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生活中的佛教 天台忏法与社会和谐发展▪P3

  ..续本文上一页之后,总会令心不安,如果不消除它,必然会牵引我们,为所造的恶业付出代价,以补偿欲伤害者的过失,这便是因果报应;不但要受恶报,它还会障蔽道业的进展,故忏悔对于修行者来说,十分必要!

  所以,忏悔对于佛教徒来说,是在实际修行中必不可缺的功课。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是很容易犯错误的,可以说人在一生之中,都不犯错误是没有的。《慈悲三昧水忏法》中说:“人之居世,谁能无过?学人失念尚起烦恼,罗汉结习动身口业,岂况凡夫而当无过?但智者先觉,便能改悔,愚者覆藏,逐使滋蔓。”因为犯错误就是造业,造了恶业就障住了修行前进的道路。

  因此,有许多同修都觉得自己业障深重,难解难消。据我与同道们——不管是出家师父,还是在家居士的长期接触,他们总是觉得自己的业障很重,修行太难。看起来,业障又有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如有的人在平时觉得很好,心态也很平衡,但一到用功修行之时,或遇事对境之时,就会觉得有障碍现前,这是心理上的障碍;又有一些人觉得自己的身体老有病,经常那里疼痛,这里不舒服,去看医生,连名医也看过了,还花了很多吃药的钱,但还是没有治好。这些就是业障,它既困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也障碍了修行的进度,有的甚至产生了修行的退心。

  业障是什么?所谓业障,就是我们学佛修行的障碍,使我们难以达到修行的目标。因此,我们想修行有所成就,就必须先消除业障。

  究竟是什么原因会使我们产生这许多业障,业障又怎样去消除呢?我们要消除业障,必须先知道产生业障的原因,还必须懂得忏悔业障的正确方法。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方法正确,事半功倍。本文讲天台圆顿止观的修忏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因为修忏关系到佛教徒的忏悔业障,也是佛教徒修行的好方法。

  业障重的原因不外乎“业重”与“福薄”,由于往昔所造恶业太多,今生缘熟,所以果报来临,这是业重;也因为过去所造善业少、恶业多,故福德较少,即是福薄。而且这两者是相互关联的,在事相上我们要消除业障,必须培植福德,就是要多做有益于人类社会,乃至一切众生的善事功德。

  我们应做的善事之范围非常大,故可称之为“万善”。佛弟子应作之善,有世间善及出世间善二大类。永明延寿禅师于《万善同归》中说世间善有:“种树园林,造井厕桥梁,平治坑堑,开通道路,造立船筏,于要道建造亭台,在路旁栽植花果,济往来之疲乏,备人畜之所行;怀惭抱愧,常生庆幸之心,识分知恩,恒起报酬之想;敬养父母,承事尊贤。或称扬彼德,开举善之门。或赞叹其名,发荐贤之路。成人之美,助发勇心。喜他之荣,同兴好事。削嫉妒之虿刺,息忿恨之毒风。”

  又说出世间善有:“常于三宝中,恭敬供养无疲厌;深信正法,勤行六度;读诵大乘,行道礼拜;宝炬、苏灯续命供佛;散华供养,以华献佛;烧香涂香,悬幡塔庙,庄严佛事;称扬佛德,赞叹大乘,胜报无边,殊因最大。赞一偈有超劫成佛之功,颂一言获舌相妙音之报;劝请诸佛,不般涅粲,悲济含识;随喜赞善,助他胜缘;昼夜六时常行三事:一礼十方佛,忏三世罪。二随喜十方三世诸佛所行功德。三劝请诸佛初转*轮,及久住世间。行此三事功德无量,转近得佛;若作诸善,悉皆回向;发大愿者,万行之因,能长慈悲不断佛种,大事成办所作克终;造新修故,立像图真,兴建伽蓝,庄严福地;书写大藏,启发真诠;放人出家,绍隆佛种,开出离之道,施引接之门;成他大业,助发菩提,作增上之缘,为不请之友;饭僧设供,资备修行,开大施之门,建无遮之会;造经房禅室,或施华果园林,供给所须,助成道业;行道路、佛塔、僧房,除去砖石荆棘不净,乃至看病浴僧,义井圊厕,扶危拯急,济用备时;备办香水,澡浴众僧;瞻病施药,饮食知足;受一日戒,或持八关斋;起四无量之心,摄物同己;成四安乐之行,利益有情;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此外如忘身为法,禁绝邪师,建正法幢,断魔弱索,朗慧日于无明暗室,荫慈云于烦恼稠林,使信邪者趣三脱之门,俾执见者裂八倒之网;放生赎命,止杀兴哀,可断烧煮之殃,释笼罩之絷,续寿量之海,成慧命之因,于世出世法皆大有裨益。”

  简言之我们应做的实事是:持戒、布施、供养三宝、弘法利生、扶贫救灾、慈善助学等事。另外,在心理上要“怀惭抱愧,常生庆幸之心。识分知恩,恒起酬报之想”等。若能勤行以上之事,此即是不造恶业,多行善事功德。这不但可以培植本身的福德,也同时具有消除业障的功用。

  如果佛教徒都能勤于忏悔,不犯或少犯错误,并照着永明延寿大师所说的万善去做,不信佛的常人则只要做好世间善这一部分,那么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出现,故说佛教对构建和谐社会能做出大贡献。

  认识修忏意义为证圆顿止观而努力

  修忏之意义,上文已略有谈及。修忏时如法运想,不乖行仪,当具足十法,“以理观导于事仪,则一礼一旋,罪消尘劫;一灯一水,福等虚空。”故口说六根罪时,心存作法、取相、无生三种忏法,如是其罪可消,观法堪进。如只口唱诵而心不在焉,罪何能消。故修忏者欲破障显理,明心见性者,必须苦到忏悔而复本心源,究竟清净。

  修忏悔之法,当依《摩诃止观》中“若欲忏悔二世重障,行四种三昧者,当识顺流十心,明知过失;当运逆流十心,以为对治。此二十心,通为诸忏之本。”法智大师于《修忏要旨》中,亦说:“所谓逆顺十心,通于迷悟两派,故迷真造恶,则有十心逆涅槃流,顺生死海。始从无始无明起爱起见,终至作一阐提拨因拨果,所以沉沦生死,无解脱期,今遇三宝胜缘,能生一念正信,先人后己,改往修来,故起十心逆生死流,顺涅槃道,始则深信因果不忘,终则圆悟心性本寂,一一翻破上之十心。不明前之十心,则不识造罪之相,若非后之十心,则不知修忏之法。”

  

《生活中的佛教 天台忏法与社会和谐发展》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