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黃龍派的形成與傳播(遠塵)▪P2

  ..續本文上一頁他最擅長挑起學人的疑情,將其導入思慮困境,使之困極而通,頓生飛躍,觸機開悟。這一特色,集中表現在他著名的“黃龍叁關”中。慧南在黃龍常問僧衆:“人人盡有生緣,上座生緣在何處?”正當問答交鋒,卻複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正答問間,卻又改變話題問:“我腳何似驢腳”。他30余年,常以此叁句話接引學人。這叁句話說的是一種“禅機”,佛教界稱之爲“黃龍叁關”。 假如有學人就這叁個問題表明看法,他也不置可否,不作回答,閉目端坐,讓人無法窺測他的用意。如此將學人置于極度思惟困境中,充分醞釀疑情,再伺機施以或激烈或徐緩的手段,促其開悟。在極度困惑中,弟子亦或可觸機自悟。慧南的這一接機手法,可以看作是布置疑情的悖論教學法,叁關機用是要學人觸機開悟,不死于句下。這種教學方法是將學人逼到理智的懸崖,促其懸崖放手,大死大活。

  南州潘興嗣嘗問其故,師曰:“已過關者(自悟),掉臂徑去,安知有官吏(老師指點);從官吏問可否,此未透關者也。”他作頌解釋“叁關”。

  第一關雲:

  生緣有語人皆委(識),水母何曾離得蝦?

  但見日頭東畔出,誰能更吃趙州茶。

  這是黃龍破本參第一關的詩句,是一切皆空的景象。黃龍叁轉語中,“生緣”爲初關,表層意義是每個人對自己的出身、經曆都很熟悉,但禅宗所說“生緣”的深層意義,卻不是指上述意義上的“生緣”,而是指生命的根本來處,即“本來面目”,所謂“人人盡有生緣,個個足方頂圓”。詩意謂沒有明心見性之人,對此“生緣”難以認識,因爲他們只一味倚靠別人的言論,而沒有自己的見解,如同水母借蝦爲眼,所謂“人人盡有生緣處,認著依前還失路”。每個人徒然看著日出月落的景象,卻不能歇卻機心,去品味趙州茶,感悟生命的空明甯靜。

  第二關雲:

  我手佛手兼舉,禅人直下薦取。

  不動幹戈道出,當處無佛越祖。

  過了初關便進入重關。此時,我腳驢腳不二,處于絕對的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狀態中,步步踏著無生。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萬物同體。障蔽心靈的浮雲迷霧悉皆收卷,看破世間假相,杲日當空,光明澄澈,悟心如朗月高懸,輝映萬裏,處處縱橫,頭頭達道,“無一物非法身”,每一物都是絕對本體的顯現,既是顯現法身的特定的一物,山只是山,水只是水,同時又“無一物是自己”,每一物都可以是他物,山是水,水是山。在此階段,既有肯定性,又有區別性,物物之間,圓滿交融互攝,而又各住自位,不失其本相。我手佛手,喻悟入性空境後,再進一步,見山河大地,色聲境界都是自己本分。煩惱也好,諸佛也好,都是自性的表現形狀。一切都是法身的顯現,都與自己同一,我即佛,佛即我。認得物我不二,內外無殊,不須擬議就可“超佛越祖”。

  第叁關雲:

  我腳驢腳並行,步步踏著無生。

  直待雲開日現,方知此道縱橫。

  “我腳驢腳並行”,以外行人視之,不是瘋顛,就是自賤。慧南所指的“步步踏著無生”,是成佛後的無分別心,平等一如的涅槃境界,不生不滅(無生),常樂我淨。“叁關“是遞進式的,過不了第一關(滅煩惱),就成不了佛,成不了佛,哪裏還有無生、雲開日現、此道縱橫出現。

  四、黃龍派的傳播

  慧南禅師行化30余年,雖未出江西境,但影響遍于全國,門下得法弟子83人,法席之盛,超過馬祖、百丈。黃龍法派最主要的是弟子祖心、克文、常總叁系,其中克文弟子清涼慧洪對黃龍派的傳播作出了重要貢獻。

