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無害志”,沒有害人的念頭和想法。
沒有不恰當的念頭和想法,自然能避免錯誤的語言和行爲。
(3)正語
要說正確和恰當的話。“謂離妄語,離兩舌,離惡口,離绮語。”
妄語,跟事實不相符的話。兩舌,挑撥離間的話。惡口,粗話,侮辱別人人格、尊嚴、損害別人名譽的話。绮語,沒有任何實質意義與利益的話,比如酒足飯飽後聊天,擺龍門陣,沒有任何利益,完全是消磨自己和別人的時間。有的時候,無心說出的沒有意義的話,卻傷害了別人,正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妄語、兩舌、惡口、绮語,是不正確、不恰當的語言,它們能直接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它們要麼損害你自己的利益,要麼損害別人的利益。在損害別人利益的同時,也損害了自己的利益。
(4)正業
業,造作義。正業即遠離不正確、不恰當的行爲,“謂離殺、盜、淫。”
離殺主要是說不要殺人,殺人者償命。另外捕殺法律所保護的珍稀動物也同樣違法。盜有偷盜、搶奪、搶劫,情節嚴重者會定罪量刑。邪淫指沒有長期承諾的不正當男女關系,及賣淫嫖娼、製造或販賣黃色製品等,這些會破壞別人合法家庭、毒化青少年、擾亂社會正常生活秩序。殺、盜、淫直接損害別人的利益,是不正確、不恰當的行爲。我們在避免損害別人的同時也保護了自己。
(5)正命
正命是指正確、恰當的活命方式,也即通過正確的恰當的方法和途徑取得生活所需,否則就是邪命。也就是說爲了生存,要從事正當的職業、行業,通過合法的手段、符合戒律的手段取得正當的收入。遠離不合法的職業與行業,也不借助職務之便違法亂紀。同時也不從事占星、看相、算命、打卦、看風水等封建迷信來騙取錢財。
(6)正方便
新譯正精進。精進,即努力地做事、充滿熱情地做事。如果努力的方法是正確的、恰當的,就是正精進。對修學佛法來說,該斷的惡法努力去斷,該成就的善法努力去成就,就是正精進。
(7)正念
正念是要我們時時刻刻、在在處處對我們當下的身心及當下身心所處的環境保持適當的足夠的注意力。除了睡著的人、喝醉的人、弱智的人、有精神病的人不具備正念,神志清醒的人也可能不具備正念,比如人在極度悲傷、絕望、興奮的時候,也可能失去正念,喪失對自己身心的把握及周圍環境的認知,容易出現意外。對于學佛的人來說,誦經持咒時,如果不具備正念,會事倍功半,甚至竹籃打水一場空。如果一個人具備正念,對當下做事、說話、心裏的想法及其周圍環境保持足夠注意力,就可以避免不正確、不恰當的想法、語言、行爲和方法。
(8)正定
定指善心一境性,又稱爲寂止、叁昧、一心等。一心:心專注于一境,毫不動搖。寂止:心不起亂想。基礎定有四種,即初禅、二禅、叁禅、四禅。
基于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而成就的定,稱爲正定。
(叁)總結
四谛的道理本身相當樸素、簡單,但我們不一定馬上能夠跟自己的身心活動具體對照起來。
比如有人覺得自己很有錢,經常能心想事成,很幸福,沒有什麼痛苦煩惱,不能確認苦谛,這是因爲無明。其實,不好的,會帶來痛苦和煩惱;好的,也會帶來痛苦和煩惱。有錢也有有錢的痛苦,比如擔心錢會貶值,要不斷投資讓錢增值,一旦投資失敗,就會有痛苦、煩惱。一個有錢的家族因財産而相互紛爭,甚至反目成仇,這也是錢帶來的痛苦。健康的人,如果自恃強壯而縱欲或逞能,一樣會有痛苦。有權勢的人,擔心失去權勢,或還想往上爬,處心積慮,地位越高,名聲越大,壓力也就越大,一旦摔下來也就越慘。所以說,幸福快樂表面的背後,也隱藏著不如意。本身就是痛苦的,爲苦苦。感受到的健康長壽幸福快樂一旦發生變化,我們也會痛苦不堪,這是壞苦。所以阿含經中說諸行皆苦。
也有人了解生命中是有痛苦、煩惱的,也想要解除苦惱,于是有的給先祖燒紙,或給土地廟磕頭,求其保佑,這是對集谛認知不到位。我們的痛苦,是直接由我們的行爲造成的,根本原因就是無明和貪愛,而不應歸咎于先祖不保佑或老天不公平。持宿命論、尊佑論、神創論者,是對集谛認知不到位。
對滅谛認知不到位,會覺得自己無法、沒有能力改變現有的痛苦和煩惱,否認涅槃的真實性。
對道谛認知不到位,會懷疑佛法能否使自己得到解脫、證入涅槃,或將究竟視作方便、把方便當成究竟,或把迷信、附佛外道等當成解脫法,而把真正的解脫大法——八正道則棄之不顧、甚至誹謗爲小乘。
