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比丘尼‧附随‧毗尼藏之组织
第一节 比丘尼毘尼
第一项 比丘尼毗尼的内容
佛教的僧伽sam!gha体制,比丘bhiks!u与比丘尼bhiks!uni^,是分别组合的,所以佛教有「二部僧」的存在。僧伽的组合,既有比丘僧、比丘尼僧的差别,所有的僧伽规制,也自然有些不同。所以在「律藏」的部类中,比丘尼律bhiks!uni^-vinaya也有独立的部分。如上面所说,「波罗提木叉(经)」,「波罗提木叉分别」(或作「经分别」),(摩得勒伽与)「犍度」,都是依比丘而说的。比丘尼部分,论理也应该这样。大众部Maha^sa^m!ghika 的『僧祇律』,确乎是这样的,但上座部系Sthavira的「律藏」,多少的变化了。
属于上座,分别说部系Vibhajyava^din的三部律,大致相同。一、『铜鍱律』:属于比丘尼的,有三部分:1.「经分别」中的「比丘尼分别」,是比丘尼「波罗提木叉经」的分别 [P396] 广说(1)。2.「犍度」「小品」中的「比丘尼犍度」,是「戒经」以外的,尼众不共规制的类集(2) 。3.「比丘尼波罗提木叉」,就是比丘尼的「戒经」(3)。二、『四分律』,也有三部分:1.「尼戒」(4)。2.「比丘尼犍度」(5)。3.『四分比丘尼戒本』,是从『四分律』抄出来的(6)。三、『五分律』的三部分是:1.「尼律」(7)。2.「比丘尼法」(8)。3.『五分比丘尼戒本』,也是从『五分律』中抄出来的(9)。
属于上座,说一切有部系Sarva^stiva^din的二部律,略有不同。一、『十诵律』:1. 「尼律」,为第七诵(10)。2.「比丘尼法」,这是属于「杂诵」「杂法」,与「后二十法上」相当 (11)。3.「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也是从『十诵律』抄出的。二、『根本说一切有部律』:1.『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唐义净译,共二0卷。2.「比丘尼法」部分,在『根有律杂事』──八门中,第六门五颂起,第八门六颂止(12)。3.『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也是唐义净所译的。说一切有部律,「比丘尼法」部分,还含摄在「杂诵」或「杂事」中。而分别说部系,已独立而成为犍度了。五本对勘,显然是同一原本而传诵不同。
大众部的『僧祇律』,有关于比丘尼的,有五部分。1.比丘「杂诵跋渠法」中,有「比丘尼法」(13)。2.『僧祇律』的比丘尼律,与比丘律的组织一致,先明「比丘尼毗尼」(「比丘尼波罗提木叉分别」)(14)。3.次明「杂跋渠」:先别出五跋渠(15),接着如『律』卷四0(大正二二‧五四 [P397] 八上」说:
「比丘杂跋渠中,别住、蒜、伞盖、乘、刀治、革屣、同床卧坐、伎乐──九事,应出不说。余残十三跋渠;比丘尼别杂五跋渠」。
这是说明「杂跋渠法」的共与不共。比丘律中,「杂诵跋渠法」,共有一四跋渠。现在应除去「九事」;「应出不说」,是应该除去,而不说在比丘尼律中。余残的,还有一三跋渠,这是比丘与比丘尼通用的。「比丘尼别杂五跋渠」,就是上面所说的五跋渠,是比丘尼不共的。为什么要除去九事呢?或不是比丘尼所能违犯的,如「别住」(异住)(16)。或是已制为「学处」 siks!a^pada,如「蒜」 (17)、「伞盖」等(18)。4.明「威仪法」,如『律』卷四0(大正二二‧五四八上)说:
「威仪中,阿练若、浴室、厕屋、缝衣箪,应出不说」。
比丘尼没有另外制立的威仪;就在比丘的「威仪法」七跋渠中,除去「阿练若」等四事。因为比丘尼的「杂跋渠」中,已禁止比丘尼住阿练若,浴室中浴,开厕(19),坐在缝衣簟上缝衣(20)。所以这四项法制,是不适用于比丘尼的。5.『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这也是从『摩诃僧祇律』所抄出的。
