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十一章 小部与杂藏▪P10

  ..续本文上一页的,名「麟(角喻)颂」(7)。说出世部Lokottarava^din 的『大事』,也有类似的一二偈(8)。这虽是各部派共传的古偈,却没有说是「辟支佛譬喻」。「辟支佛譬喻」是在三乘(佛、辟支、长老)思想的兴盛中,以『犀角经』为依而改编成的。如犀角(独角犀)的独自游行,, 本是通于佛及弟子的。如『杂阿含经』的「弟子所说」、「如来所说」,『根有律』也还只是分为「声闻品」、「佛(语)品」;而『瑜伽论』就别出「大迦叶相应」,而分为「如来乘相应语」、「独觉乘相应语」、「声闻乘相应语」了(9)。「辟支佛譬喻」的成立,显然是很迟的。

  

  「佛陀譬喻」,共七七偈。首先问譬喻多少,三十波罗蜜,归依(一──二)。叙述「诸佛国」土的庄严清净(三──一七)。佛与辟支佛、诸弟子,在这里受用法乐(一八──三0)。 [P848] 再举佛土的庄严──花香、池莲、鸟音、灯光、舞伎(三一──四二 )。诸天来问生天的善业,修种种的天供养。倾听法音,得到果证(四三── 六八)。十波罗蜜满足,得无上的觉悟(六九 ──七二)。末举「诸佛教」,而归于三宝的不可思议(七三──七七)。从初问「佛譬喻有几」?「三十波罗蜜满」,及末举十波罗蜜来说,「佛譬喻」的原形,是以佛的往昔修行为主的。但现存的「佛譬喻」,却成为清净佛土的叙述,与大乘有什么差别呢!『药事』所说的「佛譬喻」,往昔业报而外,重在历劫修行(也重于布施)。先以长行,说明贤劫修行布施(三二事)(10) 。次以偈颂──五言偈七三,七言偈二五,说往昔修行,以六波罗蜜多满成佛为结束(11)。可见「佛譬喻」的原形,二部是一致的。与『法句经』、『义足经』的传译有关的支谦,曾译出『佛从上所行三十偈』一卷(12)。虽译文已经佚失,但这显然是佛在过去生中所行的譬喻。当时(西元二二二──二五二)所见的,还是三十偈本。觉音Buddhaghos!a的『长部注』Suman%galavila^sini^l 说:长部师Di^ghabha^n!aka的『小部』,是没有『譬喻』的(13)。从种种方面来看,『譬喻』的完成为现有形态,可能为西元一、二世纪的事。

  

  

  注【95-001】本书第四章第三节第二项,第八章第五节第二项。

  注【95-002】『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一二──一八(大正二四‧五六中──九七上)。

  注【95-003】前有毡遮Cin~ca^外道女带盂谤佛事(大正二四‧七六上──中),应为错简,合为十二事。 [P849]

  注【95-004】『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上(大正三‧一一二中)。

  注【95-005】前田惠学『原始佛教圣典之成立史研究』所引述(七六七)。

  注【95-006】『譬喻』「长老尼譬喻」(南传二七‧三八二──四0三)。

  注【95-007】『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六(大正二七‧六六0上)。

  注【95-008】水野弘元『经集』「蛇品」『犀角经』译注(南传二四‧二五)。

  注【95-009】『瑜伽师地论』卷二五(大正三0‧四一八中)。

  注【95-010】『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一二──一五(大正二四‧五六上──七三下)。

  注【95-011】『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一五(大正二四‧七三下──七五下)。

  注【95-012】『出三藏记集』卷二(大正五五‧七上)。

  注【95-013】Suman%galavila^sini^(I,P.15)

  

  

  

  第五节 其他各部

  第一项 天宫事‧饿鬼事

  『小部』的内容,已说到八部,还有七部,是『饿鬼事』与『天宫事』,『佛种姓』与『所 [P850] 行藏』,『无碍解道』与『义释』,『小诵』。

  

  『天宫事』Vima^navatthu,是『小部』的第六部,分七品,共八五事。『饿鬼事』 Petavatthu,为『小部』的第七部,分六品,五一事。这两部偈颂集,体裁与意义,都非常一致。形容生天的幸福,叙述饿鬼的悲惨的苦报;在善因乐果,不善因苦果的信仰中,勉以道德的训诲,布施供养的鼓励。

  

