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三章 波罗提木叉经▪P12

  ..续本文上一页 │91 86 89 87 87 89 87 87

   与佛等量作衣 │92 89 90 90 90 92 90 90

  

  

  

  在上表中,「十诵诸本」是『十诵戒本』、『十诵律本』、『十诵古本』、『十诵别本』、『十诵梵本』及『鼻奈耶』。「根有诸本」是『根有戒经』、『根有梵本』、『根有藏本』及『翻译名义大集』。这二大类,各本内部也有好几处先后不同,但都不出于同一偈内,所以简化而总为二类。

  

  1.从上表的对照中,首先看出: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本──「十诵诸本」与「根有诸本」,在波逸提的次第中,与饮光部Ka^s/yapi^ya的『解脱戒经』,不但偈与偈完全相同,次第也最为接近。除条文内容不同外(如上项所说),例外的不同,是五八、五九、六0─ ─三条,与六八、六九、七0──三条,互相移动了一下。虽从第六偈移到七偈,而列于偈末三条,地位还是一样。说一切有部本,与『僧祇戒本』、『优波离问经』,这三条的次第是相同的,所以这是『解脱戒经』的移动。饮光部属于分别说部Vibhajyava^din系统,而思想折衷于说一切有部。『戒经』同于说一切有部,难怪传说为说一切有部的支派了(3)。

  

  2.『僧祇戒本』大众部Maha^sa^m!ghika的「戒经」。『优波离问经』,虽为九二波 [P168] 逸提,但与说一切有部的诸「戒经」,次第非常相合,可能为分别说部分离以后的上座部Sthavira 「戒经」原形。试分九偈来考察:『优波离问经』第一偈(一──一一),应为一一事。说一切有部各本,有「同(意)羯磨后悔」戒,没有「回僧物与人」戒;『解脱戒经』有「回僧物与人」戒,却没有「同羯磨后悔」戒:所以都为十事。『僧祇戒本』移「回僧物与人」于第九偈(九一),其余相同,所以也是十事。第二偈(一二──二一),与说一切有部本,『僧祇戒本』,『解脱戒经』──(一一──二0)相同。第三偈(二二──三二)也应为一一事。在这一偈中,说一切有部本,没有「往尼住处教诫」戒(合于「非选而教诫尼」中);『解脱戒经』没有「独与尼屏处坐」戒(合于「独与女人坐」中),所以都为十事。『僧祇戒本』将「独与女人坐」戒,移到第七偈(七0),所以也还是十事。『铜鍱戒本』与『四分戒本』,第三偈也相同,但将「独与女人坐」戒,移到第五偈去。『僧祇戒本』等都是十事,显然是依『优波离问经』为底本,而或减或移,成为不同的诵本。四、五、六──三偈(三三──六二),与『僧祇戒本』、『解脱戒经』,说一切有部各本,可说都是相合的。只是『僧祇戒本』以五偈为六偈,以六偈为五偈,次第颠倒了一下。第七偈(六三──七二)小有出入。『优波离问经』,先出「与贼期行」戒,而后「与女人期行」戒;「与女人期行」,属于下一偈。而『僧祇戒本』、『解脱戒经』,说一切有部诸本,相反的「与女人期行」戒在前,而「与贼期行」戒属于下一偈(『 [P169] 铜鍱戒经』与『五分戒本』,这二条戒的次第,与『优波离问经』相同)。此外,『僧祇戒本』,从前第三偈移来的「独与女人坐」戒,为第七0戒;因而将本偈的「无根僧残谤」戒,移到第九偈去,仍为十事。第八偈(七三──八二)除「与女人期行」戒,列于偈初(不同处如上说)外,一切都相合。第九偈(八三──九二),『僧祇戒本』不同,因为从上面移来的「回僧物与人」戒,及「无根僧残谤」戒,增入第九偈中,所以『僧祇戒本』的九偈,共有一二事。从上来的比对说明,『优波离问经』,显然的更为古老(波逸提部分)!如第一偈与第三偈,都是一一事。而『解脱戒经』及说一切有部本,虽所减略的不同,而同样的略去一戒。『僧祇戒本』没有减略,却各移一戒到后面去。于是『僧祇戒本』等,这二偈都是十事(『铜鍱戒本』的第三偈,也是这样)。如不以『优波离问经』为底本,那末移动或减略,都不可能如此的巧合。又如五、六──两偈,『僧祇戒本』移动了,而『优波离问经』、『解脱戒经』与说一切有部本相合。『优波离问经』九二波逸提为古本;『僧祇戒本』虽同列九二,而已有移动。『解脱戒经』与说一切有部诸本,已减略为九0波逸提。虽有九二与九0的差别,但在次第先后的意义上,这都是维持古传的同一系统。

  

