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在反对菩萨比丘的情形下,与声闻比丘保持距离,也确是减少诤论的方法。菩萨只宣说自己的见解,不说别人经典的过失;声闻比丘有什么过失,也「不说他人好恶长短」。「不说人罪」,是菩萨比丘独特的态度。传统僧团不容易信受,就多为善男子、善女人说。这样的处世、用心,专精为佛法,柔和忍辱,自然能得到人的同情。大乘法虽然传宏不易,在坚忍为法下,不是传统佛教所能障碍得了的!
注【123-001】『大宝积经』卷七九『富楼那会』(大正一一‧四五七上)。
注【123-002】『华手经』卷八(大正一六‧一九0中、一八八中)。 [P1311]
注【123-003】『华手经』卷七(大正一六‧一八一下)。
注【123-004】『大宝积经』卷七八『富楼那会』(大正一一‧四四五下)。
注【123-005】『大宝积经』卷七八『富楼那会』(大正一一‧四四七中)。
注【123-006】『大明度经』卷三(大正八‧四九0中)。
注【123-007】『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大正八‧七三0下)。
注【123-008】『称扬诸佛功德经』卷中(大正一四‧九三下)。
注【123-009】『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五(大正八‧五五七中)。又卷六(大正八‧五六四中)。『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卷四(大正八‧四四八中)。又卷六(大正八‧四五四下──四五五上)。
注【123-010】Ta^rana^tha『印度佛教史』(寺本婉雅日译本八七‧八八所引)。
注【123-011】『般舟三昧经』卷上(大正一三‧九0七上──中)。
注【123-012】『超日明三昧经』卷下(大正一五‧五四七中)。
注【123-013】『华手经』卷八(大正一六‧一九一下)。又卷一0(大正一六‧二0八中)。
注【123-014】『大宝积经』卷七七『富楼那会』(大正一一‧四三七下)。
注【123-015】『贤劫三昧经』卷一(大正一四‧一0中)。『观察诸法行经』卷三(大正一五‧七三七下)。
注【123-016】『华手经』卷一(大正一六‧一三三上)。
注【123-017】『大宝积经』卷七八『富楼那会』(大正一一‧四四七下)。 [P1312]
注【123-018】『佛藏经』卷中(大正一五‧七九0上──下)。
注【123-019】『妙法莲华经』卷四(大正九‧三六中──下)。
注【123-020】『贤劫三昧经』卷一(大正一四‧一0中──下)。
注【123-021】『妙法莲华经』卷四(大正九‧三六下)。
注【123-022】『妙法决定业障经』(大正一七‧九一二中)。『不必定入定入印经』(大正一五‧七00上)。
第二项 法门传出的实况
初期大乘的出现人间,是一向没有听说过的,这些初期大乘经,到底是从那里得来,怎样传出的?对于经法的传出,经中有不同情况的叙述。一、诸天所传授的:如『大宝积经』卷七八『富楼那会』(大正一一‧四四六下)说:
「弥楼揵驮佛所说经,名八百千门,释提桓因诵持是经。释提桓因知陀摩尸利比丘深心爱法,从忉利天上来下,至其所,为说八百千门经』。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也说:「诸有菩萨敬法欲法,若有诸天曾见佛者,来至其所,从于佛所得闻诸法,具为演说」(1)。佛说法时,传说诸天也有来听法的。诸天的寿命长,所以在佛涅槃后,或末法中,如菩萨恳切的求法而不可得,诸天就会下来,将所听闻的佛法,说给菩萨听,经 [P1313] 典就这样的流传在人间了。从诸天传来,部派佛教中也有这样的传说,如『顺正理论』说:「尊者迦多衍尼子等,于诸法相无间思求,冥感天仙,现来授与,如天授与筏第遮经』(2)。依一般看法,这不过是神话、假托,但在宗教徒的心境中,可能有这种意义的。
二、从梦中得来的:梦相是虚妄的,梦中闻法,是不能证明为佛说的。但在引起梦的因缘中,有「他所引」一类:「若诸天、诸仙、神鬼、咒术、药草、亲胜所念,及诸圣贤所引故梦」(3) 。由天仙圣贤力所引起的梦,就有相当事实,这是佛教界所公认的,所以梦中所听见的,就有佛说的可能。如『海龙王经』说:护天轮王在梦寐中,听到二偈。后来问光净照耀如来,如来说:这「是吾所赞」说的(4)。『持世经』说:无量意、无量力二位王子,命终生天,还生人间的大居士家。「至年十六,复梦见佛,为说是五阴、十八性菩萨方便经』(5)。『密迹金刚力士经』也说:意行王子「时卧梦中,闻是四句颂。……闻是一四句偈,化八千人,劝入道意」(6)。这是梦中得偈,又将偈传出,化导众生了。
