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峽尊者傳
法尊法師譯述
目錄
阿底峽尊者傳 卷一
第一章:自身所具廣大功德
第一段 在家時代
第一節 受用圓滿
第二節 種姓圓滿
第叁節 俱生功德圓滿
第二段 學法時代
第叁段 留學阿蘭陀寺
第四段 出家及其菩薩行
第一節 出家
第二節 廣修菩薩之行
第一目 修習五明學處
第二目 教學傳承與依止傳承之師長
阿底峽尊者傳 卷二
第叁目 尊者所證功德
第二章:宏法利生廣大事業
第一段 住大菩提寺
第二段 住止迦摩羅屍羅寺
第叁段 赴藏宏法
第一節 略述藏王之系統
第二節 初次迎請
第叁節 第二次迎請
阿底峽尊者傳 卷叁
第四節 赴藏途中宏揚聖教
第一目 起行之前
第二目 途中降魔
第叁目 說深奇法大轉*輪
阿底峽尊者傳 卷四
第四目 請赴拉薩
第五目 拉薩途中
第六目 卓錫拉薩轉大*輪
阿底峽尊者傳 卷五
第五節 尊者之圓寂
第一目 圓寂前相
第二目 涅槃勝樂
第叁章:事業流傳教法增廣
附錄:阿底峽尊者的佛學思想與其對西藏佛教的影響
阿底峽尊者傳(卷一)
敬禮焚燒諸戲論,圓證深廣二種身;
事業光明流十方,末世法王然燈智。
正法有無,依于受持宏演之行者;有諸行者正法住世,無諸行者正法隱沒。俱舍雲:“佛正法有二:謂教證爲體;有持說行者,此便住世間。”受持講說修行,亦依有傳承者爲言,若不爾者,則邪正爁矣。西藏佛法,大宏于持松德尊王朝,叁傳至朗達瑪王朝,大滅佛法,未久朗達瑪遭變,佛法重興。然當一切時憶度邪徒,隨自聰辯,不依師承,濫傳教法,數百年中,真僞莫辨(至今尚存余習)。俟有王名哦日(原地名)出家號曰智光,智遊綸言,聖意莫決,參訪諸師,疑情尤甚。遂集智童,遣送天竺,遍學顯密諸宗,訪迎宏法彥德,
凡經兩代(智光後有菩提光續之,下文廣述)殷勤訪學,始阿底峽尊者至藏,破邪顯正,重樹法幢。是爲西藏佛法中興之時代也(阿底峽尊者所傳者,曰迦當派,宗喀巴大師,大宏此派之宗義,即今之所謂黃教派其實亦名修行派,又稱新迦當派。又依俱善寺爲名,稱俱善派等)。阿底峽者,教證德圓,非以少智而能測,僅依傳記所載,隨自勝解,略錄少分,以供國內之有緣雲爾。
譯者識
第一章:自身所具廣大功德
第一段 在家時代
第一節 受用圓滿
中天竺金剛座之東方,有國曰伽□(“口”+“邦”)羅。國內大都,曰薩诃啰,有二十七億戶。城中王宮,平潔高廣,有無量金幢宜飾,故名金幢宮,受用圓滿可見一斑耳。譯者按:鍾敦仁波卿所造傳謂:東印度地名薩诃啰,都名□(“口”+“邦”)伽羅,宮名金幢。有居戶一億,遊園七百二十,浴地二萬五千,多羅樹五萬六千株,圍繞城邑,城有七重垣牆,城中有橋叁百六十架,金幢二萬五千,王宮金頂凡有十叁。受用富樂,可與香城比,正法熾盛,等同法上菩薩而無有異。
第二節 種姓圓滿
王曰善勝(或曰善吉祥,善德),正法代世,妃曰勝光(或吉祥光,婆羅門種),德同女寶。王有叁子,長曰蓮華藏,次曰月藏,叁曰勝藏(或曰吉祥藏)。長紹王位,納王妃生九子,棄素披缁,世稱爲大善巧達那寶利密多羅(譯曰米勝友);勝藏出家,號精進月,善巧密法,獲得生起次第叁摩地,能化現壇場,傳法灌頂(譯者按:後來藏朝尊者,時尊者已圓寂,遂往阿喀朵壠等處宏法,聖迹可考)。其月藏王子者,即尊者阿底峽是也。
第叁節 俱生功德圓滿
尊者初生,天雨寶花,五色霞光密覆宮上,諸天音樂,時衆悉聞,如是瑞相,其類非一(譯者按:尊者誕于宋太宗七年,歲次壬午)。一日臥于宮殿上層寶床之上,忽聞尊者寶床所對宮頂,發大響聲,若梁崩裂。其母觀之,見有數蠍,若落螫尊者之狀。尊者全無懼色,遂即散去(譯者按:後謂此爲非人欲作災害所化,尊者未懼而去也)。又一日聲響如前,其母觀之,見青蓮一束,尊者則見度母現身。自此以後,尊者凡有所疑,則設供于度母像前,祈禱所懷,
