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六章 比丘尼‧附随‧毗尼藏之组织▪P10

  ..续本文上一页。羯磨的分类,也源于「摩得勒伽」的标目:「白」、「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49)。『毗尼母经』也如此,虽举例而没有详说(50)。『僧祇律』「杂诵跋渠法」,在「羯磨」、「羯磨事」(也是「摩得勒伽」的项目)的解说中,列举「白一羯磨者,有二十八……白三羯磨有八」 (51)。又如卷二四(大正二二‧四二二中)说:

  

   「应作白三羯磨,白一羯磨不成就。应作白一羯磨,单白不成就。应单白羯磨,而作求听羯磨不成就」。 [P448]

  

  『僧祇律』是分为四类的:「求听羯磨」;「(单)白羯磨」;「白一羯磨」──一白一羯磨,上座系称为「白二羯磨」;「白三羯磨」──一白三羯磨,上座系称为「白四羯磨」。『铜鍱律』「附随」的末章──「五品」的初品,也是四种羯磨;义稍广而性质是一样的。四类羯磨中,「求听羯磨」五;「单白羯磨」九;「白二羯磨」七;「白四羯磨」七(52)。分为四类;而「白四羯磨」七,也与『僧祇律』相近。这是依「摩得勒伽」的「白」、「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四项而来的。然说一切有部以为:羯磨仅有三类,而「白」不是羯磨。这样,『僧祇律』与『铜鍱律』的「求听羯磨」、「单白羯磨」,在说一切有部中,都是称为白羯磨的。「百一羯磨」,是详加搜简的结论。『铜鍱律』等,都只举当时着重的几类而已。

  

  说一切有部的「附随」部分,共得九种。「摩得勒伽」与「毗尼相」,可说是说一切有部的古典。其余的各部,虽有渊源可寻,而完成现存的部类形态,是比较晚出的;尤其是根本说一切有部所传的部分。

  

  『四分律』的「附随」部分──「毗尼增一」与「调部」,已在上面附带的说到。

  

  『铜鍱律』的「附随」,上面提到的,仅「增一法」,与「五品」中的「羯磨品」。『铜鍱律』的「附随」,与说一切有部的「附随」,风格完全不同。『铜鍱律』的「附随」,可说谨守(传入锡兰的)古义──「经分别」与「犍度」的内容,很少新的适应,新的解说。如「羯磨」 [P449] ,事实上决不止这二十八种,而维持某一阶段的成说,不再求详备。体裁方面,除伽陀以外,都为问答方式。如(一)「大分别」(比丘波罗提木叉」,(二)「比丘尼分别」,(三)「等起摄颂」,(八)「伽陀集」,(一六)「等起」,都是以「二部波罗提木叉」为问答对象。「犍度」方面,(一四)「迦絺那衣分解」而外,重视「诤事」,如(九)「诤事分解」,(一二)「小诤」,(一三)「大诤」。(五)「问犍度章」,只是略举罪数而已。说一切有部,也有有关「波罗提木叉」(没有比丘尼的)的问答,及「七法」、「八法」的问答,如「优波离问」、「尼陀那」等。但是就事发问,没有『铜鍱律』那样的,综合而问答各种问题。『铜鍱律』的「附随」,是阿毗达磨论式的。是分别说部中,传入锡兰的学系,重论而又守旧的部派所传的。从著作的形式来说,应与铜鍱部Ta^mras/a^t!i^ya的六论成立的时代相当。「附随」的末了,说到大智慧者提波Di^pa,为弟子们笔录这部附随Pariva^ra(53)。这是从律部传入锡兰以来,持律者所传的问答集,为通达「经分别」与「犍度」的补充读物。

  

  

  注【51-001】『十诵律』卷四八(大正二三‧三四六上──三五二中)。

  注【51-002】『十诵律』卷六一(大正二三‧四五六中──四七0中)。

  注【51-003】『十诵律』卷五七(大正二三‧四二四中)。

  注【51-004】『十诵律』卷五六(大正二三‧四一四上)。 [P450]

