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不能了知(也就是无明)一切有情和无情生命的真实本性。此一无明不只是欠缺知识,而且是一个意识对实相有着完全相反的想像;它误解了实际的真相。有许多不同层次的误解,像是不知道修行中应该做什么,以及不知道在日常行为中应该扬弃什么;但这里所说的是一切痛苦根源的无明,也就是那个认为众生和其他现象是依着自身独立存在的概念。在稍后的第八、九、十章里,我会讨论这个困难的主题。
有垢染的业力
一切的快乐和痛苦都依赖业力,或者依靠那些在心中造成倾向的先前行为。根据业力长期所制造的快乐和痛苦,业力可以被分为善与不善。比方说,如果一个行为的效果能够让我们再度投生为人,那么这个行为就是善的,因为这个行为的长远效益是一个好的轮回。反过来说,如果一个行为的效果会让你投身为饿鬼,那么这个行为就是不善的,因为这个行为的长远效果是一个坏的轮回。
业力又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鲜明地描绘出新生命的概貌,像是决定投生的类别或寿命的长短;另一类则填充一生的细节,如富裕、健康等。前面一类被称为“行为之道”,因为行为(善或不善)被当成是趋向完整一生的一条道路或一个方法,不论是一个快乐的轮回或是一个不好的轮回。要成为“行为之道”,业力必须具足四个特征,也就是动机、人或物的确认、适当的准备、成功的完成。有时候四个因素都存在,就像是你想要把钱拿给一个乞丐,而且确实如此做了;有时候只有动机,你想要把钱拿给一个乞丐,却没有如此做;或者你是无意识地做,若有些钱从你的口袋掉到人行道上,一个乞丐捡起来。不具有这四种特征的行为,就属于第二类,也就是填充一生细节的业力。
最后,业力又可以分为由团体如慈善机构所做的,以及个人所做的。业力的效果能够在同一生、下一世,或者再下一世当中经验到。具有强烈动机去帮助或伤害他人的善或不善的业力,能够在同一生当中就产生作用。
死亡的过程
为了了解业力的种类最高阶段修行的特色,我们需要了解下面三个阶段的原动力,也就是死亡的过程、此生与下一世之间的过渡状态,以及从过渡状态中投生的过程。透过临终时非常微细的澄明心,业力从一个生命被传送到另一个生命。虽然这个最深层的心在我们一生中都存在,但它在我们死亡时会现出,因此它通常是在这样的背景中被领悟的。
在很多佛陀所教导的无上瑜伽密续经典里,如《密集金刚密续》,你可以学到更多。这些经典描述许多不同类的心或意识,从粗糙到微细。在心灵修行的道路上,微细的心比粗糙的心更具有力量和作用。粗糙意识是透过眼、耳、鼻、舌及身体来觉知的。比较微细的是精神意识,它本身的范围从粗糙层面如凡夫的念头,到沉睡和呼吸停止时昏倒,再到内在最微细的澄明心。除了在殊胜的禅定状态之外,最微细或最深沉的意识仅在死亡时彰显出来。(那些没有消融得那么深,因此是意识微细层面的简版,这些简版在入睡、作完梦、打喷涕、打哈欠及性高潮时会出现。在第十一章中,我会讨论最后一项。)
死亡的过程涉及四种内在元素一连串的止灭或消融,这四种内在元素包括了地(身体坚实的部分)、水(流质)、火(热),以及风(能量、移动)。在日常生活里,这些元素是意识的基础,但在死亡的过程中,它们支持意识的能力减弱,从地大元素开始。在消融中的每一阶段,事实上增加了下一个元素支援意识的能力。一步一步看起来如下:
一、当你身体的地大元素或坚实的部分融入到水大元素,外在的征候是你的身体变得更瘦,内在你看到的显现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二、当你身体的水大元素融入到火大元素,外在的征兆是你身体的液体变得干燥,如嘴巴干,鼻子皱等,内在你看到被描述为烟囱里的喷烟,或者弥漫在房间里的烟。
三、当你身体的火大元素融入到风或气大元素,外在的征兆是你身体的热减低,内在你所看到的有如夜间的萤火虫或散落的火花。热从身体上消退有几种方式,例如从脚底往上到心脏,或是从头顶到脚底。最好是前者,因为这表示心是从身体的上方或前方直接出去,而不是向下走,因此很可能会有一个好的来世。这是由于善业所导致的。
四、接下来,你身体的风大元素或移动的能量融入到意识,你外在的呼吸停止,此时你看到的显现就像油灯将尽时闪耀的火焰。(有些医师判定人在这个阶段是已经死亡,但是从佛法的观念来说,这仅只是外在气息的停止,并不表示意识已经离开身体。)在闪烁的灯之后,接着是稳定火焰的显现。
死亡的最后四个阶段,关联到粗糙意识融入到更微细的意识,这发生在风或内在能量(做为意识的乘骑物)消融的时候,想像着意识乘坐在能量上,就像是骑在马上。为了替下一个阶段准备,做为种类概念化意识乘骑物的能量消融,把意识的基础从粗糙的能量转移至微细的能量。这在以下四个阶段中自然发生。
