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二游经略注▪P2

  ..续本文上一页,其父兄弟四人。白净王有二子,其大名悉达,

  悉达一作悉达多,此云一切义成,释迦如来为太子时之名也。

  其小子名难陀:

  难陀,此云欢喜,一名孙陀罗难陀,释迦如来之异母弟也。彼溺于其妻,不乐出家,佛方便化度,得阿罗汉果。《增一阿含经》云:大体端正,与世殊异,所谓难陀比丘是;诸根寂静,心不变易,亦是难陀比丘。

  菩萨母名摩耶,

  摩耶,一作摩诃摩耶,此云大术,净饭王之夫人。《佛本行集经》卷五云:迦昆罗相去不远,复有一城,名曰天臂。彼天臂城有一释种,豪贵长者,名为善觉,大富多财,积诸珍宝,摩耶夫人即彼女也。与妹摩诃波暗波提同为净饭王妃,生悉达太子。生七日已,摩耶夫人命终,生忉利天上。姨母乳养,如母无异。

  难陀母名瞿昙弥。

  瞿昙弥者,佛姨母摩诃波阁波提之称,瞿昙姓也,弥者女声。摩诃波暗波提,此云大爱道,亦云大生主,本梵天名,从彼乞得,因以为名。后因阿难请,制尼八敬法,如来许出家为比丘尼。

  菩萨叔父名甘露饭王,亦有二子,长子名调达,

  调达,一作提婆达多,此云天授,亦云天热,以其生时,诸天人心皆惊热。故出家学神通,身具三十相,诵六万法藏,为利养故,造三逆罪,生身堕于地狱。

  小子名阿难。

  阿难,此云庆喜,以佛成道日生,故名。出家为佛侍者,侍佛二十五年,受持一切佛法,于佛十大弟子中,多闻第一。佛涅槃后,结集三藏时,方证阿罗汉果。

  菩萨中叔名谷饭王,

  长阿含等经皆作斛饭王。

  有二子,大子名释摩纳,

  释摩纳,亦作摩诃男,此云大名,又名拘利。初太子出家时,净饭王遣五人随侍,后于鹿苑,最初得度,五比丘之一也。

  小子名阿那律。

  阿那律,亦作阿劣楼驮,此云如意无贪。后出家,以贪睡眠故,为佛所呵,七日不眠,遂失明,后得天眼通,于佛十大弟子中,天眼第一。

  菩萨小叔名设饭王,

  众许摩诃帝等经皆作白饭王。

  有二子,大子名释迦王,小子名释少王。

  《众许摩诃帝经》卷二云:“白饭王有二子,一名娑帝疏噜,二名婆捺哩迦。”《起世经》卷上云:“白饭二子,一名帝沙,二难提迦。”诸说不同。《分别功德论》卷下中说:真净王有三弟,最小弟名误净,有小儿年四岁,真净王在殿上自惟:我儿出家,我何用是天冠为。即脱天冠着地上,有应作者便作释王。小儿在前游行,见地天冠,即举着头上。王曰:天使其然。即自废王位,乃经八年。佛成道从摩竭陀还,真净王欢喜,乃着天冠。见诸比丘无表容貌,当选诸释五百人,姿容可者,出为沙门,侍从世尊。释王比丘最在其先。

