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自序 目次▪P2

  ..续本文上一页…43

  第一项 佛涅槃与舍利建塔………………………………………43

  第二项 舍利‧驮都‧塔‧支提…………………………………49

  第三项 阿育王大兴塔寺…………………………………………52

  第四项 塔的建筑与供养…………………………………………58

  第五项 佛塔与僧伽的关系………………………………………68

  第六项 舍利塔引起的问题………………………………………76

  第二节 佛陀遗物与遗迹的崇敬……………………………………84

  第一项 遗物的崇敬………………………………………………85

  第二项 遗迹的崇敬与巡礼………………………………………89

  第三项 供养与法会………………………………………………93

  第三节 佛教的新境界………………………………………………98

  第一项 微妙庄严的佛地…………………………………………98

  第二项 新宗教意识的滋长………………………………………102

  第三章 本生‧譬喻‧因缘之流传…………………………109──174

  第一节 与佛菩萨有关的圣典…………………………………… 109

  第一项 九(十二)分教的次第成立………………………… 109

  第二项 本事‧本生‧譬喻‧因缘…………………………… 113

  第三项 传说──印度民族德行的精华……………………… 120

  第二节 菩萨道的形成…………………………………………… 125

  第一项 菩萨的意义…………………………………………… 125

  第二项 菩萨修行的阶位……………………………………… 133

  第三项 菩萨行──波罗蜜多………………………………… 140

  第四项 菩萨的身分…………………………………………… 145

  第五项 平实的与理想的菩萨………………………………… 148

  第三节 佛陀观的开展…………………………………………… 152

  第一项 三世佛与十方佛……………………………………… 152

  第二项 现实佛与理想佛……………………………………… 159

  第四章 律制与教内对立之倾向……………………………175──232

  第一节 依法摄僧的律制………………………………………… 175

  第一项 僧制的原则与理想…………………………………… 175

  第二项 律典的集成与异议…………………………………… 179

  第二节 教内对立的倾向………………………………………… 184

  第一项 出家与在家…………………………………………… 184

  第二项 男众与女众…………………………………………… 190

  第三项 耆年与少壮…………………………………………… 196

  第四项 阿兰若比丘与(近)聚落比丘……………………… 200

  第五项 出家布萨与在家布萨………………………………… 216

  第六项 佛法专门化与呗!2塱者………………………………… 224

  第五章 法之施设与发展之趋势……………………………233──314

  第一节 法与结集………………………………………………… 233

  第一项 法与方便施设………………………………………… 233

  第二项 法的部类集成………………………………………… 244

  第二节 中‧长‧增壹的不同适应……………………………… 253

  第一项 中阿含经……………………………………………… 253

  第二项 长阿含经……………………………………………… 261

  第三项 增壹阿含经…………………………………………… 275

  第三节 信心与戒行的施设……………………………………… 286

  第一项 戒学的三阶段………………………………………… 286

  第二项 信在佛法中的意义…………………………………… 302

  第六章 部派分化与大乘……………………………………315──396

  第一节 部派分化的过程………………………………………… 315

  第一项 部派分化的前奏……………………………………… 315

  第二项 部派分裂的谱系……………………………………… 330

  第三项 部派本末分立的推定………………………………… 341

  第二节 部派佛教与大乘………………………………………… 354

  第一项 部派异义集…………………………………………… 354

  第二项 部派发展中的大乘倾向……………………………… 358

  第三项 声闻身而菩萨心的大德……………………………… 369

  第三节 部派间的交往…………………………………………… 380

  第一项 律藏所说的别部与异住……………………………… 380

  第二项 部派间共住的原理与事实…………………………… 387

  第七章 边地佛教之发展………………………………………397──462

  第一节 佛教的向外发展………………………………………… 397

  第一项 佛教中国与边地……………………………………… 397

  第二项 阿育王与佛教的隆盛………………………………… 404

  第二节 政局动乱中的佛教……………………………………… 417

  第一项 政局的动乱…………………………………………… 417

  第二项 边地佛教在政局动乱中成长………………………… 426

  第三节 塞迦族与佛教…………………………………………… 438

  第一项 北印度的塞迦族……………………………………… 438

  第二项 罽宾(塞族)与北方大乘佛教……………………… 449

  第八章 宗教意识之新适应…………………………………463──532

  第一节 佛菩萨的仰信…………………………………………… 463

  第一项 十方佛菩萨的出现…………………………………… 463

  第二项 文殊师利‧普贤‧毗卢遮那………………………… 465

  第三项 阿!B粊‧阿弥陀‧大目………………………………… 474

  第四项 观世音………………………………………………… 483

  第二节 净土的仰信……………………………………………… 491

  第一项 未来弥勒净土………………………………………… 491

  第二项 地上与天国的乐土…………………………………… 494

  第三节 神秘力护持的仰信……………………………………… 503

  第一项 音声的神秘力………………………………………… 503

  第二项 契经的神秘化………………………………………… 517

  第三项 神力加护……………………………………………… 525

  第九章 大乘经之序曲………………………………………533──590

  第一节 部派佛教所传…………………………………………… 533

  第一项 本生‧甚希有法‧譬喻‧因缘‧方广……………… 533

  第二项 三藏以外的部派圣典………………………………… 539

  第三项 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 546

  第二节 大乘佛教所传…………………………………………… 553

  第一项 原始大乘与最古大乘………………………………… 553

  第二项 六度集──重慈悲…………………………………… 559

  第三项 道智大经──重智慧………………………………… 562

  第四项 三品经──重仰信…………………………………… 570

  第五项 佛本起经……………………………………………… 578

  第六项 菩萨藏经与佛诸品…………………………………… 587

  第十章 般若波罗蜜法门……………………………………591──758

  第一节 般若经的部类…………………………………………… 591

  第一项 般若经部类的次第集成……………………………… 591

  第二项 现存的般若部类……………………………………… 599

  第二节 原始般若………………………………………………… 620

  第一项 原始般若的论定……………………………………… 620

  第二项 原始的般若法门……………………………………… 627

  第三节 下品般若………………………………………………… 640

  第一项 般若的传宏…………………………………………… 640

  第二项 般若的次第深入……………………………………… 647

  第三项 下品的增补部分……………………………………… 668

  第四节 中品般若……………………………………………………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自序 目次》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