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上下密院的组织与学经

  上下密院的组织与学经

  索南才让(许得存)

   上下密院是格鲁派初创时期建立的专门修习金刚乘法的两大学院,作为格鲁派的最高学府一直受到达赖喇嘛和噶厦地方政府的重视。最初有一系列严密的制度,包括学经制度,管理制度和其它各种制度,培养出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高僧。

  一、下密院

   下密院,藏语名叫“桑钦居扎麦巴”(gsanchen rgyud gra smadpa),简称“居麦扎仓”(rgyud smad gra tshan),意思是下部地区宏传续部密法的学院,相对于后藏的上部密续院藏堆居扎仓(gtsan stod rgyud gratshan)而言。1433年,由宗喀巴的成就弟子喜饶僧格在木鹿寺的基础上扩建成的,下设擦瓦康村、安多康村、嘉绒康村、色贡康村和珠霍尔康村。实行堪布或轨范师负责制,任期三年。堪布下面设翁则和强佐、格贵三个职位。翁则的职权是负责诵经、析祷、授课等宗教活动,相当于教务长。堪布不在时,翁则可以代行堪布职权,处理政教事务,任期三年。

   强佐,即总管,主管全寺和堪布的经济收支,任期三至五年。一般由正副四人组成。

   格贵,俗称铁棒喇嘛,是全寺的执法官,管理寺院各种戒规,处理违法乱纪者,任期一年。

   西藏和平解放前,下密院的主要经济来源于寺属庄园。据不完全统计,下密院所属曲谿(庄园)有二十八处,其中卡隆恰巴、那木赛、雅达哇、澎波邬根、康隆巴、贡廓哇、乃仲夏巴、蔡贡塘、阿古哇、澎波雪、拉木巴、德庆、昂噶哇、赛康、朗日等比较大,分布在拉萨、林周、达孜、堆隆德庆等地。又说是澎波的周嘉、邬坚、雪、贡廓;堆隆德庆的德却、德庆南卓蔡、蔡谿;达孜的蔡嘉顿岗久、那庆孔朗拉;墨竹工卡的南杰林、堆隆齐末隆、堆隆扎西康萨、堆隆宋拉哇和堆隆拉木巴等。实际上,两种说法只是名字不同,所处地方相同。另外,征收差役税、房舍出租税,诵经费和布施收入在全部经济收人中也占一定的比重。寺院还在拉摩、蔡尔赛、澎波、奔顶、甘丹、色拉曲顶、蔡贡塘等寺院增设密续院,讲授密法。

   下密院属于散居学派系统,主供集密本尊像,另有金刚大威德本尊像,法王像,宗喀巴、嘉曹杰、克珠杰师徒三人像等。宗喀巴曾授赐嘉饶僧格的面具、锡杖、绳索、经函等作为寺藏珍品保存。

   建立初期,僧人总数不多,清朝政府定额五百人。由于寺院管理严格,以苦修为主,影响了僧人人数。原来规定凡是进入下密院学习者,必须是在甘丹、哲蚌、色拉和其他寺院学完全部显教课程,获得相当学位者,其中有拉然巴格西学位获得者和噶居学位获得者,禁止佛学理论功底浅薄者入寺修行。凡是担任堪布者,必须精通生圆二次第教授,并取得成就者。

   下密院主要修法,第一,十三尊金刚大威德、四十九尊大威德、大威德八起尸法、红色阎摩德迦法、黑色阎摩德迦法、金刚大威德圆满次第四瑜伽;第二,集密五次第教授;第三,佛智足传规集密四喜或四明点圆满次第教授;第四,鲁俄巴传规圆满次第四大瑜伽;第五,金刚铃传规胜乐身曼荼罗圆满五次第教授;第六,时轮圆满次第六支瑜伽;第七,金刚手大轮圆满次第四加持法;第八,母续生起次第仪轨、那饶六法。通称为下密院“圆满次第八大教授”,和散居学派的“八大教授”基本一致。

