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眼藏▪P29

  ..续本文上一页缚,正是双修的境界。总之,以“无心”为主,从前有僧人云:“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若心有粘着而修善法,是人无福报;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无上正觉,《金刚经》所谓:“离相修善”也。

  不观而观,即惺惺寂寂,即无妄念,亦不分别,心不动乱,却什么都知道,这正是“正念分明。”

  自性本不动摇,能生万法。但六祖说:“动上有不动”,悟后虽动仍不忘失不动,古人所谓“抛去拾来总家珍。”又妙用是调御万法。“万法”即是一切事事物物,所以万法与妙用不同。

  一切法都是佛法,因不离自性故。正是!一切事物,都离不开自性妙用。天台宗说:“一色一香无非中道”。

  此次打七,收效甚宏,勇猛精进。十分难得!功夫确实没有止境,断见思惑,才证阿罗汉,破无明,才是法身大士,仁者一步一个脚印,成佛有望矣。

  目前仁者功夫全在“观照”,以此为主,各宗各派,都不离观心,遇扫习气力量不够时,可打坐以转化之,无有定法,全在“因病施药”,打坐虽似没事找事,但亦是必要的过程,否则力量不够,妄想习气,不能脱落。到习气脱落时,才知本来现成,不必多事。

  由心不散乱——→妄想脱落——→打成一片(动静一片,忙闲一片,梦醒一片等等。)是修心进展的大致过程。

  放下自在,不被境迁,不受法缚,一切无碍,做一个大解脱之人。

   (答连云港王凤城居士)

  二十一、佛 教 常 识 问 答 选

  徐恒志 著

  (一九九五年九月)

  1、什么是佛?

  答:佛也称佛陀,译为“觉者”,能彻证人人本具的、寂然不动的、光明遍照的觉性;觉了一切烦恼都是因缘和合,虚妄不实;不受烦恼的干扰,朗然大觉,就称为佛。

  2、什么是佛法?

  答:能说明宇宙人生真理,能转化一切烦恼,能断除种种迷惑的方法,称为佛法。

  3、什么是菩萨?

  答:菩萨具体称“菩提萨埵”,译为“觉有情”,有两种含义:一、是求大觉的众生,称为“觉有情”;二。是用佛法觉悟一切苦恼众生,称为“觉有情”。

  4、佛法包括哪些部分?

  答:佛法汪洋浩瀚,博大精深,它的内容可分为教法、理法、行法及果法四方面。教是佛所说的言教;理是教中所说的义理;行是依理所起的行持;果是由行而证的觉果。教和理是属于理论的范围,行和果是属于实践的范围。佛法的理论,完全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而能指导实践的。没有实践,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又是盲目的实践。因此,佛法的教、理、行、果,是相互联系,分而不分的。

  5、什么叫五乘佛法?

  答:乘各种法,使达到一定的果位叫“乘”。乘“五戒”法,生于人间的叫“人乘”;乘“十善”法,生于天上的叫“天乘”;乘“四谛”法而证“阿罗汉”果的,叫“声闻乘”;乘“十二因缘”法而证“辟支佛”果的,叫“缘觉乘”;乘“六度、四摄”法而达到成佛之果的,叫“菩萨乘”。

  6、“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如何理解?

  答:佛法实际上只说一乘法--成佛之法。说“二乘、三乘”都是方便引导,使中途不至于畏难而退。《法华经》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7、佛教与人生的关系如何?

  答:人生是整个生命长河中的一个短暂片段,充满着矛盾和苦恼。佛法阐明宇宙实相和人生真谛,依之实践,能从根本上解脱一切烦恼与痛苦。《法华经》说:“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所以学佛的人,不作诸恶,力行众善;工作、学习一切照做。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觉照,净化心地,不妄想、执著,不迷妄、颠倒,便可做到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离世法,而证佛法。禅宗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可见,在世能“觉”,便是出世。佛法与人生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8、佛法最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答:佛法最主要的内容,在于教导人们息下生灭妄心,体悟本来不生不灭、无实无虚的真心,--常住真心。换句话说,是要人们找回失落已久的本心,一一明心见性。

  9、什么叫“三法印”?“三法印”对行者的关系如何?

  答:一切事物运动变化,不是恒常不变,这叫“诸行无常印”。一切事物周遍分析,无我可得,这叫“诸法无我印”。自性不生不灭,灭一切生死流转之苦,无为寂静,这叫“涅槃寂静印”。一切小乘经典,用这“三法印”印证,便可证明是佛陀所说,大乘经典却以“一实相印”,印证其所说的真理,明白这些世出世间真理,是学佛的重要基础。

  10、什么叫实相?一实相印?

  答:实相就是离一切虚妄之相的真实相状,也叫作真如、圆觉,自性……等等。当我们依法实践,妄心逐步息下后,真实之相便得现,“一实相印”是“三法印”的综合和深化。

  11、什么叫“诸法实相”?

