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佛教孝观的发展背景(古正美)▪P3

  ..续本文上一页这种看法,主要的原因是,在过去,从来没有人注意到贵霜有佛教的转轮王政治传统存在的关系,故在解释这些铭文时,都将此铭文所记之“如来”或“菩萨”一词指射佛的身份。

  此塔是阿姊士一三六年所造的。许多学者都同意,阿姊士一三六年是邱就却统治贵霜王朝的最后一年。阿姊士一三六年,有些学者计为西元七五年,有些学者计为七九年[15],罗申费尔德则计为七八年[16]。无论其确实的年代是西元几年,此年即是邱就却统治贵霜最后的一年,也是邱就却死的那一年。

  《纯真陀罗》将邱就却说成一位行“善权方便”法(upaayakau`salya),教化众生的大菩萨或如来,该经说,纯真纯罗王,即邱就却,善鼓琉璃琴;他以鼓琉璃琴之技,令众生听闻佛音、法音及僧音[17],并以琉璃琴音发众生之菩提心,使众生前去听佛说法。[18]铭文中的如

  --------------------------------------------------------------------------------

  14. Sir John Marshall, Annual Report,1912-13,Archaeological Survey of India (Calcutta:Superintendent Government printing,1916),p.19.

  15. 林良一,《

  

  —

  美术记行》(日本时事通信社,一九八四 )p.38及A. L. Basham (ed.) Papers on the Date of Kaniska (Leiden:E.J.Brill,1968),P.210.

  16. John M. Rosenfield, 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40.

  17. 《纯真陀罗》,卷上,页354c。

  18. 同前,卷上,页352a。

  页72

  来舍利如果是佛舍利应该是收葬在佛殿,但铭文却说是葬在菩萨殿中。大乘经文通常称一般大乘行者为菩萨,称说法之法师为大菩萨(mahaasattva bodhisattva),称行“善权方便”法或“沤和俱舍罗”的菩萨为如来[19]。如来行“善权方便”的方法是,用众生之爱欲为教学的媒介,先使众生尽情享乐其爱欲,然后于众生享乐之中示现大道[20]。邱就却在生前既已被视为是位以鼓琉璃琴教化众生的如来或大菩萨,其死时,立塔人称其为如来,将其舍利安置于菩萨殿是合情合理的事。

  银卷片上的铭文除了这些称号能证明此塔收葬的舍利为邱就却的舍利之外,铭文称此塔为“法王塔”也是一处说明此塔非为佛塔而为转轮王塔的证据。大乘涅槃系的学者,在承传初期大乘的信仰之下,为解释转轮王的定义及传统也造了许多转轮王经典。在其所制的转轮王经典如《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及《阿育王经》或《阿育王传》中,大乘涅槃系的作者都很清楚地用“护法法王”或“法王”的称号称呼转轮王。譬如《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说:

  有一种转轮王,谓灌顶刹利,统四边畔、独尊、最胜,护法法王[21]。

  又《阿育王传》也说:

  --------------------------------------------------------------------------------

  19. 见《道行般若》卷9及其他大乘经典;有关“善权方便”菩萨被称为“如来”之事,请参见西晋竺法护译,《顺权方便经》,T.565,vol.14,页921-30。

  20. 见西晋竺法护译,《顺权方便经》及《纯真陀罗》卷上。

  21. 见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T.272,vol.9,页330a。

  页73

  我若涅槃百年之后,此小儿者当作转轮圣王四分之一,于蓝氏城作政法王号阿恕伽[22]。

  转轮王在佛经中既又被称为“法王”(dharmaraajika),“法王塔”当然是一座转轮王塔,而非佛塔。

  “法王塔”中出土的的银卷片既如此清楚地告诉我们,此塔是一座葬转轮王的转轮王塔,我们对此塔的建造意义至此应该有一明确的了解。很显然的,“法王塔”是一座纪念邱就却为佛教转轮王所建的转轮王葬塔,因为此塔建于邱就却死的那一年,而且就立在离犍陀越东南方不远的呾叉尸罗,邱就却统治贵霜王朝时代的另一要城市。呾叉尸罗原属罽宾,邱就却统治罽宾之后,呾叉尸罗应该亦隶属犍陀越或罽宾管辖。邱就却的葬塔立在犍陀越,也是邱就却在死前统治犍陀越不争的事实。

  事实上除了“法王塔”出土的铭文内容可以证明,“法王塔”是座纪念邱就却为佛教转轮王之葬塔外,“法王塔”之建筑型制也能证明此塔是一座转轮王塔。至今立在地上的“法王塔”仍能见是一座下部具有方形基台,上部是呈一半圆形如覆盆状的大型建筑物。马羯儿爵士为此塔的建造年代是在西元前第一世纪,后来经历代维修、堆积而成为今日的规模[23]。马羯儿爵士和许多学者一样,都不知道佛教葬塔或浮图(stuupa)的建造有四种不同的型制。《大般涅槃经后分》便提到佛教葬塔建造的识别方法。《大般涅槃经后分》说:

