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西藏密宗觉囊派(如来藏的形变)▪P3

  ..续本文上一页 1862——1914)

  42.阿旺丹巴萨协(语自在佛明,藏哇寺第六任金刚上师, 1878—1953)

  43,阿旺多杰桑布(语自在金刚贤,藏哇寺第七任金刚上师,1893—1948)

  44.阿旺贡却丹巴达吉(语自在宝佛盛,藏哇寺第八任金刚上师,1900—1966)

  45.阿旺罗哲扎巴(语自在慧称,藏哇寺第九任金刚上师, 1920——1975)

  46.阿旺云登桑布(德贤,藏哇寺第十任金刚上师,公元1928—2002)

  47. 吉美多吉法王等人(藏哇寺上师)

  (b)觉囊派密乘经典分类:

   密乘经典译成藏文,总摄为上下两部,事续和行续为下部密乘,瑜伽续和无上瑜伽续为上部密乘。事续内分六小部,即①如来部(亦称佛部),有主讲密宗行者所奉行的三种戒律的(守三誓言经)和主讲密宗仪轨的《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以及《白伞盖殊胜成就经》等,②莲花部,有《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十一面观音陀罗尼》、《无量寿佛经》等;③金刚部,有《金刚手菩萨胜明续》、《不动金刚续》等;④珍珠部,有《增禄天母经》、《布禄金刚陀罗尼》等;⑤五娱夜叉部,有《梅卡勒陀罗尼》等;⑥凡间部,有《天龙部多所献陀罗尼》等。事续六小部中,前三部又称出世间部,后三部又称世间部。行续主要修持身语意三业,故分为身语意三部,身部有《毗卢遮那现证佛经》、《勇武不动金刚经》,语部藏文未译出,意部有《金刚手菩萨灌顶续》等。瑜伽续以修内心方便相应之道,证知甚深胜义谛和广大世俗谛,使二者和合相应等的定力修炼为主要内容,内分为父、母二部,父部是根本续,有《摄真实经》、《金刚顶经》;母部是同品续,有《吉祥最胜第一经》、《金刚藏庄严经》等。无上瑜伽续,简称无上续,是最高层次的密法,一般分父部和母部。父部主慈悲方便,诸典以分别慑伏贪、瞋、痴三大烦恼为其主要功用,如《密集经》、《红黑焰摩敌经》、《大日经》、《幻网经》等慑伏贪,《大威德金刚七品续》等慑伏瞋,《妙吉祥幻网经》等慑伏痴,实成三部。母部主智慧,又内分六部,①呬噜迦部,有《胜乐经》、《喜金刚经》、《摩诃摩耶经》、《上乐佛经》等。②大日如来部,有《四座》等;③莲花部,有《世间救怙主经》等;④宝生如来部,有《金刚甘露经》等;⑤马王部,有《无上度母经》等;⑥金刚心部,有《如意轮总持经》、《月密明点》等。觉囊派在金刚乘方面主要传承的《时轮经》属于无上瑜伽母部中的金刚心部或呬噜迦部,如果无上瑜伽续分为父、母、无二三部,则属于无二瑜伽部。(注:无上瑜伽常分成三部,但大圆满法也属无上瑜伽,修炼却大大不同)7

  (另注:密宗在藏传佛教中作金刚乘,通行的有四续或四部之说,即事续、行续、瑜伽续和无上瑜珈续。也有分为事、行、瑜伽、大瑜伽、无上瑜伽和无极瑜伽六续的。“续”指密宗经典,亦可作“系统”解,故四续或六续也多译为四部或六部。布顿大师在其《佛教史大宝藏论》中,将藏传密典分为事、行、瑜伽和大瑜伽四部,大瑜伽中又分方便续、智慧续和方便智慧无二续三部。这里的大瑜伽实际是无上瑜伽,方便续亦称摩诃瑜伽或父部,智慧续亦称阿底瑜伽或母部,方便智慧无二续通称无二部。所谓密宗是指瑜伽修法,瑜伽意为“相应”和“轨则”,指修持佛教密法,须按一定的轨则去做,以求得相应的效果。它有极为复杂的仪轨,对设坛、供养、诵咒、灌顶等均有严格的规定。诸续修法的共同要求是严持戒律、身口意三密相应、调息炼气,凝神观想等,所谓禁戒、持戒(精进)、坐势(瑜伽动作)、调息、制感、持摄、静虑、三摩地等瑜伽八支,是对修法者的基本要求。(注:也是印度瑜伽经的修行重点)但诸续各有侧重,事续以祭仪上的单一和经典缺乏严密的系统为特点,侧重于结立坛场、修设各种供养等事项,以消灾祛难、追求现世自身利益为主;行续以《大日经》为主要经典,除注重结坛修供等外在的祭仪外,以念诵真言为主,通过修行来体认与佛陀的同一性;瑜伽续以《金刚顶经》为主要经典,着重于瑜伽五相成身观法,即依止某一本尊,手结其印契、口诵其真言、心作观想,通过瑜伽超越外在的形式而达到一种内在的体证;最上乘的无上瑜伽续以进一步修中脉、风息、明点为特点。其中,父部以《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为主要经典,通过纯禅定思维达到诸法与佛无二的境界,重视修风息,名曰命瑜伽;母部以《胜乐经》等为主要经典,通过瑜伽想象中的性命双修达到自身与佛合一的境界,重视修明点,名曰勤瑜伽;无二部则以《时轮经》等为主要经典,主讲生圆双运光明次第,通过“乐空双运”的双身修法,获得悉地,即身成佛。总之,通过修习,以风息、明点之力开启信息通道,引发无量神通、智慧,最后圆证三身五智而成佛果。觉囊帕特别重视的收摄、禅定、运气、持风、随念、三摩地等六支瑜伽修法(注:包括风息、明点、中脉修炼最后入三摩地),属于无上瑜伽的母部,即智慧续,亦称智慧瑜伽或阿底瑜伽8(注:印度祖师参照了在《慈氏奥义书》[IV18]列出瑜伽行的六条规则:①调控呼吸;②抑制感官;③禅那静虑;④观觉思维;⑤总持意念;⑥三摩地定) 。这里如果比较宁玛派的无上瑜伽要门:阿底瑜伽,此为实证无二大圆满,隆钦然降巴大师又称此为自然智慧,笔者看来也可属于无二部,但大圆满法可以不用双身修法。一般无上瑜伽部以双身阴阳双运解脱能量束缚而妙用神变。为破我相,男修行人常观自身为佛母与佛父双运。

