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675
第五节 上品般若………………………………………………… 692
第六节 般若法义略论…………………………………………… 704
第一项 菩萨行位……………………………………………… 704
第二项 空性…………………………………………………… 715
第三项 法性‧陀罗尼‧佛…………………………………… 741
第七节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752
第十一章 净土与念佛法门…………………………………759──872
第一节 东西二大净土…………………………………………… 759
第一项 阿弥陀佛极乐净土…………………………………… 759
第二项 阿!B粊佛妙喜净土……………………………………… 774
第三项 东西净土的对比观察………………………………… 784
第四项 法门传出的时代与地区……………………………… 797
第二节 净土思想的开展………………………………………… 806
第一项 净土与誓愿…………………………………………… 806
第二项 大乘经所见的二大净土……………………………… 827
第三节 念佛法门………………………………………………… 839
第一项 念佛见佛的般舟三昧………………………………… 839
第二项 念佛法门的发展……………………………………… 854
第十二章 文殊师利法门……………………………………873──998
第一节 有关文殊菩萨的教典…………………………………… 873
第一项 文殊教典略述………………………………………… 873
第二项 论集出的先后………………………………………… 918
第二节 文殊法门的特色………………………………………… 928
第一项 文殊及其学风………………………………………… 928
第二项 佛‧菩萨方便行……………………………………… 945
第三项 法界…………………………………………………… 961
第四项 诸法是菩提…………………………………………… 969
第五项 弹偏斥小……………………………………………… 981
第六项 女菩萨‧四平等……………………………………… 992
第十三章 华严法门……………………………………… 999──1150
第一节 华严经的部类与集成…………………………………… 999
第一项 汉译的华严经部类…………………………………… 999
第二项 华严经的编集…………………………………………1011
第二节 毗卢遮那佛与华藏庄严世界海…………………………1026
第三节 菩萨本业…………………………………………………1038
第一项 在家与出家菩萨………………………………………1038
第二项 塔寺与塔寺比丘………………………………………1055
第四节 菩萨行位…………………………………………………1071
第一项 十住与十地……………………………………………1071
第二项 华严十地……………………………………………1087
第三项 十地说的发展…………………………………………1099
第五节 善财南参…………………………………………………1110
第一项 善财与福城……………………………………………1110
第二项 善财参访的善知识……………………………………1119
第六节 普贤行愿…………………………………………………1132
第十四章 其他法门………………………………………1151──1256
第一节 鬼国与龙宫………………………………………………1151
第二节 宝积与法华………………………………………………1164
第一项 不着空见‧兼通声闻的宝积…………………………1164
第二项 开权显实‧开迹显本的法华…………………………1175
第三节 戒‧定‧慧………………………………………………1189
第一项 大乘戒学………………………………………………1189
第二项 大乘定学………………………………………………1210
第三项 大乘慧学………………………………………………1227
第十五章 初期大乘经之集出与持宏……………………1257──1330
第一节 从大乘经自身去探求……………………………………1257
第二节 初期大乘的持宏者………………………………………1260
第一项 出家菩萨与在家菩萨…………………………………1260
第二项 阿兰若菩萨与塔寺菩萨………………………………1286
第三节 初期大乘的集出者………………………………………1301
第一项 大法的传出与声闻教团………………………………1301
第二项 法门传出的实况………………………………………1312
第四节 大乘是佛说………………………………………………1322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自序 目次》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