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雨集第一册 下编 坛经附录▪P2

  ..续本文上一页-025】「入」,「原本」作「者」,今改。

  

  

  

  三──

  一

  时有一僧,名智常,来曹(1)溪山,礼拜和尚,问(2)四乘法义。智常问[卍]和尚曰:佛说三乘,又言最上乘,弟子不解,望为教(3)示!慧能大师曰:汝自身心见,莫着外法相。元无四乘法,人心(4)量四等,法有四乘。见闻读诵是小乘;悟解义是中乘;依(5)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行(6) 俱备,一切无离,但离法相,住(7)无所得(8),是最上乘。乘是(9)行义,不在口诤。汝须自修,莫问吾(10)也。

  

  

  注【21-001】「曹」,「原本」作「漕」,今改。

  注【21-002】「问」,「原本」作「闻」,依「明本」改。

  注【21-003】「教」,「原本」作「敬」,依「明本」改。

  注【21-004】「量」上,「原本」有「不」字,今删。

  注【21-005】「依」,「原本」作「衣」,依「明本」改。

  注【21-006】「行」,「原本」作「幸」,今改。 [P469]

  注【21-007】「住」,「原本」作「作」,今改。

  注【21-008】「得」,「原本」作「德」,依「明本」改。

  注【21-009】「是」下,「原本」衍「最上」二字,依「明本」删。

  注【21-010】「吾」,「原本」作「悟」,依「明本」改。

  

  

  

  四──

  一

  又有一僧名神会,南阳人也。至曹(1)溪山礼拜,问言:和尚坐 (2)禅,见亦不见?大师起,把杖(3)打神会三下,却问神会:吾打汝痛不痛?神会答言:亦痛亦不痛。

  

  

  

  二

  六祖言曰:吾亦见亦不见。神会又问大师:何以亦见亦不见?大师言:吾亦见,常见自过患,故云亦见。亦不见者,不见天地人过患,所以亦不见(4) 也。汝亦痛亦不痛如何?神会答曰:若不痛即同无情木石;若痛即同凡夫(5) ,即起于恨〔附〕。

  

  

  

  三

  大师言:神会!向前见不见是两边,痛不痛(6)是生灭。汝自性且不 见,敢来弄人!礼拜,礼拜,更不言。 [P470]

  

  四

  大师言:汝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7)心悟自见,依法修行。汝自迷(8)不见自心,却来问慧能见否!吾不自知,代汝迷不得;汝若自见,代不(9)得吾迷。何不自修,问吾见否!神会作礼,便为门人,不离曹[卍]溪山中,常在左右。

  

  

  注【22-001】「曹」,「原本」作「漕」,今改。

  注【22-002】「坐」,「原本」作「座」,依「明本」改。

  注【22-003】「杖」,「原本」缺,依「明本」补。

  注【22-004】「亦不见」,「原本」作「亦见亦不」,依「明本」改正。

  注【22-005】「夫」,「原本」缺,依「明本」补。

  注【22-006】「不痛」,「原本」脱落,依「明本」补。

  注【22-007】「汝」,「原本」作「以」,依「明本」改。

  注【22-008】「迷」,「原本」作「名」,依「明本」改。

  注【22-009】「不」,「原本」缺,依「明本」补。

  

  

  

  五──

  一

  大师遂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智常、志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神会。大师言:汝等拾弟子近前,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汝各 [P471] 为一方头。

  

  

  

  二

  吾教汝说法,不失本宗。举三(1)科法门,动用(2)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于性相,若有人问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3),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

  

  

  

  三

  三科法门者,阴(4)、界、入。阴[卍]是五阴[卍];界是(5)十八界;入(6) 是十二入。何名五阴[卍]?色阴[卍]、受阴[卍]、想(7)阴[卍]、行阴[卍]、识阴[卍]是。何名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何名十二入?外六尘,中六门。何名六尘?色、声、香、味、触(8)、法是。何名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法性起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门;六尘。自性含万法,名为含藏识;思量即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9)六尘,是三六十八。由自性邪,起十八邪含;自性正,起(10)十八正含。恶用即众生,善用即佛。

  

  

  

