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而无相无执。
3、觉囊派的看法认为这些学者中对中观的理解还不全面。第二十八代祖师多罗那他在《他空精义》一书中把中观分为四个层次:①共通中观;②大中观;③中观不共义;④秘密义。 ①、共通中观只承认缘起性空,胜义世俗皆无自性本质皆空,佛护、清辩、解脱军、静命皆属这一观点,他们说中转*轮后,宣说了《般若经》等为了义经。龙树为解释经义着《中观》、《理聚》等论成为中观派的最大权威。末转*轮各经都是不了义经。共通中观唯主“空”义,后来发展成为应成派则主张诸法自性皆空,唯名言安立而有,胜义世俗一切皆空的“毕竟空”论(《他空精义》)232——233页)。(笔者注:毕竟空是真空妙有的涵义,不是顽空) ②、大中观主胜义有的他空见,觉囊派自认在藏就是他们的这一派。大中观的根据的经典方面有:《如来藏经》、《大法鼓经》、《央掘魔罗经》、《胜鬘经》、《妙臂请问经》、《大般涅槃经》、《宝云经》等究竟了义诸经。阐释经义的有:弥勒、无着、世亲等的著述。弥勒在《现观庄严论》里略提他空之义。在《经庄严论》、《辩中边论》、《辩法性论》等中作了详细解释,在《宝性论》中更详为决择他空之义。依觉囊派见解,龙树亦说他空见,他在《理聚论》中为除常边,成立为空,在《赞聚论》中除断边,成立为有。如《法界赞》中提出胜义不空的中观了义思想(笔者注:龙树中观思想是中观见,并非他空见,是中道八不见解,显现般若空慧,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真空妙有,多罗那他祖师可能是搞错见地了)。陈那、安慧更发展了这种思想。从上述经典来看不仅宣说有唯识理论,并提出了法界、真性,如来藏,不生不灭等(注:瑜珈行中观自续派智藏论师著作的《二谛分别论》19页),是开创了中观了义之宗(《他空精义》232——255页)。 龙树、无着的他空思想传入西藏由素·噶瓦多吉译师和赞喀布齐等人所翻译,觉囊派先辈所继承,到了笃布巴第十八代祖师时则更为发扬光大(《他空精义》234——237页)。 ③、中观不共义,提出了如来藏,指明此即佛性,一切众生皆具。他们对佛性的看法就是指常、乐、我、净、正、真、善。 ④、中观秘密义,提出佛具有身智一切德相,并提出了“法界”、“法身”这些概念,是作为佛的一切身智德相之所依(《他空精义》241——245页)。 觉囊派既破小乘微尘无分之说,又破唯识无有外境之说,还破一般中观空无所有——毕竟空说。他们提出了胜义有,自认是究竟了义大中观。(注:可称为法界如来藏大中观,自性不空而中观他空,自性胜义有) 觉囊派的大中观,实际是在唯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唯识提阿赖耶识是有为法,只能含摄染法,他们改提“如来藏”,是无为法,染净兼摄。从毕竟空到胜义有,确实他们对龙树的中观思想发展了一步。12 (笔者注:这见地也不一定完整,楞伽经强调如来藏也要空而不执,方便而有,直接讲不空容易执着而成戏论。要不空而空,空而不空才是中道妙有。此即楞伽经无常品第三之余:“无如来藏藏识即无生灭”所谓的中道如来藏,即胜义有也是方便妙用,本体还是真空与光明) 4、反对觉囊派他空见的修行者除了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外,如布敦大师曾造《如来藏光明庄严论》,三藏大师尊追白造《如来藏光明灯论》,扬卓巴·仁钦朵造《无比帝释金刚论》、《智慧雷霆论》、《金刚大雷霆论》、《金刚锤论》等破邪之论着甚多。13另萨迦派的高然巴大师在《辨析见地之殊胜大乘心要月光论》一书中也批判他空见为戏论。因为萨迦派主张真如实相离戏论,明空双运无执。(注:宗喀巴大师是中观应成派,随立随破,破一切执,自性不空仍有自性执着,如来藏也不应执着。即认为他空见有细微的我执,为不了义) 四、总结: 1、觉囊派时轮金刚密法逐渐由格鲁派弟子传承,格鲁派中等以上寺院皆设立时轮金刚院,虽然,宗喀巴大师是从布顿大师的弟子“秋吉巴瓦”学得的,但目前格鲁派领导人,大力弘扬时轮密法于西方世界,而格鲁派是反对他空见的,觉曩派有部派佛教中犊子派讲补特伽罗(灵魂我)的遗风,宗旨与印度教梵我(法性、大我)合一接近。平实而论,时轮金刚密法也属佛教的一种方便净土法门。修此法者幻化成时轮金刚本尊,以菩萨道应世、转世或在灵界以拯救众生疾苦,因为众生一体、宇宙一体、同体大悲(注:金刚是智慧光凝结的智慧身,摧破一切男女欲界、色界执着,也破我执、法执)。