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黄龙派的形成与传播(远尘)▪P2

  ..续本文上一页他最擅长挑起学人的疑情,将其导入思虑困境,使之困极而通,顿生飞跃,触机开悟。这一特色,集中表现在他著名的“黄龙三关”中。慧南在黄龙常问僧众:“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正当问答交锋,却复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正答问间,却又改变话题问:“我脚何似驴脚”。他30余年,常以此三句话接引学人。这三句话说的是一种“禅机”,佛教界称之为“黄龙三关”。 假如有学人就这三个问题表明看法,他也不置可否,不作回答,闭目端坐,让人无法窥测他的用意。如此将学人置于极度思惟困境中,充分酝酿疑情,再伺机施以或激烈或徐缓的手段,促其开悟。在极度困惑中,弟子亦或可触机自悟。慧南的这一接机手法,可以看作是布置疑情的悖论教学法,三关机用是要学人触机开悟,不死于句下。这种教学方法是将学人逼到理智的悬崖,促其悬崖放手,大死大活。

  南州潘兴嗣尝问其故,师曰:“已过关者(自悟),掉臂径去,安知有官吏(老师指点);从官吏问可否,此未透关者也。”他作颂解释“三关”。

  第一关云:

  生缘有语人皆委(识),水母何曾离得虾?

  但见日头东畔出,谁能更吃赵州茶。

  这是黄龙破本参第一关的诗句,是一切皆空的景象。黄龙三转语中,“生缘”为初关,表层意义是每个人对自己的出身、经历都很熟悉,但禅宗所说“生缘”的深层意义,却不是指上述意义上的“生缘”,而是指生命的根本来处,即“本来面目”,所谓“人人尽有生缘,个个足方顶圆”。诗意谓没有明心见性之人,对此“生缘”难以认识,因为他们只一味倚靠别人的言论,而没有自己的见解,如同水母借虾为眼,所谓“人人尽有生缘处,认着依前还失路”。每个人徒然看着日出月落的景象,却不能歇却机心,去品味赵州茶,感悟生命的空明宁静。

  第二关云:

  我手佛手兼举,禅人直下荐取。

  不动干戈道出,当处无佛越祖。

  过了初关便进入重关。此时,我脚驴脚不二,处于绝对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状态中,步步踏着无生。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万物同体。障蔽心灵的浮云迷雾悉皆收卷,看破世间假相,杲日当空,光明澄澈,悟心如朗月高悬,辉映万里,处处纵横,头头达道,“无一物非法身”,每一物都是绝对本体的显现,既是显现法身的特定的一物,山只是山,水只是水,同时又“无一物是自己”,每一物都可以是他物,山是水,水是山。在此阶段,既有肯定性,又有区别性,物物之间,圆满交融互摄,而又各住自位,不失其本相。我手佛手,喻悟入性空境后,再进一步,见山河大地,色声境界都是自己本分。烦恼也好,诸佛也好,都是自性的表现形状。一切都是法身的显现,都与自己同一,我即佛,佛即我。认得物我不二,内外无殊,不须拟议就可“超佛越祖”。

  第三关云:

  我脚驴脚并行,步步踏着无生。

  直待云开日现,方知此道纵横。

  “我脚驴脚并行”,以外行人视之,不是疯颠,就是自贱。慧南所指的“步步踏着无生”,是成佛后的无分别心,平等一如的涅槃境界,不生不灭(无生),常乐我净。“三关“是递进式的,过不了第一关(灭烦恼),就成不了佛,成不了佛,哪里还有无生、云开日现、此道纵横出现。

  四、黄龙派的传播

  慧南禅师行化30余年,虽未出江西境,但影响遍于全国,门下得法弟子83人,法席之盛,超过马祖、百丈。黄龙法派最主要的是弟子祖心、克文、常总三系,其中克文弟子清凉慧洪对黄龙派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宝峰克文(1025-1082),陕府阌乡(今河南灵宝县)人。出家后先学经论,后参慧南得悟。先后住持过江西宝峰、洞山、圣寿、归宗等寺及金陵报宁寺。克文常与王安石、张商英等官僚文人往来,报宁寺即为王安石家宅改建。克文门下有嗣法弟子38人,以兜率从悦、泐潭文准、清凉慧洪为上首。克文的禅学,有两点可述:

  (一)“随缘事事了”

  师室中问僧云:“了也未?”僧云:“未了”。师云:“你吃粥了也未?”僧云:“了”。师云:“又道未了!”复云:“门外什么声?”僧云:“雨声。”师支:“又道未了!……”(师作)一颂:“随缘事事了,日用何欠少,一切但寻常,自然不颠倒。”“了也未”指生死大事,不生不灭的问题解决没有。克文说,在日常生活中,一切随缘,不自缠自缚,问题就解决了,也就是“平常心”、“立处皆真”。

  (二)自心是佛

  佛法至妙无二,但未至于妙则互有长短,苟至于妙,则悟心之人,如实自心究竟本来是佛,如实自在、如实安乐、如实解脱、如实清净,……所以迷自心故作众生,悟自心故成佛,而众生即佛,佛即众生,由迷悟故有彼此也。

  崇宁元年(1102)十月十六日中夜,克文将入灭,众请说法,他笑曰:“今年七十八,四大将离别,风火既分散,临行休更说”,说偈后就圆寂了。从其遗言看,他一切洒脱,放得下,加上他知识渊博,所以王安石敬重他。

  清凉慧洪(1071-1128),瑞州(今江西省高安县)人,字觉范。十九岁时在东京试经得度。他博览群书。精通唯识,落笔万言,才气纵横。后南返,成为克文的弟子。他曾住金陵清凉寺,人称清凉慧洪。慧洪一生坎坷不断。他到南京后不久,有僧诬陷下狱,幸遇大赦得免。慧洪是一位杰出的禅僧,留下的著作有《禅林僧宝传》、《林间录》、《智证传》,后人将其诗文等编成《石门文字禅》三十卷。慧洪禅法,简明易懂,如:

  师曰:“灵源禅师谓予曰:“道人保养,如人病须服药,药之灵验易见,要须忌口乃可,不然服药何益。生死是大病,佛祖言教是良药,污染心是杂毒,不能忌之,生死之病无时而损(减少)也。”予爱其言,追念《圆觉经》曰:“未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汾阳无业大达国师一生答学者之问,但曰:“莫妄想。”是谓称性之悟,见道轻门。而禅者易其言,反求玄妙,良可笑也。”(《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八,《清凉慧洪》)

  黄龙派从慧南禅师创立到在消亡,在中国流行不过一百六、七十年,克文、常总等系仅传一二世便断绝。幸而祖心系的弟子灵源惟清,六传到明庵荣西而使黄龙派传入日本。

  黄龙派作为临济门下的一个分支,自从黄龙慧南进行继承和革新之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接引学徒的门派。其独特的接引学人的方法受到了黄龙弟子的欢迎。因而一时间门风大盛,影响深远。黄龙派在黄龙慧南之后,多个弟子分头并弘,使黄龙禅派得到广泛传播。但由于各种原因,黄龙禅法在后来的传播中渐趋衰绝。所幸,黄龙禅派虽在中国消亡了,但却在日本生根发芽,逐渐壮大。黄龙派在中国的消亡,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也给我们今天的弘法带来许多可资借鉴的启示。

  摘自《寒山寺》佛教双月刊

  

《黄龙派的形成与传播(远尘)》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