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眼藏▪P29

  ..續本文上一頁縛,正是雙修的境界。總之,以“無心”爲主,從前有僧人雲:“佛說一切法,爲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若心有粘著而修善法,是人無福報;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無上正覺,《金剛經》所謂:“離相修善”也。

  不觀而觀,即惺惺寂寂,即無妄念,亦不分別,心不動亂,卻什麼都知道,這正是“正念分明。”

  自性本不動搖,能生萬法。但六祖說:“動上有不動”,悟後雖動仍不忘失不動,古人所謂“抛去拾來總家珍。”又妙用是調禦萬法。“萬法”即是一切事事物物,所以萬法與妙用不同。

  一切法都是佛法,因不離自性故。正是!一切事物,都離不開自性妙用。天臺宗說:“一色一香無非中道”。

  此次打七,收效甚宏,勇猛精進。十分難得!功夫確實沒有止境,斷見思惑,才證阿羅漢,破無明,才是法身大士,仁者一步一個腳印,成佛有望矣。

  目前仁者功夫全在“觀照”,以此爲主,各宗各派,都不離觀心,遇掃習氣力量不夠時,可打坐以轉化之,無有定法,全在“因病施藥”,打坐雖似沒事找事,但亦是必要的過程,否則力量不夠,妄想習氣,不能脫落。到習氣脫落時,才知本來現成,不必多事。

  由心不散亂——→妄想脫落——→打成一片(動靜一片,忙閑一片,夢醒一片等等。)是修心進展的大致過程。

  放下自在,不被境遷,不受法縛,一切無礙,做一個大解脫之人。

   (答連雲港王鳳城居士)

  二十一、佛 教 常 識 問 答 選

  徐恒志 著

  (一九九五年九月)

  1、什麼是佛?

  答:佛也稱佛陀,譯爲“覺者”,能徹證人人本具的、寂然不動的、光明遍照的覺性;覺了一切煩惱都是因緣和合,虛妄不實;不受煩惱的幹擾,朗然大覺,就稱爲佛。

  2、什麼是佛法?

  答:能說明宇宙人生真理,能轉化一切煩惱,能斷除種種迷惑的方法,稱爲佛法。

  3、什麼是菩薩?

  答:菩薩具體稱“菩提薩埵”,譯爲“覺有情”,有兩種含義:一、是求大覺的衆生,稱爲“覺有情”;二。是用佛法覺悟一切苦惱衆生,稱爲“覺有情”。

  4、佛法包括哪些部分?

  答:佛法汪洋浩瀚,博大精深,它的內容可分爲教法、理法、行法及果法四方面。教是佛所說的言教;理是教中所說的義理;行是依理所起的行持;果是由行而證的覺果。教和理是屬于理論的範圍,行和果是屬于實踐的範圍。佛法的理論,完全是從實踐中提煉出來而能指導實踐的。沒有實踐,是空洞的理論;沒有理論,又是盲目的實踐。因此,佛法的教、理、行、果,是相互聯系,分而不分的。

  5、什麼叫五乘佛法?

  答:乘各種法,使達到一定的果位叫“乘”。乘“五戒”法,生于人間的叫“人乘”;乘“十善”法,生于天上的叫“天乘”;乘“四谛”法而證“阿羅漢”果的,叫“聲聞乘”;乘“十二因緣”法而證“辟支佛”果的,叫“緣覺乘”;乘“六度、四攝”法而達到成佛之果的,叫“菩薩乘”。

  6、“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叁”如何理解?

  答:佛法實際上只說一乘法--成佛之法。說“二乘、叁乘”都是方便引導,使中途不至于畏難而退。《法華經》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叁,除佛方便說。”

  7、佛教與人生的關系如何?

  答:人生是整個生命長河中的一個短暫片段,充滿著矛盾和苦惱。佛法闡明宇宙實相和人生真谛,依之實踐,能從根本上解脫一切煩惱與痛苦。《法華經》說:“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所以學佛的人,不作諸惡,力行衆善;工作、學習一切照做。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覺照,淨化心地,不妄想、執著,不迷妄、顛倒,便可做到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離世法,而證佛法。禅宗六祖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可見,在世能“覺”,便是出世。佛法與人生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

  8、佛法最主要的內容是什麼?

  答:佛法最主要的內容,在于教導人們息下生滅妄心,體悟本來不生不滅、無實無虛的真心,--常住真心。換句話說,是要人們找回失落已久的本心,一一明心見性。

  9、什麼叫“叁法印”?“叁法印”對行者的關系如何?

  答:一切事物運動變化,不是恒常不變,這叫“諸行無常印”。一切事物周遍分析,無我可得,這叫“諸法無我印”。自性不生不滅,滅一切生死流轉之苦,無爲寂靜,這叫“涅槃寂靜印”。一切小乘經典,用這“叁法印”印證,便可證明是佛陀所說,大乘經典卻以“一實相印”,印證其所說的真理,明白這些世出世間真理,是學佛的重要基礎。

  10、什麼叫實相?一實相印?

  答:實相就是離一切虛妄之相的真實相狀,也叫作真如、圓覺,自性……等等。當我們依法實踐,妄心逐步息下後,真實之相便得現,“一實相印”是“叁法印”的綜合和深化。

  11、什麼叫“諸法實相”?

