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通向极乐之路 高德行证 净土宗师 学人楷模▪P9

  ..续本文上一页(1895-1967)现代僧人。俗姓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生于湖北枣阳县。师讳达悟,字妙真。15岁入熊益之中药店当学徒,不久即精于业。18岁觉人生之无常,遂离家至本省随县嵩山寺披剃,同年禀具于普陀山法雨寺。戒期毕,闻谛闲老法师于宁波观宗寺授天台教观,即往受学。与宝静、倓虚两师同寮居住,三人相互切磋,认真学教,终均成一代大师。其后,又从持松阿闍梨学密,集显密于一身,为后来大弘法化打下坚实的基础。1923年冬,慈舟法师于常熟兴福寺筹办法界学院,邀师任监学之职,次年开学。1928年,奉真达老和尚之命,卓锡灵岩山寺任监院之职。既奉请住山,则依印公老法师和真达老和尚之旨,誓将该寺办成真正的十方专修净土与兼律仪之清净道场。师任监院十余年来智慧果敢,善调大众,故使寺院面貌一新。印光大师对其甚为器重,即于1940年冬付灵岩住持之职于师。为纪念印光大师,弘扬净土宗风,1941年“印光大师永久纪念会”成立后,被推为副会长,并决定发行《弘化月刊》。1947年9月建印光大师塔院于灵岩山,并于院内设印光大师事迹陈列室,以作永恒的追思。1948年,将其原办于寺内之西有研究社,扩充成为灵岩山寺净宗佛学院。其他如农禅并举,开办后山农场;兴办慈善事业,创办义务小学;修复古迹,保护文物;编印佛典,弘扬正法等成绩卓着,因而在建国后被推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苏省佛协筹备会副主任等多项职务。1967年1月14日于“文化大革命”中因受迫害而舍报。1985年建灵塔于印公塔院内。

  道源大师(1900-1988)现代僧人。法名能信,又名欢庆,号中轮,俗姓王,河南商水人。师生即资禀颖慧,幼即入塾读书,9岁生母见背,20岁时相依为命的胞姐及婶母亦先后亡故,因感人生无常,宿慧萌发,遂投本镇之普静堂,礼隆品上人剃度出家。1923年,赴湖北汉阳归元寺,依觉清律师受具足戒,后留寺学一年。1927年,至常熟兴福寺就学于慈舟大师。1929年,入武昌佛学院亲近太虚大师。1930年起至洪山宝通寺闭关3年。后随慈舟法师赴苏州灵岩山,创建净土宗道场。历参太虚、印光、圆瑛等大德,曾在大陆及台湾各地佛学院宣讲佛学,且担任过10余次传戒阿闍黎,以弘法讲经驰名,力弘净土。1949年住台北十普寺,因于基隆宝明寺讲经之缘,得修果、仁光两法师之助,乃在1951年于基隆创建海会寺,定为净土宗专修道场,次年迁入,专弘净土。1975年,师创办能仁佛学院,并亲自授课。1988年,师示疾,并预知时至而嘱付后事,于四月十六日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舍报。世寿89岁,僧腊70,戒腊66夏。荼毗后获舍利千余颗。师之留世著作有广化法师记之《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佛堂讲话》5辑,收入所讲《弥陀经》、《圆通章》、《行愿品》及佛七开示等,惜所讲大量经论当时未曾记录。

  通愿大师(1913-1991)现代比丘尼。俗姓翟,名尧臣,生于黑龙江双城县官宦家。其父翟文选,清末举人,官盐运使,后为奉天(今辽宁)省长。其母李淑华,从事教育,晚年出家。师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理学院经济系。1940年在北京依慈 舟法师披剃,同年受具足戒于广济寺。后依止通教寺开慧尼师, 至1956年随侍开慧尼师和其母移居五台山。“文革期间移居南山寺。师未出家即于北京净莲寺听慈舟法师讲《华严经》2年, 出家后禀受三藏,苦修精研,深入《华严》,广演妙法于五台山30余年,与其常随弟子以持诵《华严》为常课。以戒为师,严净毗尼,是师弘扬戒律的根本精神,故其一生以慈悲为怀,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心行清苦,语默动静,皆演妙法;修持严谨,一举一动,不失律仪,一言一行,为人师表。师为正法久住,如法如律重振僧纲,晚年不惜身染重疾,南北拔涉,以满慈舟法师所提倡之二部僧戒要发扬光大之愿。1981年底至1982年初南下四川成都,同隆莲法师等与比丘传授自“文革”以来中国大陆的首次二部僧戒;其后又于1984年十月北上大同华严寺,同德宝、能济等尼师与比丘又一次圆满传授二部僧戒。为维护僧伽传统,从1982年开始,每逢结夏安居,讲《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记》,对尼众学僧作短期戒学培训与研习,浙、闽、广、川、辽等省学僧及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比丘尼都来依止。师之一生,上效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下化众生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师所开示,皆以持戒念佛、求生极乐为极唱,常说“一心念佛,此为出苦正因。若能生西,一切事办。否则,无始业因,果熟难逃,生死轮回,可惧可惧。我现一心专念,虽事多打闲岔,但内心只此一念”又说“好好念佛吧,我也如此。”1988年,移居乾县吉祥精舍,使精舍成为略具规模之弘戒道场。1991年春节过后,师示疾,自知世缘将尽, 遂嘱常随弟子,一切备办,万缘放下。3月6日古历正月二十日,于太原崇善寺自行沐浴更衣,头西脚东闭目正卧,环视常随众弟子,示意告别。诸弟子即围绕其侧为之助念,至午夜于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而寂。3月14日装龛送往五台山广济茅篷化身窑荼毗,共拣获舍利7000余颗,为古今中外所稀。