  印度民间,有着普遍的信仰,就是天(神)与饿鬼,是人类所能见到的,在我们住处的远处,或山间河边。在行路时,可能因迷路而见到了天与鬼。北方所传:僧护Sam!gharaks!ita 从海道归来,因迷路而见饿鬼(1),亿耳S/ron!a-kot!ikarn!a也是这样的,因迷道而见到饿鬼(2)。『饿鬼事』也说Pin%gala 王,因迷道而见饿鬼(3)。『天宫事』说:摩竭陀Magadha 与央伽An%ga的商人们,在辛头Sindhu、输毗罗Sovi^ra地方,见到了属于毗沙门 Vessavan!a的Serissaka夜叉(4)。见鬼与见天的传说,与业报的思想相结合。『杂阿含经』中,见天子、天女而互相问答,或佛弟子生天而来人间见佛,为「八众诵」(「祇夜」)的一部分。关于饿鬼,在『杂阿含经』中,目犍连Maha^maudgalya^yana见到许多鬼,因勒叉那 Lakkhan!a问,而在佛前记说饿鬼的业因(5)。这一类饿鬼事,也被记入『铜鍱律』「经分别」的第四波罗夷中(6)。『杂阿含经』的天事、鬼事,或是长行(饿鬼都是长行),或有问答的偈 [P851] 颂。如『天宫事』、『饿鬼事』那样的偈颂集,没有传译到中国来,但有长行的饿鬼事三种。一、传说为安世高译的(大概是两晋的失译本)『佛说鬼问目连经』,凡一七事(7)。二、晋法显(西元四一六顷)译『佛说杂藏经』一卷。「杂藏」,显然与『小部』相近,但可能属于化地部 Mahi^s/a^saka等。『杂藏经』中,鬼问而目连答的,一七事,与『鬼问目连经』相当。次天事四:一与三,目连问而天答。二与四,体裁略有不同。末后,还有些不同体例的问答(8)。『佛说杂藏经』,是以饿鬼事为主的,更附以其他的问答。三、东晋失译的『饿鬼报应经』,凡三五事;前二部的一七事,大多包含在内(9)。这三部,都是饿鬼事,体裁简明。此外,如僧护所见的饿鬼──五六事,佛为他解答往昔的业因;亿耳所见的饿鬼,都已成为「譬喻」,重于业报的「譬喻」了。

  

  『饿鬼事』的成立,比『天宫事』要早些。鬼与低级的天──属于四王天下的夜叉等,也称为鬼;「有财鬼」的富乐,与天福是相近的,是可摄属于鬼的。鬼趣的业报,(阿含)经律中早有部类的传述;而天(神),如「八众诵」──「有偈品」,重于问答法义,只偶然的叙述他的容色与福乐。如『饿鬼事』的一七、三七、三九事,与『天宫事』的八三、八四、五二,完全相同。而『饿鬼事』二八──「造车鬼」,也应该是天(神)。法显译的『杂藏经』,也附说天事四则。所以,「饿鬼事」是早成部类,而「天事」起初是附属于「饿鬼事」的。经律所传的(巴 [P852] 利文所传的相同)饿鬼事,是长行,业因是目连说的。汉译与饿鬼有关的三部经,也都是长行,都是目连说的,这是继承原始佛教的传说而集成的。铜鍱部Ta^mras/a^t!i^ya所传的『饿鬼事』,有些是有古老传说作依据的(10)。然作为偈颂,更作成与『饿鬼事』相对的『天宫事』,不能不说是后起的。在『小部』诸圣典中,与『譬喻』的情形相近。

  

  

  注【96-001】『因缘僧护经』(大正一七‧五六五下──五七二中)。

  注【96-002】『十诵律』卷二五(大正二三‧一七八上──一八0中)。『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卷上(大正二三 ‧一0四八下──一0五一中)。

  注【96-003】『饿鬼事』(南传二五‧八七──九四)。

  注【96-004】『天宫事』(南传二四‧五五0──五五八)。

  注【96-005】『杂阿含经』卷一九(大正二‧一三五上──一三九上)。『相应部』「勒叉那相应」(南传一三‧三七七 ──三八七)。

  注【96-006】『铜鍱律』「经分别」(南传一‧一七五──一八0)。

  注【96-007】『佛说鬼问目连经』(大正一七‧五三五中──五三六中)。

  注【96-008】『佛说杂藏经』(大正一七‧五五七中──五六0中)。

  注【96-009】『饿鬼报应经』(大正一七‧五六0中──五六二中)。 [P853]

  注【96-010】『饿鬼事」六「食儿鬼」,二四「无耳犬鬼」等,都与汉译所传的相同。

  

  

  

  第二项 佛种姓‧所行藏

  『佛种姓』Buddhavam!s/a,可译为「佛史」,为『小部』第一四部。全部二八品:一,「宝珠经行处品」。二──二五品,次第叙述释迦佛以前的二四佛。二六,「瞿昙品」,即释迦佛。二七,「诸佛品」,明诸佛出世的时代,共二八佛(1)。二八,「舍利分配品」。二到二六品,叙述菩萨因中,从然灯佛Di^pam!kara授记起,到释迦成佛止。叙述这二五佛的国土、父母、二!6虎侍、在家上首弟子、三会说法、寿命等,可说是『长部』(一四)『大本经』的延长。『所行藏』Cariya^pit…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十一章 小部与杂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