  二述国土。

  迦维罗阅国有八城,合有九百万户。

  迦维罗阅国者,即如来下生之地,净饭王所治之境也。其云迦比罗皤窣堵,迦比罗,此云黄色;皤窣都,此云所依处,上古有黄头仙人依此处修道,故名也。

  三叙生时。

  调达以四月七日生,佛以四月八日生,佛弟难陀以四月九日生,阿难以四月十日生。

  四标身形。

  调达身长丈五四寸,佛身长丈六尺,难陀身长丈五四寸,阿难身长丈五三寸。其贵姓舍夷

  见下。

  长一丈四尺,其余国皆长丈三尺。

  二母族。

  菩萨外家去城八百里,姓瞿昙氏,作小王,主百万户,名一亿王。

  三妻族。有二,一夫人。

  菩萨妇家,姓瞿昙氏,舍夷长者,名水光。其妇母名月女,有一城居近其边,生女之时,日将欲没,余明照其家,室内皆明,因字之曰瞿夷。

  此言明女。

  瞿夷者,是太子第一夫人,其父名水光长者。太子第二夫人,生罗云者,

  罗云,罗一作罗喉罗,此云执月,亦云障蔽,为佛之嫡子。在胎六年,所复障故,因以为名。生于成道之夜,十五出家为沙弥,以舍利弗为和上,成阿罗汉果,于佛十大弟子中为密行第一。名耶惟檀,耶惟檀,一作耶输陀罗,此云持誉。《法华玄赞》云:形容美丽,远行闻知,生育罗喉,人天赞咏,故名持誉。誉美称也。《方广大庄严经》卷四云:为中印度迦昆罗城释种执杖之女。有经云释种大臣摩诃那摩之女,有经云天臂城善觉王之女。后随摩诃波暗波提出家,于法华会中得授记。

  其父名移施长者。

  未详。

  第三夫人名鹿野,其父名释长者。

  鹿野一作鹿子,或作鹿养,梵云密伽暗。《众许摩诃帝经》卷四云:释种伽吒俪哩之女。

  二嫔从。

  以有三妇故,太子父王为三时殿,

  三时者,西域之法,寒热雨三时,各四月为一年也。

  殿有二万采女,

  采女者宫女也。

  以太子当作遮迦越王,故置有六万采女。

  四明菩萨出家成道。

  佛以二十九出家,以三十五得道。

  释迦为太子时,出外野游,见耕犁者勤劳执役,地土耕转,虫随土出,飞鸟随啄。太子见已,起慈愍心,念世间极苦,共相残害。嗣后出游,于四门观老病死者,念人命无常。后见沙门,威仪整肃,身心寂静,遂兴出家之心。以夜半令侍者车匿为伴,跨白马犍陟逾城而出,自剔其发,从猎师所贸得袈裟,至跋伽仙人苦行林,问苦行出离之道,更访阿蓝迦蓝于摩竭陀国北弥楼山,修无所有处定,不久得证。转而问郁头罗仙,修非想非非想处定,不久得证。皆以其非真,去而人优娄频罗村,苦行六年,日食一麻一麦,以非解脱涅槃之道,去于尼连禅沐浴,受村女所献乳糜,坐正觉山菩提树下,观四谛十二因缘之法,于四月八日明星出时,而成正觉。

  五明如来游化说法。有十二。初第一年,

  从四月八日至七月十五日坐树下为一年。

  《大方广庄严经》中说:世尊咸道已观菩提树王。禅悦为食,经于七日,不起于座。至第二七日,周历经行,以三千大干世界为边际。至第三七日,观菩提场,目不暂舍。至第四七日,如来随近经行,以大海为边际。于第五七日,住目真邻陀龙王所居之处而化度之。于第六七日,往尼俱律陀树下,外道皆来亲观。于第七七日,至多演林中,在一树下坐,受二商主乳糜之供,四大天王奉钵以为应器,因大梵天王劝请而趋鹿苑,初转*轮,广如彼说。又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一中说:世尊始得菩提,在树下坐,经七日夜跏趺不起,以念解脱快乐为食。过七日已,从三昧起,坐师子座,观十二因缘,从彼座起。离菩提树相去不远,还跏趺坐,七日不动,以解脱行用为乐。第三七日,向摩梨支经行之处跏趺而坐,受解脱乐。第四七日,受迦罗龙王宫殿,于中而坐。第五七日,受目真邻陀龙王宫殿,于中而坐。第六七日,于尼拘陀树下跏趺而坐。第七七日,于差梨尼迦树林中跏趺而坐。如是经七七日,以三昧力,相绩而住,广如彼说。至七月十五日为一年者,佛制比丘出俗,不以俗年为计,乃数夏腊。谓自夏首四月十五日结夏,三月安居,至七月十五日解夏自恣。是腊除日,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身生来之岁首也。