   十三尊大威德教授是由印度着名学者阿阇黎吉祥持首创的,包括黑阎摩德迦、红阎摩德迦和金刚大威德。格鲁派所说的传承关系与他派略有不同,十三尊红阎摩德迦教授传承从吉祥持传四代至恰·曲杰贝;恰译师传宇浦·坚参格哇;宇浦传雄·洛追丹巴;雄译师传两代至布顿;布顿传仁青南杰;仁青南杰之后依次是扎巴坚参、达波·贡噶扎西、班钦桑波扎西、扎西仁青、居巴桑珠嘉措、居巴尊追帕、居巴多杰桑波、居巴桑结嘉措、班禅洛桑确吉坚参。

   十三尊黑阎摩德迦法的首传者为妙吉祥阎摩德迦。由热·多杰扎传入西藏,经六代传到布顿;布顿传仁青南杰。仁青南杰以后的传承人依次是扎巴坚参、达波·贡噶扎西、扎西仁青、居钦桑珠嘉措、班钦桑波扎西、班钦那萨哇、嘉木央欧色贡波、班钦德勒尼玛、贡德夏尔巴·南喀坚参、班禅洛桑确吉坚参等。

   格鲁派重视十三尊金刚大威德灌顶教授。宗喀巴之后分成两支传承,一支是下密院传承,另一支是温萨学派传承。此教授包括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生起次第教授重点意修十三尊大威德本尊,它的形象和通常所见的三头六臂不同。修行仪式,主要讲各种仪轨,如择地仪轨、设坛仪轨、灌顶仪轨、供养仪轨等。修行方法有加行三摩地、曼荼罗胜王三摩地和佛三摩地。

   圆满次第教授涉及金刚诵、上师瑜伽、护轮、脉气明点、行道次第四瑜伽和现证金刚身的有学无学双运等六种。

   四十九尊金刚大威德教授,由大成就者拉勒达巴阇(游戏金刚)根据《金刚大威德续七品》创立的,提出了居于无量宫、护轮和寒林中,意观佛、标帜及执持标帜的本尊金刚,静心修行本尊和八起尸法。轨范师为弟子传授灌顶和设立胜修曼荼罗时,不必设立八尸,只需设立左足座,专修本尊。

   八起尸法,是在八大寒林(八大尸林)修行而形成的八种特殊法门,始传于拉勒达巴阇,由不空金刚宏扬光大。格鲁派认为,由金刚大威德、智慧空行母、拉勒达巴阇、不空金刚、慧源、莲花金刚、燃灯佛护、热·多杰扎、热·曲饶、热.益希僧格、热·本僧格、瓜译师、绒布·喜饶僧格、贝丹僧格、多杰坚参等人传承。布顿大师受贝丹僧格和多杰坚参的真传,在萨迦派中宣讲。宗喀巴分别从布顿弟子仁青南杰和萨迦派高僧学得。

   红黑阎摩德迦和金刚大威德的四种瑜伽,指咒瑜伽、三昧耶瑜伽、形相瑜伽和智慧瑜伽。修四瑜伽的目的是要达到身、语、意三寂,证得幻身和胜义光明。

   集密五次第教授、四明点教授、大瑜伽教授、胜乐圆满五次第教授和大轮教授已在散居学派中介绍过。

   下密院所讲的六支瑜伽与那饶六法是宗喀巴根据《集密根本续》、《胜乐根本续》和《时轮根本续》讲的,吸收了噶举派和觉囊派的实践经验和方法。

   由于下密院和散居学派同源,两寺僧人往来十分频繁,每遇夏季法会,散·甘丹颇章寺的一部分僧人到下密院作佛事,下密院的部分僧人赴散·甘丹颇章寺参加宗教活动,年长日久成为贯例。可是,随着下密院地位的日益提高和僧人剧增,两寺之间的往来中断,下密院的夏季法会选在堆隆德庆的齐米隆举行,冬季法会分别在拉萨、桑阿喀尔和甘丹寺举行,有时在哲蚌寺进行。

