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空了。但是,我们要借假修真,不能滥行自杀,没有色身,法身就不能得。
“色身”就是五蕴。四大的色身,是由宿胎而得;“法身”就是以诸法为身。无论是胎卵湿化,蠢动含灵,与我们都是同体,这就是法身的境界,昕以“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流水的声音,都是说法。《弥陀经》说鸟儿念佛、念法、念侩。青山就是我们的清净法身,我与万物同体,所以生佛同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是由色法(色阴)的生身,而转成法身,这是精神的支持,没有佛觉的转换,色身换不成法身,有你我他,这是你的,这是我的,那是他的,这色身便变小了。如果没有我执、我见,没有烦恼,一切烦恼都是从“我”来的。没有“我”,就没有烦恼;没有“我”,才不会偏向余空;没有我,才能够“佛光普照一,才能“度众生”,有“我”就没办法修菩萨道,但是“我”究竟是有
是无
释迦牟尼佛降生时,也讲:“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他也强调有个“我一,但他所说的这个“我”,是“性相不二”的我。性就是本体,相就是形相。“性相不二”,比如一块黄金,不管是打成项链,或铸成手镯,都是相,虽然有这么多相,但它的本体是黄金,性与相是不二的。我们拿一杯水,放到冰箱,很快就变成冰块,把它拿了出来,很快又溶解成水了,冰水不二,冰就是水,水就是冰。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迷时是众生,悟时是佛。我们学佛的人,先从色法下手此较容易。以参禅来说,从心法下手,观心就不容易了,心不容易观,而且找不到,二祖(慧可)讲:“觅心了不可得。”心在那里
没有形相。我可以告诉各位,到处都是我们的心,我们能够想到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心。如果我们的心不到,就是捆涂了。没有心,什么事情都不能做。
如果有了色蕴,就有光明、黑暗两面,故《楞严经》讲,“见性”没有光明与黑暗,我们眼睛好,看是白色;眼睛瞎了,看是黑色。黑也是颜色,“见性”则不受影响。所以,如果色蕴玻了,在《楞严经》上讲,就是没有幽暗,处处是光明,处处是佛菩萨。从前,苏东坡与佛印禅师,一起打坐,佛印禅师就问说:“苏学土,我这么一坐着,你看我像什么
”苏东坡回答:“我看你像一堆狗屎。”苏东坡也问佛印禅师:“你说我像什么
”对曰:“我说你好像一尊佛。”东坡居土很得意地回家,对苏小妹说了一遍,苏小妹说:“你输了;你心内是狗屎,看见旁人都是狗屎。佛印禅师心内是佛,看见旁人都是佛。”我们用什么心看,便显现什么;用佛心看,便佛现;用菩萨心看,便菩萨现;用罗汉心看,便罗汉现;用凡夫心看,便凡夫现。无论对人也好,对事、对物也好,都要先把我们的心调整好。要是用佛心来看,便是以慈悲为本;如果以菩萨心来看,便是以欢喜布施为本;以罗汉心来看,便是以戒定慧为本;以凡夫心来看,便是以贪嗔痴为本,看那个会贪,那个会嗔,那个会痴。我认为佛弟子应该先把自己的方针调整好,以佛心来看万物,看大家都是佛。在《金刚经》中,佛自称“实无有众生可度”,因为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地藏王菩萨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阿难耸者也发愿:“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泥洹就是涅槃,在他们的眼中,没有什么天堂和地狱,没有佛,也没有众生,完全是一律平等。
其实,地藏王菩萨早就成佛了,阿难耸者也早就成佛了,因为“生佛不二”,那有这么多的差别相
就是因为我们的色蕴没有破,产生种种差别,有你我他,有怨亲,有种种的分别。去年六四学运之后,我们美国佛教会做了一场法会来超渡枉死的青年,法会上我就说了几句话;“孔夫子以直报怨;老子报怨以德,你对不起我,我就用道德来感化你。佛家别为怨亲平等的思想,有怨不报,就到此为止了。你对不起我,我绝不报复;因为你报复我,我报复你,没完没了,冤冤相报,永远断不了。”所以落在我们身上的点点滴滴,不要把它看得太严重,也不要把它看得不值钱,得来不易啊!此身得来不易,但我们要会使用它,你虽然没有权:逼房子好像是租来的),前生花了很多本钱,租来这么一个房子,既然住在这里面,就用它来做功德。要听我的话,要拜佛,要念经,绝不要让它湏费了,不要只用来睡觉。用了这么多的本钱,成天睡觉,太冤枉了。从前平均寿命短,“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少时后除老,中间时间没多少,还有一半睡着了。”有用之年都睡过去了,一大早睡个回笼睡,中午打个盹,晚上又长睡,故释耸开示我们:“莫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当知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身体固然不要糟蹋,也别过分爱惜。所以,在佛门里,有拜佛这一门,是最好的运动。拜佛、念经,最好不要看注解,自己去念正文,自己去解释。