只要方便大宇宙众生,八方四千法门,法法因缘生,法法平等。 2、大如来藏心,即法性佛常寂光佛土,不应为空幻,为真如方便常住才对吧!但中观应成派认为因缘聚有,法性有是妙有无执的,要以无住衡量。阿赖耶识是染着的,即使真常也不应有执、有为。应用般若《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及《心经》的无所得为佛陀妙有正道,即不执诸佛如来,不执净土,得最大自由、无相解脱;破人我众生寿者相,破佛讲经说法相,破一切修持相(注:如同祖师禅),以瑜伽修炼所得为方便,以灵性自由转换感应空性能量为妙用,佛可变换不同佛,毗卢遮那随时请来方便,五方佛各各自由流动感应,我不是我而破真常永固,也破万法唯心的心,看到因缘生灭,进出时空自如,破至上意识大我固定相。这里无我执有二涵义:一为融入大我故无我,融入方法可以是依附救赎或自性回归,一是见我非我,众灵以我的身体常交换运作,有时某佛来有时某菩萨来,成为灵媒体质,但具中观妙有空性,使灵媒智慧常新,悟性常升。应用时不可执酒、色、财、气、名利、能量通通无执才是解脱。宇宙修行有二路径,一种是不断融入大我至上意识佛国佛性,一种是不断开拓灵性能量,佛性更加分化,生育万物 (注:利用化身、应化身、分身) 。他空见偏向灵性常存融入法性,一边却神通幻化,有“我”的个性(注:印度教大梵天的梵),万法万物由心念生造。宇宙中到底空性任运好还是神佛愿力造万物好、又到底天国好还是佛国好,都自由选择。游戏也罢,使命也罢,都是智慧表现,方便成就光明法性、佛道迟速不同,中道圆融和平相处就好。这不分善恶高低,因为因缘各自不同。 3、西藏密法传承一般认为从西藏莲花生大师传法开始,但在印度如果从维摩诘经、华严经开始计算,甚至更久远的文殊师利古佛、普贤王如来算起,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密法就在诸佛间互相流传了(注:各类密续、咒音是各佛菩萨传承的一种方便方式)。佛法并不起源于释迦牟尼佛一佛而已,宇宙已续传不断。只是一般学者认为本时期或本元会地球佛法由释迦牟尼佛开始传播,非常感谢佛陀的愿力。 五、参考文献: 1、雪莉·雪莉·阿南达慕提:《密宗开示录》,卷一,卷二,七千年灵性的精华,台北阿南达玛迦出版社,2001年版。 2、蒲文成:《觉囊派通论》,青海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P14。 3、同上,P17,此处蒲文成教授对内时轮看法有错误。 4、Barry Bryant:《曼陀罗时轮金刚沙坛城》,台北立绪出版社,2005年版,P313-P316,达赖喇嘛解说。 5、同2,P18—P19。 6、同上,P114—P116。 7、同2,P15。 8、同2,P11 9、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版,P.58。出自隆钦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德格印经院木刻版,P104。 10、同上,P230—P236,觉朗派的佛教思想。 11、刘立千:《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及密宗漫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P113—P115。 12、同上,P116 13、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土观宗派源流》,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刘立千译。 另参考 1、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吉祥壤塘藏哇寺出版“大吉祥觉囊巴殊胜教法传承宝镜明鉴论”。 3、琼那·诺布旺典:《唐卡中的天文历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本书解说较清晰! Δ本文初稿曾发表在台湾高屏澎牙医师公会联合月刊牙医读本 《西藏密宗觉囊派(如来藏的形变)》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