「比丘尼戒经」(「戒本」),虽作为「说波罗提木叉」仪轨而单独流行,或依之而翻译; [P398] 然主要内容,总不出于「波罗提木叉分别」。所以在汉译中‧戒经都从各部广律中抄录出来(加上仪轨)。这样,「律藏」的比丘尼部分,「比丘尼波罗提木叉分别」──「比丘尼毗尼」而外,有关比丘尼的不共规制,在上座部中,就是分别说系的「比丘尼犍度」(「比丘尼法」),说一切有部「杂诵」或「杂事」中的「比丘尼法」了。在『僧祇律』中,虽分说为三,然(1)比丘「杂诵跋渠法」中的「比丘尼法」,专明「八敬法」,而含有二年学法戒,白四羯磨受具足,及遣使受具足;这是着重于「受具足」的。(2)比丘尼不共的「杂跋渠」,仅有五跋渠。(3))「威仪法」,比丘尼并没有不共的。所以只是二类;将「比丘尼法」与「杂跋渠」结合起来,与上座部分别说系的「比丘尼犍度」,大致相同,只是简略些而已。兹列举『僧祇律』的内容如下:
(「比丘尼法」)八敬法(二年六法,白四羯磨等) 杂跋渠)1坐‧2簟席‧3缠腰,4覆袯衣‧5着严饰服‧6合严饰服出家‧7畜使女 ‧8畜园民女‧9僧祇支‧10浴衣 11拍阴‧12胡胶形‧13洗齐指节‧14月期衣‧15女人浴处浣‧16男人浴处浣‧17客浣衣处浣‧18悬注‧19流水‧20种种根出精 21羯磨‧22憍舍耶衣‧23覆肩衣‧24客庄严‧25优钵罗华‧26须曼那华‧27结鬘‧28纺缕 [P399] ‧29坏威仪 30钵(弃死胎)‧31覆钵‧32开厕‧33浴室‧34阿练若处‧35受迦絺那衣‧36舍迦絺那衣(上二,为二众各别举行) 37食比丘不净比丘尼净‧38食比丘尼不净比丘净,39比丘得使尼受食‧40比丘尼得使比丘受食‧41三因缘非比丘‧42三因缘非比丘尼(上二,是转根)‧43无残食‧44上座八人余次第坐
上座部系的「比丘尼犍度」,与『僧祇律』的内容相近,这是可以比对而知的。上座部系的『十诵律』,有一特殊的情形,就是以受二年学法的「六法坛文」,编入波逸提一一一事(21)。以白四羯磨受具足的「比丘尼坛文」,编入波逸提一二七事(22)。以「比丘尼八敬法」,附于「尼律」的末后(23)。这一编列,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却表示其独特的组织(24)。这些部分,在『僧祇律』中,本为「杂诵跋渠法」的「比丘尼法」,而与比丘尼的「杂跋渠」分离。所以,说一切有部「杂诵」或「杂事」中的「比丘尼法」,近于『僧祇律』中比丘尼的「杂跋渠」。没有别立「比丘尼法」(犍度),所以分编在「尼律」中。分散在二处,在组织上,虽说是古形的。但分别说部系,结合为一「比丘尼犍度」,在组织上,确是整齐得多!
注【47-001】『铜鍱律』「经分别」(南传二‧三三七──五六四)。 [P400]
注【47-002】『铜鍱律』「小品」(南传四‧三七八──四二三)。
注【47-003】『铜鍱律』「波罗提木叉」(南传五‧三六──五六)。
注【47-004】『四分律』卷二二──三0(大正二二‧七一四上──七七八中)。
注【47-005】『四分律』卷四八‧四九(大正二二‧九二二下──九三0下)。
注【47-006】『四分尼戒本并序』(大正二二‧一0三0下──一0四一上)。
注【47-007】『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卷一一──一四(大正二二‧七七中──一0一上)。
注【47-008】『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卷二九(大正二二‧一八五中──一九0中)。
注【47-009】『五分比丘尼戒本』(大正二二‧二0六中──二一四上)。
注【47-010】『十诵律』卷四二──四七(大正二三‧三0二下──三四六上)。
注【47-011】『十诵律』卷四0‧四一(大正二三‧二九0下──二九八上)。
注【47-012】『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二九──三四(大正二四‧三五0中──三七四下)。
注【47-013】『摩诃僧祇律』卷三0(大正二二‧四七一上──四七六中)。
注【47-014】『摩诃僧祇律』卷三六──四0(大正二二‧五一四上──五四四下)。
注【47-015】『摩诃僧祇律』卷四0(大正二二‧五四四下──五四八上)。
注【47-016】『摩诃僧祇律』卷二六(大正二二‧四四二下──四四三上)。
注【47-017】『摩诃僧祇律』卷三八(大正二二‧五三0中)。 [P401]
注【47-018】『摩诃僧祇律』卷三九「大正二二‧五三八上)。
注【47-019】『摩诃僧祇…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六章 比丘尼‧附随‧毗尼藏之组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