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身命、精进苦行的才得![60]
印顺法师虽尊重易行道的念佛法门,但更赞叹正常道的菩萨行。他在答曾宏净居士的一封信中说:“我赞扬如实道,也不反对重信的方便道。如念佛行人,能正信三宝,兼重施戒,有利于人间(也就有利于佛教),能于佛法中深植善根(佛法不是只说今生的);有的渐渐的转入方便道,或修习信、施、戒──近于六念法门,不也是很好吗?但如废弃如实道,只要一句佛号;或误解“易行”的意义,即使普及到从如此,无边兴盛,我也还是不会同情的,因为佛法并不如此。”[61]确实是一位在冰雪大地撒种的愚痴汉,坚定地抱着自己对佛法的基本信念,总是以究竟佛法为重。
若单从念佛法门来说,印顺法师注重培植深厚的善根,增长种种福德,以作为求生净土的资粮,他批评一些念佛人:
有些念佛人,好是偏锋,以为生死事大,念佛都来不及,那里还有功夫去修杂行。专持一句阿弥陀佛就得了。如告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的经文,他却巧辩的说:“能听到阿弥陀佛的,就是宿植善根,广修福德因缘了。”这是多大的误解!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并非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闻佛名”。求生极乐净土,助行还是需要的。但念一句弥陀的,只适用于“平时不烧香,临(命终)时抱佛脚”的恶人,(见《观经》);一般人平时修学,应该随分修集福德因缘,以此功德回向净土。永明大师的万善同归,是比较稳当而正确的说法。[62]
印顺法师强调主行与助行并重,所以推崇永明大师的万善同归。以此奉劝净土行者,在一心祈求往生之外,也应该注重现生的实际事务。这不但符合中国佛教与现代社会的实情,也是祖师所力倡的,念佛人岂能不遵守乎!
四、结语
印顺法师致力于“人间佛教”理念的推广,他认为现代社会以“人间佛教”为应机,他受太虚大师的启发,进而研究佛法为“人间佛教”提供理论依据。在《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第七节“少壮的人间佛教”中,印顺法师说:
(民国二十九年)虚大师在《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中,说到了“依之当机及三依三趣”,以为现在进入“依人天行果,趣进修大乘行的末法时期”;在“依着人乘正行,先修成完善的人格,……由此向上增进,乃可趣进大乘行”。这是能适应现代根机的,但末法时期,应该依人乘而趣大乘行,没有经说的依据,不易为一般信徒所接受。反而有的正在宣扬:称名念佛,是末法时期唯一的法门呢!所以我要从佛教的思想演化中,探求人间佛教的依据。[63]
印顺法师对明清以来的佛教进行反思(当然包括净土宗),而从印度的经论中,寻找现代社会的佛教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他提出“人间佛教”这一理念,这无疑是他研究佛法的动机,也是他得出的结论,必定将会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因为痴汉的心是真诚的,必定会感人至深矣!
从他的独特思想出发,印顺法师对净土思想作了一番研究与反思,最后他总结说:
净土,应从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圆满,以弥勒的人间净土为切要。以阿閦佛土的住慈悲心,住如法性为根本因;以阿弥陀佛土的行愿庄严为究极果。在修持净土的法门中,首先要著重净土正因。要知道,难行道,实在是易成道。如自己觉得,心性怯弱,业障深重,可兼修方便善巧的安乐道──易行道:时时念佛,多多忏悔。如机教相投,想专修阿弥陀佛的净土行,可依传说为阿弥陀佛化身──永明延寿大师的万善同归。多集善根,多修净业,这才是千稳万当的!末了,善巧方便乐行道的净土行者,必须记着经论的圣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阿弥陀经》)“欲得阿卑跋致(不退转)地者,非但称名忆念礼拜而已”(《十住毗婆沙论》)。这样,才能得乐行道的妙用,不致辜负了佛菩萨的慈悲![64]
所以,他的净土观是以人间净土为基础的,他的念佛观是注重万善同归的。当然,提倡“人间净土”,也不能忽略“弥陀净土”,因为讲求人心安定、人类幸福、世界和平,这是一位佛教徒的基本工作;由于对生死的关怀,而达成往生佛国、解脱生死、圆满自在,才是佛法的最高境界。人间净土也不能取代弥陀净土,人间净土是改善生命现实的一种理想与实践,弥陀净土则是此一世生命结束后的一个理想的过渡,二者都不可偏废,这是“人间净土”与“弥陀净土”提倡者所应注意的,这样的佛教才能解决木村泰贤提出的二大使命。
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博大精深而又独具新意,许多是现代净宗行者所纠正的地方。虽然尽量引用他老人家的话,可是我福慧浅溥,若有错解之处,请海峡彼岸的印顺法师多多包涵。不足之处,尚祈指正。阿弥陀佛!
