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名「麟(角喻)頌」(7)。說出世部Lokottarava^din 的『大事』,也有類似的一二偈(8)。這雖是各部派共傳的古偈,卻沒有說是「辟支佛譬喻」。「辟支佛譬喻」是在叁乘(佛、辟支、長老)思想的興盛中,以『犀角經』爲依而改編成的。如犀角(獨角犀)的獨自遊行,, 本是通于佛及弟子的。如『雜阿含經』的「弟子所說」、「如來所說」,『根有律』也還只是分爲「聲聞品」、「佛(語)品」;而『瑜伽論』就別出「大迦葉相應」,而分爲「如來乘相應語」、「獨覺乘相應語」、「聲聞乘相應語」了(9)。「辟支佛譬喻」的成立,顯然是很遲的。
「佛陀譬喻」,共七七偈。首先問譬喻多少,叁十波羅蜜,歸依(一──二)。敘述「諸佛國」土的莊嚴清淨(叁──一七)。佛與辟支佛、諸弟子,在這裏受用法樂(一八──叁0)。 [P848] 再舉佛土的莊嚴──花香、池蓮、鳥音、燈光、舞伎(叁一──四二 )。諸天來問生天的善業,修種種的天供養。傾聽法音,得到果證(四叁── 六八)。十波羅蜜滿足,得無上的覺悟(六九 ──七二)。末舉「諸佛教」,而歸于叁寶的不可思議(七叁──七七)。從初問「佛譬喻有幾」?「叁十波羅蜜滿」,及末舉十波羅蜜來說,「佛譬喻」的原形,是以佛的往昔修行爲主的。但現存的「佛譬喻」,卻成爲清淨佛土的敘述,與大乘有什麼差別呢!『藥事』所說的「佛譬喻」,往昔業報而外,重在曆劫修行(也重于布施)。先以長行,說明賢劫修行布施(叁二事)(10) 。次以偈頌──五言偈七叁,七言偈二五,說往昔修行,以六波羅蜜多滿成佛爲結束(11)。可見「佛譬喻」的原形,二部是一致的。與『法句經』、『義足經』的傳譯有關的支謙,曾譯出『佛從上所行叁十偈』一卷(12)。雖譯文已經佚失,但這顯然是佛在過去生中所行的譬喻。當時(西元二二二──二五二)所見的,還是叁十偈本。覺音Buddhaghos!a的『長部注』Suman%galavila^sini^l 說:長部師Di^ghabha^n!aka的『小部』,是沒有『譬喻』的(13)。從種種方面來看,『譬喻』的完成爲現有形態,可能爲西元一、二世紀的事。
注【95-001】本書第四章第叁節第二項,第八章第五節第二項。
注【95-002】『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卷一二──一八(大正二四‧五六中──九七上)。
注【95-003】前有氈遮Cin~ca^外道女帶盂謗佛事(大正二四‧七六上──中),應爲錯簡,合爲十二事。 [P849]
注【95-004】『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上(大正叁‧一一二中)。
注【95-005】前田惠學『原始佛教聖典之成立史研究』所引述(七六七)。
注【95-006】『譬喻』「長老尼譬喻」(南傳二七‧叁八二──四0叁)。
注【95-007】『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一二六(大正二七‧六六0上)。
注【95-008】水野弘元『經集』「蛇品」『犀角經』譯注(南傳二四‧二五)。
注【95-009】『瑜伽師地論』卷二五(大正叁0‧四一八中)。
注【95-010】『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卷一二──一五(大正二四‧五六上──七叁下)。
注【95-011】『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卷一五(大正二四‧七叁下──七五下)。
注【95-012】『出叁藏記集』卷二(大正五五‧七上)。
注【95-013】Suman%galavila^sini^(I,P.15)
第五節 其他各部
第一項 天宮事‧餓鬼事
『小部』的內容,已說到八部,還有七部,是『餓鬼事』與『天宮事』,『佛種姓』與『所 [P850] 行藏』,『無礙解道』與『義釋』,『小誦』。
『天宮事』Vima^navatthu,是『小部』的第六部,分七品,共八五事。『餓鬼事』 Petavatthu,爲『小部』的第七部,分六品,五一事。這兩部偈頌集,體裁與意義,都非常一致。形容生天的幸福,敘述餓鬼的悲慘的苦報;在善因樂果,不善因苦果的信仰中,勉以道德的訓誨,布施供養的鼓勵。