  煮云大师(1919-1986)现代僧人,1919年二月二十三日生于江苏如皋。生性秉善,颖悟过人。20岁于如皋西场惠民寺依师公参明老和尚披剃出家,法名实泉,字煮云,号醒世。23岁受具足戒于南京栖霞寺,旋就读于南京栖霞律学院,继求学于镇江焦山佛学院、上海楞严专宗学院等佛教学府,次第完成博大深渊之佛学研究学业。因而奠定了后来讲经弘法及从事著作的基础,更于弘法利生及教务宣劳之(左纟右厘),潜心阅藏,掩关自修。学思并行,佛学大进,由其德学兼优,广为信众所崇敬。大师于1953年接任台湾凤山佛教莲社之后,大弘净土法门。自1971年起常奔波于台湾各地主持精进佛七,提倡念佛修行,遂名声大振,各地佛七多请师主七,至无片刻之闲。1983年于台中太平乡购置土地,开山创建台湾最具规模之净土宗道场,名护国清凉寺。大师于寺内每年举办6次精进佛七,并于1985年创办净土专宗佛学院,培养净土宗弘法人才。大师对净土宗乃至整个佛教之贡献可谓至大且巨。1986年八月九日报终生西。大师之传世著作有《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煮云法师演讲集》、《佛教与基督教比较》、《病患指南》、《金山活佛》、《皇帝与和尚》、《佛门异记》(大陆版改名为《佛门故事大全》)、《东南亚佛教见闻记》、《弘法散记》、《精进佛七日记》、《大专青年精进佛七专辑》、《精进佛七感应录》等。

  果一大师(1922-1994)现代僧人。号道心,俗名刘明益,湖北松滋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母易氏信佛教,故幼时即常随其母至寺礼佛。1945年,投湖北梁山观音禅林,于圣观和尚座下剃度出家,法名果一,号道心。同年秋,受具足戒于河北枝江县圣寿寺妙礼和尚座下。次年,移锡枝江弥陀寺,以念佛为宗。1947年,就读于宁波观宗寺,旋往庐山观宗寺、栖贤寺。1953年随虚云和尚至东林寺朝礼,受和尚“要守好这个祖庭”之嘱,铭记在心。同年秋,随和尚至江西云居山,受请为副寺。1954年冬,心怀重振东林祖庭之大愿,前往庐山,遇逆缘而未果,遂栖身于九峰马尾水茅蓬,坚持净修念佛,并发愿“身居九峰,面向东林,久则十年,定到东林还愿。”1961年,应政府宗教部门请,移单东林寺,师率众垦荒种地,赎回寺产,修复殿宇初具规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赶出山门,只好再回马尾水茅蓬,暗中仍坚持独身素食,念佛不辍。1978年6月,师又被请回东林寺。此后,率众修复寺宇,重建慧远祖师塔、大雄宝殿、莲社,新建山门、五百罗汉堂,重凿莲池。与此同时,注意僧伽人才的培养。1981年冬,主持启坛,传授108单罗汉戒。1992年,发起成立“净土宗文化学会”,创办《净土》杂志,以弘扬净土法门。同时,师还广泛开展海内外佛教交流,先后接待日本、新加坡、韩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佛教四众弟子数万人次。1987年5月,应邀赴澳门讲经说法。1993年,主持创办江西佛学院,亲自任院长,亲率学僧念佛修持。果一法师一生坚持净土修持,数十年如一日,毫不懈怠。对于净宗修持,有着正知正见。认为诸多修行法门中,“行疾至之道,惟净宗摄机独广。”结合自己修持实践,果一法师强调持名念佛,“宜摄心净意,始应高声,心无杂念,随之渐低,随气平声,乃至若有若无,念无所念,物我双忘。妄想来时,佛名再宣。”法师教导学人,修持念佛法门,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功夫熟时,佛来摩尼顶,放光放华,乃至接引西方亦不为奇。”师曾任九江市、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常务理事。

  

《通向极乐之路 高德行证 净土宗师 学人楷模》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