  四

  用由(11)何等?由[卍]自性起有(12)对,外境无情对有五: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暗与明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语言与法相对(13) 有十二对: [P472] 有为无为对(14),有色无色对,有相无相对,有漏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 (15)对,清与浊对,凡与圣(16)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大与小小(17) 对,长与短对(18),高与下对。自性(19)起用对有十九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戒与非对,直与曲(20)对,实与虚对,崄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慈与毒对,悲与害对(21),喜与瞋(22)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常与无常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体与用对。性与相有十九(23)对,言语与法相有十二对,外境无情有(24)五对,(25) 都合成三十六对法也。

  

  

  

  五

  此三十六对法,解用通一切经,出入即离两边。如何自性起用三十六对?共人言语,出外于相(26)离相,入内于空离空。着空即惟长无明(27),着相惟邪见谤法。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28)不合言语,言语即是文字。自性上说空,正是(29)语言。本性不空,迷人(30)自惑语言际(31)故。暗不自暗,以明[卍]故暗,以明变暗,以暗现明,来去相因,三十六对亦复如是 [P473] 。

  

  

  

  六

  大师言:十弟子!已后传法,递(32)相教授一卷『坛(33) 经』,不失本宗。不禀受『坛经』,非我宗旨。如今得了,递[卍]代流行。得遇『坛经』者,如见吾亲授。拾僧得教授已,写为『坛经』,递[卍]代流行,得者必当见性〔传〕。

  

  

  注【23-001】「三」,「原本」脱落,依「明本」补。

  注【23-002】「用」,「原本」缺,依「明本」补。

  注【23-003】「对法」,「原本」作「法对」,依「明本」改正。

  注【23-004】「阴」,「原本」作「荫」,依「明本」改。

  注【23-005】「是」,「原本」缺,今补。

  注【23-006】「入」,「原本」缺,今补。

  注【23-007】「想」,「原本」作「相」,依「明本」改。

  注【23-008】「味触」,「原本」作「未独」,依「明本」改。

  注【23-009】「见」,「原本」缺,依「明本」改。

  注【23-010】「正起」,「原本」缺,依「明本」补。 [P474]

  注【23-011】「由」,「原本」作「油」,依「明本」改。

  注【23-012】「有」,「原本」缺,依「明本」补。

  注【23-013】「语言与法相对」,「原本」作「语与言对,法与相对」,依「明本」改正。

  注【23-014】「对」,「原本」缺,今补。

  注【23-015】「静」,「原本」作「净」,依「明本」改。

  注【23-016】「圣」,「原本」作「性」,依「明本」改。

  注【23-017】「小小」,「原本」作「少少」,依「明本」改。

  注【23-018】「长与短对」,「明本」在第三类。今本共十三对,与「十二对」说不合。疑古本无此长短一对。

  注【23-019】「性」下,「原本」有「居」字,依「明本」删。

  注【23-020】「曲」,「原本」作「典」,依「明本」改。

  注【23-021】「慈与毒对,悲与害对」,「原本」作「慈与空对」,「空」,即「害」字之误,今改。

  注【23-022】「瞋」,「原本」作「须」,依「明本」改。

  注【23-023】「十九」,「原本」作「清无亲」,义不可通,依上分类改。

  注【23-024】「外境无情有」,「原本」作「内外境无情有无」,今删改。 [P475]

  注【23-025】「五对」下,「原本」有「三身有三对」一句,文义不合,今删。

  注【23-026】「相」,「原本」缺,今补。

  注【23-027】「明」,「原本」作「名」,依「明本」改。

  注【23-028】「人」,「原本」作「大」,依「明本」改。

  注【23-029】「是」,「原本」缺,今补。

  注【23-030】「人」,「原本」缺,今补。

  注【23-031】「际」,「原本」作「除」,今改。

  注【23-032】「递」,「原本」作「迎」,今改。

  注【23-033】「坛」,「原本」作「檀」,今改。

  

  

  

  六──

  一

  大师先天二年八月三日灭度,七月八日唤门人告别。大师先(1) 天元(2)年,于新(3)州国恩寺造塔,至先天二年七月告别。

  

  

  

  二

  大师言:汝众近前!吾(4)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问,为汝 (5) 破疑,当令迷者尽使与安乐。吾若去后,无人教汝(6)。法海等众僧闻已,涕泪悲泣。

  

  

  

  三

  惟有神会不动,亦不悲泣。六祖言:神会小僧,却得善不善(7)等 [P476] ,毁誉不动!余(8)者不得。数年山中更修何道…

《华雨集第一册 下编 坛经附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