  答:世出世間一切事理、因果、性相……等等,統稱“諸法”;一切諸法都不離自性而有,全相即性,全性即相,真空妙有,融通無礙,故叫“諸法實相”;也叫真如、法性、法身、中道……等等。

  12、爲什麼說實相無相,亦無不相?怎樣理解?

  答:通過依法修持,逐步證知自性本淨,遠離一切虛妄、生滅現象,故說“無相”。雖自性無黏、無著,但一切事物無不隨緣顯現,了了分明,故說:“無不相”。無相就是“真空”,無不相就是“妙有”。

  13、“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怎樣理解?

  答:雖見諸相,知其虛妄而不執著,境寂心空,當下便見清淨寂滅的自性如來了。但這全在勤苦修持、悟證,才能相應。

  14、什麼叫“一切唯心造”?這個心指的是哪個心?

  答:“叁界唯心,萬物唯識。”說明衆生流轉六道,都是生滅妄心所造成。所以這個心,是指集起的妄心。《華嚴經》說:“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一切世間中,無法而不造。”從總的來說,世間、出世間“十法界”的四聖六凡,皆唯心所造,心迷隨于染緣,便現“六凡”;心悟隨于淨緣,便現“四聖”。那麼,這個心又是指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真如法性,因爲從真起妄,全妄即真。所以,《華嚴經》又說:“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5、“十方世界,不離一心”怎麼講?

  答:“一心”是指真如實相。實相無相而又無不相,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十方世界,都在自性包含之中。《楞嚴經》說:“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

  16、十方世界和十方佛土有什麼區別?

  答:十方有無量世界,是一切衆生所依止的國土。佛所住、所教化的領土,叫佛土。十方有無量佛土,其中有淨土、穢土、報土、法性土等區別。世界和佛土含義不同。十方世界有無佛世界,如釋迦已滅,彌勒未生的中間時期。

  17、禅、淨、密叁宗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

  答:學禅從不思議處下手,直指當人本性,全仗自力。淨土以執持名號爲重點,自力、他力兼顧。密法著重身、口、意叁密齊修,仗自力外,也仗他力。故叁宗下手方法不同,但歸趣清淨自心,徹證寂照本體,並無差別。禅之靈光獨耀,淨之一心不亂,密之當相即道,畢竟又有何別?這就是所謂“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

  18、爲什麼說淨土法門是殊勝中之殊勝?

  答:這娑婆世界衆生,大都事多身忙,業重障深。淨土四種念佛法門中,以執持名號爲重點,它的特點很多:(1)、下手容易,只念六字(或四字);(2)、收機最廣,叁根普利;(3)、帶業可生,一生成辦;(4)、自力之外,兼仗他力。而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今念佛之心,正是自心實相,即是法界全體。所以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第一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

  19、爲什麼叫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苦是怎樣産生的?

  答:娑婆世界譯爲“堪忍世界”。因爲這世界的衆生,能夠忍受貪、嗔、癡叁毒,及種種苦惱的侵害、逼迫,不想出離。一切苦惱的産生,主要是迷惑不覺,妄想執著所引起,所謂“因惑造業,因業受苦。”

  20、有沒有極樂世界?在哪裏?極樂世界是什麼樣?怎樣産生的?

  答:首先應該說明:世界無盡,衆生無盡,十方有多種類型的無量、無數、無邊世界。現在天文學家已證實二千億光年之外(一光年約十萬億公裏)還有星系,證明世界是無有窮盡的。佛經上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佛是嚴戒妄語的。佛教的宇宙觀已逐步爲科學所證實。當然,所謂“西方”只是“指方立相”,使學人有所歸趣。實際上哪有定相?因爲地球、行星等天體,都在不斷運動中。又極樂世界與我們這裏由微塵所凝結的穢土也不同,所說七寶莊嚴等,只是借此處物體,方便說明。正報也是蓮花化生,“清虛之身,無極之體。”與此處胎胞所生的不一樣。總之,這個世界是清淨藏心和大慈悲願力所顯現。在《密嚴經疏》上,已經說明:“今是密嚴藏(包括極樂國土),但于清淨如來藏心之所現,故非微塵成。”我們知道,電磁波是四維時空連續區的波浪,可以透過牆壁,普遍存在于虛空之中,如果轉動接收器,那麼全世界各地的情況,立即出現在當前。在更高維空間的諸佛菩薩,他們的神通妙用,當然不是世間常識所能想像的。

  21、有人說:人死如燈滅,什麼都沒有了,一了百了。對嗎?

  答:絕大多數的人,都存著這種“斷滅見”,只知道有形的肉體,不知道無形的“覺性”。正如下棋,由于這一子之錯,弄得全盤皆錯。

  22、什麼叫“六道輪回”?有沒有六道輪回?它是怎樣産生的?

  答:各種生命現象,概括爲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由于自性迷妄顛倒,造作善惡諸業,執持不舍,不同的業力,形成了不同的生命現象--六道輪回。凡夫迷憫不知,甚可憐憫!

  23、求生極樂與求生彌勒淨土有什麼不同?哪個容易?哪個不…

《淨土眼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