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弃诸盖现身,与文殊问答:虚空界没有入定,也没有出定。(六)佛令离意女出定。离意女答文殊说:一切法本净,般若波罗蜜除一切想,不自念入定,也不念起定。一切法如虚空,不离虚空。不礼佛,发菩提心,智慧相应,得法忍,被弘誓铠度众生,佛出世,出家受具足,信乐解脱,辩才无碍,无生,修行,成佛──答复了一连串的问题。(七)天王佛说离意女当初发心,及未来成佛。 (八)天王佛赞弃诸盖菩萨。文殊不如离意女,离意女不如弃诸盖,因为文殊从离意女初发心,而离意女是从弃诸盖初发心的。(九)释迦佛以经典,付弥勒流通。
3.『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晋竺法护译。异译名『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姚秦鸠摩罗什译(31)。本经以那罗延(或译「钩锁」)菩萨为当机者,以佛的身力为序起,说菩萨所行的集一切福德三昧。卷下,文殊说法。(一)文殊为那罗延说:菩萨为什么修行菩提,怎样的修行菩提!(二)离魔菩萨说菩萨行──遍行一切众生行,一切魔行,声闻、缘觉行。文殊说菩萨的正行。佛以从然灯佛授记,得无生忍,证成文殊的所说。(三)文殊为那罗延说所作已办。常精进菩萨也说所作已办。又说:菩萨为了化众生,应该精进的修集一切功德。(四)那罗延赞叹得 [P892] 集一切福德者的功德。文殊答那罗延说:菩萨要修集一切福德三昧的,应该修学的法门。听到三昧而没有诽谤的,「当说是人名为出家,能不失是法界体性」。这样的菩萨,住于四处──四梵行。大慈大悲,是菩萨所有的。
以下的经文体裁,是长行与偈颂(或重颂)杂出的。其中以文殊师利菩萨为主体的,有『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 『如幻三昧经』 ,『文殊师利巡行经』──三部。
1.『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二卷,晋竺法护译。异译为宋求那跋陀罗所译的『大方广宝箧经』 ,三卷(32)。(一)文殊为须菩提说:声闻非佛法器;诸法虽是同等的,但随缘有差别。菩萨为一切佛法器,不增尘垢,不损佛法。在慧光中,一切尘垢都是佛法。并解说空与寂、愚与智、圣贤、解脱的意义。须菩提赞叹。(二)文殊解说佛所说的:「求利义而不得义,不求利义而得义」;一切法悉是佛法。须菩提称叹。文殊所说的,新学菩萨听了,不恐不畏。文殊举师子子、鸟子的比喻。文殊说恐畏的原因;菩萨有智慧方便,所以知贪身[我见]而不得道证。(三)如来举三十二比喻,赞扬菩萨智慧方便的德用。(四)佛为须菩提说本净,法界不知法界。须菩提答文殊问:法界无碍,智慧无碍,而声闻的辩才有限碍。(五)舍利弗说:文殊在无央数佛前说法,使佛的大弟子无言可答。曾与文殊东游,到喜信净世界。佛在宴坐,弟子圣智灯明为大众说法。文殊在光音天发大声,圣智灯明听了,恐怖堕地。圣智灯明以清净见佛、礼佛、亲近、问讯、请问文殊; [P893] 文殊以圣谛、二谛反问他,并指圣智灯明有怖畏心,菩萨是不畏不厌,心得解脱。智慧非有为与无为。文殊说:「一切诸法是寂静门」,并为法勇菩萨解说。(六)舍利弗说:曾与文殊西游,经大火充满的佛土,赖文殊的神力而过去。自己的神力,比文殊师利,如小雀与金翅鸟那样。(七)舍利弗说:曾与文殊南游,见种种佛土。文殊说:观佛国,应如虚空一般。逆罪不能污心;入法界本净,名无所受住法门。(八)阿难说:天大雨七日,佛命文殊为僧众乞食,受到魔的娆乱。文殊降伏恶魔,使魔赞叹施与文殊的功德,并使魔持钵前行。大众得到饱食,魔化四万比丘来争食,过饱而倒在地上。文殊说:佛法中没有种种毒;并开示佛法的内容。佛说:末世有这样不如法的比丘;比丘们自起魔事,不是恶魔所能破坏的。(九)大迦叶说:文殊初来此世界时,安居三月终了,才到僧中来。文殊说:三月在舍卫王宫中,淫女、小儿中。迦叶挝楗椎,想逐出文殊,却见十方界都有迦叶,想逐出文殊而不可能。佛说:文殊在三月中,教化宫中的采女;五百童子、童女,都得到不退。文殊为迦叶说:教化众生的不同方便,度一切众生而无所度。菩萨被三十二功德铠,不是二乘所能及的。(一0)富楼那Pu^rn!amaitra^yan!i^putra说:自己在三月中说法,不能开化异道一人。后来,文殊化了五百异道,领他们去萨遮尼犍子Satyakanighan!t!haputra 那里修学,受到大家的尊敬。文殊为大众说佛的功德,上中下善,使五百异道远离尘垢,八千人发菩提心。大家到祇园来见佛;文殊所化的五百人,在佛前说自证法。(一一)住增上 [P894] 慢的二百比丘听了,以为违反佛说,就起身走了。文殊说:心有所著的,住二相的,才以为相违反了。于是在二百比丘前,化作大火、铁网、大水,使他们无法越过。