雖不現身說法,而疑能任運自解也(現身時甚多,下文可知。)。尊者凡十八月未出宮門,有八乳母,將護一切。次宮之北有聚落曰比紮摩羅。王妃臣庶,乘車五百,童女嚴飾,樂師歌贊,持無量供具,往供如來。當時尊者,雖僅年半,量似叁載,相好端殊,觀者無厭。首著天冠,身衣天服,父王抱持,處寶車上,時諸觀者,鹹共贊雲:“初生之日雨天花,日照霞彩聞妙聲,常顧何時得瞻視﹖今日見矣甚希有。”時王子問父母曰:“此諸衆生,爲誰所有﹖”
父母告曰:“是汝所屬。”時王子發願雲:“願此諸人,悉皆如我,常生王家,富樂自在”雲雲。未幾至紮摩羅道場,王子禮叁寶已,以和雅贊誦而發願雲:“我得暇滿人王身,諸根無過隨叁寶,常敬頂載叁寶尊,自今永爲歸依處。”時諸會衆,鹹生希有。次父母眷屬,供養已畢,發願雲:
“惟願我等生生世中,恒常供養叁寶尊,
承事僧衆宣正法,除煩惱言得自在。”
王子聞已,顧其父母而發願雲:
“世世不被家法縛,處僧伽中獲法樂,
無慢供養叁寶尊,悲心觀照諸有情。”
時諸衆會愈生甚奇希有之想也。
尊者叁歲,算是字書,一切學畢。至六歲時,能辨內外正邪之法。于十歲內,常時歸依佛法僧寶,守持齋戒,饋施貧乏;讀誦經論,祈禱本尊,尋求正法;恭敬父母,迎愛法侶,悲愍眷屬,護恤無怙。無量善士,一切勝行,悉能擔荷而無遺缺。
第二段 學法時代
尊者十一歲時諸余王臣,供獻童女二十一人,歡娛王子。尊者一日王命莊飾十叁寶車,無量臣庶前後圍繞,幢幡寶蓋,奏諸音樂,歡遊街衢,苑囿聚落,作十五日廣大歡會。他方國來觀王子者,謂持福王女、持辋王女、持水主王女、持猛王女……等,凡有二十五王女至會。各乘寶車,七女侍從,衆寶嚴飾,奏諸美樂,一一皆與天女無別。王子見已,眼根難舍,貪念頓萌,身毛驟豎。爾時有一空行母,化作一绀色童女,以歌贊而助雲:
“莫貪莫貪善根者,如象沈溺蘆葦圍,
勇識溺此欲泯中,清淨戒衣豈不沒﹖
五百五十二生中,恒受奔勤(譯大善巧)苾刍身,
猶如鵝王遊蓮池,汝于此世當出離。
城邑淨妙諸童女,是魔使女奪戒顔,
現似歡喜而诳惑,妙相王子願當知。
如月明淨印海中,身相明淨無濁垢,
具足五髻天莊嚴,殊妙奪諸有情意(此一頌是贊王子相好。)。
得此難得暇滿寶身時,當以聞思修叁盡人世,
增上緣謂無盡善知識,爲斷短故惟願極依止。”王子聞已,笑言答之(頌文恐繁不錄,義謂釋尊捐棄王位六萬妃女,
成等正覺轉正*輪,爲天人師,稱贊供養,我今何因不舍王位增此貪染,我今已知世事如幻,欲境欺诳,謹當依教依知識修學正法)。時諸衆會,聞王子語,雖生希有,然恐出離。彩妃聞已,急告父母,重增女樂,戀惑其情。如是漸次,將返城邑,王子與百二十騎俱作武裝飾,至一山林,見勝敵婆羅門(內道者),獨居靜處,修出離法。王子觀其德相,即騎問雲:“獨居靜處,行諸難行,以梵淨法,清淨存活,捐除欲塵,習仙人道,爲得何等勝功德耶﹖”
時婆羅門,目不顧視,答曰:“我見諸行無常,無有真實,生時雖具王樂,死已爲業自在,引向惡趣,見此義故,獨居靜處。又見惡劣,諸衆生等,行同畜類,死後恐生不靜垢中,故我行此難行之行,住此林薮。又于幻財,見無真實,思後世故,頂受仙法……”雲雲。王子聞已,爲觀實否,重作是言:“諸沙門者,慢重余人,見王至前,何爲不起﹖”婆盧門答雲:“我無資財,依林安樂,身命仇敵,唯有死主,我無慢故,棄舍喧雜,汝爲何王﹖複自何至﹖
我無親怨,不相識故……”雲雲。王子即曰:“我自金幢宮中而來,我是善勝王(又號虛空自在)之太子,今來林薮,誰敢與比﹖汝不識主,有違戒法!”婆羅門曰:”我已出人群,超越諸律則,無官亦無奴,複無所護恤,王趣後世時,無馬亦無伴,獨自徒步行,無衣亦無食,獨自趣中有,無地亦無國,遠遊無知處,王子亦非常,故我依林薮,王來不起迎!”王子聞已,急從騎下,供上叁輪(叁輪謂弓箭劍),恭敬合掌而作是言:
“爲觀善巧勝德故,現似慢相發憍語,
我亦晝夜六時中…
《阿底峽尊者傳 第一章 自身所具廣大功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