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十一章 小部与杂藏▪P9

  ..续本文上一页 杂含一三二五 相应部一0‧五

   婆耆舍一二0九──一二七九 杂含一二0八──一二二一相应部八‧一──一二(5)

   鸯掘魔八六六──八七0 杂含一0七七 中部鸯掘魔经

   杂含二五四

   二十亿耳六四0──六四四

   中含沙门二十亿耳经

   目犍连一一八七──一二0八 中含降魔经 中部梵天诗经

   优陀夷六八九──七0四 中含龙象经 增支部六集‧四三

  [P842]

  

   赖咤!6嗀罗七六九──七八八 中含赖咤!6嗀罗经 中部赖咤!6嗀罗经

   阿那律九一0──九一九 中含说本经

   『长老尼偈』与「阿含」相同的,有:

   「长老尼偈」 「汉译杂阿含经」 「巴利相应部」

   世罗五七──五九 一一九八经 五‧一(6)

   莲华色二三0──二三五 一二0一 五‧五

   苏摩六0──六二 一一九九 五‧二

   遮罗一八三── 一八八 一二0七 五‧八(7)

   尸罗遮罗一九七──二0三 一二0六 五‧七(8)

   孙陀利三一二──三三七 一一七八(9)

  

  

  

  『长老尼偈』,见于「杂阿含」,而不见于其他的三部,这是佛灭后,尼众受到上座的贬抑,不再像佛陀的时代了。二部的偈颂,部分与『法句』相同。这可能为根据「杂」、「中」、「法句」的古传偈颂,从不同的立场,釆录当时传诵的偈颂,而更为不同的组集。从名为『上座偈』、『上座尼偈』来说,分别说系Vibhajyava^din与说一切有系的共同传诵来说,可推定为:上座部Sthavira独立,而说一切有与分别说部,还没有再分化时期(约西元前三0 [P843] 0顷)所集成的。『上座偈』中,有些是误传的,如二五六、二五七偈,是阿浮多Abhibhu^ta 长老。阿浮多是尸弃S/ikhi佛弟子,这二偈是阿浮多在梵天说的(10),而今作为释迦弟子了。有些是较迟的大德,如一四三、一四四偈,是树提陀娑Jotida^sa。树提陀娑是优波离 Upa^li的再传,陀索迦Da^saka的弟子(11)。如二九一──二九四偈,是三浮陀^Sambhu^ta 。三浮陀,就是北传的商那和修Sa^n!ava^si,为阿难A^nanda的弟子。树提陀娑与三浮陀,都是七百结集时代的大德。又如三八一──三八二偈的Tekicchaka^ni,一六九──一七0偈的Vi^tas/oka,五三七──五四六偈的Ekaviha^riya,都是阿育王As/oka时代的人(12)。所以「偈」的内容,部分虽是极古的,而编集成部的,是上座部学者。而阿育王以后,(铜鍱部学者)又有过多少的增编。

  

  『长老尼偈』的内容,古老的部分太少。表达自己修证境地的不多,而却有长篇的叙事诗。如善慧尼Sumedha^七五偈;伊师达尼Isida^si^四八偈;尸跋尼Subha^三四偈;翅舍憍答弥尼Kisa^gota^mi^一一偈:这些,都是据传说的事缘,而改作为偈颂的。长篇的叙事偈,成立迟一些吧(13)!

  

  说一切有部所传,有『世罗尼偈』Selaga^tha^。『长老尼偈』也有世罗尼的偈,但在『杂阿含经』及『相应部』中,作阿!6畦毘Al!avika^尼的偈(14)。别有尸罗尼偈五偈半(15),这是最 [P844] 有名的偈颂。『世罗尼偈』,不知是否就是『杂阿含经』的尸罗尼偈;说一切有部本没有传来,现在也无法确定的了!

  

  

  注【94-001】『杂阿含经』卷四九(大正二‧三六二下)。梵本『毘奈耶皮革事』(N.Dutt:Gilgit manuscripts Ⅲ,p art 4,p.I88)

  注【94-002】『杂阿含经』卷四九(大正二‧三六二下)。梵本『毘奈耶皮革事』(N.Dutt:Gilgit manuscripts Ⅲ,p art 4,p.I88)

