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底峽尊者傳 第一章 自身所具廣大功德▪P3

  ..續本文上一頁僧侶,複將外道徒衆感化歸向,建立佛法中。上座深生歡喜,竊念如是勝士現乞丐相,甚爲可惜,若出家者,定能饒益聖教。遂勸請出家,未蒙允許,請常住聚樂,亦未許之,未幾盡去。

  尊者自□(“口”+“邦”)伽羅西返,途中念雲:今一切密法之加持、教授、堪能、知解,莫越于我者。一夜于睡夢中,見諸空行母,示諸未曾聞見之密典,摧伏慢意。又于一日度母現身問雲:“汝是密乘之善巧者耶﹖”尊者答曰:“是。”“若爾知某某修法否﹖”尊者曰:“彼等昔未曾見。”度母曰:“若爾則汝之慢大矣。”又雲:“汝人間如一毛端許之一切密典,多在空行母等手中。”說已不現。尊者慢意,從此永摧!

  

  第四段 出家及其菩薩行

  

  第一節 出家

  初者,尊者依諸師長專修之時,一夜夢中,見勝樂輪,住虛空中,教曰:“善男子!僅修阿嚩都帝行,無其所至(謂不能證聖位)。汝當出家。汝出家已,汝之弟子出家多也。”又一夜夢中,見釋迦世尊與無量大苾刍僧共坐受齋,自己亦坐邊座,見釋尊顧尊者謂衆曰:“彼人有何所貪而不出家耶﹖”又尊者初欲專以阿嚩都帝行證見谛時,遇一自性瑜伽母(從父母生已即成瑜伽母,

  不加新修,名自性瑜伽,猶雲俱生瑜伽者,然此多屬化現)告尊者曰:“汝莫修阿嚩都帝行,縱今生所修亦不能見谛,返起障難。今當出家,則能利益于佛陀之聖教也。”一日尊者又于夢中,見一道場,中敷大座,有一上座,坐彼座前,尊者欲入,上座告雲:“此是出家地,汝在家莫前。”(彼上座者有謂是慈氏菩薩示現)醒已念雲:“我今定須出家矣。”

  尊者二十九歲時,至阿蘭陀寺問一善巧者雲:“我當于何部出家﹖”彼反诘曰:“汝之密行爲舍不舍耶﹖”答曰:“不舍。”(舍則何部皆可)告雲:“若爾,須于大衆部中,佛智論師派出家(佛智派即說出世部)。”尊者受教,往證大菩提金剛座處,摩底毗诃羅寺,依說出世部證大乘位,持律上座戒铠論師(或譯戒護),請爲親教,出家正諱,名勝然燈智,入正僧教,恐怖魔軍,慰悅人天。

  下明如何修心者分叁,一、修習五明學處,二、教學之傳承,叁、修已所證之功德。

  

  第二節 廣修菩薩之行

  第一目 修習五明學處

  

  尊者善巧聲明因明,前文可見一斑。出家後,依其親教師住。親教師與一外道辯論,辯論未竟,親教忽病,尊者繼其事,外道墮負。問雲:“此善巧者我初未聞,其德何似耶﹖”告曰:“非善巧者(謂俱達五明之善巧者),此人僅習聲明而已矣。”外道聞已,極爲畏敬。次依親教師廣習五明。後住大菩提寺,修慈悲及菩提心。金剛座處,每年內外聚會,興大辯诤,

  隨其勝者,法改歸從(寺院及人,悉改爲勝者之所有,是其常規。)。一次南方外道師,持十叁傘(傘多者,多次勝相)謂尊者曰:“汝今是佛教之主,我是外教之主,我二人辯論,隨其勝者,改入其教,尊意雲何﹖”尊者許諾,以國王等爲證者。尊者未勞少力,即折外道師,傘供尊者,頂禮出家,所有徒衆,皆改爲內。次歲又一持七傘之外道師,降伏如前。又一年有一持五傘極善聲因二明之外道師,邀尊者辯論,許之。午食畢,設辯場,內外分左右兩側,

