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略述▪P4

  ..续本文上一页是真语不假的,是实语不虚的,是如实而说的,不欺骗,所说也不自相矛盾。如来所得的真如之法,既无实,也无虚。佛又告须菩提,若菩萨心住著于法而行布施,则智慧障塞,如人入暗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则智慧明朗,如人有目,了了彻见。须菩提,未来世中若有人受持读诵此经,佛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就能佛智悉知佛眼悉见,都能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以下佛又作第四次较量。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上中下午,以恒河沙等身进行布施,经过了百千万亿劫,如果有人听到此经,深心不疑,其福胜过上述布施,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身口意三业恭敬?须菩提,主要说来,此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权教大乘心及发实教最上乘心者而说,也是对三贤位及十圣位者而说。如果有人能受持、读诵,广泛宣说,自利利人,如来悉知悉见,皆能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这些人就是荷担如来家业,弘法利生,肩负无上正等正觉的重任。为什麽呢?乐小法的人,由于着了我等“四见”,就对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也不能为他人解说。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主要是天、人、阿修罗,应即供养,当知此处即舍利宝塔,都应恭恭敬敬作礼、围绕,并以华香散布其处。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这是作第五次较量。佛又对须菩提说,若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读诵此经,却为他人所轻贱,要知道这人先世所作罪业,按理应堕恶道,由于今世受到别人轻贱,那末先世的罪业,就能消灭,重罪轻报,当来还能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我回忆在然灯佛以前的过去无量大劫中,得遇到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亿)的诸佛,我都供养、承侍,没有空过的。如果后世有人能受持实践、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相比,供养一百分,抵不过受持一分;供养千万亿分甚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若有受持、读诵此经,具体说其功德,听到之人,心便狂乱,疑而不信。当知离相、无住的经义,不可思议,所得果报,亦是不可思议啊!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前面讲了信、解二部分,现在开始十七分到二十五分是讲行持、起修。这时,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已经信心不逆、深解义趣的善男子、善女人,怎样才能悟后起修,开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前既说“应无所住”,当然是一切不应住著,但为什么独应住在发菩提心之上呢?故须菩提继第二分所问之后有第二问。佛就告诉须菩提,发菩提心的人,应灭度一切众生,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因菩萨若有“四相”,就非菩萨。为什麽呢?“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发心之法尚无,还论什麽住心和降心呢?前面所问是破心外所执的境界相,后面所问,是破心内所执的执著见,前是破相,后是破见;前者粗,后者细。佛又问,如来在燃灯佛所有得菩提之法否?世尊,以我所解,一切法空,并无法得无上菩提。佛印可其说,实无有法如来得无上菩提,若如来有法得无上菩提,燃灯佛就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因我是无法得菩提,燃灯佛才与我授记作佛。为什麽这样呢?因为“如来者即诸法如义”,真如理体遍一切处、遍于一切法上,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虽诸法随缘生灭,而真如却如如不动。离一切法差别之虚相,便证一切法平等之真性。譬如金器形状种种不同,但金体则完全一样。所以一旦证悟,则一切诸法与真如无二无别,性即是相,相即是性,性相不二,色空一如。也象全镜即影,全波即水,烦恼即是菩提,妄心即是妙用了。佛对须菩提说,若有人说,如来得无上正觉,实际上,如来所得无上正等正觉,于中“无实无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无实;“一切法皆是佛法”就是无虚。所谓“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一切法成为妙有了。所谓“一切法”者,是假谛;“即非一切法”,是空谛;“是故名一切法”,是不即不离的中谛。佛又比喻说,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如报身。须菩提马上插语,所说的大身,非是大身,乃是法身,不过假名大身。佛说:菩萨亦是这样,如果说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就不能称为菩萨。为什麽呢?一切法缘会而生,毕竟无性,能度所度,都不可得,实无有法可名为菩萨。所以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菩萨若认为我当庄严佛土,这就不称为菩萨。因为所谓庄严,其性本空,不能执著,但可名为庄严。须菩提,如菩萨能证悟无我无法,如来才说他真是菩萨。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须菩提,你认为如来有肉眼吗?是的,如来有肉眼。又问,如来有天眼否?是的,如来有天眼。又问如来有彻见我空之理的慧眼吗?是的,如来有慧眼。又问如来有彻见差别之法的法眼吗?是的,如来有法眼。又问如来有“五眼圆明”的佛眼吗?是的,如来有佛眼。又问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吗?是的,如来说是沙。须菩提,假如一沙一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一沙一佛世界,多吗?须菩提说:甚多,世尊。佛就告诉须菩提:那么多佛土中,所有众生的种种心念都在如来真心里显现,如来悉知。为什么呢?因为这诸心念皆本非实有,当体即空,假名为心。这又是什么原故呢?因为过去、现在、未来三心都是不可得的呀!从前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在达摩初祖处,请求安心,说“我心未宁,乞师为安。”初祖便说将心来与汝安!但心是幻生幻灭的,怎么拿得出来,二祖半晌说:“觅心了不可得”,初祖便说:“与汝安心竟”。二祖言下大悟,真是干净利落。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略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