  注【94-003】『长老偈』「大集」(南传二五‧三三0)。

  注【94-004】前田惠学『原始佛教圣典之成立史研究』所引述(七三三)。

  注【94-005】内容相同,次第不完全相合。

  注【94-006】『杂阿含经』与『相应部』,都作阿!6畦毘尼。

  注【94-007】『杂阿含经』与『相应部』,都作尸(利)沙(婆)遮罗。

  注【94-008】『杂阿含经』与『相应部』,都作优婆遮罗。

  注【94-009】后分长行,在『长老尼偈』,化为偈颂。

  注【94-010】『相应部』「梵天相应」(南传一二‧二六五)。

  注【94-011】『摩诃僧祇律』卷三二(大正二二‧四九三上)。

  注【94-012】前田惠学『原始佛教圣典之成立史研究』所引述(七三四)。 [P845]

  注【94-013】后分长行,在『长老尼偈』,化为偈颂。

  注【94-014】后分长行,在『长老尼偈』,化为偈颂。

  注【94-015】『杂阿含经』卷四五(大正二‧三二七中)。『相应部』「比丘尼相应」(南传一二‧二三一)。

  

  

  

  第二项 譬喻

  『小部』的第一三部,是『譬喻』apada^na,skt.avada^na。全部分「佛譬喻」、「辟支佛譬喻」、「长老譬喻」、「长老尼譬喻」──四部分,以偈颂写成。虽有四部分,而主要是「长老譬喻」。体裁为长老们──佛弟子「自说」,叙述往昔生中的因行(种善根),经历多生多劫(成熟),终于在释迦佛的法会中,出家修行,证得究竟的漏尽解脱。现生的事缘,简略而又一般化。往昔生中,见佛或见辟支佛等,布施、礼拜等功德,将来决定能得解脱。在三宝功德的坚信中,不用忧心忡忡的怕堕落;也不用急求现生的证得,而心安理得的度着幸福的一生。这一佛化世间的精神,与大乘他力思想的原意,完全吻合。

  

  铜鍱部Ta^mras/a^t!i^ya但立「九分教」,而在『小部』中,却有「十二分教」的『譬喻』,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譬喻」,本书已一再说到(1),在圣典的(部类)成立中,比「九分教」的成立要迟一些;而现在属于『小部』的『譬喻』,是更迟的!『本生』五四七则,而『譬 [P846] 喻』的主要部分──「长老譬喻」,也恰好是五四七人。五四七则『本生』的集成,已不太早;而『譬喻』的五四七人,无疑是模拟『本生』而编成的。「五百」,本来是虚数。「五百譬喻」,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也有同一的传说。汉译有『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西晋竺法护(西元三0二年)译;「本起」是「譬喻」的义译。标名「五百弟子自说本起」,而内容为:从大迦叶Maha^ka^s/yapa到摩头和律Madhuva^sis!t!ha,共二九(人)品,是佛弟子自说的。第三0品──「世尊品」,是佛说宿业而感今生的果报,共十事。这部「本起」,是佛与五百弟子,在阿耨达池Anavatapta说的。这一譬喻,出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 (2)。『药事』叙述佛与五百弟子,在阿耨达池,自说本起因缘。从大迦叶到奎宿Prabha^kara ,共三十五弟子自说。接着,佛自说宿业因缘,共一一事(3)。又「佛在阿耨达池,告五百阿罗汉」,而举婆多竭梨自说因缘一则(4)。在中亚细亚发见的梵文残本Anavataptaga^tha^(『阿耨达伽陀』),与『药事』相近,从Ka^s/yapa(迦叶)到Revata(离婆多),共三六人(5)。这可见「五百弟子本起」、「五百譬喻」,是传说中的成语,而实际只是三0位左右的著名长老。叙述著名大德的往因,作为宏化的教材。三0位左右的长老譬喻,在教团内传说成立,号称五百譬喻,时代是不会太迟的。铜鍱部与说一切有部,有此同一传说,可能还是阿育王时代。『小部』的「长老譬喻」,共五四七人,而知名人士,仅六十余人(连『波罗延』十六学童在内)。有些 [P847] ,以供香、施果立名。这显然是根据旧说(与说一切有部相同,而传说中不免差异),模拟『本生』五四七则,而编成「长老譬喻」。有了「长老譬喻」,与「长老偈」及「长老尼偈」相对应,补作「长老尼譬喻」。尼譬喻中,如瞿昙弥Gautami^譬喻,长达一八九偈,是叙事诗(6),与一般譬喻的体裁不合。依「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的旧说,敷衍、扩大而成『小部』的『譬喻』,比『药事』中的譬喻更迟。

  

  「辟支佛譬喻」,共五八偈。从九偈到四九偈──四一偈,与『经集』「蛇品」(三)『犀角经』相合。『犀角经』,说一切有部所传…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十一章 小部与杂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