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论佛道儒三教伦理的交涉——以五戒与五常为中心▪P6

  ..续本文上一页left">[30] 牧田谛亮《疑经研究》第149~150页

  

[31] 《历代三宝纪》卷4,《大正藏》卷49,51a。

  

[32] 鎌田茂雄先生认为时间的先后难以判断(《中国佛教通史》第4卷第202页),而任继愈《中国佛教史》则从文字看当早于《提谓经》,说明《提谓经》在编造中也抄录了当时所存的经典,见该书第556页。

  

[33]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下册,中华书局1983年第1版第584~585页。

  

[34]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卷2,《大正藏》卷33,260c~261a。

  

[35] 通「五脏」。

  

[36] 通「性」。

  

[37]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第557~558页

  

[38] 木星

  

[39] 水星

  

[40] 土星

  

[41] 火星

  

[42] 庞朴《主法与杂多》,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学人》第6辑。

  

[43] 有关五行的这种情况,易学专家汪显超博士在《〈三坟易〉略论》一文中有详细的述及,见《世界弘明哲学季刊》2000年12月号,国际网址:www.whpq.org、www.whpq.net

  

[44] 葛兆光《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中国思想史》第1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141、157页。

  

[45]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6之2,《大正藏》卷46,341c~342a。

  

[46] 《金光明经文句》卷1,《大正藏》卷39,50b~c。

  

[47] 《仁王般若经疏》卷上1,《大正藏》卷33,319a~b。

  

[48] 《辩正论》卷1,《大正藏》卷52,494c。

  

[49] 通「杀」。

  

[50] 通「智」。

  

[51] 通「智」。

  

[52] 441~513年

  

[53] 《广弘明集》卷5,《大正藏》卷52,121c。

  

[54] 531~590年

  

[55] 《广弘明集》卷3,《大正藏》卷52,107b。

  

[56] 道端良秀先生认为,颜之推是参考了沈约的说法而展开的。(《唐代佛教史□研究》第366页)

  

[57] 《魏书》卷114《释老志》,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第1版第3册第2504页。

  

[58] 《摩诃止观》卷6上,《大正藏》卷46,77b。

  

[59] 见李斌诚《唐前期道儒释三教在朝廷的斗争》,杨曾文、方广锠编《佛教与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123~149页。

  

[60] 《法苑珠林》卷88,《大正藏》卷53,926c。

  

[61] 董群《融合的佛教——圭峰宗密的佛学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72~73页。

  

[62] 见净源《原人论发微录》卷中、圆觉《原人论解》卷中。

  

[63] 1032~1033年

  

[64] 《镡津文集》卷1,《大正藏》卷52,649b。

  

[65] 《镡津文集》卷3,《大正藏》卷52,661b。

  

[66] 楠山春树《道教和儒教》,福井康顺等监修《道教》第2卷,朱越利、徐远和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版第48页。

  

[67] 楠山春树《道教和儒教》,福井康顺等监修《道教》第2卷,朱越利、徐远和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版第56~58页。

  

[68] 《无上秘要》卷46,《道藏》第25册第165页。

  

[69] 《太上老君戒经》,《道藏》第18册第204~205页。

  

[70] 鎌田茂雄《中国佛教通史》第4卷第204页。

  

[71] 尤其是戒律方面。

  

[72] 《高僧传》卷11,《大正藏》卷50,401c~402a。

  

[73] 415年

  

[74] 卿希泰《中国道教史》第1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增订本第406页。

  

[75] 《上清大洞真经》卷1,《道藏》第1册第516~518页。

  

[76] 《上清大洞真经》卷1,《道藏》第1册第516~518页。

  

[77] 《太上老君戒经》,《道藏》第18册第201页。

  

[78] 关于《玄妙内篇》,福井康顺先生认为是作于南朝初年(见其文《玄妙内篇□□□□》,《岩井博士古稀纪念典籍论集》第564页,东京,1963年),吉冈义丰先生认为它成书于430年前后(见《道教□佛教》第三第59页,国书刊行会,东京,1976年)。

  

[79] 谭蝉雪《敦煌道经题记综述》,《道教文化研究》第13期,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1版第23页。

  

  

方位

  

口吸之精

  

气色

  

形状

  

下布人身部位

  

东方

  

青阳之精

  

青气

  

木星

  

肝脏

  

南方

  

丹灵之精

  

赤气

  

火星

  

心脏

  

西方

  

金魂之精

  

白气

  

金星

  

肺脏

  

北方

  

玄曜之精

  

黑气

  

水星

  

肾脏

  

中央

  

高皇之精

  

黄气

  

土星

  

脾脏

  

  

  

《论佛道儒三教伦理的交涉——以五戒与五常为中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