印度民間,有著普遍的信仰,就是天(神)與餓鬼,是人類所能見到的,在我們住處的遠處,或山間河邊。在行路時,可能因迷路而見到了天與鬼。北方所傳:僧護Sam!gharaks!ita 從海道歸來,因迷路而見餓鬼(1),億耳S/ron!a-kot!ikarn!a也是這樣的,因迷道而見到餓鬼(2)。『餓鬼事』也說Pin%gala 王,因迷道而見餓鬼(3)。『天宮事』說:摩竭陀Magadha 與央伽An%ga的商人們,在辛頭Sindhu、輸毗羅Sovi^ra地方,見到了屬于毗沙門 Vessavan!a的Serissaka夜叉(4)。見鬼與見天的傳說,與業報的思想相結合。『雜阿含經』中,見天子、天女而互相問答,或佛弟子生天而來人間見佛,爲「八衆誦」(「祇夜」)的一部分。關于餓鬼,在『雜阿含經』中,目犍連Maha^maudgalya^yana見到許多鬼,因勒叉那 Lakkhan!a問,而在佛前記說餓鬼的業因(5)。這一類餓鬼事,也被記入『銅鍱律』「經分別」的第四波羅夷中(6)。『雜阿含經』的天事、鬼事,或是長行(餓鬼都是長行),或有問答的偈 [P851] 頌。如『天宮事』、『餓鬼事』那樣的偈頌集,沒有傳譯到中國來,但有長行的餓鬼事叁種。一、傳說爲安世高譯的(大概是兩晉的失譯本)『佛說鬼問目連經』,凡一七事(7)。二、晉法顯(西元四一六頃)譯『佛說雜藏經』一卷。「雜藏」,顯然與『小部』相近,但可能屬于化地部 Mahi^s/a^saka等。『雜藏經』中,鬼問而目連答的,一七事,與『鬼問目連經』相當。次天事四:一與叁,目連問而天答。二與四,體裁略有不同。末後,還有些不同體例的問答(8)。『佛說雜藏經』,是以餓鬼事爲主的,更附以其他的問答。叁、東晉失譯的『餓鬼報應經』,凡叁五事;前二部的一七事,大多包含在內(9)。這叁部,都是餓鬼事,體裁簡明。此外,如僧護所見的餓鬼──五六事,佛爲他解答往昔的業因;億耳所見的餓鬼,都已成爲「譬喻」,重于業報的「譬喻」了。
『餓鬼事』的成立,比『天宮事』要早些。鬼與低級的天──屬于四王天下的夜叉等,也稱爲鬼;「有財鬼」的富樂,與天福是相近的,是可攝屬于鬼的。鬼趣的業報,(阿含)經律中早有部類的傳述;而天(神),如「八衆誦」──「有偈品」,重于問答法義,只偶然的敘述他的容色與福樂。如『餓鬼事』的一七、叁七、叁九事,與『天宮事』的八叁、八四、五二,完全相同。而『餓鬼事』二八──「造車鬼」,也應該是天(神)。法顯譯的『雜藏經』,也附說天事四則。所以,「餓鬼事」是早成部類,而「天事」起初是附屬于「餓鬼事」的。經律所傳的(巴 [P852] 利文所傳的相同)餓鬼事,是長行,業因是目連說的。漢譯與餓鬼有關的叁部經,也都是長行,都是目連說的,這是繼承原始佛教的傳說而集成的。銅鍱部Ta^mras/a^t!i^ya所傳的『餓鬼事』,有些是有古老傳說作依據的(10)。然作爲偈頌,更作成與『餓鬼事』相對的『天宮事』,不能不說是後起的。在『小部』諸聖典中,與『譬喻』的情形相近。
注【96-001】『因緣僧護經』(大正一七‧五六五下──五七二中)。
注【96-002】『十誦律』卷二五(大正二叁‧一七八上──一八0中)。『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卷上(大正二叁 ‧一0四八下──一0五一中)。
注【96-003】『餓鬼事』(南傳二五‧八七──九四)。
注【96-004】『天宮事』(南傳二四‧五五0──五五八)。
注【96-005】『雜阿含經』卷一九(大正二‧一叁五上──一叁九上)。『相應部』「勒叉那相應」(南傳一叁‧叁七七 ──叁八七)。
注【96-006】『銅鍱律』「經分別」(南傳一‧一七五──一八0)。
注【96-007】『佛說鬼問目連經』(大正一七‧五叁五中──五叁六中)。
注【96-008】『佛說雜藏經』(大正一七‧五五七中──五六0中)。
注【96-009】『餓鬼報應經』(大正一七‧五六0中──五六二中)。 [P853]
注【96-010】『餓鬼事」六「食兒鬼」,二四「無耳犬鬼」等,都與漢譯所傳的相同。
第二項 佛種姓‧所行藏
『佛種姓』Buddhavam!s/a,可譯爲「佛史」,爲『小部』第一四部。全部二八品:一,「寶珠經行處品」。二──二五品,次第敘述釋迦佛以前的二四佛。二六,「瞿昙品」,即釋迦佛。二七,「諸佛品」,明諸佛出世的時代,共二八佛(1)。二八,「舍利分配品」。二到二六品,敘述菩薩因中,從然燈佛Di^pam!kara授記起,到釋迦成佛止。敘述這二五佛的國土、父母、二!6虎侍、在家上首弟子、叁會說法、壽命等,可說是『長部』(一四)『大本經』的延長。『所行藏』Cariya^pit…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第十一章 小部與雜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