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无害志”,没有害人的念头和想法。
没有不恰当的念头和想法,自然能避免错误的语言和行为。
(3)正语
要说正确和恰当的话。“谓离妄語,离两舌,离恶口,离绮语。”
妄语,跟事实不相符的话。两舌,挑拨离间的话。恶口,粗话,侮辱别人人格、尊严、损害别人名誉的话。绮语,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与利益的话,比如酒足饭饱后聊天,摆龙门阵,没有任何利益,完全是消磨自己和别人的时间。有的时候,无心说出的没有意义的话,却伤害了别人,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是不正确、不恰当的语言,它们能直接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它们要么损害你自己的利益,要么损害别人的利益。在损害别人利益的同时,也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4)正业
业,造作义。正业即远离不正确、不恰当的行为,“谓离杀、盗、淫。”
离杀主要是说不要杀人,杀人者偿命。另外捕杀法律所保护的珍稀动物也同样违法。盗有偷盗、抢夺、抢劫,情节严重者会定罪量刑。邪淫指没有长期承诺的不正当男女关系,及卖淫嫖娼、制造或贩卖黄色制品等,这些会破坏别人合法家庭、毒化青少年、扰乱社会正常生活秩序。杀、盗、淫直接损害别人的利益,是不正确、不恰当的行为。我们在避免损害别人的同时也保护了自己。
(5)正命
正命是指正确、恰当的活命方式,也即通过正确的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取得生活所需,否则就是邪命。也就是说为了生存,要从事正当的职业、行业,通过合法的手段、符合戒律的手段取得正当的收入。远离不合法的职业与行业,也不借助职务之便违法乱纪。同时也不从事占星、看相、算命、打卦、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来骗取钱财。
(6)正方便
新译正精进。精进,即努力地做事、充满热情地做事。如果努力的方法是正确的、恰当的,就是正精进。对修学佛法来说,该断的恶法努力去断,该成就的善法努力去成就,就是正精进。
(7)正念
正念是要我们时时刻刻、在在处处对我们当下的身心及当下身心所处的环境保持适当的足够的注意力。除了睡着的人、喝醉的人、弱智的人、有精神病的人不具备正念,神志清醒的人也可能不具备正念,比如人在极度悲伤、绝望、兴奋的时候,也可能失去正念,丧失对自己身心的把握及周围环境的认知,容易出现意外。对于学佛的人来说,诵经持咒时,如果不具备正念,会事倍功半,甚至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一个人具备正念,对当下做事、说话、心里的想法及其周围环境保持足够注意力,就可以避免不正确、不恰当的想法、语言、行为和方法。
(8)正定
定指善心一境性,又称为寂止、三昧、一心等。一心:心专注于一境,毫不动摇。寂止:心不起乱想。基础定有四种,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基于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而成就的定,称为正定。
(三)总结
四谛的道理本身相当朴素、简单,但我们不一定马上能够跟自己的身心活动具体对照起来。
比如有人觉得自己很有钱,经常能心想事成,很幸福,没有什么痛苦烦恼,不能确认苦谛,这是因为无明。其实,不好的,会带来痛苦和烦恼;好的,也会带来痛苦和烦恼。有钱也有有钱的痛苦,比如担心钱会贬值,要不断投资让钱增值,一旦投资失败,就会有痛苦、烦恼。一个有钱的家族因财产而相互纷争,甚至反目成仇,这也是钱带来的痛苦。健康的人,如果自恃强壮而纵欲或逞能,一样会有痛苦。有权势的人,担心失去权势,或还想往上爬,处心积虑,地位越高,名声越大,压力也就越大,一旦摔下来也就越惨。所以说,幸福快乐表面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如意。本身就是痛苦的,为苦苦。感受到的健康长寿幸福快乐一旦发生变化,我们也会痛苦不堪,这是坏苦。所以阿含经中说诸行皆苦。
也有人了解生命中是有痛苦、烦恼的,也想要解除苦恼,于是有的给先祖烧纸,或给土地庙磕头,求其保佑,这是对集谛认知不到位。我们的痛苦,是直接由我们的行为造成的,根本原因就是无明和贪爱,而不应归咎于先祖不保佑或老天不公平。持宿命论、尊佑论、神创论者,是对集谛认知不到位。
对灭谛认知不到位,会觉得自己无法、没有能力改变现有的痛苦和烦恼,否认涅槃的真实性。
对道谛认知不到位,会怀疑佛法能否使自己得到解脱、证入涅槃,或将究竟视作方便、把方便当成究竟,或把迷信、附佛外道等当成解脱法,而把真正的解脱大法——八正道则弃之不顾、甚至诽谤为小乘。