   按传统,藏历二月初一日至十八日晨前,重点讲解《集密四家合疏》。之后,在佛殿辩经,与会格西负责抛洒食子。四月,部分高僧去拉摩绛曲觉寺住休一日;在蔡赛住休七日。五月中旬,举行夏季大乐法会,会期十五天;六月上旬,居蔡贡塘寺辩经;下旬到色拉寺萨木洛扎仓参加辩经一天,是日居色拉寺哈尔东康村;翌日全天辩经。后几个月,堪布由高僧陪同视查各属寺,举行小型法会。年底举行祈愿法会,为期一月,法会期间的全部费用由主寺和各属寺共同支付。

   下密院建立以后,培养出了很多品学兼优,在藏区颇有名声的高僧,如历任堪布及喜饶嘉波、嘉拉·曲窘嘉措、多麦巴·嘉木央洛追、多麦巴·扎噶尔、丹珍平措、热振·洛桑顿珠、金巴嘉措、洛追嘉措、阿旺却丹等。

  二、上密院

   上密院,藏语叫做“桑钦居扎堆巴”(gsangchen rgyudgrastodpa),简称“居堆扎仓”,位于小昭寺内。藏文史籍中有许多和它的名称相关的传说故事。1485年拉萨河洪水泛滥,危及拉萨市民,贡噶顿珠知道后从赛哇隆山洞来到拉萨河念经祈祷,洪水下降,免除灾难,帕竹地方政权首领将小昭寺赐给他作为修行之所,他以此为基地宏扬密法。因为,他治水前在拉萨河上游某地修行,故更名小昭寺为上密院。实际上,上密院是相对于下密院而言。创始人贡噶顿珠(1419——1486)是后藏乃娘人,早年在那塘寺出家。跟随第一世达赖格敦珠学习《释量论》;从喜饶僧格听讲《集密根本续》和《集密五次第论》。后到拉萨哲蚌寺参谒堪钦贝丹洛追,系统学习中观、般若、戒律、对法。从哲蚌寺进入下密院,拜喜饶僧格的弟子,第二任轨范师居钦金巴贝为师。金巴贝和扎巴桑波圆寂后,全寺大多数僧人推举贡噶顿珠为堪布,却遭到翁则(领诵师)顿云等少数权势人物的强烈反对,委任扎西坚参为堪布。1464年,贡噶顿珠携寺藏文物六臂怙主画像和内供劫波罗(头盖骨),带领六名弟子隐居今墨竹工卡境内的赛哇隆山洞修行。次年,应邀赴任强巴林寺堪布,历时十年。1474年,创律居堆扎仓,在极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后来,下密院第五任堪布喜饶桑波再次请他去下密院,他婉言谢绝。1485年,他因治理拉萨河水有功,由温萨·达隆巴把小昭寺划给上密院。

   贡噶顿珠主持上密院十三年,培养出了居巴·拉仁巴、法王耶泽巴和轨范师班丹欧色等一批优秀密法弟子。据载,他临终前嘱咐弟子说:“我死后将我的心脏和舌头等舍利装藏新造佛像,头盖骨作供器”。他圆寂后,弟子火化遗体,心脏、舌头等成为舍利,装藏高约一尺的集密本尊金像,头髅供于达孜新寺。

   1486年,贡噶顿珠在强巴林寺圆寂,由于上密院没有堪布,中断讲经两年,直到1488年拉旺仁青(即拉仁巴1446——1516)继任堪布,总理全院政教事务,恢复了佛事活动。上密院财源茂盛,佛事兴旺,人才辈出,受到噶厦政府和其他地方势力的重视,多次拨款修缮小昭寺,创造幽静舒适…

《上下密院的组织与学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