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如来藏之研究
一 序说
如来藏教义,在中国佛教界,是最熟悉的一种教说,特别是中国盛行的『楞严经』与『起信论』,可说完全是这一思想的代表经论。中国佛教徒,一说到如来藏,便想到一切众生有佛性,可以成佛,如来藏成了佛教的核心教义。可以说,离开如来藏,即不能显示佛法的深广圆妙。这一点,中国佛教可说继承了印度后期佛教的此一特色。太虚大师说,如来藏、佛性,为大乘不共小乘的特质。佛法中通常所讲到的业、轮回、性空、缘起,都还是小乘中所共有的,唯有如来藏这一教说,为小乘所没有的大乘特义。后期的真常大乘,特别着重发挥此义。
中国大乘各宗,对如来藏特别重视,如天台、贤首、禅宗。依天台智者大师 [P302] 说,如来藏即即空即假即中的实相,是约俗谛的妙有说。后来,如来藏解说为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三者,以配合天台学的三谛。空如来藏即是真谛,不空如来藏即是俗谛,空不空如来藏即是中谛。天台虽为弘扬龙树的中观学,但已融摄了发扬了如来藏的教说。禅宗在弘扬如来藏的各宗中,可说它将如来藏思想发挥到最高的顶点,也更与如来藏相契应。后代的禅师们,虽然竭力倡道祖师禅,但在初期的禅宗,却是宗本如来禅的。就初期禅宗传授心印的『楞伽经』说,魏译楞伽即将(宋译的)如来禅译作如来藏禅,以体悟如来藏为修证的法门。如『信心铭』说:「恒沙功德,尽在心源」,也无非是如来藏说,可说在禅宗已充分地表达出来了。贤首宗的贤首国师,对如来藏教义也曾努力加以发挥,他给『楞伽经』、『起信论』作过玄义与注疏。贤首宗判五教,也可以分作三类:小教及始教一分有教是法相宗,始教一分空教是破相宗,终顿圆三教是法性宗,都是以如来藏心具德为根本的。终教,如『起信论』的如来藏缘起说。贤首宗的顿教,即是禅宗。从后代(圆)教(顿)禅一致的思想上,不难看出后三教 [P303] 同以如来藏说为本的。
自民国以来,讲唯识的「南欧北韩」──南方的欧阳竟无,北方的韩清净,均不以如来藏说为中心。唯识学与台、贤、禅宗的如来藏说,多少不调和,不相契应;而中观的缘起性空,亦与专重如来藏思想的有距离。所以在传统的中国佛教(指天台、贤首)向以如来藏为中心的这一体系中,对唯识与中观不无误会。其实,在中观与唯识中,也都说到如来藏,不过彼此所持的立场与解说不同,为中国一般学者所未能通达罢了。现在修学佛法,不能一味以中国的为是,因为佛法是从印度来的,佛法的根本是在印度,应该从印度佛教去作更深切的了解。但中国佛教,对中国文化思想有深切关系的,中国佛教的内容,我们也非了解不成的。如来藏说是印度传来的,应该了解如来藏在印度本来的意义,这才更能了解中国以如来藏为中心的佛法。
二 说如来藏之意趣
[P304]
对佛法的理解,是与一般世学多少不同的。经里的法义,不一定可依照字面上去理解。依佛法说,佛菩萨的说法,目的在化度一切众生,所以佛菩萨的说法,祗要达到这一目标,有时可能将没有的说成有。如『法华经』说,房子外面有许多华丽珍贵的牛车、羊车、鹿车,可是等到走出房子一看,外面只有牛车,并没有羊车与鹿车。这是佛经中将没有的而说成有的例证。无的可以说为有,此的可以说为彼,所以对佛法,不能望文生义,听说什么就执有一真实的什么,而应了解佛法说它的根本意趣何在。这样,听到如来藏这名词,不要先执着有一真实的如来藏,而应探讨为什么说如来藏,如来藏究竟是什么意义,由此始能了解经说如来藏的真义。
佛法有二大问题:一是生死轮回问题,二是涅槃解脱(成佛)问题。一切佛法,可说都是在这二大问题上作反复说明。如佛法而不讲这二大问题,那就是变了质的佛法。生死轮回与涅槃解脱,并非佛教特创的教义,印度其他一般宗教中,十之八九也都讲到这个问题。但佛教与印度一般宗教所讲的有所不同,那便是 [P305] 三法印。三法印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是用来印定佛法的准绳,凡与这三法印相契合的,才是佛法。所以生死轮回与涅槃解脱,均须与三法印相合,这样的生死轮回才是佛法的生死轮回,涅槃还灭才是佛法的涅槃还灭。如果与这三法印不相契应,则所谓生死轮回与涅槃还灭,都是外道的,非佛法的。由三法印而开显出来的一切法空性,即大乘所说的一实相印。因为一切法的自性空,所以一切法是无常、无我、寂静的。三法印,即就一切法空的理性,作顺俗的多方面的显示说明。依无常、无我的法则,说明生死轮回;依此生死而说到涅槃还灭的寂灭,这是佛教不共外道的特质。不过这无常的与无我的生死轮回(也就是本性空的生死轮回),是甚深的,不容易使一般人理解的,所以印度一般宗教甚至一分佛教学者,对此曾加以诘难。如『俱舍』「破我品」说,若说无我,则谁去受生死轮回?谁去证涅槃还灭?