  國王居中,無量有情,悉來聚會。初辯論時,一切善巧悉領解,次僅有叁十余人能領解,次僅二十,次十五,次十,次五,全極深細之時,唯彼二人而已。最後外師,恐難取勝,遂以聲明中一頌義見質,尊者未能即答,告雲稍坐,遂起入寺(辯時許便利等故,尊者亦現此方便相)。于度母前供一壇供,殷誠祈禱,承度母加持力故,忽然了解,出而應釋,外師墮負,

  供傘出家與前無異(如是等事尚繁)。總之,尊者于二十一歲以內,內外二教之聲明因明,及六十四種藝術,觀察日光、鳥語、地界、珍寶、寶劍、馬、象、男、女等,悉得極善巧矣。

  工巧明者,謂一切工藝美術如製衣畫像等。尊者能善通達龍猛菩薩所造之說因論等,及一切內教工巧諸論。又能通達大天響迦所造之摩诃羅等一切外教工巧諸論。並庶種事業邊際論、楞那迦婆羅門所造之世間軌論、桚那迦國王所造之桚那迦論等,全部善巧。後尊者來西藏時,曾雲:“西藏中無工巧論故,工巧度量決無一定,我天竺國有工巧論故,有決定量,無錯亂失。”

  醫方明者,一切有情不可缺少之主要明論,爲人象馬叁,依此治方,有無量種。尊者善巧如來所說醫童請問住醫方益他經、觸本經、命食經,善得大師所造善得藥論,龍猛菩薩所造四支論、馬嗚八支論等,皆善通達。尊者亦自造醫明論、曰命藏。尊者臨赴藏時,念雲:“藏地無藥,此醫方明,恐當隱沒!”時度母化爲翠綠鹦鹉至尊者前告曰:“汝勿憂,藥由我指示,請赴藏可也。”尊者至藏,度母示與山藥及平原藥等,尊者雲:“印度之藥,藏地皆有之,較其藥之能力,藏藥猶強也。”

  內明分大小二乘。小乘四部之見行等,近護阿羅漢所造之毗婆沙藏論,叁百卷中總述(此論或即中國所譯之大毗婆沙論)。尊者在具飛聚落從法铠論師聽學,余人須十二年方訖,尊者以精進力故,七年學竟(種敦仁波卿謂以獲得成就力故,悉是夢中所學,非實學也。七年亦是方便說耳。)。其大衆部之叁藏固不在言,即上座、正量、一切有部之叁藏,亦善巧而無余。下至十八部之受食法、淨水法、緣起法、戒體之得舍等,互相差別,悉皆明達毫發而不紊。

  大乘分顯密之別。顯又分叁:初之四谛門趣入者,依據叁杖鬘等經、馬鳴所造之經莊嚴等論、依婆沙見而修菩提心,是從法铠論師所傳也。二謂其余一切經藏趣入大乘。叁趣入大乘般若此又分唯識與中觀。初唯識傳響底跋論師派,次爲師子賢派,次傳中觀月稱派,及文殊所傳靜天論師派,慈尊傳無著派等,則依金洲法稱論師(又號護法)及明了杜梋論師所得也。

  密教可分七部(初)所作部。謂蘇悉地經、妙臂問經、准提佛母經、文殊根本教王經等,善達四千種。(二)行部。謂毗盧如來現證菩提經、金剛手灌頂經等,通了八千種。(叁)分別部,謂度母出生經、建立叁種叁昧耶王經等明了四千種。(四)二俱部。謂幻網經、蓮花舞自在經等,共六千種,皆能明達。(五)瑜伽部,謂勝叁世經、勝瑜伽經、金剛頂經等,

  無量數種,一切通達。(六)大瑜伽部,謂集密經、月密經、黑色閻曼德迦,調伏不空,智金剛集等,略有一萬二千種,廣則無量。(七)無上瑜伽部,謂等虛空,勝樂輪,大幻術金刪四座等,一萬二千種,若廣分別,亦複無量。尊者善巧如是經藏,非僅白日所能盡。故尊者前起慢心之時,曾于一夜夢中,至海密寺(或曰海護),從語自在稱論師,聽聞一億零四百五十五種密經,