  佛般涅槃荼毗既讫,一切四众收舍利置七宝瓶,当于执尸那伽

  --------------------------------------------------------------------------------

  22. 见西晋安法钦译,《阿育王经》卷1,T.2042,vol.50,页99c。

  23. Sir John Marshall, Annual Report,1912-13,P.11。

  页74

  城内四衢道中起七宝塔,高十三层,上有相轮。一切妙宝间杂庄严,一切世间众妙花幡而严饰之。四边栏楯七宝合成,一切庄校靡不周遍。其塔四面面开一门,层次间次,窗牖相当,安置宝瓶如来舍利……。其辟支佛塔应十一层……;其阿罗汉塔成以四层……;其转轮王塔亦七宝成,无复层级。[24]

  《大般涅槃经后分》将佛教的葬塔分为四种,即佛塔、辟支佛塔、阿罗汉塔及转轮王塔。这四种塔,按该经的说法,基本上是以塔之“层级”及“无复层级”作为判别塔类的方法。该经说佛塔高十三层、辟支佛高十一层、阿罗汉塔高四层,而转轮王塔则“无复层级”或无层级。什么叫做“层级”呢?日本法藏馆编的《总合佛教大辞典》对佛塔的建筑结构作了这样的说明:“最低部称之为基或露盘,呈方形状;基台上置有一如覆钵状之半圆形物称之为覆钵;覆钵之上有刹柱,即安置相轮的位置。”[25]基台及覆钵的部位是古代各种塔的基本建筑结构,覆钵的位置一般是做为安置舍利的地方。佛塔、辟支佛塔、阿罗汉塔与转轮王塔的建筑结构不同的地方就是,前三者有刹柱及相轮,而转轮王塔只有基台及覆钵,故后者被称之为“无复层级”的建筑物。

  呾叉尸罗的“法王塔”只有基台和覆钵的结构,这种结构就是《大般涅槃经后分》所言之转轮王塔的“无复层级”的建筑结构。“法王塔”的这种建筑后来也传入中亚于阗。《魏书

  西域传》在记述古代于阗国的历史时说,罗汉比丘卢栴为其王立“履盆浮图”[26]。虽

  --------------------------------------------------------------------------------

  24. 大唐南海波凌国沙门若那跋陀罗译,《大般涅槃经后分》,T.377,vol.12,页902-903。

  25. 日本法藏馆,《总合佛教大辞典》,下册,页1037b。

  26. 《魏书

  西域志》,“于阗国条”。

  页75

  然《魏书

  西域志》没有说于阗之“覆盆浮图”是座转轮王塔或“法王塔”,但从此处记载之“覆盆浮图”一辞,我们已经知道其为一座如呾叉尸罗“法王塔”建筑结构的转轮王塔。

  由呾叉尸罗“法王塔”的建筑结构,我们更能证明“法王塔”本身就是一座转轮王塔。此塔的建造既是邱就却死的那一年所建造,“法王塔”当然是一座纪念邱就却为佛教转轮王的葬塔。因此,“法王塔”不可能是如马羯儿所说的,建造于西元前第一世纪的佛塔,其建造年代确确实实如银卷片上的铭文所记,建于阿姊士一三六年,即邱就却死的那一年,公元七八年。

  邱就却为佛教的转轮王因此不是只是大乘经文独说或宣唱的经文故事而已,邱就却为佛教的转轮王的事是贵霜历史上的大事,也是佛教史上的重要事件。

  从大乘经文登录邱就却崇奉大乘的故事,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邱就却与大乘的关系,从邱就却带领月支及犍陀罗人信奉大乘的情形,我们更可以看出,邱就却是以大乘为国教。邱就却崇奉大乘的情形虽是如此,读者还可以怀疑邱就却的政治思想不是大乘僧人或学者制造出来的。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笔者将在下面再作证明,说明邱就却的转轮王信仰是大乘信徒一手奠立而成的。

  《道行般若》和《纯真陀罗》都提到邱就却将昙无竭菩萨或“佛”迎入宫中说法的事。譬如《纯真陀罗》说:

  纯真陀罗遥见佛在交露中坐……而趣前迎佛,便和将入宫,到其处所佛就其座……中宫一切各持饮食而悉供养。饮食已竟,行澡水讫,纯真陀罗以机坐佛前听佛说经[27]。

  --------------------------------------------------------------------------------

  27. 《纯真陀罗》,卷中,页356a。

  页7…

《大乘佛教孝观的发展背景(古正美)》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