三、从他方佛闻:『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中,佛说过去最胜仙恭敬为法,感得他方净名王如来现身,为最胜仙说「集一切福德三昧法」。所以,「若有菩萨恭敬求法,则于其人佛不涅槃,法亦不灭。何以故?净威!若有菩萨专志成就求正法者,虽在异土,常面睹佛,得闻正法」(7)。十方佛现在,如菩萨专心求法,是会感得他方佛来说法的。这对于印度当时,因释尊涅槃而无所 [P1314] 禀承,是一项有力的信仰。『菩萨藏经』说:法行王子专心求法,感得东方宝藏如来现身,「为说开示八门句法」(8)。『般若经』说:萨陀波仑求般若波罗蜜,在空林中,闻空中发声说法。萨陀波仑忧愁啼哭,「佛像在前立」,指示去东方参学,当下得种种三昧(9):这都是从他方佛闻法的意思。
四、从三昧中见佛闻法:『般舟三昧经』说:念佛得「般舟三昧」──「现在诸佛悉在前立」。如四众弟子念阿弥陀佛,「便于是间坐(座上),见阿弥陀佛,闻所说经,悉受得。从三昧中(起),悉能具足为人说之」。「欲见佛即见,见即问,问即报,闻经大欢喜」。异译『大集经贤护分』作:「然后起此三昧;其出观已,次第思惟,如所见闻,为他广说」(10)。在定中见佛,与佛问答,从佛听来的经法,能为他广说,这就是从三昧得经而传述出来。『华手经』卷一0(大正一六‧二0三下)说:
「菩萨于如来相及世界相,通达无相。常如是行,常如是观,不离是缘,是时佛像即现在前而为说法。……闻已受持,从三昧起,能为四众演说是法」。
『华手经』所说的「一相三昧」,是系念一佛的三昧。一切法无相的「一相三昧」,融合了『般舟三昧经』的「念佛三昧」;对于三昧成就,见佛闻法,与『般舟三昧经』所说一致。在三昧中见佛闻法,「下品般若」的萨陀波仑求法故事,也已说到:「萨陀波仑菩萨住是诸三昧中, [P1315] 即见十方诸佛,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11)。后来,如无着Asan%ga从弥勒Maitreya闻法,而传出『瑜伽师地论』(「本地分」);秘密瑜伽师,修到悉地成就,本尊(或佛或菩萨或夜叉等)现前,也能问答说法。在初期大乘经中,应该有从三昧得来而传出的。
五、自然呈现在心中:「陀罗尼」,主要的意思是「持」。念力强,能够忆持不忘;念力不断,到下一生也还能忆持。如『持世经』说:「菩萨摩诃萨能得念力,亦转身成就不断念」(12)。这是大乘行者,修学广大甚深佛法所要修得的力量。大乘陀罗尼的忆持,与世俗的闻持陀罗尼─ ─一章一段的忆持不同,是以简持繁,豁然贯通,所以或译为「总持」,如『持世经』说:「能入是法门(不可出门,不可入门,不可归门,不可说门,毕竟无生门。虚空、无断、无边、无量、无际是一切法门)者,则入一切法门,则知一切法门,则说一切法门」(13)。成就念力的,到了下一生,有从来不忘的;有以因缘引发,得宿命智,恢复了过去所知道的,这就是自然的呈现在心了。『大宝积经』卷四八『菩萨藏会』(大正一一‧二八五中──下)说:
「法行童子……出家不久,以宿习故,法(大?)菩萨藏微妙法门,无上深义,自然现前」。 「法胜苾刍大念慧力之所持故,大菩萨藏微妙法门,自然现前」。 「依法菩萨,……才出家已,宿习力故,便得成就无间断念;念力持故,大菩萨藏微妙法 [P1316] 门,自然现前」。
『大宝积经』卷七八『富楼那会』(大正一一‧四四七上──中)也说:
「得念……出家,以其本愿宿命智故,诸门句、陀罗尼句自然还得。以得陀罗尼力故,先未闻经,能为众生敷演广说」。 「耶舍以本愿故,得识宿命。……始年七岁,出家为道,得诸陀罗尼;陀罗尼力故,能为人说所未闻经」。
在上五类中,梦中得来的,是梦境,少数的一颂二颂,一般是不太重视的。诸天所传说的,如听见空中的声音,不是别人所能听见,是幻境,神教也有类似的情形。从他方佛闻,从三昧中得来(其实是唯心所现),及因念力、陀罗尼力而自然现前,都是定(境及定慧相应)境。「先未闻经」的传出,主要是最后一类。在非宗教者看来,这简直是幻觉,然在宗教领域中,是有相当内容的,与伪造不同。从念力,或体验到深法而传出经典,经中…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十五章 初期大乘经之集出与持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