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慧之路(致光法师)▪P16

  ..续本文上一页…………88,98

  1552…雜阿毘曇心論……尊者法救造…………………88,98

  

  律曰:须陀洹不复受三涂报,于无上道决定信

  

  善见律毘婆沙卷第十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毘罗卫国尼拘陀林。时释摩男。与五百优婆塞。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优婆塞义。在家白衣。具丈夫志。归命三

  宝。自言我是优婆塞者。云何而得须陀洹果。乃至阿那含耶。

  

  佛告释摩男。断除三结。身见戒取及疑网等。断三结已。成须陀洹。更不复受三涂之身。于无上道。生决定信。人天七返。尽诸苦际入于涅槃。是名优婆塞得须陀洹。

  

  又问。云何而得斯陀含果。佛告摩诃男。断三结已。薄淫怒痴。名斯陀含。又问。云何而得阿那含果。佛告摩诃男。若能断三结。及五下分。成阿那含。

  

  时摩诃男及五百优婆塞。闻此法已。心生欢喜。而白佛言。世尊。甚为希有。诸在家者。获此胜利。一切咸应作优婆塞。时摩诃男及诸优婆塞。作是语已。礼佛而退。诸比丘

  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律曰:证果与所断烦恼。没说88使98使

  

  毘尼母经卷第八

  

  见谛中所应断者。有六。一身见。二疑。三戒取。四向恶道欲。五向恶道恚。六向恶道痴。修道所应断。一欲染。二恚。三色染。四无色染。五无明。六慢。七调。断如此七

  烦恼。便得证果。断三结得须陀洹。欲染恚薄故得斯陀含。欲染恚断故得阿那含。一切结尽故名阿罗汉。

  

  经曰:证果与所断烦恼。没说88使98使

  

  佛说长阿含第二分自欢喜经第十四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所谓教诫。教诫者。或时有人不违教诫。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复受有。是为初教

  诫。

  

  或时有人不违教诫。尽五下结。于彼灭度不还此世。是为二教诫。或时有人不违教诫。三结尽。薄淫。怒。痴。得斯陀含。还至此世而取灭度。是为三教诫。或时有人不违教

  诫。三结尽。得须陀洹。极七往返。必成道果。不堕恶趣。是为四教诫。

  

  此法无上。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沙门。婆罗门无有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

  

  放光般若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学五眼品第四

  

  以解脱慧度于三碍:有身碍、有狐疑碍、有邪信碍,度是三碍得须陀洹。便道得念,于淫、怒、痴薄,得斯陀含。精勤于道,却淫、怒、痴,得阿那含。便消五爱:一者色爱

  、二者无色爱、三者痴爱、四者恨戾爱、五者乱志爱,已度是者便得罗汉。

  

  如是行空菩萨,便得空脱,便成五根。疾近不中止禅,至罗汉道。是人已得无相解脱,逮得五力乃至罗汉。是为菩萨得法眼净。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

  

  有比丘三结尽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有比丘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有比丘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生般涅槃,不复还

  生。此世有比丘得无量神通境界,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

  

  杂阿含经(393)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彼一切所应,当知四圣谛法。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

  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修无间等。如此章句,一切四圣谛经,应当具说。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如

  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悉应当说。

  

  又三结尽,得须陀洹。一切当知四圣谛,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当知、如是当见,无间等。

  

  若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彼一切皆于四圣谛如实知故。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当知、如是当见,如是无间等

  。亦如是说。

  

  五下分结尽,生般涅槃阿那含,不还此世,彼一切知四圣谛。何等为四,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若一切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彼一切悉知四圣谛,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

  、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杂阿含经(797)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沙门法及沙门果。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何等为沙门法?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何等为沙门果?

  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何等为须陀洹果?谓三结断。何等为斯陀含果?谓三结断。贪、恚、痴薄。何等为阿那含果?谓五下分结尽。何等为阿罗汉果?谓

  贪、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

  

  杂阿含经(928)

  

  摩诃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须陀洹?

  

  佛告摩诃男,优婆塞须陀洹者,三结已断已知,谓身见、戒取、疑。摩诃男,是名优婆塞须陀洹。

  

  摩诃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斯陀含?

  

  佛告摩诃男,谓优婆塞三结已断已知。贪、恚、痴薄。摩诃男,是名优婆塞斯陀含。

  

  摩诃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阿那含?

