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五章 摩得勒伽与犍度▪P6

  ..续本文上一页事(4)26田地法(5)27僧伽蓝法28营事法29床褥 [P281] 法30恭敬法第四跋渠:31布萨法32羯磨法33与欲法34说清净法(6)35安居法36自恣法 37迦絺那衣法38非迦絺那衣法39舍迦絺那衣法40衣法第五跋渠:41看病比丘法42药法 43和上阿阇梨共住弟子依止弟子法44沙弥法 45钵法46粥法47饼法48菜法49!C褂法50浆法 51苏毗罗浆法第六跋渠:52毘尼法(7)53障碍不障碍法 54比丘尼法 55内宿内煮自煮56受生肉57受生谷58自取更受59皮净60火净第七跋渠:61重物62无常物63痴羯磨64见不欲65破信施 66革屣法67屐法68浴法(揩身石)69香屑法70杖络囊法第八跋渠:71蒜法72覆钵法73衣纽!9跶结法74腰带法75带结法(8) 76乘法77共床卧法78共坐法79共器食法80机法第九跋渠:81为杀82肉(蒜)83皮法84揩脚物85眼药86眼药筒87眼药筹法88伞盖法89扇法 [P282] 90拂法第十跋渠:91刀治92灌筒法93剃发法94作具(剃具等),95破僧96和合僧 97五百比丘集法藏98七百集法藏99略说毗尼第十一跋渠:100毁呰101伎乐102香103华 104镜法105担法106抄系衣107上树108火法109铜盂法110迥向法第十二跋渠:111众生法112树法113樵木法114华法115果法116种殖117听一年(9)118罪法119非罪法120 治罪法第十三跋渠:121灭122灭事123调伏124调伏事 125听法126油法127粉法128刷法129梳法130簪法第十四跋渠:131塔法132塔事133塔龛法134塔园法135塔池法136枝提137供养具138收供养具法139难法

  

  二、「威仪法」,七跋渠。第一跋渠:l上座布萨2第二上座布萨3一切僧布萨4上座食5第二上座食6一切僧食 7 和上教共行弟子8共行弟子事和上9 阿阇梨教依止弟子10依止弟子事阿阇梨第二跋渠:11床敷12春末月治房13夏安居治房14安居竟治房15客比丘治房16旧住比丘治房 [P283] 17一切尽治房 18厕屋大便19小便法20齿木法第三跋渠:21衣席22帘隔障23房舍24涕唾25钵龛26粥法27立住法28经行法29坐30卧法第四跋渠:31客比丘法32旧比丘法 33洗脚法34拭脚法35净水36饮水37温室38浴法39净厨40衣法第五跋渠;41阿练若比丘42聚落比丘43礼足44相问讯45相唤 46入剎利众47入婆罗门众48入居士众49入外道众50入贤圣众第六跋渠:51着内衣法52着中衣法53着入聚落衣法54白衣家护衣 55前沙门56后沙门57倩人迎食58与人迎食59乞食法60食时相待第七跋渠:61然灯法62行禅杖法63掷丸法64持革屣65尼师坛66謦咳法67啑法68欠呿频申法 69把搔70放下风

  

  『僧祇律』的「杂诵跋渠法」、「威仪法」,为大众部所传,有其不同的次第,与内容的增减。但就大体而论,与上座部Sthavira系的摩得勒伽,一望而知为出于同一的原本。如「杂诵跋渠法」的第一、第二、第三跋渠的一部分──(24)「异住」止,与『毗尼摩得勒伽』的第一分的前五十项(除26到31),内容与次第,都非常相近。又「杂诵跋渠法」的(66)「革屣 [P284] 法」起,(96)「和合僧」止,内容与次第,与『毗尼摩得勒伽』的(142)「屐」起,(174)「和合」止,更为一致。又如(97)「五百比丘结集」,(98)「七百结集」,(99)「略说毗尼」(『十诵律』本作「摄毗尼」,解说不同),三事是次第的,位于「杂诵跋渠法」的中间。说一切有部本,先上座部本,也都位于第一分的中间。尤其是和尚阿阇梨与弟子法,见于「杂诵跋渠法」(43),又见于「威仪法」(7──9)。说一切有部本,也是这样,见于第二分与第三分。这可见原本如此,而并不是重复的。

  

