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去行事,你的事业才会获得成功。否则,即便取得一些暂时性的效果,也不可能维持长久,一切终将付诸东流。无垢光尊者这样谆谆地告诫过我们,请大家一定仔细观察自相续,小心护持正念,谨慎地取舍善恶。
总之,末法时代众生的智慧实在是浅薄鲜少,其愚痴的行为如若广为宣说,两大阿僧祗劫也无法言尽!凡是听闻这些恶劣行为,且对佛法具有坚定信念的人,都应当对空上五浊恶世心生厌倦,进而远离尘嚣,前行寂静的地方去精进修持。
二、对不如法僧众的厌离
以上只是大概宣说了我对当下世界的厌离之心,因为生逢末法时代的人们,如果不接受佛陀的教言,他们的行为方式便只能像如上所述的那样,令任何一个正信佛教徒都难过而悲伤。这样的话,人们的厌离心当然就会自然而然地生起。
其实不仅仅是普通世人的行为让人看不到佛法的希望,就连僧团内部的人也往往心行不善。如若广述他们的行为,我想大众也会与我一样,更对这个人世生起不可遏制的厌离心。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不法之徒,他们无恶不作、劣迹斑斑,我对此自然深恶痛绝。不过有时我又觉得这一切也还情有可原,因为这些人从来就没有福德资粮与机会去修习善法,因而根本也就不可能懂得取舍善恶。这样的话,造下罪业当然也就是必然的了。而某些出家人的行为不能合乎教规,这就令人不可原谅了。因为他们毕竟学习过真正的佛法,也通晓戒律,故而一旦破戒就纯属明知故犯。但我恰恰多次看到他们那令人大失所望的举动,这就让我不由得生起厌烦之心。
这些所谓趋入解脱大道的人,是多么可怜、可鄙,正是他们自己的丑恶行径,才使佛法进入末法时期,并且破坏了佛教在世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对此,我无法不生起厌烦之心。以下我要叙述的内容就与此相关,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谛听。
究竟安乐的根本---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现今在人间弘扬已接近的尾声了,此刻正是正法隐没前最为危险的时期。正如古德世亲论师所言---世尊已入灭,无数高僧大德也相继圆寂,不尊重佛法的曲解者(分别寻伺者)开始摧毁佛陀教法,真正具足菩提心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贤劫千佛将要示现成佛的地方---印度的金刚座,其所在地的菩提迦耶和附近的大城市,当初,佛法之兴盛犹如日上中天。但如今也无可奈何地归于觉寂,人们再也无法见到昔日那种辉煌的景象。至于释尊降生、苦修、成道乃至传法的诸多圣地,也已面目全非。
譬如释迦牟尼佛居住了二十四年的舍卫城,当年曾是古印度一座繁华的大都市,现在却连一间佛堂也没有留下,仅仅剩下僧众寮房、比丘尼经堂等几处遗址。此外,佛陀涅磐处如今也只遗留下一个小土堆,涅磐像也是由泰国与日本的信众日后所造。而在世尊曾讲经说法的王舍诚、广严城、灵鹫山,现在我们已根本无法再寻找到佛法的踪迹。至于那些众多天人居住过的地方,如今也大多变成一堆堆黄土,许多佛陀转*轮处的佛塔也不复存在。
历史上,印度以金刚座为主的无数圣地曾惨遭外道蹂躏,许多地方至今仍被他们占据,情形十分可悲。在古代,异教徒如盗匪一般的军队,曾计划摧毁金刚座的全部佛塔(佛陀圆寂后不久,由阿育王在此建造,龙猛菩萨又于其上加造。),并砍倒佛陀成道于其下的菩提树。幸而有内道居士将菩提树的树枝暂时转移到斯里兰卡,又将佛塔将埋洞中,这才勉强躲过劫难。
本来,作为释迦牟尼佛教法的发祥地,以及古往今来无数高僧大德弘扬佛法的道场,印度的佛教应当极为兴盛才对。但诸法无常,世间的一切往往事与愿违,如今那里真可谓物是人非。目睹此情此景,不由得令人唏嘘感叹,心中生起无限悲凉!
