,而不是直接去弘传印度佛法中的佛性说呢?这需要我们从当时整个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传法特点来分析。后弘期的传法是从民间开始扎根和发展起来的,当时这种“我心即佛”、“即身成佛”和“即生成佛”的佛教理论和方法容易在民间被吸收,也很利于当时佛教宗派的发展,因而早期形成的宁玛派、噶举诸派积极吸收并融合了曾在藏区流传过的禅宗思想和其他佛教宗派思想,再加以印度密宗中种种快速成佛的修身密法,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圆满法”和“大手印法”。
4、许得存《大圆满法及其与禅宗的关系提要》,《2001年两岸禅学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第196~211页。作者认为学术界根据宁玛派所主张的“心体本净”、“自性顿成”和“大悲周遍”思想,认为大圆满法与禅宗有渊源关系,甚至有一部分学者把两者完全等同起来,而忽视了它们之间存在的细微差别,这无意中否定了两者各自所具有的特点。禅宗思想因吉祥狮子和摩诃衍那而对大圆满产生了影响,两宗都强调“心性本净”,并把心性看成是外境之源,支配诸法存在。但宁玛派所讲的“心体本净”是讲人的本体,并从绝对与相对、有限与无限的角度把人的本净之心提高到宇宙高度去论述,强调了光明的重要性。禅宗则基于自然本体上讲心性本净,很少讨论光明。
作者提出,阿底瑜伽分心部、界部和口诀部,心部从体、相、用三个方面讲述心体本净、本具光明和随缘显现等心性法。采取直观方法,修证心本空。界部讲述诸法皆心性所显,界觉无别,通过脱离心所思虑的物件去修自然智——空。口诀部侧重明分,要求修行者无思无念,全离一切分别。总之,摩诃、阿努两种瑜伽注重观想、念诵修习,通过渐修消解烦恼系缚,尚未达到任运自然,使四大变化光明、见性成佛的境界,即观空。阿底瑜伽修调正身、口、意,气化智慧,自性清净,使外空烦恼,内妄念之根自然断灭,没有善恶一切动作,诸法尽入法性。阿底瑜伽有“彻却”和“妥噶”两种特殊修法,是对包括摩诃瑜伽和阿努瑜伽在内的一切大圆满修法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宁玛派不同于其他各派的实践方法。
“彻却”修的目的是为了求悟本净心体,心体本净是大圆满法的基本理论。大圆满“彻却”修非立刻顿悟,而是需要一段的苦修才能顿悟。“妥噶”意为“超越”或“顿超”。属于修光法,是以光修证法性自然智的途径。《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说:“已见自心更勤精进,不舍肉身,法尔智慧光显,圆证三身境界者,名妥噶。”彻却的重点是修心之空分,“妥噶”则偏重于修心之现分(有)。《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又说:“1、妥噶修使肉身成为通体光明;彻却仅能使身体化空,不能修成光明,直到临终的刹那,得见法身。2、妥噶修能使身体变成光明,度无量众生;彻却虽能使身体化空,却不能变成光明,所以难得慧眼、金刚身等,度生有限。3、妥噶修能使肉身的六根,成现三身境界;彻却则不能。”宁玛派大圆满法的三大基本特质是:心体本净、自性顿成、大悲周遍,分别与法身、报身、化身相联系。“心体本净”是宁玛派修炼大圆满法的总的指导思想,贯穿于其修行的全部过程。
“自性顿成”是讲一切法的相。《土观宗派源流》说:“空性妙相,无碍明现,是为自性顿成。”它着重修证明空无别。一切光…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绪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