否认苦谛,就相当于一个病人否认自己生病了,也就不会去看病吃药,是非常可怕的。否认苦谛,也就会否定集灭道三谛,否定四谛教法,否定十二缘起,否定解脱道的教法,最后“破*轮”。否认集谛,正如一个病人虽然承认自己病了,但否认生病的真正原因,那么灭谛、道谛也就没有意义了。否认灭谛,就是不承认涅槃境界的存在,好比病人知道自己病了,也知道生病原因,但不相信病能治好。否认道谛,会认为八正道不能导向解脱,不究竟。无论否认哪一谛,四谛对他来说就没有实在的意义,必然导致痛苦和烦恼,导致无尽的生死轮回。
四圣谛是对十二缘起的另一种概括,也是立足于有情的身心的。四谛包括了世间、出世间的两重因果。具体见下表:
┌苦 谛(迷的果,即苦果)┐
四 │集 谛(迷的因,即苦因)┘─────世间的因果
圣─┤
谛 │灭 谛(悟的果,即乐果)┐
└道 谛(悟的因,即乐因)┘─────出世间的因果
四谛与八正道是根本的解脱道教法,是以正见为首、以智导行、自知自觉自作证的自我解脱之道,强调自力而不是他力。所以我们要依照八正道来修正我们自己身心的活动。
没有正见的人,就好像一个没有眼睛的人。确立世间的正见要相信善恶果报,相信有阿罗汉等;确立出世间的正见,要对四谛有全面的、到位的、深刻的认知。
在成就正见的基础上,才能成就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才能有正精进,才能成就正念、正定,相应的智慧也就成就了。成就了正见就成就了与正见相应的慧,成就了正志就成就了与正志相应的慧,乃至成就了正定也就成就了与正定相应的慧,没有八正道就没有解脱慧,成就了八正道就能成就解脱慧。离开四谛、八正道而修行,就是企图做无米之炊,谈空说妙也是自欺欺人。
课后提问:关于风水和算命
一个人的身心状态,跟他所处的外在环境,应该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我们把这种关系理论化,那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风水。但是,这并不是决定性的东西。如果说风水能决定人们的家庭和谐与否,决定官运如何等,那是把居住环境的影响扩大化、绝对化了。包括看相算命等也是这样的道理,人的相貌和出生的日期等,对他的身心有一定的影响,但肯定不是决定性的影响。对于见法的人来说,还去看风水、算命等,这是有过失的。见法的人,要依缘起法、四圣谛来修正身心,成就解脱。算命打卦等,不是佛教本有的,而是属于民俗信仰或附佛外道的,这是个原则问题。
--------------------------------------------------
听恒强法师讲《佛法概论》笔记
(讲于4月19日,慈云记录,内容经恒强法师指正)
(一)法印
这门课讲的内容是很基本的,如果没有掌握的话,想看懂一些佛经很难。比如我们讲到的十二缘起、四圣谛,是非常核心的义理、非常基本的教法。而且,其中有些内容很微细、很深奥,如果你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未到,随便开口一说,很容易出错。所以,学佛要小心谨慎。
佛陀的智慧是无尽的,但即使佛陀在世的时候,跟着他本人学习的弟子,也有可能出错。比如有人由于对“无我”理解不到位,错误地认为阿罗汉涅槃后是一无所有的,“灰身灭智”;也有人提出既然无我,那谁在造业、谁在修行呢?
佛陀涅槃后,出错的情况就更多了。比如有一天,年迈的阿难听到一位比丘诵一偈子:“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其内容跟佛法没有关系,令人莫名其妙。阿难告诉那位比丘,佛陀所说的偈子实际上应该是这样的:“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能了解之。”那位比丘之所以诵错,是因为“水老鹤”与“生灭法”在梵语中发音相近。那位比丘回去后,按阿难所说的诵,比丘的师父却认为阿难老糊涂了,说得不对,还让比丘如前而诵。这就是口口相传、以讹传讹造成的错误。
后来因为僧团中一些人对佛说的法相、义理的理解不同,有些偏差和错误,就产生了分裂,产生了不同部派,以及后来的大乘小乘之别,产生了不同语系、不同地区佛教的不同。再加上还有人别有用心地篡改佛说、伪造经典,导致了教界的乱象。
如佛灭一两百年间,有位名叫大天的人,《大毗婆沙论》说他犯了淫母、杀阿罗汉、后又杀母等三无间罪业。后来出家,善于趋炎附势,在当时的僧团中影响很大。他认为阿罗汉在睡梦中如受到妖魔的诱惑,依然会有遗精的生理现象;有人证四果后自己不知道,需要别人来授记;阿罗汉还会叫苦……《大唐西域记》也说到大天理违圣教、谋杀上座圣僧。也正因为大天以五事妄言惑乱佛法,导致僧团进一步分裂。
佛陀以他的智慧早就知道将来会有人败坏佛法,所以如《长阿含•游行经》中记载,佛陀在临涅槃前说了四大教法,解决的就是弟子对不同来源的法如何判断是佛说还是非佛说。无论是从一个比丘处听闻的,还是从众多比丘处听闻的,无论是从僧团中听闻的…
《听恒强法师讲《佛法概论》笔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