  3.『铜鍱戒本』九二波逸提,『四分戒本』九0波逸提,但在次第先后中,这是属于同一系统的。二本的主要不同,为:『铜鍱戒本』第三偈(二一──三0),『四分戒本』省略「往尼 [P170] 住处教诫」戒,而移第七偈的「与女人期行」戒,来补足第三偈。又移第八偈的「疑恼比丘」戒,来补足第七偈。『铜鍱戒本』第八偈,凡一二事(七一──八二)。『四分戒本』既移去了「疑恼比丘」戒,又省略了「回僧物与人」戒。这样,『四分戒本』的第八偈,除去二事,仍为十事。『铜鍱戒本』与『四分戒本』,在次第先后的整理上,比『优波离问经』、『僧祇戒本』等一大系统,确有长处!如以「掘地」戒及「坏生」戒为次第;「拒劝学」戒、「毁毗尼」戒、「无知毗尼」戒──三戒自为次第,都事义相类,便于记忆。尤其是以「女人共宿」戒,与「与女人说法过限」戒为次第,比起『优波离问经』等,以「与女人共宿」戒,列于「水中戏」戒、「怖比丘」戒的中间,要合理得多!『优波离问经』等,代表较古型的编次;早期的编次。还不免带点杂乱。这一系统,是大众部,分别说部的饮光部,说一切有部所同用的。重律的铜鍱部Ta^mras/a^t!i^ya 、法藏部,更作合理的编次。这虽是稍迟的,但无关于内容的是非。在次第先后上,这是较为完善的。

  

  4.『五分戒本』的次第,出入于『优波离问经』、『僧祇戒本』、『铜鍱戒本』,而又有独立的编次部分。分别说部是重律的学派:『铜鍱戒本』、『五分戒本』、『四分戒本』,于波逸提的次第先后,都是下过一番功力的!

  

  

  注【23-001】平川彰『律藏之研究』(四四三──四七二)。 [P171]

  注【23-002】『铜鍱律』、『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每部都有摄颂。『摩诃僧祇律』波逸提法,也有摄颂。

  注【23-003】『异部宗轮论』(大正四九.一五中)。『岛史』(南传六0.三五)。

  

  

  

  第四节 戒经的集成与分流

  「波罗提木叉经」Pra^timoks!a-su^tra──「戒经」的结集完成,到部派不同诵本的分化,经上面的分别论证,已可从开展的过程中,作进一步的明确的推定。

  

  「戒经」的集成,是与佛的制立「布萨」,「说波罗提木叉」有关。起初,佛为比丘bhiks!u 众制立布萨,是以略说教诫为布萨的;也就是「偈布萨」。后来,出家弟子而有所违犯的,佛随犯而制立学处s/iks!a^pada,传布学习。等到制立的学处多了,布萨制渐发展为大众和合清净,诵说以学处为内容的波罗提木叉。声闻弟子,和合清净,一心诵出这样的波罗提木叉,也就有「波罗提木叉经」的成立。据「五修多罗」或「五綖经」,「五种说波罗提木叉」的古说,推知「波罗提木叉经」的最初集成,是分为五部(经)的:波罗夷法pa^ra^jika^-dharma^h! 、僧伽婆尸沙法sam!gha^vas/es!a^-dharma、波逸提法pa^tayantika^-dharma、波罗提提舍尼法 pratides/ani^ya^-dharma、学法s/aiks!a-dharma。学法是僧伽的威仪部分,早已形成一定的威仪法式,为比丘众应学的一部分。学处的制立,还在进行中。最初集成的「戒经」,共有多少条 [P172] 款,是无法确定的。但分为五部;戒分五篇,永为律家的定论(与律有关的法数,也都是以「五」为数的)。

  

  一项古老的传说,受到近代学界注意的,是「一百五十余学处」说。如『瑜伽师地论』卷八五(大正三0.七七二下)说:

  

   「别解脱契经者,谓于是中,依五犯聚及出五犯聚,说过一百五十学处,为令自爱诸善男子精勤修学」。

  

  这一古说,也见于『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如卷四六(大正二七.二三八上)说:

  

   「佛栗氏子。如来在世,于佛法出家,是时已制过二百五十学处,于半月夜,说别解脱经」。

  

  『大正藏』依『丽藏』本,作「过二百五十学处」;然宋、元、明本,都作「过百五十学处」(1),与同为玄奘所译的『瑜伽师地论』相合。与佛栗子Vr!jiputra有关的经文,见于『增支部』「三集」,作「百五十余学处」(2)。另外还有说到「百五十余学处」的三则经文(3)。与『增支部』经说相当的汉译,是『杂阿含经』,但作「过二百五十戒」(4)。『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属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瑜伽师地论』所说,是五分中的「摄事分」,是声闻经律的「摩呾理迦」ma^tr!ka^。所依的契经,与说一切有部所传的『杂阿含经』相同(5)。所 [P173] 依的『别解脱经』,也应属说一切有部。汉译『杂阿含经』,是说一切有部的诵本,应与『瑜伽师地论』说一样,同为「过百五十戒」。而现存经本作「过二百五十戒」,可断为依熟习的「二百五十戒」说而改定的。

  

  南北共传的,「百五十余学处」的『别解脱经』──「戒经」,为古代某一时期的历史事实,是不容怀疑的…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三章 波罗提木叉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