不过,与其要在外道身上找原因,还不如反观自己。回过身来,我们就会发现,末法时代的种种征相,其实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出家人身上。例如有些形象上的出家人,打着大活佛、大阿闍黎、大和尚的旗号,但他们自诩的标准,不是来自以佛法修证层次为宗旨的判断,反而肤浅地认为只要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就能成为高僧大德。在他们心目中,甚至嗓音悦耳也成了当法师的资本。这些人从不闻思修行,也不具备些许功德,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佛教常识也弄不清楚,常常表演一些将五方佛误认成“可怜如来”等的笑话。他们的行持在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不免让我们为佛教的前途黯然神伤。他们这些人,仅仅是身穿了一身出家衣服而已,根本就不拥有与之相应的智慧。
然而,越无知的人却往往越加傲慢,当他们有幸见到真正的高僧大德时,非但一丝恭敬之心也不能生起,还狂妄无礼、目中无人。这些人表面上削发为僧,似乎舍弃了尘世的小家,实际上却在建立和维护另一个更大的名利之家。他们的心念仍旧觉湎在世俗的事物当中而不能自拔。看到这种迷乱的现象,我也不禁生起了厌烦之心。
其实据佛经记载,早在迦叶佛时代,就在一个人的梦中曾出现过一头大象,它的身躯已经飞出窗外,尾巴却迟迟不肯出来。这个故事暗示着释迦佛教法的末期,出家人虽然身体出家,心中却仍然保留着从事世间八法的愿望。
无垢光尊者就不无遗憾地指出过:如今真正具足法相的善知识可谓少而又少,如理如法的行为反倒成为众矢之的。很多寺院已类似于在家人的社区,与喧嚣的闹市毫无区别。作为佛教的道场,寺庙却不具备闻思修行的条件,这样的寺庙中安住的“法师们”,既无弘法利生的事业可言,也不护持清净戒律,我们对此都应当生起厌离。
同时,有些未破戒的比丘也仅仅流于形象上的护持净戒。他们虽然天天在积累资粮,而内心里却仍幻想得到今生的名闻利养。这种人也不可能存在解脱的机会。还有一些人本来就没有好好修持,却自以为行持如法,特别喜欢在他们面前吹嘘自己的善妙功德。看到这些人,我也只能心生厌烦。
对比他们,我便更加钦佩和仰慕我的根本上师托噶如意宝,我认为他老人家才真正具有大德风范。以常人观点来看,他的财富不可谓不丰厚圆满,但他本人却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日常生活异常检朴,有时候甚至到了缺乏食物的地步。但即便这样,托噶如意宝也从不轻易享用他们的供养,而是像普通僧人那样参加诵经,以获得其中所应分得的一份财物。如果仅仅从表面上看,他老人家的一生可说是非常平凡,几乎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然而,其不凡之处也正在此---这正所谓寓伟大于平凡之间。托噶如意宝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向世人展现了他严谨的作风和高超的境界。但你千万别以为托噶如意宝是一个吝啬之人,在对诸佛菩萨的供养方面,他从不吝惜。仅以供类为例,在他一生中,平均每天供的灯就多达五百余盏!
但如今的一些所谓的高僧大德们,则不会这样行事了。他们哪怕只做了一点点善行,也会想方设法加以鼓吹,借机提高自己在世间的声誉。例如有人刚刚修建了一座佛塔,便对其又是拍照又是录像,随后就手捧照片跑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去大搞宣传。他会逢人就说:“大家快来看看哪,这是我一人建造的佛塔呀!”有的人甚至还会借机化缘,以便中饱私囊。针对这种悖离古训的做法,无垢光尊者在《三十忠告论》中也传讲了一些教言。
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虽然脱离了尘世中的家庭,却仍然在寂静之处积累财富。也有人自以为戒律清净,其实只执著于依食住行等细微处,对更加重要的方面却满不在乎。他们偷盗、邪淫乃至杀害众生,对待因果毫无正信,仅仅具备严持戒律的假面罢了。每当面对那些不懂道理的比丘,我都禁不住会生起厌烦之心。
那些自以为已经远离红尘,却不懂得取舍因果、从不闻思修行的人,肯定无法得到戒定慧三学的功德,他们还会由此而五毒炽盛,经常处于迷乱散漫的状态。更有甚者,个别僧人连四根本戒也没有听说过,但当别人问起时,却大言不惭地说:四根本,我不知道,有个三根本可能是上师再加护法神吧!如果一个人出家修持净戒,却连一点佛法方面的智慧也没有得到,这就犹如天鹅在水中嬉戏,羽毛却没有沾上一滴水,实在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还有人一旦皈依佛门,便认为自己已经趋入了佛道。其实他既不具备正知正见,也不具备出世间的智慧和广大的慈悲心,只是获得了表现上的身份而已。这样的人,甚至对上师三宝的信心都不坚定。每当见到这种自欺欺人的佛教徒,我都会生起强烈的厌烦心。
而我们学院中的一些堪布、活佛(色达喇荣佛学院),在智慧、慈悲、戒律等方面都可谓出类拔萃、堪为人天楷模,无论就品格修养还是出世间的成就而言,他们都非常优秀,这在整个南赡部洲也希有难得。然而他们一旦到了其他地方,却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以前,我也曾安排一些德才兼备的大堪布前往藏地各大寺院。但这些寺院中的僧人们对他们却并不重视,致使这些大堪布、大活佛连一般寺院中方丈的地位也无法获得。现在的世人就是这样愚蠢,他们不懂得敬重那些具有智慧而又戒律清净的善知识,却对虚伪狡诈之徒倍加信任,这种现象令人非常遗憾而痛心。正如至尊米拉日巴对日琼巴开示的那样:“在藏地,智者不会受到恭敬,愚者却倍受拥戴;了义的佛法不会受到重视,对不了义的法门却备加奉行。所以,你应当努力追随智者和真正的善知识,支寻求了义的法要。”如今,这样的教诲对我们依然有效。
我还看到某些“金刚上师”并不悲悯摄受精进修行的弟子,反而贪婪地笼络那些只知以钱财供养的追随者。他们也从不善待禀性正直的人,只对虚伪狡诈之徒异常宠爱。如此觉溺于世间八法的“金刚上师”,让人怎能看到正法弘传的希望?
另外,现在还存在着以下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对于生活清贪的智者,大家不仅不懂得尊重,反而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而对于拥有财富的人,哪怕其头脑愚钝无比,有些人也会追随着…
《智悲精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