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峡尊者传
法尊法师译述
目录
阿底峡尊者传 卷一
第一章:自身所具广大功德
第一段 在家时代
第一节 受用圆满
第二节 种姓圆满
第三节 俱生功德圆满
第二段 学法时代
第三段 留学阿兰陀寺
第四段 出家及其菩萨行
第一节 出家
第二节 广修菩萨之行
第一目 修习五明学处
第二目 教学传承与依止传承之师长
阿底峡尊者传 卷二
第三目 尊者所证功德
第二章:宏法利生广大事业
第一段 住大菩提寺
第二段 住止迦摩罗尸罗寺
第三段 赴藏宏法
第一节 略述藏王之系统
第二节 初次迎请
第三节 第二次迎请
阿底峡尊者传 卷三
第四节 赴藏途中宏扬圣教
第一目 起行之前
第二目 途中降魔
第三目 说深奇法大转*轮
阿底峡尊者传 卷四
第四目 请赴拉萨
第五目 拉萨途中
第六目 卓锡拉萨转大*轮
阿底峡尊者传 卷五
第五节 尊者之圆寂
第一目 圆寂前相
第二目 涅槃胜乐
第三章:事业流传教法增广
附录:阿底峡尊者的佛学思想与其对西藏佛教的影响
阿底峡尊者传(卷一)
敬礼焚烧诸戏论,圆证深广二种身;
事业光明流十方,末世法王然灯智。
正法有无,依于受持宏演之行者;有诸行者正法住世,无诸行者正法隐没。俱舍云:“佛正法有二:谓教证为体;有持说行者,此便住世间。”受持讲说修行,亦依有传承者为言,若不尔者,则邪正爁矣。西藏佛法,大宏于持松德尊王朝,三传至朗达玛王朝,大灭佛法,未久朗达玛遭变,佛法重兴。然当一切时忆度邪徒,随自聪辩,不依师承,滥传教法,数百年中,真伪莫辨(至今尚存余习)。俟有王名哦日(原地名)出家号曰智光,智游纶言,圣意莫决,参访诸师,疑情尤甚。遂集智童,遣送天竺,遍学显密诸宗,访迎宏法彦德,
凡经两代(智光后有菩提光续之,下文广述)殷勤访学,始阿底峡尊者至藏,破邪显正,重树法幢。是为西藏佛法中兴之时代也(阿底峡尊者所传者,曰迦当派,宗喀巴大师,大宏此派之宗义,即今之所谓黄教派其实亦名修行派,又称新迦当派。又依俱善寺为名,称俱善派等)。阿底峡者,教证德圆,非以少智而能测,仅依传记所载,随自胜解,略录少分,以供国内之有缘云尔。
译者识
第一章:自身所具广大功德
第一段 在家时代
第一节 受用圆满
中天竺金刚座之东方,有国曰伽□(“口”+“邦”)罗。国内大都,曰萨诃啰,有二十七亿户。城中王宫,平洁高广,有无量金幢宜饰,故名金幢宫,受用圆满可见一斑耳。译者按:钟敦仁波卿所造传谓:东印度地名萨诃啰,都名□(“口”+“邦”)伽罗,宫名金幢。有居户一亿,游园七百二十,浴地二万五千,多罗树五万六千株,围绕城邑,城有七重垣墙,城中有桥三百六十架,金幢二万五千,王宫金顶凡有十三。受用富乐,可与香城比,正法炽盛,等同法上菩萨而无有异。
第二节 种姓圆满
王曰善胜(或曰善吉祥,善德),正法代世,妃曰胜光(或吉祥光,婆罗门种),德同女宝。王有三子,长曰莲华藏,次曰月藏,三曰胜藏(或曰吉祥藏)。长绍王位,纳王妃生九子,弃素披缁,世称为大善巧达那宝利密多罗(译曰米胜友);胜藏出家,号精进月,善巧密法,获得生起次第三摩地,能化现坛场,传法灌顶(译者按:后来藏朝尊者,时尊者已圆寂,遂往阿喀朵壠等处宏法,圣迹可考)。其月藏王子者,即尊者阿底峡是也。
第三节 俱生功德圆满
尊者初生,天雨宝花,五色霞光密覆宫上,诸天音乐,时众悉闻,如是瑞相,其类非一(译者按:尊者诞于宋太宗七年,岁次壬午)。一日卧于宫殿上层宝床之上,忽闻尊者宝床所对宫顶,发大响声,若梁崩裂。其母观之,见有数蝎,若落螫尊者之状。尊者全无惧色,遂即散去(译者按:后谓此为非人欲作灾害所化,尊者未惧而去也)。又一日声响如前,其母观之,见青莲一束,尊者则见度母现身。自此以后,尊者凡有所疑,则设供于度母像前,祈祷所怀,