  

  佛告摩诃男,优婆塞阿那含者,五下分结已断已知。谓身见、戒取、疑、贪欲、瞋恚。摩诃男,是名优婆塞阿那含。

  

  经曰:阿罗汉有退,9种阿罗汉

  

  中阿含大品福田经第十一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给孤独居士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白曰:世尊!世中为有几福田人?

  

  世尊告曰:居士!世中凡有二种福田人,云何为二?一者学人,二者无学人。学人有十八,无学人有九。

  

  居士!云何十八学人?信行、法行、信解脱、见到、身证、家家、一种、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中般涅槃、生般涅槃、行般涅槃

  、无行般涅槃、上流色究竟。是谓十八学人。

  

  居士!云何九无学人?思法、升进法、不动法、退法、不退法、护法护则不退、不护则退、实住法、慧解脱、俱解脱,是谓九无学人。

  

  律曰:阿罗汉有退,9种阿罗汉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二

  

  长者以诸衣物置上座前。即便前礼佛足白言,世尊,于此人间几是福田?

  

  佛言,有二,谓学及无学。学人差别有十八种,无学之人有其九种。是谓福田。堪销物利。

  

  云何十八种有学人?谓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随信行、随法行、信解、见至、家家、一间、中、生、有行、无行、上流,是名十八

  。

  

  何等名为九种无学?谓退法、思法、护法、住法、堪达法、不动法、不退法、慧解脱、俱解脱,是名为九。

  

  律曰:四三二果有退。得果退者言退失不犯

  

  萨婆多部毘尼摩得勒伽卷第八

  

  问:若比丘如是语。我于四沙门果退,犯何罪?

  答:偷罗遮。

  

  问:若比丘言。我得四沙门果,得何罪?

  答:不得言得,波罗夷罪。

  

  问:我失阿罗汉果、阿那含果、斯陀含果,得何罪耶?

  答:不犯,实不得退言得退。波罗夷,实者不犯。

  

  问:若比丘言。我是学人,得何罪耶?

  答:若言我学波罗提木叉,偷罗遮。若空无所有言学圣法,波罗夷。学修多罗毘尼阿毘昙亦如是。

  

  问:若比丘言。我是最后生,犯何罪耶?

  答:若说过去法已灭,偷罗遮。若说实生尽,波罗夷。

  

  律曰:二果失精,不说三果失精

  

  四分律卷第二

  

  世尊以此因缘即集诸比丘告言,乱意睡眠有五过失,一者恶梦;二者诸天不护;三者心不入法;四者不思惟明相;五者于梦中失精,是为五过失。善意睡眠有五功德,不见恶

  梦;诸天卫护心入于法;系意在明相;不于梦中失精,是谓五功德。于梦中失精不犯。

  

  精有七种,青、黄、赤、白、黑、酪色、酪浆色。何者精青色?转轮圣王精也。何者精黄色?转轮圣王太子精也。何者精赤色?犯女色多也。何者精白色?负重人精也。何者

  精黑色?转轮圣王第一大臣精也。何者精酪色?须陀洹精也。何者精酪浆色?斯陀含人精也。

  

  律曰:讲解入禅得果无犯

  

  四分律卷第十七 说云何得证果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十七群比丘往语六群比丘:“长老,云何入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云何入空无相无愿?云何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

  罗汉果耶?”

  

  时六群比丘报言:“如汝等所说者,则已犯波罗夷法,非比丘。”

  

  时十七群比丘,便往上座比丘所问言:“若有诸比丘作如是问“云何入初禅、二禅乃至四禅,空、无相、愿,须陀洹乃至阿罗汉果,为犯何罪?””

  

  上座比丘报言:“无所犯。”

  

  十七群比丘言:“我等向者诣六群比丘所问言“云何入初禅乃至四禅,空、无相、愿,云何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彼即报言,“汝等自称得上人法,犯波罗夷非比丘。

  ””

  

  彼比丘即察知,此六群比丘与十七群比丘作疑恼。

  

  律曰:证果向他人说,犯波夜提罪

  

  十诵律卷第十 不得实说过人法

  

  是中犯者:若比丘,实是阿罗汉,向他人说,波夜提。

  

  实向阿罗汉,向他人说,波夜提。

  

  实阿那含、向阿那含,实斯陀含、向斯陀含,实须陀洹、向须陀洹,向他人说,皆波夜提。

  

  若比丘,实得初禅,向人说者,波夜提。

  

  实得二禅、三禅、四禅,慈、悲、喜、舍,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有…

《定慧之路(致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做个座位来打坐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