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陀法语 十月▪P2

  ..续本文上一页他、与他为伍、尊敬他、了解他的见解后会得到持久的利益与快乐的人们,我把他们叫做触感舒适。那些送礼给他,发现自己从中受益的人,我把他叫做价值昂贵。

  同样的,修持了一段时日与修持已久的长老也是如此。假设长老正要开口与大家说时,大家都会说:“安静!长老要教导佛法与戒律了!”他的言语被视为瑰宝,被陈列出来,就像人们把孟纳丽布平铺在香匣中,把它陈列出来一样。

  十月十四日

  证悟者能作盲人的向导,为他们指出正确的道路。他以手语来指示聋人,让他们受益,也以同样方法指示哑吧。对于跛子,他则施舍轮椅或其他行动工具。他奋力使不信者立信、使懒散者振作、使困惑者清楚、使心念游动不定者入定、使愚钝者聪慧。他奋力替被五障所困的人断除欲望、恶念、懒散怠惰、忧虑不安与疑惑。他奋力替被感官之欲、恶念与暴行所困的人摆脱这些念头。为了报恩,他以等量或加倍的利益来帮助、孝敬曾经帮助他的人。他的言谈温和有礼,受人喜爱。

  十月十五日

  有一次,在靠近阿拉惟(Alavi)的欣沙巴园林(Simsapa Grove)里,世尊在牛径上铺了树叶以住宿。这时阿拉惟的哈达卡(Hotthaka)正在散步。他看见世尊坐在树叶堆上,便上前问道:“长者,您生活得愉快吗?”

  “我的孩子,我生活得很愉快。在全世界的人当中,我最快乐。”

  “但是,长者,冬天夜里最为寒冷,而且有整半个月会结霜;土地被牛踩踏得硬弸弸,地上的落叶也少了,树上的叶片所剩无几了,而您的黄袍如此薄、风吹来又如此冷。”

  “尽管如此,我还是生活得很快乐。让我问你一个问题,你随意回答,好吗?假设有一个人拥有一幢华丽的大房子,里外都涂上石灰,安置有牢固的门窗;屋内放置了一张铺盖著羊毛毯的床,另有一张白羊毛织成的床单,一个绣花套子,一张珍贵的羚羊皮,还挂有罩蓬,四端各放有红坐垫。此外屋内灯烛辉煌,还有四个娇妻在殷勤侍候。这样的人快乐吗?”

  “长者,他一定快乐。”

  “那你认为他有可能因为贪、嗔、痴而导致身、心不愉快吗?”

  “那是有可能的,长者。”

  “我的孩子,能导致身、心受损的贪、嗔、痴已被如来断除了,像一支断除了根的棕榈树干一样,已无法再生长了。我就因为这样而活得很快乐。”

  十月十六日

  朝露粘贴不上莲叶,

  污水沾染不了莲花。

  智者不依附任何事,

  不执著见闻与感觉。

  十月十七日

  世尊是觉悟者,教导的是觉悟之法。

  世尊是驯服者,教导的是驯服之法。

  世尊是平静者,教导的是平静之法。

  世尊已渡至彼岸,教导的是渡至彼岸之法。

  世尊已证悟涅槃,教导的是证悟涅槃之法。

  十月十八日

  当时,有一个比丘问他的同修:“朋友,怎样才能完全净化见解?”

  “一个人若能看到六根生灭的实相时,他的见解已完全净化。”

  这比丘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便跑去问一个同修同一个问题。那人回答:“朋友,一个人若能看到五蕴积集的生灭实相,他的见解已完全净化。”

  这比丘对这个答案还是不满意,便跑去问另一个同修同一个问题,所得的答案是:“朋友,一个人若能看到四大的生灭实相,他的见解已完全净化。”

  这比丘对这个答案依然不满意,再跑去问另一个同修同一个问题。那比丘回答:“朋友,一个人若能看见凡生起之事物必定会死亡的实相时,他的见解已完全净化。”

  这比丘对这些答案始终不满意,便跑去见世尊,告诉世尊他所提的问题与所得的答案,并且问道:“世尊,怎样才能完全净化见解?”