  注【51-005】『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一(大正二三‧五六九中)。

  注【51-006】『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五(大正二三‧五九七下)。

  注【51-007】『增壹阿含经』卷一七(大正二‧六三五上)等。『八犍度论』卷一七(大正二六‧八五三下)。

  注【51-008】『长阿含经』卷三(大正一‧一六下)。又卷一二(大正一‧七四中)。

  注【51-009】『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卷一(大正八‧一五0下)。

  注【51-010】『佛说意经』(大正一‧九0一下)。

  注【51-011】『十诵律』卷四八(大正二三‧三五二上)。

  注【51-012】『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卷五(大正二四‧四三四中、四三五上)。

  注【51-013】『十诵律』卷六一(大正二三‧四五八上──中)。

  注【51-014】『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卷六(大正二四‧四三八中)。

  注【51-015】『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卷八(大正二四‧四四六上)。

  注【51-016】『高僧法显传』(大正五一‧八五七中)。

  注【51-017】『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七(大正二三‧六0七上──六一0下)。

  注【51-018】『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一(大正二四‧五二五上)。

  注【51-019】参考拙作『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七三──七八)。

  注【51-020】『十诵律』卷五一(大正二三‧三七三上)。 [P451]

  注【51-021】『四分律』卷六0(大正二二‧一0一四上)。

  注【51-022】『铜鍱律』「附随」(南传五‧二三八──二三九)。

  注【51-023】『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一──三(大正二三‧五六九下──五八二中)。

  注【51-024】『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七(大正二三‧六0五上──六0七上)。

  注【51-025】『大智度论』卷二(大正二五‧六九下)。

  注【51-026】『十诵律』卷五二(大正二三‧三八0上)。

  注【51-027】『十诵律』卷五二(大正二三‧三七九上)。

  注【51-028】『十诵律』卷五二(大正二三‧三八0中──下)。

  注【51-029】『十诵律』卷五二(大正二三‧三八一中)。

  注【51-030】『十诵律』卷五三(大正二三‧三八九中)。

  注【51-031】『十诵律』卷五七(大正二三‧四二三中)。

  注【51-032】本书第四章第三节第一项。

  注【51-033】『摩诃僧祇律』卷二九‧三0(大正二二‧四六四下──四七0下)。

  注【51-034】『十诵律』卷五七(大正二三‧四二三中)。

  注【51-035】『十诵律』卷五七(大正二三‧四二四中)。

  注【51-036】『毗尼母经』卷七(大正二四‧八三九上──中)。 [P452]

  注【51-037】『毗尼母经』卷八(大正二四‧八五0下)。

  注【51-038】『毗尼母经』卷七(大正二四‧八三九上──八四二上)。

  注【51-039】『毗尼母经』卷七‧八(大正二四‧八四三上──八四八上)。

  注【51-040】『毗尼母经』卷七(大正二四‧八四二中)。

  注【51-041】『毗尼母经』卷八(大正二四‧八四八中──八四九下)。

  注【51-042】『摩诃僧祇律』卷二五‧二六(大正二二‧四二九上──四三八中)。

  注【51-043】『十诵律』卷五六(大正二三‧四一二中──下)。

  注【51-044】『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五(大正二三‧五九六上)。

  注【51-045】『毗尼母经』卷二‧三(大正二四‧八一一中──八一三下)。

  注【51-046】『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一(大正二三‧五六五上)。『十诵律』卷五一(大正二三‧三七三下),与之相当,作:「有所犯事,应言白,应言不白?答言:犯应言白」。「白」,是「作」字的讹写。

  注【51-047】『十诵律』卷五一(大正二三‧三七0中)。又卷四九(大正二三‧三五五下)。

  注【51-048】『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一0(大正二四‧四九九上)。

  注【51-049】『十诵律』卷五六(大正二三‧四一一下)。『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五(大正二三‧五九五中──下)。

  注【51-050】『毗尼母经』卷二(大正二三‧八一0下──八一一上)。

  注【51-051】『摩诃僧祇律』卷二四(大正二二‧四二二上──中)。 [P453]

  注【51-052】『铜鍱律』「附随」(南传五‧三八0)。

  注【51-053】『铜鍱律』「附随」(南传五‧三八七)。

  

  

  

  第三节 结论毗尼藏的组织

  三藏之一的「律藏」Vinaya-pit!aka,从现存各部派所传的来说,组织与内容…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六章 比丘尼‧附随‧毗尼藏之组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