注释:
01、木村泰贤《现实与净土》,《净土宗概论》,《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64册,279-281页,大乘文化出版社,台湾,1979年。
02、默雷《台湾学术界对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之研究》,《法音》1997年第5期,25页,中国佛教协会。
03、印顺法师《游心法海六十年》,《华雨集》(五),53页,正闻出版社,台北,1993年。
04、印顺法师《念佛浅说》,《净土与禅》(《妙云集》下编之四),120-121页,正闻出版社,台北,1992年。
05、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807页,正闻出版社,台北,1992年。
06、《游心法海六十年》,《华雨集》(五),9-10页,正闻出版社,台北,1993年。
07、印顺法师《净土新论》,《净土与禅》(《妙云集》下编之四),9页,正闻出版社,台北,1992年。
08、《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807-808页。
09、《净土新论》,《净土与禅》,9-14页。
10、《弥勒大成佛经》,《大正藏》卷14,428c。
11、《净土新论》,《净土与禅》,17-18页。
12、《净土新论》,《净土与禅》,26页。
13、《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782页。
14、《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782-783页。
15、《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803页。
16、《方便之道》,《华雨集》(二),219-220页,正闻出版社,台北,1993年。
17、《净土新论》,《净土与禅》,21页。
18、《观无量寿佛经》,《大正藏》卷12,343b-c。
19、《净土新论》,《净土与禅》,22页。
20、《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下,《大正藏》卷12,316b。
21、《净土新论》,《净土与禅》,23页。
22、《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上,《大正藏》卷51,813c。
23、《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803-804页。
24、《净土新论》,《净土与禅》,31-32页。
25、《净土新论》,《东方净土发微》,141-142页。
26、《游心法海六十年》,《华雨集》(五),50-53页。
27、 默雷《台湾学术界对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之研究》,《法音》1997年第5期,25页。
28、默雷《台湾学术界对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之研究》,《法音》1997年第5期,24页。
29、《游心法海六十年》,《华雨集》(五),51页。
30、《游心法海六十年》,《华雨集》(五),20页。
31、《净土新论》,《净土与禅》,30页。
32、藤吉慈海《印顺法师的〈净土新论〉--现代中国净土教的一个剖面》,温金柯译,收于《法海微波》,280页,正闻出版社,台北,1986年。
33、答苏建武居士,《华雨集》(五),260页。
34、同上,259-260页。
35、《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827-828页。
36、《净土新论》,《净土与禅》,28-30页。
37、同上,32页。
38、同上,32-33页。
39、默雷《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法音》1997年第10期,21页,中国佛教协会。
40、《净土新论》,《净土与禅》,35-36页。
41、同上,36页。
42、同上,38页。
43、《维摩诘经》卷上,《大正藏》卷14,538b。
44、《净土新论》,《净土与禅》,39-40页。
45、默雷《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法音》1997年第10期,21页。
46、《净土新论》,《净土与禅》,41-43页。
47、《观无量寿佛经》,《大正藏》卷12,345c。
48、《净土新论》,《净土与禅》,43-56页。
49、《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858页。
50、《净土新论》,《净土与禅》,58页。
51、《大唐西域记》卷6,《大正藏》卷51,900b。
52、《大智度论》卷7,《大正藏》卷25,109a。
53、《净土新论》,《净土与禅》,62页。
54、同上,62-63页。
55、《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867页。
56、《十住毗婆沙论》卷5,《大正藏》卷26,41a-b。
57、《十住毗婆沙论》卷5,《大正藏》卷26,45a。
58、《十住毗婆沙论》卷6,《大正藏》卷26,49b。
59、《净土新论》,《净土与禅》,70页。
60、《净土新论》,《净土与禅》,74页。
61、答曾宏净居士,《妙雨集》(五),293页。
62、《念佛浅说》,《净土与禅》,100-101页。
63、《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华雨集》(四),44页,正闻出版社,台北,1993年。
64、《净土新论》,《净土与禅》,74-75页。
参考文献
佛教典籍:
1、《弥勒大成经》,《大正藏》第14册。
2、《观无量寿佛经》,《大正藏》第12册。
3、《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大正藏》第12册。
4、《三宝感应要略录》,《大正藏》第51册。
5、《维摩诘经》,《大正藏》第14册。
6、《大智度论》,《大正藏》第25册。
7、《大唐西域记》,《大正藏》第51册。
8、《十住毗婆沙论》,《大正藏》第26册。
专著、论文:
1、印顺法师《净土新论》,收于《净土与禅》(《妙云集》下编之四),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修订一版)。
2、印顺法师《念佛浅说》,收于《净土与禅》(《妙云集》下编之四)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修订一版)。
3、印顺法师《东方净土发微》,同上。
4、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七版)。
5、印顺法师《方便之道》,《华雨集》(二),台北:正闻出版社,1993(初版)。
6、印顺法师《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华雨集》(四),台北:正闻出版社,1993(初版)。
7、印顺法师《游心法海六十年》,《华雨集》(五),台北:正闻出版社,1993(初版)。
8、印顺法师,答苏建武居士,同上。
9、印顺法师,答曾宏净居士,同上。
10、木村泰贤《现实与净土》,《净土宗概论》,《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64册,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初版)。
11、默雷《台湾学术界对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之研究》,《法音》1997年第5期,中国佛教协会《法音》杂志社。
12、默雷《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法音》1997年第三者10期,中国佛教协会《法音》杂志社。
13、藤吉慈海《印顺法师的《净土新论》──现代中国净土教的一个剖面》,温金柯译,收于《法海微波》,台北:正闻出版社,1986年(初版)。
《论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