  二第二年。有六,一度五比丘,

  二年,于鹿野园中,

  鹿野园在中天竺波罗奈国,为初转*轮之处。昔有国王作梵达多,以此林施与群鹿,故名。即是如来昔与提波达多俱为鹿王断事之处,详见《大智度论》卷十六。

  详为阿若拘邻等说法。

  阿若拘邻者,一作阿若骄陈如,阿若者名也,此云了本际;拘邻者姓也,此云火器。太子初出家时,父王遣五人随侍,母族二人,谓拘邻及阿湿鞞;父党三人,谓跋提、十力迦叶及摩诃男。后见太子舍苦行,谓为节志不坚,遂去之鹿苑,各求明道。太子既成佛道,往彼为说四谛*轮,拘邻最初悟道,是为五比丘。

  二度毕婆般,

  复为毕婆般等说法。

  未详。

  三度迦者罗,

  复为迦者罗等十七人说法。

  未详。

  四度大才等,

  复为大才长者及二才念优婆夷说法。

  大才及二才念,未详。长者,梵云疑叻贺钵底,谓识财具德者之通称。优婆夷,此云近事女,谓亲近三宝而承事故,夷者女声。

  五度尼犍子,

  复为正念尼说法。

  正念尼犍事迹未详。尼犍一作尼犍陀弗咀罗,此云离系子,为六大外道之一,亦名裸形外道。尼犍陀是彼出家总名,彼师之徒曰尼犍子。

  六度诸众人,

  复为提和竭罗佛时四十二人说法。

  事迹未详,提和竭罗佛者,此云燃灯佛,过去即阿僧只劫为释迦授记者也。

  三第三年。

  三年,为郁为迦叶兄弟三人说法,满千比丘。

  迦叶者,姓也,此云饮光,古仙人身有光明,能映余光使不现,即以为姓。郁为迦叶者,二作优楼频罗迦叶,居长,此云木瓜林,住彼林中,故有弟子五百人,居尼连禅河侧,为事火外道。佛往彼住处,以种种神通化度,尽弃事火具等于河,师徒相率出家修学,为佛弟子。次名伽耶迦叶,伽耶者,城名。次云那提迦叶,那提者,河名。各有弟子二百五十人,在尼连河下流岸侧而住,忽见其兄祀火之具从河流下,惊怪往寻,见所居空寂,访问邻人,既到佛所,因集弟子投佛出家,是千比丘。比丘一作苾刍,出家佛弟子受具戒者之都称,义云乞士,破烦恼,持净戒,能怖魔也。

  四第四年。

  四年,在象头山上为龙鬼神说法。

  象头山,梵名伽耶山,具云羯暗尸利沙山,在伽耶城西南。西域记卷八云:城西南五六里至伽耶山,溪谷杳冥,危严危险,印度国俗称曰灵山。又云:昔如来于此说《宝云》等经。此经有梁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凡七卷。与唐达摩流支译《宝雨经》及赵宋法护译除《盖障菩萨经》同本,又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亦于此处说。

  五第五年。有二,一度私呵昧,

  五年,于竹园中为私呵昧说法。

  竹园者,一名作林精舍,在王舍城旁,迦兰陀长者归佛,以竹园奉佛而立精舍,故名。吴支谦译《菩萨道树经》,一名《私呵昧经》:佛在竹园,长者子私呵昧与五百弟子遥见佛相,因问:云何起菩萨意,有几意善,有几功德,休息行何等法,何以致无生忍,用几事得一切智,用几法住,用几法灭度,减后有几功德云何为谛

  佛一一答以六法,私呵昧发大愿,佛为授记。

  二度鹜…

《十二游经略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漫谈大藏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