  寶峰克文(1025-1082),陝府阌鄉(今河南靈寶縣)人。出家後先學經論,後參慧南得悟。先後住持過江西寶峰、洞山、聖壽、歸宗等寺及金陵報甯寺。克文常與王安石、張商英等官僚文人往來,報甯寺即爲王安石家宅改建。克文門下有嗣法弟子38人,以兜率從悅、泐潭文准、清涼慧洪爲上首。克文的禅學,有兩點可述:

  (一)“隨緣事事了”

  師室中問僧雲:“了也未?”僧雲:“未了”。師雲:“你吃粥了也未?”僧雲:“了”。師雲:“又道未了!”複雲:“門外什麼聲?”僧雲:“雨聲。”師支:“又道未了!……”(師作)一頌:“隨緣事事了,日用何欠少,一切但尋常,自然不顛倒。”“了也未”指生死大事,不生不滅的問題解決沒有。克文說,在日常生活中,一切隨緣,不自纏自縛,問題就解決了,也就是“平常心”、“立處皆真”。

  (二)自心是佛

  佛法至妙無二,但未至于妙則互有長短,苟至于妙,則悟心之人,如實自心究竟本來是佛,如實自在、如實安樂、如實解脫、如實清淨,……所以迷自心故作衆生,悟自心故成佛,而衆生即佛,佛即衆生,由迷悟故有彼此也。

  崇甯元年(1102)十月十六日中夜,克文將入滅,衆請說法,他笑曰:“今年七十八,四大將離別,風火既分散,臨行休更說”,說偈後就圓寂了。從其遺言看,他一切灑脫,放得下,加上他知識淵博,所以王安石敬重他。

  清涼慧洪(1071-1128),瑞州(今江西省高安縣)人,字覺範。十九歲時在東京試經得度。他博覽群書。精通唯識,落筆萬言,才氣縱橫。後南返,成爲克文的弟子。他曾住金陵清涼寺,人稱清涼慧洪。慧洪一生坎坷不斷。他到南京後不久,有僧誣陷下獄,幸遇大赦得免。慧洪是一位傑出的禅僧,留下的著作有《禅林僧寶傳》、《林間錄》、《智證傳》,後人將其詩文等編成《石門文字禅》叁十卷。慧洪禅法,簡明易懂,如:

  師曰:“靈源禅師謂予曰:“道人保養,如人病須服藥,藥之靈驗易見,要須忌口乃可,不然服藥何益。生死是大病,佛祖言教是良藥,汙染心是雜毒,不能忌之,生死之病無時而損(減少)也。”予愛其言,追念《圓覺經》曰:“未世諸衆生,心不生虛妄,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汾陽無業大達國師一生答學者之問,但曰:“莫妄想。”是謂稱性之悟,見道輕門。而禅者易其言,反求玄妙,良可笑也。”(《禅林僧寶傳》卷二十八,《清涼慧洪》)

  黃龍派從慧南禅師創立到在消亡,在中國流行不過一百六、七十年,克文、常總等系僅傳一二世便斷絕。幸而祖心系的弟子靈源惟清,六傳到明庵榮西而使黃龍派傳入日本。

  黃龍派作爲臨濟門下的一個分支,自從黃龍慧南進行繼承和革新之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接引學徒的門派。其獨特的接引學人的方法受到了黃龍弟子的歡迎。因而一時間門風大盛,影響深遠。黃龍派在黃龍慧南之後,多個弟子分頭並弘,使黃龍禅派得到廣泛傳播。但由于各種原因,黃龍禅法在後來的傳播中漸趨衰絕。所幸,黃龍禅派雖在中國消亡了,但卻在日本生根發芽,逐漸壯大。黃龍派在中國的消亡,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也給我們今天的弘法帶來許多可資借鑒的啓示。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

  

《黃龍派的形成與傳播(遠塵)》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