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雨集第二册 中编「大乘佛法」第六章 念佛(及菩萨)三昧▪P7

  ..续本文上一页的,昼夜六时的经常修持,而在念佛与菩萨的观想中,是不断的为修行而忏悔。修持中的不断忏悔,是与罪业观有关的,如『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说:「诸佛世尊……常在世间,色中上色,我有何罪而不得见」(13)?『宝积经』的『发胜志乐会』说:「今为业障之所缠覆,于诸善法不能修行」(14)。『善住意天子会』说:禅定中,「自见往昔所行恶业,… …深生忧悔,常不离心,于其深法不能证入」(15)。『谤佛经』说:「求陀罗尼而不能得,何以故?以彼往世恶业障故」(16)。这样,众生之所以不能见佛,不能得陀罗尼,不能修行,不能证入,一切都是过去生中的罪业在障碍了。也就因为这样,在念佛、念菩萨的观行过程中,不断的忏悔,才能不断的向上进修,如『观佛三昧海经』,『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叙说得最为明白。『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也就扼要的说:「净除业障、报障、烦恼障,速得除灭,于现在身修诸三昧,念念之中见佛色身,终不忘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随意往 [P289] 生他方净土」(17)。『观虚空藏菩萨经』,就是以念佛忏悔为主的观行。早期传出的大乘经,如『小品般若』,二十四愿本的『阿弥陀经』,『阿!B粊佛国经』等,还没有重视过去生罪业的忏悔。『金刚般若经』已说持经而「先世罪业则为消灭」(18);『观无量寿佛经』就一再说到:消除多少劫生死之罪,必定当生极乐世界(19)。念佛、念法(持经)、念僧(菩萨),与「三品法门」的忏悔相关联而发展起来。念佛主要是观想念佛,忏悔也就是古德所说的「取相忏」。『法华经』「法师功德品」,说六根清净功德,是由于「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没有说忏悔。依『法华经』而有的『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说六根忏悔法,得六根清净。所说的忏悔,是念法的忏悔,如说:「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行忏悔法:诵大乘经,读大乘经,思大乘义,念大乘事,恭敬供养持大乘者,视一切人犹如佛想」;「若有忏悔恶不善业,但当读诵大乘经典」(20)。所以忏悔六根,是:「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21),也就是古德所说的「实相忏」。 [P290]

  

  念佛(菩萨)见佛,称为念佛三昧。依『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中(大正四五‧ 一三四中)说:

  

   「见佛三昧有三种:一者,菩萨或得天眼、天耳,或飞到十方佛所,见佛、难问,断诸疑网。二者,虽无神通,常修念阿弥陀等现在诸佛,心住一处,即得见佛,请问所疑。三者,学习念佛,或以[已]离欲,或未离欲,或见佛像,或见生身,或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是三种定,皆名念佛三昧」。

  

  三类见佛人中,一、是依禅得五通pan~ca^bhijn~a^的。二、是常修念佛,没有神通而能见佛,这应该是离欲得定的。三、初学念佛,或已离欲,或没有离欲,也能见佛。三类都名为「念佛三昧」,而浅深大有差别。依此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所说:「云何不失无上菩提之心?云何复当不断烦恼,不离五欲(即「离欲」),得净诸根,灭除诸罪,父母所生清净常眼,不断五欲而能得见诸障外事?……此观功德,除诸障碍,见上妙色,不入三昧,但诵持故,专心修习,心 [P291] 心相次,不离大乘,一日至三七日,得见普贤……」(22)。不入三昧,专心修习,心心相次,这是定前的「一心不乱」的境界;这就能见佛、菩萨,当然这是低层次的。一心诵持到心不散乱,如隋智顗的「诵至药王品,心缘苦行,至是真精进句,……见共(慧)思师,处灵鹫山七宝净土,听佛说法」(23)。『法华经』所说的六根清净,是受持、读、诵等「法师」的功德。父母所生的眼耳,能见闻障(如铁围山等障)外的佛与净土,与智顗所得的境地相当。『般舟三昧经』说:「闻西方阿弥陀佛剎,当念彼方佛,不得缺戒。一心念,若一昼夜,若七日七夜,过七日以后,见阿弥陀佛。于觉(醒时)不见,于梦中见之」。这也是「不持天眼彻视,不持天耳彻听」的(24)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所说:「普贤菩萨复更现前,行住坐卧不离其侧,乃至梦中常为说法」(25),那是深一层次了。

  

  

  注【23-001】『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大正一二‧三四0下──三四六中)。

  注【23-002】『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大正一二‧三四一中)。 [P292]

  注【23-00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大正一二‧三四三上、中、三四六上)。

  注【23-004】『妙法莲华经』卷七(大正九‧六一上──下)。

  注【23-005】『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大正九‧三八九下──三九四中)。

  注【23-006】『思惟要略法』(大正一五‧二九九下──三00下)。

  注【23-007】『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大正二0‧六六0下──六六六上)。

  注【23-008】『虚空藏菩萨经』(大正一三‧六五一下──六五六上)。

  注【23-009】『观虚空藏菩萨经』(大正一三‧六七七中──六七八上)。

  注【23-010】『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大正一四‧四一八中──四二0下)。

  注【23-011】『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大正一四‧四八0中──四八一中)。

  注【23-012】『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大正九‧三九二下)。

  注【23-013】『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大正九‧三九0下)。

  注【23-014】『大宝积经』(二五)『发胜志乐会』(大正一一‧五一九下)。

  注【23-015】『大宝积经』(三六)『善住意天子会』(大正一一‧五九0中)。

  注【23-016】『谤佛经』(大正一七‧八七六下)。

  注【23-017】『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大正二0‧六六一中)。

  注【23-018】『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八‧七五0下)。

  注【23-019】『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大正一二‧三四三上)等。 [P293]

  注【23-020】『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大正九‧三九0中、三九三上)。

  注【23-021】『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大正九‧三九三中)。

  注【23-022】『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大正九‧三八九下)。

  注【23-023】『续高僧传』卷一七(大正五0‧五六四中)。

  注【23-024】『般舟三昧经』卷上(大正一三‧九0五上)。

  注【23-025】『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大正九‧三九0下)。 [P294]

  

《华雨集第二册 中编「大乘佛法」第六章 念佛(及菩萨)三昧》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