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净土生无生论)的学习与思考》前言中说:“现在看来,这恰恰是自己愚钝、无知、幼稚的表现。但那时,自己又很不以为然,还自以为得意,现在想想真是可笑、可悲、可怜!但佛菩萨并没有因此而抛弃我,而是似乎在有意与无意之中,运用他们的大智大慧、善巧方便、适时地在一步步地引导我、启发我、教育我,使我逐渐地步入了净土法门。”从2004年起,居士开始一心学修净土法门的理论与实践。他在修学中发现,在“净土法门貌似简单易行的背后,却有着极其深刻而又精妙的理论!而根据这一极其深刻且又精妙的理论,发明创造并开示出这一简单易行,至圆、至顿、至捷、至极的修行法门,则实在是佛菩萨的大智大慧、大慈大悲。实在是佛菩萨救度众生、普被三根、普摄群机的无量功德!”因此,他在修学净土法门的同时,作文以弘扬净土,并说他之所以要写作弘扬净土之文,“是对自己的一个反思,一个检讨,一个否定,一个忏悔!我要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明我过去的愚钝、无知、幼稚、暗昧、痴迷。切愿所有的众生要从我身上吸取教训,不要再重犯我的错误,尽快尽速地皈依净土法门,让我们大家悉发菩提心,同生极乐国吧!”
承法师、居士索序于我,盛情难却,特写此书之流通因缘以应付。祈阅者仔细阅读该论,皆入净土法门之堂奥。
林克智
2006年12月2日于普陀山
《兴慈法师年谱》序
沈居士去疾,悯正法之陵夷,恐诸大德史料之湮没,乃于时过境迁,资料匮乏的今天,发心编诸先贤年谱,俾后者学有所依。在居士多方搜寻、整理后,一本本去讹存真之大师行状,先后献之于世。《应慈法师年谱》、《印光法师年谱》、《来果禅师年谱》等先后出版。今《兴慈法师年谱》辍笔并邮寄来山,喜有缘先睹大作,亦忻台、净两宗来者之幸。
近代佛教诸大德中,兴慈大师可谓我印象中最深的一位。这位台、净两宗高贤德高望重的品格,为法为人操劳不息的行止,诸如:大师一家的八口出家;大师勤于学习、修持夜不倒单;大师于抗战时期的救济事业;大师的办学育才;大师的创建法藏讲寺为专修净土道场;大师在江、浙、沪各地的讲经弘法;大师的创建海会寺,重建华顶寺,修建中方广寺、下方广寺,重建赤城山塔、智者大师降魔塔,乃至修建临海延庆寺……等等,书不尽书。可在眼前这本《兴慈法师年谱》中,大师的高风亮节与鲜见之留世文献,无一或缺。是书可谓台、净学人之良导,故乐于推荐!
大师之建临海延庆寺事,为世所罕知,今略述其概:
据《临海县志》卷三十五载:“延庆寺在县西八里龙潭岙,旧名龙山,梁天监初建。唐会昌中废。梁开平中改龙潭院,钱忠懿王改戏龙。宋大中祥符中改额。康熙十二年(1673) ,十五年僧善友复建。”
寺旁溪林,亦近于城,峰回路转,龙潭深碧,是十分理想的修净之地。1939年,兴公大师赴临邑兜率禅院讲《阿弥陀经》,见此绝妙之地,只住二三苦修之尼,寺宇败落,遂发助修之志。乃于战乱中输银维修天王殿、兴建大雄宝殿、厢楼,遂成一专修净土之道场。上世纪八十年代,荣清、荣瑞两尼师西逝后,今为比丘所居。现住持智泉法师,于大师修复延庆寺六十年后的今天,仍继大师之志,月月打佛七以为常规。大师悲心之真切,影响之深远由是可见。
承居士索序,愧不敢当,谨叨数语,以申随喜赞叹!