他们回祇园问佛,自己证了阿罗汉,怎么不能越过大火等?佛对富楼那说:不脱淫怒痴火的,堕在见网的,没溺在恩爱中的,怎能度过大火、铁网与大水呢?烦恼是虚妄不实的,观十二因缘起灭,身心如幻,能知一切法不生。二百比丘听了,心得解脱。(一二)萨遮尼犍子来见佛,嫌佛夺去他的徒众。会中有胜志外道,以求醍醐等譬喻,呵责萨遮尼犍子。然后,万二千异道,随尼犍子回去;其余得道得神通的,出家为比丘。佛告胜志说:万二千尼犍,在弥勒佛的初会数中。萨遮尼犍子也有信解,只是我慢而放不下成见。文殊为胜志说:没有增上慢的,心无分别,听了一切音声,都不忧不喜,不瞋不爱(一三)。佛为胜志说菩萨行──精进与不放逸。胜志听了,得无生忍;佛为他授记。胜志在佛前,说「不坏法界偈」。
2.『如幻三昧经』,二卷,晋竺法护译。异译『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魏毗目智仙共般若流支译。又『善住意天子经』,四卷,隋达磨笈多(Dharmagupta)译,今编入『大宝积经』卷一0二──一0五『善住意天子会』(33)。(一)文殊想弘扬深法,所以入离垢光严净三昧,放光照十方世界,感召十方的菩萨到灵山来,雨华作乐,供养如来。(二)大迦叶见了问佛,佛说:十方菩萨来,遍入隐身三昧,是二乘所不能见的。大迦叶、舍利弗、须菩提,入二万、三 [P895] 万、四万三昧,求见诸菩萨,却不能得。须菩提赞叹菩萨道。(三)文殊入三昧,化无量数菩萨,为三千界诸天子,以偈说法。诸天子都来灵山,香华供养。(四)天子们到文殊的住处。文殊与善住意天子论法:无说、无听,退转与不退转,如来如虚空。(五)文殊与菩萨们来见佛,说偈赞叹。(六)文殊入降毁诸魔三昧,使魔宫失色,魔众都现衰老相,心里非常恐怖。化现的天子们,劝魔众来见救护一切众生的佛,佛安慰他们。文殊与菩萨众来见佛,自说初得降毁诸魔三昧的因缘。文殊说:有二十事,又六种四事,能得降毁诸魔三昧。佛对舍利弗说:文殊不但在这三千世界,十方界诸魔如有娆人的,都以此三昧降伏他。文殊承佛的慈命,恢复了众魔的本形;为魔说六根缘着无所有。(七)文殊与十方界的菩萨们,都显现不同的自身。(佛入佛庄严三昧,使来会的菩萨,见释迦佛土,都与自己的本土一样。文殊说:「一切诸佛皆为一佛,一切诸剎皆为一剎,一切众生悉为一神,一切诸法悉为一法」)(34)。(八)佛为文殊说:「菩萨」,「初发心」。文殊说:菩萨能发淫怒痴的,才是初发心。文殊为善住意说:凡夫不能发淫怒痴,佛、菩萨、声闻、缘觉才能发。如鸟行虚空,于一切法无依、无着、无取、无碍,才是真实发心。佛为舍利弗说:发心与无生忍平等。文殊为大迦叶说,所作不难。佛为文殊说「无生法忍」。(九)文殊为善住意天子说:入十道地。出家法──发出家心,除须发,着袈裟,思量(作不作),受具戒,住戒学,净福田,知节限[头陀行],观四谛,修道品,修行[禅]──都依无法可得,从遮遣来显示深 [P896] 义,举舍利弗的自证为证。(一0)文殊为善住意说:利根,字句,总持,(顽钝)无所得。(一一)五百菩萨诽谤这样的深法,现身堕地狱。由于听了深法,所以能速得解脱,胜过取相修行的。(一二)文殊为善住意说梵行:不受[取]不修;不执刀剑害众生命;等行黑法,不修白业;伤人剑击其头:离佛法僧──是行梵行。(一三)文殊为善住意说:无反复,无所住,沙门,心不刚强,不供佛植善根。(一四)文殊入如幻三昧,善住意见十方国土,文殊现种种身而说法。(一五)五百得神通菩萨,知道过去生所犯的逆罪,不能得法忍。文殊执剑迫佛,佛说「住!住!」,「勿得造逆,当以善害」!五百菩萨悟一切法如幻无我,说偈赞佛。那时,十方都震动。(一六)文殊为舍利弗说:无业无报,一切如幻。执剑向佛,如一心念佛,三毒即得解脱那样。(一七)诸菩萨请文殊去本国说法。其实,文殊遍在十方界说法,如日月临空,光明普照。(一八)赞叹这部经的功德。佛以神力护持,文殊说诚谛誓言。佛为弥勒说:文殊与善住意天子,受得这一法门,已经七百万阿僧祇劫。付嘱流通。
3.『文殊师利巡行经』,一卷,魏菩提流支译。异译『文殊尸利行经』,一卷,隋阇那崛多译(35)。(一)文殊巡视诸比丘房,见舍利弗(等)入禅,为他说无依、无念、无所取舍的禅法。这是一般声闻所不能的,如能契入的,是真声闻。(二)五百比丘以为文殊所说的,不合所修的梵行,想起身退去。文殊为舍利弗说:文殊是不可得的,法是非智所知,非识所识的。四百比丘得 [P897] 漏尽;一百比丘起恶心,堕大地狱。(三)佛说:堕地狱的一百比丘,由于听闻深法,所以速得生天,在弥勒法会中得解脱。(四)舍利弗赞叹文殊。文殊说:真如、法界、众生界,都不增不减。无所依就是菩提,菩提就…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十二章 文殊师利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