否認苦谛,就相當于一個病人否認自己生病了,也就不會去看病吃藥,是非常可怕的。否認苦谛,也就會否定集滅道叁谛,否定四谛教法,否定十二緣起,否定解脫道的教法,最後“破*輪”。否認集谛,正如一個病人雖然承認自己病了,但否認生病的真正原因,那麼滅谛、道谛也就沒有意義了。否認滅谛,就是不承認涅槃境界的存在,好比病人知道自己病了,也知道生病原因,但不相信病能治好。否認道谛,會認爲八正道不能導向解脫,不究竟。無論否認哪一谛,四谛對他來說就沒有實在的意義,必然導致痛苦和煩惱,導致無盡的生死輪回。
四聖谛是對十二緣起的另一種概括,也是立足于有情的身心的。四谛包括了世間、出世間的兩重因果。具體見下表:
┌苦 谛(迷的果,即苦果)┐
四 │集 谛(迷的因,即苦因)┘─────世間的因果
聖─┤
谛 │滅 谛(悟的果,即樂果)┐
└道 谛(悟的因,即樂因)┘─────出世間的因果
四谛與八正道是根本的解脫道教法,是以正見爲首、以智導行、自知自覺自作證的自我解脫之道,強調自力而不是他力。所以我們要依照八正道來修正我們自己身心的活動。
沒有正見的人,就好像一個沒有眼睛的人。確立世間的正見要相信善惡果報,相信有阿羅漢等;確立出世間的正見,要對四谛有全面的、到位的、深刻的認知。
在成就正見的基礎上,才能成就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才能有正精進,才能成就正念、正定,相應的智慧也就成就了。成就了正見就成就了與正見相應的慧,成就了正志就成就了與正志相應的慧,乃至成就了正定也就成就了與正定相應的慧,沒有八正道就沒有解脫慧,成就了八正道就能成就解脫慧。離開四谛、八正道而修行,就是企圖做無米之炊,談空說妙也是自欺欺人。
課後提問:關于風水和算命
一個人的身心狀態,跟他所處的外在環境,應該有一定的關系。如果我們把這種關系理論化,那就相當于我們現在所說的風水。但是,這並不是決定性的東西。如果說風水能決定人們的家庭和諧與否,決定官運如何等,那是把居住環境的影響擴大化、絕對化了。包括看相算命等也是這樣的道理,人的相貌和出生的日期等,對他的身心有一定的影響,但肯定不是決定性的影響。對于見法的人來說,還去看風水、算命等,這是有過失的。見法的人,要依緣起法、四聖谛來修正身心,成就解脫。算命打卦等,不是佛教本有的,而是屬于民俗信仰或附佛外道的,這是個原則問題。
--------------------------------------------------
聽恒強法師講《佛法概論》筆記
(講于4月19日,慈雲記錄,內容經恒強法師指正)
(一)法印
這門課講的內容是很基本的,如果沒有掌握的話,想看懂一些佛經很難。比如我們講到的十二緣起、四聖谛,是非常核心的義理、非常基本的教法。而且,其中有些內容很微細、很深奧,如果你理解的廣度和深度未到,隨便開口一說,很容易出錯。所以,學佛要小心謹慎。
佛陀的智慧是無盡的,但即使佛陀在世的時候,跟著他本人學習的弟子,也有可能出錯。比如有人由于對“無我”理解不到位,錯誤地認爲阿羅漢涅槃後是一無所有的,“灰身滅智”;也有人提出既然無我,那誰在造業、誰在修行呢?
佛陀涅槃後,出錯的情況就更多了。比如有一天,年邁的阿難聽到一位比丘誦一偈子:“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其內容跟佛法沒有關系,令人莫名其妙。阿難告訴那位比丘,佛陀所說的偈子實際上應該是這樣的:“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能了解之。”那位比丘之所以誦錯,是因爲“水老鶴”與“生滅法”在梵語中發音相近。那位比丘回去後,按阿難所說的誦,比丘的師父卻認爲阿難老糊塗了,說得不對,還讓比丘如前而誦。這就是口口相傳、以訛傳訛造成的錯誤。
後來因爲僧團中一些人對佛說的法相、義理的理解不同,有些偏差和錯誤,就産生了分裂,産生了不同部派,以及後來的大乘小乘之別,産生了不同語系、不同地區佛教的不同。再加上還有人別有用心地篡改佛說、僞造經典,導致了教界的亂象。
如佛滅一兩百年間,有位名叫大天的人,《大毗婆沙論》說他犯了淫母、殺阿羅漢、後又殺母等叁無間罪業。後來出家,善于趨炎附勢,在當時的僧團中影響很大。他認爲阿羅漢在睡夢中如受到妖魔的誘惑,依然會有遺精的生理現象;有人證四果後自己不知道,需要別人來授記;阿羅漢還會叫苦……《大唐西域記》也說到大天理違聖教、謀殺上座聖僧。也正因爲大天以五事妄言惑亂佛法,導致僧團進一步分裂。
佛陀以他的智慧早就知道將來會有人敗壞佛法,所以如《長阿含•遊行經》中記載,佛陀在臨涅槃前說了四大教法,解決的就是弟子對不同來源的法如何判斷是佛說還是非佛說。無論是從一個比丘處聽聞的,還是從衆多比丘處聽聞的,無論是從僧團中聽聞的…
《聽恒強法師講《佛法概論》筆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