  世尊回答说;“假设有一个人从来没见过金稣卡树(Kimsuka),跑去问见过的人,问道:“金稣卡树长得甚么模样?”那人回答:“金稣卡树长得黝黑,有如被火烧过的树干。”问者不满意这个答案,又去问另一个见过金稣卡树的人,那人回答说:“金稣卡树是红红的,有如一块肉。”至此,提问者所理解的金稣卡树就如那人所说的。提问者还不满意,再去问另一个见过金稣卡树的人。那人回答说:“金稣卡树没有树皮,它的豆荚会像阿咖遐树(Acacia)般的爆开。”至此,提问者所理解的金稣卡树又有如那人所说的。提问者还不满意,又去问另一个见过金稣卡树的人,那人回答:“金稣卡树树叶茂密,像榕树一样能遮荫。”至此,提问者所理解的金稣卡树就如那人所说的。这些好心人对于金稣卡树的理解,在准确性上有所不同,他们因此给予不同的答案。同样的,被你提问的比丘,各个的见解因为各自的倾向而有所不同,在见解的净化程度上也有所不同,他们因此给予不同的答案。”

  十月十九日

  当时,在王舍城出现了一只凶猛的吃人大象,叫做纳拉义利(Nalagiri)。有一天,提婆达多(Devadatta)进入王舍城,到象寮里对驭象师说:“我是国王的亲戚,能使人升官发财。所以,当沙门乔达摩沿著大路到来时,把纳拉义利释放到路上来。”

  “好的,尊长。”驭象师们回答。

  清晨,世尊穿了法衣,提著袍子与几位比丘入城来乞食。来到大路时,驭象师们把纳拉义利给放出来。那大象一见到世尊从远处走来,便高举鼻子,张开耳朵,翘起尾巴,冲向世尊。比丘们见了,对世尊说:“世尊,这头大象很凶猛,会吃人,快回头!”

  “比丘们,别害怕!如来是不可能被杀的,如来不可能因为强暴而证入最后涅槃的。”

  比丘们再三劝请世尊避开。人们都爬上屋顶等著。那些只有一点信心的及那些非信徒都说:“这沙门的容颜的确庄严,可是他快被这头雄象所伤。”

  那些具有信心的及那些信徒们则说:“善哉!这头雄象就快会见一个真正伟大的生灵。”

  这时,世尊对著大象散发慈爱心,那大象竟放下鼻子,走向世尊,并且站在世尊身旁。世尊以右手抚摸大象的额头,对他说了这首偈:

  大象呀!别伤害真正伟大的生灵,

  这么做是很痛苦的。

  大象呀!你若伤害了伟大的生灵,

  离开世间后,不能往生善道。

  别傲慢,别鲁莽,

  否则就不能往生善道,

  做有助于往生善道的善行吧!

  接著纳拉义利用鼻子吸了世尊脚上的尘埃,洒在自己头上,然后目不转睛地凝视著世尊一边鞠躬,一边往后退。它回到自己的象寮里,站立在自己的地方,就这样被驯服了。当时的人们就唱了这首偈:

  有些被树枝、棍子、刺棒、鞭子驯服,

  这大象却被伟大的先知驯服,

  不需要一根棍子或一件武器。

  人们都轻视和批评提婆达多,说道:“提婆达多是罪恶与不祥的人,竟然想谋害具有伟大的超自然力量而又很庄严的沙门乔达摩。”提婆达多的声誉因此每况愈下,世尊的声誉则蒸蒸日上。

  十月廿日

  信心是一个人所能拥用的最佳财富。

  十月廿一日

  何谓学问的宝物?一个圣洁弟子的学问很渊博。他记住了所学的众多知识,对于那些不论在开头、中间或结尾部份都美妙的、那些阐释圣洁生活的意义与细节的,他都加以学习、牢记、深思、通过讨论来达至纯熟、通过正见来彻底明白。这就是学问的宝物。