辛巳清明林克智沐手书于普陀山
《真心修净土万修万人去》序
净土法门是契理契机的特别法门,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宋智明居士说得好:“净土是佛的家,是菩萨依止的地方。我们已经沉沦了无量劫,随业漂流,悲苦不尽。阿弥陀佛的因地法藏比丘,为了使一切众生有一个极其快乐、永不轮回的家,于是发四十八愿、经无数劫的勤苦修行,终于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了阿弥陀佛的无量光寿;终于如愿以偿地具足了宝池、莲花、行树、灵禽、宝阁乃至一生不退,皆成佛道的所有庄严与功德,这真是法界的光辉,是生命的奇观,是佛德的妙严,是众生的家园。”西方极乐世界是韦提希夫人,从十方诸佛净妙国土中挑选出的净土,也是释迦世尊特别指出的、末法众生想得到解脱的可靠去处,在西方净土就可一生成佛。
释迦牟尼佛还在《大集经》中说过:正法时期的众生,根性敏锐,靠持戒律就能证得果位;像法时期的众生,根性差了一些,修禅定还可以证果;到末法的时候,只有修净土法门才能成就。我们现已进入末法时期,所以只有修净土法门才最适合大家的根机,修起来也更有把握。所以当代大德道源法师说:“末法时代的众生,非念佛无以了生死,非念佛无以度有情。”
龙昂居士,法名隆盎,早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出版的学术专着有《天然气工程手册》、《天然气工业分析》,居士的发明专利“民用合成燃料”及“保温材料”曾获国际发明奖。居士出生于信佛之家,正信净土法门,善根深厚。主要佛学著作有《观无量寿佛经白话解》及《菩提一叶》等七种,在佛刊发表文章达五十余篇,曾在四川省佛学院函授部任教,并协助昌臻法师主编《蜀中净土》,办有“完美人生”网站,矢志弘扬净土法门。
我与居士虽只有一面之缘,但书信往来与著作交流已有十多年。今收居士电子邮件,内有所着《真心修净土万修万人去》书稿,并嘱为作序。隆盎大德悲心真切,此作专弘净土法门,全文浅显明白,事理圆融,的指念佛往生之路,确指念佛修证方法。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书中对似是而非的附佛外道,痛加针砭,更对初学佛者指明方向。本书虽文字不多,但显义周全,照此而行,今世必能生净土。佛道虽远,但既生净土,那也不用忧愁能不能成佛了!着者龙昂居士之盛情难却,书此文共赞净土之殊胜,亦助居士对净土的弘扬,是为序。
林克智 佛历二五四九年观世音菩萨
成道日写于南海普陀山
《往生论·往生论注白话解释》序
自东汉末年佛教东渐,净宗经论亦随着次第迻译,专谈净土及带说净土的经论,有数百种之多。历代祖师大德在如此宏富的净土经论中,慧眼择取“五经一论”作为净土宗根本经典。但净土宗根本经典的选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历千余年的料简,降至晚近印光大师手中才最后定局,足证历代祖师大德的谨慎重法之态度。大凡净土的缘起、因果、事理等精义,“五经一论”等摄无遗。五经一论即:1.曹魏康僧铠译的《无量寿经》;2.姚秦鸠摩罗什译的《佛说阿弥陀经》;3.刘宋畺良耶舍译的《观无量寿佛经》;4.唐般若奉诏译的《华严经·普贤行愿品》;5.唐般刺密谛译的《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6.世亲菩萨造,元魏菩提留支译的《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净土“五经一论”是宣说往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净土宗所宗依的根本典籍。原为《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清代彭绍升居士《重刊净土三经序》中,点示三经并传之原由:“净土三经者,大小《无量寿经》及《观无量寿佛经》是也。此三经者,如鼎三足,不读小本,不入信门;不读大本,不入愿门;不读观经,不能成就三昧门。三经合,而净土资粮备矣。”晚清魏承贯居士,再以《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补入,合刊为《净土四经》,付梓流通,明欲入毗卢性海,先归净土玄门,印光大师对此亦加允肯。将《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纳入净土根本经典,乃印祖之首倡,合称《净土五经》。印光大师曾开示:“大势至菩萨章,乃净宗最上开示。只此一章,便可与净土四经参而为五。”并在《净土五经重刊序》中,赞《圆通章》为:“此经实为念佛最妙开示,众生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简称《往生论》,为古印度诸多论书中,专说净土教的唯一典籍。逻译我国后,受到历代祖师大德的推重,与净土五经并列而成净宗之要典。《净土五经一论》合刊为净宗要典,经印光大师楷定,并得中外学人的认同,遂大行于世。
其中之《往生净土论》为世亲菩萨造,北魏菩提流支译。全称《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又名《净土论》、《往生论》、《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无量寿优婆提舍经论》、《愿生偈》等。收于《大正藏》第26册中。本论依《无量寿经》作愿生偈,赞叹极乐净土之庄严,阐说修习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等五念门,劝往生西方。谓修习五念门可得种种成就,并次第得近门、大会众门、宅门、屋门、园林游戏地门等五种功德;前四种功德为人功德,能人于莲华藏世界,自受法乐;园林游戏地门则为出功德,即回人生死烦恼,游戏神通于教化地,如是自利利他,速成就菩提。本论以智慧慈悲方便,修五念门为宗;以成就自他往生净土为趣。本论为唯一印度撰述的净土论部著作,故净土宗特重之。其论述颇为深妙,大旨与无著造的《摄大乘论》十八圆净之说一致。北魏昙鸾大师着有《往生论注》2卷,是最权威之作,印光大师赞说:“昙鸾法师之注,文畅达而义深邃,洵足开人正智,起人正信,乃净宗学人之大导师!”另有太虚法师《往生净土论讲要》、性梵法师《往生论注讲义》等疏释本论。
元魏昙鸾大师所述注解,全名《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全书2卷,收入《大正藏》第40册,文义甚妙,修净业者,应当详阅。惜天亲菩萨之原着及昙鸾大师之释文,均系文言,虽文义畅达,含意深邃,但今之净友阅读困难,故使此宝书流通不广。
今有隆盎大德,深入经藏,归心净土,着有经、论白话译解多种,期净法普及。我有缘得读大居士所作《净土论》及昙鸾大师所《注》的白话译解,得益甚深。今居士之《白话译解》即将再版,承蒙索序,故叙净土五经一论之史略,权充答卷。
林克…
《生活中的佛教 碑记序跋及其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