五、你的心本身转变到一种遍满、巨大、鲜明白色的浩瀚。它被描述为充满了月光的晴朗无云天空,这并不是月光在虚空中照耀,而是整个虚空充满了白色的光。概念化的念头已经消失,除了鲜明的白色之外,没有任何事物显现,这就是你的意识。然而,一种微细的主客感依然存在,因此这个境界是些微的二元化。
六、你的心转变到一种红色或橘色的浩瀚,比以前更鲜明,没有其他任何事物显现。它就像充满了阳光的晴空,这并不是太阳在空中照耀,而是虚空本身充满了红色或橘色的光。在这个状态中,心的二元化更为减少。
七、你的心本身转变到一种更微细、鲜明的黑色状态,没有其他任何事物显见。这被称为“接近得到”,因为你已经接近澄明心的展现。黑色浩瀚的心就像是一个没有月亮、黄昏后看不见星星的黑暗天空。在这个阶段刚开始时,你是觉知的,但在你沉入到更深厚的黑暗时,你会丧失觉知。
八、当黑色显现的心停止时,你的心本身转变为澄明心。这被称为本有的澄明心,是意识最微细、甚深及具有力量的层面。它就像黎明时(并非日出)天空的自然状态,没有月光、日光或黑暗。
到达澄明心的过程可快可慢。有些人在最后阶段,也就是临终时的澄明心,只停留几分钟;有些人则停留长达一到两周的时间。由于澄明心是如此有力量,对此做修行很有价值,因此很多西藏人每天反复演练死亡的这些阶段。我个人一天修行六次,对心的八个阶段逐一做想像(当然不包括前四个阶段的肉体变化)。心的八个阶段包括了:
1、海市蜃楼;
2、烟;
3、萤火虫;
4、蜡烛上的火焰;
5、鲜明的白色天空(心);
6、鲜明的红色或橘色天空(心);
7、鲜明的黑色天空(心);
8、澄明。
我们知道,在临终过程里,只要一个人的身体还没有开始腐烂或变臭,这个人就停留在澄明中。在印度,也有颇多的修行者曾经安住在这种境界里,有的是好几天,还有一个例子是十七天。当一个人在澄明境界中安住时,如果此一甚深阶段之心的支持能量开始波动,那么此时意识终于离开身体,身体或头会稍微移动。
对于死亡的各种阶段,有许多机会可以做更进一步的调查。现代科学有很多关于能量波、人脑及其作用的研究。对于这个领域,科学家和佛教徒有共同的兴趣,我相信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探测心与其内在能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脑与意识之间的关系。佛教的诠释可以对科学研究有所贡献,而科学对佛教也是一样的。这样的合作已经展开,而且越多越有助益。
中阴状态
所有会再投生为人的众生,由此生到下一世时会经过一个中阴状态。在这个中阴状态里,你的身形会与你下一世的五或六岁时相似(虽然有些人认为不一定如此)。当中阴生命结束时,到达下一世的桥梁已被穿越过。这个过程是由心的极微细层面所完成。
投生的过程
关于投生,意识是在男女受精时进入子宫的,前提是子宫和精子都没有问题,而且一切有利的因素如业缘都在。然而,意识并不必然在男女交合时进入,因为在我们的典籍里,有着一些关于父亲的精子在性交之外独立注射入阴道的说法。似乎,不论精子和卵子是在子宫内结合,或者像现在所提的情形是在体外结合,当它们结合时意识就会进入。不过,从佛法的经典里很难得到决定性的解释,因为有些书籍说受精是发生在男女有着强烈欲望的那一刻。
在现代社会中,这个复杂的主题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想想看一种情况,一个胚胎被放入冰箱。一旦过去世和新生命透过受精连结起来,被冷藏的胚胎体当中的生命难道不会受苦于寒冷?由于最初的身体已经建造好,因此根据我们的解释,身体的感觉器官已经初始地形成(虽然视觉器官尚未建造好)。从受精的下一刻开始,是否就有肉体的感觉?在这些重点上,我还没有达成决定;对于这些主题,可以有更多的讨论。
如果我们假定胚胎中的生命受着寒冷之苦,那么所引起的问题是,把胚胎放入冰箱中的人是否会因为这个动作而累积恶业,这要依此人的动机而定。我们不能只因为某一个人受苦,而你在某些程度上涉入他受苦的缘由,因此你就累积了恶业。举例而言,即使在正常的情况下,母亲子宫的胎儿受苦于待在子宫中,但是母亲并不会因此而累积任何恶业。同样地,婴儿在诞生时再度受苦,但母亲并不会累积任何的恶业。(如果会累积恶业,那么一个生了很多小孩的母亲,将累积很多的恶业,这是荒谬的!)因此,一个人的动机是决定业力累积的类别。
第三圣谛:真实的止灭(灭谛)
因为心的烦恼如欲望、仇恨、嫉妒及好斗,是基于一种基本的错误观念,也就是对人和物象其本性的基本误解,所以克服的方…
《修行的第一堂课(杰仁波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