   此外,隆钦然降巴大师说:以身语之事业为主者为事部,以身语之不同外业和内心之修持二者均等而行即是行部。而不以身语之外业为主,而以内心之事业为主,即以修习禅定为主是瑜伽部,而大瑜伽乘是以内心之事业:大慧为主,无取舍之身,在语事业或五妙欲由方便所行。(注:大圆满法前行部分,也有部分修行传承使用双修双运法,打通中脉能量束缚,开启能量拙火到顶轮,在大圆满法无上瑜伽教授部或口诀部,最后以彻却及脱噶法实证虚空、无云晴空光明顿超任运,显现虹光化身)

  (c)在觉囊派卓译师实修传承中,(注:另一位热译师继承第四代祖师月怙的辩论传承)以第8代祖师宇摩·牟觉多杰创立中观他空见思想,第15代祖师衮蚌‧图杰宗哲(公元1243—1313)创立觉囊寺(派),《青史904—905页》,第18代祖师笃布巴‧喜饶坚赞(公元1292—1361)盛极一时,有《山法了义海沦》等《笃布巴著作全集》传世。他并命弟子玛德班钦与译师罗哲贝改译《时轮经》。此外第28代祖师多罗那他(公元1575—1635)为中兴圣祖,也有《多罗那他全集》传世。但是格鲁派的中观应成派思想容不下中观他空见的见解,公元168330代祖师罗哲南杰死后把觉囊派赶出西藏

   不过,觉囊派毕竟有其特色,时轮金刚教法及他空见思想在近代反而逐步复兴被研究,了义或不了义要实证深思。

  三、觉囊派中观他空见的探索:(如来藏的形变)

  1、所谓不空如来藏的探索即唯识中的真常唯心观,真如本体不空,这是他空见的根本思考。与格鲁派毕竟空,破一切法而不立看法有异,自认是究竟了义中观见。特别透过时轮金刚密法、六支瑜伽修持空色大手印(笔者注:依奢摩他、毗钵舍那方法,内观禅修光明智慧),认知事物的性空只能是他空而不是自空。即主张胜义谛不空,众生皆具佛性10。换言之,一切诸法实相胜义谛常恒坚固周遍一切情器世间,为一切法之本性。于胜义中如本尊、明咒、本续、曼陀罗、手印等皆本来具有,名为如来藏。传承主要来至《如来藏经》《无增无减经》《胜鬘经》《涅槃经》《楞伽经》思想。(注:只是楞伽经提及空如来藏与外道神的分别,最后也不执我相)

  我们要注意当自性不空才明白唯识的万法由心生,心造万物的历程。

  但了义不了义与判教有关。此外本然智慧,法性元成,非因缘生法,是无为法,自体不空名为胜义空性,这里指的是智慧德相、佛性本具、已具,故不空而妙用。

  2、最早解释佛语而作大乘论典的人可能是龙树菩萨,他是公元2~3世纪的人。他开创大乘之轨范,解释佛转*轮中的中转*轮密意,造中观《理聚论》,破小乘的色心实有论,提出缘起无性,色心一切皆空说。他的随学有提婆、佛护、清辩等,他们创立了中观学派,后来因各自观点不同又出了若干支派。但都承认中转*轮为了义教,末轮*轮为不了义教。后来无着等人不满于一切皆空之“毕竟空”说,依末轮*轮如来藏的密意提出了色空心有的胜义有说。他的随学有世亲、安慧、陈那等,亦因各自的观点不同,分裂为各小派。他们说末转*轮的初期是瑜伽行唯识派,后期是唯觉明的中观学派,总属于“胜义有”论派,承认末转*轮为了义教,中转*轮为不了义教。后人把龙树之门称为“空”宗,无着之门称为“有”宗。空有之争至少在印度持续了数百年之久,至今仍在探讨如何自性生万法变成无自性特质,依般若空性智慧妙用。方便媒介佛菩萨神力、智慧,自渡渡…

《西藏密宗觉囊派(如来藏的形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