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清净心,也是见实者约真如无差别说。二 [P296] 、如来藏──净界,就是闻熏习与解性和合;这也是「阿黎耶识界」。所以,如别立「解性黎耶」,就不应别立看作本觉的阿摩罗识。立第九识,就不应立阿黎耶识有解性。说黎耶有「解性」,又立第九阿摩罗识,不免重复!
五 心界通二分说
真谛的阿摩罗识说,从究竟佛地的净识,而说到众生的心性清净,与如来藏说同一意趣。对同一「界」字,而作杂染识种,清净心界二说,把二说统一于阿赖耶识,是真谛学的独到立场!这应该是『阿毗达磨大乘经』的深义。于同一依他起性,而作染净两方的说明,『摄论』是引述『阿毗达磨大乘经』,而普遍应用的。主要的教证,如说:
「阿毗达磨大乘经中,佛世尊说:法有三种:一染污分,二清净分,三染污清净分。依何义故说此三分?于依他性中,分别性为染污分,真实性为清净分,依他起为染污清净分」。 [P297] 「譬如于金藏(矿,也就是界)土中,见有三法:一地界,二金,三土。于地界中,土非有而显现,金实有不显现。此土若以火烧炼,土则不现,金相自现,……是故地界有二分。如此,本识未为无分别智火所烧炼时,此识由虚妄分别性显现。若为无分别智火所烧炼时,此识由成就真实性显现。是故虚妄分别性识,即依他性有二分,譬加金藏土中所有地界」。
金土藏的譬喻,说明了矿物的实质是地界(地极微,就是坚性的物质因素)。土一样的矿物,是地界所成的现实形态。如加以冶炼,就不再像泥土,而现为纯金了。这如一切法──依他起性,依他起的根本,是阿赖耶识界(这是唯心论的立场),如地界一样。现在,无始以来,就现为生死杂染的分别性。如以般若熏修,赖耶识界,不再是妄染,而是清净圆成实性了。地界有二分,依他起性识,也一样的有二分。这样的三性说,是摄论宗的立场,与奘传唯识学的三性说不同。说到通二分,从显现的事实来说,是不能说同时有二分的。或可推论为,含有二种成分。这是不妨如此说,而并非『阿毗达磨大乘经』与『摄论』的本意。 [P298] 『摄论』解说三性时,曾说: 依他性有几种:若略说有二种:一系属熏习种子,二系属净不净品不成就」。
「依他种子熏习而生起」,所以叫做依他起,这是一般的意义;也就是奘传唯识学的依他起说。「依他杂染清净性不成」,所以叫依他起,就是『阿毗达磨大乘经』依他有二分的见解。「不成就」,是说他没有一成不变性,所以可随缘而如此如彼的。这二项解说,并不矛盾。无论是杂染的,清净的,都是从因缘而生起的(第一说)。都是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性,所以不是性自成就(第二说)。没有定性,所以从缘起;从缘起的,当然自性不成就。这与中观者的缘起无自性;由于无自性,所以从缘起的意义一样。从依他起──识的有二分,说无始时来的识界有二分,是毫无不合的。「界」的通二分,不妨看作杂染识界,清净心界的同时存在;清净心界,就是解性──阿摩罗识。但从「杂染清净性不成」来说,这是「非染非不染,非净非不净」,不可以定说为是染是净的。如地界是地极 [P299] 微,可土可金而不定是土是金,那末心界也随缘而可染可净,而不就是染是净的。此「心界」,宁可看作缘起无性的中容性。然而,他是顺于清净性,而又一向是杂染性的。从心说,这是心无心相,而毕竟清净的。如『般若经』说:「是心非心,本性净故」;净是空寂的同义词。从空性说,这是性本空寂而心相宛然的。心空不二的无差别性,是没有一切相可说的。无始以来,就为客尘所覆染,形成杂染识种──阿赖耶识界;如虚空本净,而一向为云雾所蒙昧一样。但尽管随染而成生死,杂染,分别性,而平等不二的心界,还是那样的毕竟空寂(或对染而称为清净)。这就是四清净法中的「自性清净」。如有闻熏习,般若熏修,随净缘而成涅槃,清净,真实性。平等心界,还是那样的平等空寂,但已离染,这就是四清净中的「离垢清净」,是「净无漏界」,是阿摩罗识。但这决不说佛果一切功德,什么都早已成就,而只是随顺这平等心性的是善、是净,能转杂染而成为无边功德所庄严的法界。那顺于法性的法界等流的正闻熏习,以及定慧等清净功德,就是四清净中的「生此境清净」,「得此道清净」。虽在平等法界的体 [P300] 证中,一切无二无别,然在凡位而点出如来藏性,或点出解性,阿摩罗识,都只能约「自性清净」说。如梁『摄论』说:
「一此法本来自性清净,谓如如、空、实际、无相、真实、法界。释曰:由是法自性本来清净,此清净名如如,于一切众生平等有,以是通相故。由此法是有故,说一切法名如来藏」。
在佛法中,为了「摄计我外道」,「畏无我」的众生,说有如来藏。似乎神我一样。其实,是约空、如、法界说。如把这看作觉体的本来成就,不但非奘传唯识学所能认可,也非真谛摄论宗意所认可的。所以,真谛的阿摩罗识,『九识章』率直的解说为「本觉」,不但与真谛如智无差别性(现证圣者所得的)不合。就是说为「自性清净心」,也与本觉义不合。『九识章』的解说,只是『起信论』师的见地,与真谛摄论宗义无关。 [P301]
《以佛法研究佛法 九、论真谛三藏所传的阿摩罗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