依照一般人的想法,人生的升天界,堕地狱,此死彼生,必须有一主体的「自我」。如现在有烦恼,将来烦恼断了,生死也了了,这断却烦恼与了脱生死的当体,是解脱自在的我。如说无我,则不但生死轮 [P306] 回不能建立,涅槃解脱也不能成立。无常无我的生死观,涅槃论,确是太深了,为一般人所不易了解,所以印度一般宗教,都认为要有一真实的我,才能成立一切。佛法中,也有一分的有我说,依他们说:佛法说无我是对的,不过这是否定常人所计执的邪我,而另有一胜妙我存在。这如犊子部及其所分出的法上、贤冑、正量、密林山部四派,建立不可说我。据说,我是在五蕴之内抑在五蕴之外,我是常住抑属无常,都是不可说的。犊子部他们建立不可说我,认为佛法的生死轮回与涅槃还灭等一切问题,才能依之而建立起来。这是佛法中最初说我的一派。佛法一向是说无我的,所以这种不可说我的论调出现之后,在佛教界初听起来,有些惊怪,因此被人评为附佛法的外道。小乘中,除犊子系的不可说我之外,经量部也讲胜义我。大乘中也有说我的,如禅宗的『心灯录』说,禅宗体悟的,即是我,即通常所说的主人翁。他引「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及「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等来说明。不过这种我是不可思议的,不像一般人所计执的粗显的我。又佛法所讲的无常,一切法剎那生灭,在一般宗教及一分佛教学者间,也认 [P307] 为不能建立生死轮回与涅槃解脱。比如由业而感生死之果,假如生死是无常的,剎那生灭的,则业灭后谁感生死?无常的也即是无我的,所以不能成立生死轮回与涅槃还灭。如佛弟子以为无我不能成立生死与涅槃,无常亦不能成立生死与涅槃。这种见地,与世俗的见解极为相似。因为一般众生的根性如此,对无常无我的甚深义理不能信受,佛陀为了随顺众生的心境,使其接受佛法,次第引导,令得佛法的功德,因此方便说如来藏。一般听到如来藏,即认为是佛性,祗记得成佛涅槃的一面,而忽视生死轮回的一面。其实,如来藏不仅为成立成佛涅槃,也是成立生死轮回的。在了解如来藏之前,必须先了解佛陀说如来藏的这一根本意趣。如来藏为众生不能了解一切法空的甚深真义,佛陀所开示的另一方便教说。从外型上看,虽然近似外道所说的,是常是我,但其真正内容,却与外道迥异。『楞伽经』说;「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 ……如来藏」。「阴界入生灭,彼无有我,谁生谁灭?……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 。依『楞伽经』佛说如来藏的意趣,是对主张有我而恐惧无我的外道说的, [P308] 也是对不能在无常生灭中成立轮回的众生说的。现在作一简单结论:一般人的看法,涅槃解脱,是从生死轮回而得解脱的,这比如人从牢狱里放出获得自由一样。因为有这么一个人,才说有牢狱与自由,如无此人,则根本无牢狱与自由可说。所以,如把生死与涅槃的二问题联系起来,而贯摄这二个问题的,似乎非是常是我不可。佛说如来藏的目的,也即适应这一类众生,解决这一问题。『胜鬘经』说:「生死者,依如来藏……有如来藏故,说有生死」。这是说明因有如来藏,才能说有生死的,若没有如来藏,则生死无可安立。反过来说,如来藏在众生烦恼藏中,如离开烦恼藏,即成佛法身。如来藏一面为生死轮回所依,一面又为涅槃还灭所依,所以没有如来藏,则不能说明众生从生死到成佛的经过。佛说如来藏的意趣,主要使不信无常无我的人来信受佛法,达到佛法化度众生的目的,使之踏上正路,进入佛法的甚深处。
三 如来藏说之安立
[P309]
如来藏一名,不见于小乘典籍中,而为大乘所特有。在未讲如来藏之前,先对「如来」作一解说。「如来」,为大小乘共有语,含摄极复杂的意义。如来,为梵文多陀阿伽陀的译语,可以译作「如来」,也可译为「如去」。依照一般的解说,如为如如不动,无变异,显示其真常不变平等无差别的特性。此种特性,即佛所体悟的真如法性。在佛法中,通常将所证悟的诸法实相,称之为「如」,或者名之为「真如」。但在印度一般宗教中,如却有另一解说,如即是我。『智论』说:如即神我(阿特曼)之异名。印度一般宗教所说生死轮回的主体,以及从生死轮回而证入涅槃解脱的当体,即是我,我也就是如,所以我是常住不变如是如是的。依印度一般宗教说,要有一真常不变的我体,才能成立生死与涅槃。佛法是讲无我的,由生死而证入涅槃的,不是我,而称为如或法性,佛法与印度宗教的根本差别点,争论的中心点,可说就在这里。印度宗教以为见(真)我才得解脱,而佛法却以见如或法性得解脱,经中说佛弟子证悟时,「但见于法,不见于我…
《以佛法研究佛法 十、如来藏之研究》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