  比较起来,『僧祇律』本简略,『毗尼母经』本较广,而说一切有部本,最为详广。『僧祇律』本,于「上座」事,标列为项目的,仅(1)「上座布萨」,(2)「第二上座布萨」,( 4)「上座食」,(5)「第二上座食」──四项。而『毗尼母经』本,有(176)「去上座」,(179)「非时上座集法」,(181)「法会上座」,(183)「说者众上座」,(189)「众中说法众上座」,(194)「安居中上座」,(205)「浴室上座」,(214)「入家中上座」──八项。而『毗尼摩得勒伽』本,广列(212)「众僧上座」,(213)「林上座」,(239)「阿练若比丘上座」,(241)「聚落中上座」,(243)「客上座」,(245)「行上座」,(247)「洗足上座」,(249 )「集上座」,(251)「说法上座」,(254)「非时僧集上座」,(259)「安居上座」,(264)「安居中上座」,(268)「说戒上座」,(274)「浴室上座」,(285)「白衣家上座」,(296)「 [P285] 厕上座」,(303)「小便上座」──一七项。上座部,说一切有部本,条列最为详备,也就可见上座地位的特别受到重视了。又如『毗尼母经』(98)「五百结集」,(99)「七百结集」,( 100)「毗尼缘」是毗尼藏略说;(101)「大广说」(说一切有部本,分为「白」「黑」二类)是结集经律的取舍标准。说一切有部本相同,而『僧祇律』本却没有「大广说」。此下,『毗尼母经』自(102)「和合」起,(108)「有疮听」止;(116)「方」起,(119)「浆」止,共一一项目。『毘尼摩得勒伽』本,自(111)「等因」起,(120)「酢浆净」止,共一0项,都是「净法」kappa。这部分,『僧祇律』本没有,是值得注意的事!在七百结集时,佛教界有「十事非法」──「十事不净」的论诤。上座部系的「摩得勒伽」,在「七百结集」以下,广论「等因」、「时杂」等净法。净法,是在某种情形下,经某种手续,认为是可行的。『僧祇律』于结集时,提出净不净的标准,如卷三二(大正二二‧四九二上)说:

  

  「五净法,如法如律随喜,不如法律者应遮。何等五?一、制限净。二、方法净。三、戒行净。四、长老净。五、风俗净」。

  

  『僧祇律』举「净法」的原则──五净,没有分别而标列于「摩得勒伽」(「杂诵跋渠」),可见「等因」到「浆净」,是上座部系所补列的。这些,『僧祇律』近于原本,上座系本,显然有增广的形迹。 [P286]

  

  然现存的『僧祇律』本,确有综合简略的地方。如「杂诵跋渠法」颂出:「布萨及羯磨,与欲说清净,安居并自恣」(10)。而长行综合前四为一「布萨法」,结说「是名布萨法、与欲法、受欲法」(11),这是综合简略的明证。与此相当的『毗尼母经』,自(120)「夏安居法」起,(125)「取布萨欲」止,共为六项。而『毗尼摩得勒伽』本,从(121)「自恣」起,(136)「说欲清净」止,共达一六项目。在这些上,「摩得勒伽」的原本,相信是近于『毗尼母经』的。总之,现存各本,都是有所增减的。

  

  

  注【36-001】『摩诃僧只律』卷一三(大正二二‧三三四下)。

  注【36-002】『摩诃僧祇律』卷二二(大正二二‧四一二中)。

  注【36-003】长行先明「四种受具足」;次广明「不名受具足」,而以「是谓不名受具足。是中清净如法者,名受具足」作结,这是合为「受具足」、「不名受具足」二事了。见『摩诃僧祇律』卷二三──二四(大正二二‧四一二中──四二二上)。

  注【36-004】颂标「僧断事」,而长行作「羯磨法」,见『摩诃僧祇律』卷二七(大正二二‧四四三中)。

  注【36-005】长行别明「园田法」、「田宅法」,而总结为:「是名田宅法」。见『摩诃僧祇律』卷二七(大正二二‧ 四四三下──四四四上)。

  注【36-006】长行标「布萨法者」,而结以「是名布萨法、与欲法、受欲法」。颂中「羯磨」似即布萨羯磨。见『摩 [P287] 诃僧祇律』卷二七(大正二二‧四四六下──四五0下)。

  注【36-007】长行初标「非羯磨者」,而以「是名毗尼法」作结。见『摩诃僧祇律』卷二九──三0(大正二二‧四六四下──四七0下)。

  注【36-008】「带结法」,颂中缺,长行中有。见『摩诃僧祇律』卷三一(大正二二‧四八四下)。

  注【36-009】今依颂而分「种殖」与「听一年」为二,见『摩诃僧律卷』祇三三(大正二二‧四九六中)。

  注【36-010】『摩诃僧祇律』卷二八(大正二二‧四五五上)。

  注【36-011】『摩诃僧祇律』卷二七(大正二二‧四五0下)。

  

  

  

  第五项 摩得勒伽成立的先后

  『十诵律』「毗尼诵」的「摩得勒伽」,『毗尼摩得勒伽』的「摩得勒伽」,『毗尼母经』的前六卷,『僧祇律』的「杂诵跋渠法」、「威仪法」:如上文所说,是出于同一母体的毗尼摩得勒伽Vinaya-ma^tr!ka^。汉译的毗尼摩得勒伽,就是这几部。此外,分别说部Vibhajyava^din 系的『四分律』,也一再说到经律(毗尼)以外的摩夷Ma^tika…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五章 摩得勒伽与犍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