  醒後末忘一字,其中專明究竟勝義者凡有六種。此爲一例。尊者從種比跋受加持派的密傳,亦屬夢得,下文廣述。尊者雲:“較小乘律藏,經藏爲多;較彼二藏,大乘經多;較前叁種,大乘論多;較彼一切,密乘所作部經多;較彼等,而瑜伽部多;較彼等,其母部爲多;較比一切總集,而智慧部之經尤爲甚多,人間僅存少分耳。”

  尊者之慢心,爲本尊及空行母摧伏已,後起是念:人間所有者,我可爲善巧之至也。後至藏時,住桑耶寺(蓮華生大師所造,紅教根本道場,在拉薩南)開一存庫藏,參閱梵本,前未見聞者甚富,曰此定系大師自天龍等處請來者也(意爲非人間所有)。

  

  第二目 教學傳承與依止傳承之師長

  爲正法不惜身命,是一切諸佛菩薩之定則,尊者爲求法故,五印度諸國之法將固不在言,即海中洲島,亦叁次往參一切大善知識(一、金洲,下文廣述,二、赤銅洲,叁、森林洲(傳僅列名,未見詳記),又于西印度邬僅(蓮花生大師之生處)處親近無量證得成就之大善知識(傳未詳列)。今總攝述,可分二乘傳承,與唯大乘傳承。

  初謂文殊菩薩現身授與佛智足論師,次傳燃燈賢,次傳字者,次傳迦那跋,次傳智勝友論師(或譯勝智友),尊者依之承受。

  大乘傳承分五:(一)密咒傳承。又分五:①一切密咒之總傳承。謂龍猛菩薩,次聖天菩薩,次摩底桚羅,次得羅瑜格,次桚底跋羅,次妙吉祥賢、薄底跋陀羅、響底跋,次傳尊者。又一派謂佛智、佛密、佛靜、大谷蘇爐、小谷蘇爐,次傳尊者。②集密之傳承。謂世尊在世時,西印度邬僅王,號因陀羅薄底者,居十叁層樓上,見有黃色形如飛鳥者,午前南去,

  午後北還,問大臣勝賢爲何﹖啓曰不知。次問城中市人,報曰:“非鳥也。此乃淨飯王太子,出家成佛之徒衆。諸阿羅漢,以神通力故,乞食往返也。”王聞起信,至誠祈禱,釋尊降臨,承事供養已,王白言:“大德世尊,惟願示我解脫生老病死之方便。”世尊教曰:“可舍國出家。”白言:“我不能舍國,願說不舍家國成佛之方便。”世尊現金剛持身,爲王及眷屬,

  灌集密頂,王及眷屬依集密經及教授,悉得大印(空性之別名)成就,邬僅爲之一空。王將經及教授,傳龍女瑜伽母,次傳薩啰诃(譯曰箭),次傳龍猛,次尊格啰底,次精進慈,次左毗跋羅達,次遊戲金剛,次蓋地足,次響底跋,次傳尊者。又一派謂龍猛傳月稱,次明杜梋(有傳作理杜梋者),次小谷蘇爐(有傳作谷薩黎者,釋曰有善,或具善),次傳尊者。又一派謂大佛智足(佛智足有前後二人,前者加大字),次傳蓮花者,次傳因陀羅薄底王,次傳王妹善孰,

  次頂生王,次傳妙吉祥知識,次佛智,次剛跋羅,次遊戲金剛,次蓋地足,次響底跋,次傳尊者。集密叁派,尊者皆得。③母部之傳承。謂龍地,次擋格嚩,次達日迦跋,次勝敵婆羅門,次傳尊者(此勝樂輪之傳承也)。④格瑜之傳承。謂佛智、佛靜、佛密、大谷蘇爐、小谷蘇爐,次傳尊者。⑤閻曼德迦之傳承。謂蓮華凱傳黑足,次傳尊者。尊者雲:“此諸師長皆證成就,具足無量功德,雖雲善巧密乘,非不善巧顯教也。”(諸師之功德,尊者亦自…

《阿底峽尊者傳 第一章 自身所具廣大功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