看注解,会把自己的智慧埋没了;看正文,经上面的一字或一句相应了,便会忽然间开悟。如六租慧能大师一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便开悟了。“应无所住”是禅定的“定”,而“生其心”是智慧之“慧”,定慧等持。所以,我们离开经也不行,照着经也不行。百丈禅师讲:“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说法,如同魔说。”六祖云:“读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读经时间久了,不懂了,光在文字上起分别,没有透过文字进入道理,如同对小孩以指示月,却以手指头的长度来认作月亮的长度,经典就是标月指,指示我们月亮的所在,要是拿经典作究竟,那是错误的,要在经典里找本来面目,就是在经典上文字的后面找般若。从前吕祖(洞宾)能点石成金,对一小孩讲:我要把l块石头变成金送给你,孩子回答说不要,问他是否嫌小,嫌小的话可以再点大的。小孩依然不要,问他为什么不想要
小孩回答说:“要你那根手指头。”这就是根本问题,不知从“标月指”上见月亮之本体,拿手指头当究竟,拿经本当究竟,不知道这些法门都是方便。佛说都是“方便法”。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难免有邪风吹,社会这么大,有种不正当的风在吹,要是我们坚信不动不移,这邪风一吹过就没有了。邪风就是不正见,世间有邪知邪见的风,也有名闻利养的风,要是没有定力,可能就要随它走了。学佛必须正信、正见,苏东坡有个儿子叫苏过,问说:“经上的话是真
是假
”苏东坡说:“也不是真,也不是假。如同水里的月亮,你说是真
是假
若当真,水里可捞得出月
说是假,月亮明明在那里。”佛经说:“无实无虚。”《金刚经》说:“不实不虚。”说实也不对,说虚假也不对。我们对佛经应该要有这种观念,认为佛经完全是假的,不对;认为完全是真的,也是被它所转。我们应该在经里找与我们的心相应的中心思想,以刺激我们的精神——开悟,开了悟,便智慧如海。六祖大师根本一字不识,开悟之后,什么都会讲。但是我讲经,一向没有发挥我自己的意见,因为我是凡夫,我跟各位讲,我是一个很平凡的老和尚,没有福,没有意,更没神通,也不知道过去、未来,就知道冶、热、吃饭,冷了加衣服,旁的本事都没有,我只是以经来解释经,这要靠平常多看,多了解。我们是科班出身的,了解佛法,我们必须用佛法来讲佛法,不能用“我”来讲佛法。“我一是凡夫,有情识,有我见,用我见来讲佛法,愈讲愈远,佛法是讲理性的,“我”距离理性太远了。“我”是重情的,清与理是二方面的,合不拢。如果拿佛经来解释经典,就不错。所以,我们要破色蕴,把自己的身体看成四大皆空。
我们庄严寺有个“千莲台”,有很多从台湾到美国读书、工作的年轻人,在千莲台内预订了父母百年后的位子。要是到千莲台多看几回,无形中便会增加无常的观念。你还贪什么
什么是名
什么是利
老实讲,使人生最受害的二个字,就是“名”和“利”。无论做什么事,都在名利上贪求,便成了名闻利养的奴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名利来了不要往外推,没有的话不要去追。名来了,做皇帝,做大官,一言九鼎可做大功德。利来了,钱多了,你做大功德主,有钱你要会用,有地位也应会用,要用在刀口上,不要用在刀背上。我们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我们可以救济贫穷,供养三宝,修桥铺路,孝顺父母。孝顺父母在佛教是很重要的,如果不孝顺父母,阿弥陀佛不接引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父母是不能不孝顺的。父母是恩田,佛菩萨是敬田,我们对三宝,对佛菩萨恭敬,从恭敬中可以种福田,孝顺父母是报恩,是恩田,我们救众生、帮助别人是悲田。所以,我们拥护佛教是续佛慧命,为众生做事是动植福田。
以前,佛陀在世时有二位弟子,须菩提尊者专向有钱人化缘,他认为因有钱人不容易修行,若不过善知识就很容易造恶,故若不先给他们做些功德,来生便要受苦了。迦叶尊者则专向穷苦人家化缘,他认为他们此生已经很苦了,不再植福则来生更穷苦了,所以要让他们种植福田,也就是为众生动植福田。这好像是给我们一把钥匙,开启自己三宝的门户,见到本来的面目。所以,色蕴破了就没有幽暗,一律平等。我们情绪好的时候,看的都是佛菩萨,,烦恼时,看的都是一群业障鬼。两者只是一念之差。色蕴破了,在形相上不起分别,就没有黑暗,只有光明和快乐,犹如佛寺前的弥勒菩萨笑脸迎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常笑广笑世上可笑之人。”世上可笑之人很多,贪名,可笑;贪利,也可笑。古时有一个布袋和尚,如果有人问他如何是佛法,便一句话不说,放下肩上的布袋,意思就是说:“能放下,便是佛法。”能看得破名利,放下贪嗔,色蕴便不存在了。这时候就看你手里有否东西,若没有东西,还放什么
没有任何喜怒哀乐,就没有什么看破、看不破。
“初于闻中,人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是观音菩萨所修的耳根圆通法门。在《楞严经》中,廿五圣者各述圆通,文殊菩萨特别强…
《如何照见五蕴皆空(显明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