  答:世出世间一切事理、因果、性相……等等,统称“诸法”;一切诸法都不离自性而有,全相即性,全性即相,真空妙有,融通无碍,故叫“诸法实相”;也叫真如、法性、法身、中道……等等。

  12、为什么说实相无相,亦无不相?怎样理解?

  答:通过依法修持,逐步证知自性本净,远离一切虚妄、生灭现象,故说“无相”。虽自性无黏、无著,但一切事物无不随缘显现,了了分明,故说:“无不相”。无相就是“真空”,无不相就是“妙有”。

  13、“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怎样理解?

  答:虽见诸相,知其虚妄而不执著,境寂心空,当下便见清净寂灭的自性如来了。但这全在勤苦修持、悟证,才能相应。

  14、什么叫“一切唯心造”?这个心指的是哪个心?

  答:“三界唯心,万物唯识。”说明众生流转六道,都是生灭妄心所造成。所以这个心,是指集起的妄心。《华严经》说:“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法而不造。”从总的来说,世间、出世间“十法界”的四圣六凡,皆唯心所造,心迷随于染缘,便现“六凡”;心悟随于净缘,便现“四圣”。那么,这个心又是指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真如法性,因为从真起妄,全妄即真。所以,《华严经》又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5、“十方世界,不离一心”怎么讲?

  答:“一心”是指真如实相。实相无相而又无不相,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十方世界,都在自性包含之中。《楞严经》说:“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

  16、十方世界和十方佛土有什么区别?

  答:十方有无量世界,是一切众生所依止的国土。佛所住、所教化的领土,叫佛土。十方有无量佛土,其中有净土、秽土、报土、法性土等区别。世界和佛土含义不同。十方世界有无佛世界,如释迦已灭,弥勒未生的中间时期。

  17、禅、净、密三宗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学禅从不思议处下手,直指当人本性,全仗自力。净土以执持名号为重点,自力、他力兼顾。密法着重身、口、意三密齐修,仗自力外,也仗他力。故三宗下手方法不同,但归趣清净自心,彻证寂照本体,并无差别。禅之灵光独耀,净之一心不乱,密之当相即道,毕竟又有何别?这就是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18、为什么说净土法门是殊胜中之殊胜?

  答:这娑婆世界众生,大都事多身忙,业重障深。净土四种念佛法门中,以执持名号为重点,它的特点很多:(1)、下手容易,只念六字(或四字);(2)、收机最广,三根普利;(3)、带业可生,一生成办;(4)、自力之外,兼仗他力。而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今念佛之心,正是自心实相,即是法界全体。所以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第一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

  19、为什么叫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苦是怎样产生的?

  答:娑婆世界译为“堪忍世界”。因为这世界的众生,能够忍受贪、嗔、痴三毒,及种种苦恼的侵害、逼迫,不想出离。一切苦恼的产生,主要是迷惑不觉,妄想执著所引起,所谓“因惑造业,因业受苦。”

  20、有没有极乐世界?在哪里?极乐世界是什么样?怎样产生的?

  答:首先应该说明:世界无尽,众生无尽,十方有多种类型的无量、无数、无边世界。现在天文学家已证实二千亿光年之外(一光年约十万亿公里)还有星系,证明世界是无有穷尽的。佛经上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佛是严戒妄语的。佛教的宇宙观已逐步为科学所证实。当然,所谓“西方”只是“指方立相”,使学人有所归趣。实际上哪有定相?因为地球、行星等天体,都在不断运动中。又极乐世界与我们这里由微尘所凝结的秽土也不同,所说七宝庄严等,只是借此处物体,方便说明。正报也是莲花化生,“清虚之身,无极之体。”与此处胎胞所生的不一样。总之,这个世界是清净藏心和大慈悲愿力所显现。在《密严经疏》上,已经说明:“今是密严藏(包括极乐国土),但于清净如来藏心之所现,故非微尘成。”我们知道,电磁波是四维时空连续区的波浪,可以透过墙壁,普遍存在于虚空之中,如果转动接收器,那么全世界各地的情况,立即出现在当前。在更高维空间的诸佛菩萨,他们的神通妙用,当然不是世间常识所能想像的。

  21、有人说: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有了,一了百了。对吗?

  答:绝大多数的人,都存着这种“断灭见”,只知道有形的肉体,不知道无形的“觉性”。正如下棋,由于这一子之错,弄得全盘皆错。

  22、什么叫“六道轮回”?有没有六道轮回?它是怎样产生的?

  答:各种生命现象,概括为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由于自性迷妄颠倒,造作善恶诸业,执持不舍,不同的业力,形成了不同的生命现象--六道轮回。凡夫迷悯不知,甚可怜悯!

  23、求生极乐与求生弥勒净土有什么不同?哪个容易?哪个不…

《净土眼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