  十月廿二日

  病人具备了某五种素质会对自己大有助益。那五种?即他知道何种药物对他有益、知道所需的正确分量、有服食那药物、将病情告诉那个出于关心而照顾他的人,说道:“病去时这般去,来时这般来,在时这般样。”他能承受疾病的各种疼痛。

  十月廿三日

  假如一个人撇开世间的一切引诱与厌恶之物,热心地、清醒地、心念专注地观身。这时,他身上可能升起某些感觉,如身体不适或昏沉困疲,使他的思想转移到外界事物上。那么,他就应把注意力移到某个欢悦的事物或思想上。这样做喜悦会升起。因为喜悦,快乐也升起了;而快乐的心是专注的,于是他想:“我立意要做的已经做到了,让我的心从那欢悦的事物或思想中抽拔出来吧!”他就这样将心抽拔出来,不再继续或开始任何思想。

  十月廿四日

  照顾病人的人应具备五种素质。那五种?即他能煎药;能分辨何种事物适合病人,何种不适合,并且供给适合的,不供给不适合的;他照顾病人是出于慈爱心而不为牟利;他不厌倦清理便尿、呕吐、唾液;他经常以佛法指示、启发、娱乐与满足病人。

  十月廿五日

  迦叶对世尊说:“敬爱的乔达摩,要做一个真正的隐士实在难,要做一个真正的婆罗门实在难。”

  “世人都这么说。但是如果一个倮体隐士修持各种苦行,而这些苦行正是测量难度的标准,那么,说这句“要做一个真正的隐士实在难,要做一个真正的婆罗门实在难。”就错了。因为任何人、居士、居士的儿子、甚至一个汲水的婢女都能赤裸著身体或修习苦行。但是,有另一种道行则符合这句“要做一个真正的隐士实在难,要做一个真正的婆罗门实在难。”当一个比丘发展了不存嗔恨或恶念、充满慈爱的心,安住在以洞察力去除污垢而得的自由之心中,那他便是个真正的隐士,真正的婆罗门。”

  十月廿六日

  从流水中学习这道理,

  在山中之裂缝与裂口,

  小溪之水喧噪地涌流,

  大河之水则静默地流。

  空虚之物才发出声响,

  盈满之物常寂静无声;

  愚者有如半满之水壶,

  智者则像平静之深渊。

  十月廿七日

  谦虚是指谦恭虚心、不摆架子的态度。拥有它之人已将自尊与傲慢抛开,他有如一块用以抹脚之布、一只锯去了角之牛、一条拔掉毒牙之蛇,他温和、开朗、平易近人。

  十月廿八日

  一个人在修持禅定时,即使心中兴起如此盼望:“愿我的心脱离污点,没有牵挂。”他也未必能从心所愿。为甚么呢?因为他还未发展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与八正道。这有如一批还未经过足够孵化时间的鸡蛋一般,即使那只母鸡想望著:“噢!愿我的小鸡都能以喙和爪破壳而出,安全地被孵化出来。”事实却并不是如此,为甚么呢?因为那些鸡蛋还未受到足够的孵化。

  一个人正在发展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与八正道,即使心中没有如此盼望,他的心也能得到解脱。又为甚么呢?因为他已发展了这些素质。这有如一批经过足够孵化时间的鸡蛋一般,即使那只母鸡没有想望著『噢!愿我的小鸡都能孵化出来”,所有鸡蛋都会孵出小鸡。又为甚么呢?因为它们已受到足够的孵化。

  十月廿九日

  有五种合时的布施?那五种?即对刚到来者的布施、对将离去者的布施、对患病者的布施、在缺粮时的布施,在田园里果树初收时,对有德者的布施。

  十月三十日

  的确,好人都能知恩图报。

  十月卅一日

  有痛苦之处,

  必有对快乐之欲求;

  同样的,有形成之处,

  必有对无形成之欲求。

  有炽热之处,

  必有清凉;

  同样的,有三火之处,

  必有涅槃。

  有罪恶之处,

  必有善好;

  同样的,在有生之处,

  即可推断无生之存在。

  

《佛陀法语 十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