虽不现身说法,而疑能任运自解也(现身时甚多,下文可知。)。尊者凡十八月未出宫门,有八乳母,将护一切。次宫之北有聚落曰比扎摩罗。王妃臣庶,乘车五百,童女严饰,乐师歌赞,持无量供具,往供如来。当时尊者,虽仅年半,量似三载,相好端殊,观者无厌。首著天冠,身衣天服,父王抱持,处宝车上,时诸观者,咸共赞云:“初生之日雨天花,日照霞彩闻妙声,常顾何时得瞻视﹖今日见矣甚希有。”时王子问父母曰:“此诸众生,为谁所有﹖”
父母告曰:“是汝所属。”时王子发愿云:“愿此诸人,悉皆如我,常生王家,富乐自在”云云。未几至扎摩罗道场,王子礼三宝已,以和雅赞诵而发愿云:“我得暇满人王身,诸根无过随三宝,常敬顶载三宝尊,自今永为归依处。”时诸会众,咸生希有。次父母眷属,供养已毕,发愿云:
“惟愿我等生生世中,恒常供养三宝尊,
承事僧众宣正法,除烦恼言得自在。”
王子闻已,顾其父母而发愿云:
“世世不被家法缚,处僧伽中获法乐,
无慢供养三宝尊,悲心观照诸有情。”
时诸众会愈生甚奇希有之想也。
尊者三岁,算是字书,一切学毕。至六岁时,能辨内外正邪之法。于十岁内,常时归依佛法僧宝,守持斋戒,馈施贫乏;读诵经论,祈祷本尊,寻求正法;恭敬父母,迎爱法侣,悲愍眷属,护恤无怙。无量善士,一切胜行,悉能担荷而无遗缺。
第二段 学法时代
尊者十一岁时诸余王臣,供献童女二十一人,欢娱王子。尊者一日王命庄饰十三宝车,无量臣庶前后围绕,幢幡宝盖,奏诸音乐,欢游街衢,苑囿聚落,作十五日广大欢会。他方国来观王子者,谓持福王女、持辋王女、持水主王女、持猛王女……等,凡有二十五王女至会。各乘宝车,七女侍从,众宝严饰,奏诸美乐,一一皆与天女无别。王子见已,眼根难舍,贪念顿萌,身毛骤竖。尔时有一空行母,化作一绀色童女,以歌赞而助云:
“莫贪莫贪善根者,如象沉溺芦苇围,
勇识溺此欲泯中,清净戒衣岂不没﹖
五百五十二生中,恒受奔勤(译大善巧)苾刍身,
犹如鹅王游莲池,汝于此世当出离。
城邑净妙诸童女,是魔使女夺戒颜,
现似欢喜而诳惑,妙相王子愿当知。
如月明净印海中,身相明净无浊垢,
具足五髻天庄严,殊妙夺诸有情意(此一颂是赞王子相好。)。
得此难得暇满宝身时,当以闻思修三尽人世,
增上缘谓无尽善知识,为断短故惟愿极依止。”王子闻已,笑言答之(颂文恐繁不录,义谓释尊捐弃王位六万妃女,
成等正觉转正*轮,为天人师,称赞供养,我今何因不舍王位增此贪染,我今已知世事如幻,欲境欺诳,谨当依教依知识修学正法)。时诸众会,闻王子语,虽生希有,然恐出离。彩妃闻已,急告父母,重增女乐,恋惑其情。如是渐次,将返城邑,王子与百二十骑俱作武装饰,至一山林,见胜敌婆罗门(内道者),独居静处,修出离法。王子观其德相,即骑问云:“独居静处,行诸难行,以梵净法,清净存活,捐除欲尘,习仙人道,为得何等胜功德耶﹖”
时婆罗门,目不顾视,答曰:“我见诸行无常,无有真实,生时虽具王乐,死已为业自在,引向恶趣,见此义故,独居静处。又见恶劣,诸众生等,行同畜类,死后恐生不静垢中,故我行此难行之行,住此林薮。又于幻财,见无真实,思后世故,顶受仙法……”云云。王子闻已,为观实否,重作是言:“诸沙门者,慢重余人,见王至前,何为不起﹖”婆卢门答云:“我无资财,依林安乐,身命仇敌,唯有死主,我无慢故,弃舍喧杂,汝为何王﹖复自何至﹖
我无亲怨,不相识故……”云云。王子即曰:“我自金幢宫中而来,我是善胜王(又号虚空自在)之太子,今来林薮,谁敢与比﹖汝不识主,有违戒法!”婆罗门曰:”我已出人群,超越诸律则,无官亦无奴,复无所护恤,王趣后世时,无马亦无伴,独自徒步行,无衣亦无食,独自趣中有,无地亦无国,远游无知处,王子亦非常,故我依林薮,王来不起迎!”王子闻已,急从骑下,供上三轮(三轮谓弓箭剑),恭敬合掌而作是言:
“为观善巧胜德故,现似慢相发憍语,
我亦昼夜六时中…
《阿底峡尊者传 第一章 自身所具广大功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