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雨集第一册 下编 坛经附录

  下编 坛经附录

  

  一──

  

  一

  大师往曹(1)溪山,韶、广二州行化,四十余年。若论门人,僧之与俗,三五千人说不尽。

  

  

  

  二

  若论宗旨(2),传授『坛经』,以此为依(3)约;若不得『坛经』,即无禀受。须知法处、年月日、姓(4)名,递(5)相付嘱。无『坛经』禀承,非南宗弟(6)子也。未得禀承者,虽说顿教法,未知根本,终 (7)不免诤。但得法者,只劝修行。诤是胜负之心,与道违背〔传〕。

  

  

  

  三

  世人尽传南宗能,北宗(8)秀,未知根本事由。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 (9)阳县玉泉寺,住持(10)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卍]溪山住。法即一宗,人有南北(11),因此便立南北。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渐顿,人有利钝,故名渐顿。 [P461]

  

  四

  神秀师常见人说,慧能法疾直指(12)路。秀师遂唤(13)门人僧志诚曰:汝聪明多智!汝与吾至曹[卍]溪山,到慧能所礼拜。但听,莫言我使汝来!所听意旨,记起却来与吾说,看慧能见解与吾谁疾迟!汝第(14)一早来,勿令吾怪!

  五

  志诚奉使欢喜,遂半月中间,即至曹[卍]溪山。见慧能和尚,礼拜入即听,不言来处。志诚(15)闻法,言下便悟,即契本心。起立即礼拜,白(16)言:和尚!弟子从玉泉寺来。秀师处不得(17)契悟,闻和尚说,便契本心。和尚慈悲,愿当教(18)示!

  

  六

  慧能大师曰:汝从彼(19)来,应是细(20)作。志诚曰:未说时即是,说了即不(21)是。六祖言:烦恼即是菩提,亦复如是〔附〕。

  

  

  

  七

  大师谓志诚曰:吾闻汝(22)禅师教人,唯传戒定慧;汝[卍]和尚教人戒定慧如何,当为吾说!志诚[卍]曰:秀和尚言戒定慧,诸恶不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此即名为戒定慧。彼作如是说,不知和尚所见如何? [P462]

  

  八

  慧能和尚答曰:此说不可思议,慧能所见有别。志诚[卍]问:何以别?慧能答曰:见有迟疾。志诚[卍]请和尚说所见戒定慧〔附〕。

  

  

  

  九

  大师言:汝(23)听吾(24)说,看吾[卍]所见处。心地无非(25),自性(26)是(27)戒;心地无乱,自性[卍]是(28)定;心地无痴,自性[卍]是慧。

  

  

  

  一0

  能大师言:汝戒定慧,劝小根之(29)人;吾戒定慧,劝上根(30) 人。得悟自性(31),亦不立戒定慧。志诚[卍]言:请大师说不立如何?大师言:自性[卍]无非、无乱、无痴,念念般若观照,当离法相,有何可立?自性[卍]顿修,立有渐次,所(32)以不立。志诚礼拜,便不离曹[卍]溪山,即为门人,不离大师左右。

  

  

  注【19-001】「曹」,「原本」作「漕」,依「明本」改。

  注【19-002】「旨」,「原本」作「指」,今改。

  注【19-003】「依」,「原本」作「衣」,今改。

  注【19-004】「姓」,「原本」作「性」,今改。

  注【19-005】「递」,「原本」作「遍」,今改。 [P463]

  注【19-006】「弟」,「原本」作「定」,今改。

  注【19-007】「终」,「原本」作「修」,今改。

  注【19-008】「北宗」,「原本」作「比」,今改补。

  注【19-009】「当」,「原本」作「堂」,今改。

  注【19-010】「持」,「原本」作「时」,今改。

  注【19-011】「北」,「原本」作「比」,依「明本」改。

  注【19-012】「指」,「原本」作「旨」,今改。

  注【19-013】「唤」,「原本」作「换」,今改。

  注【19-014】「第」,「原本」作「弟」,今改。

  注【19-015】「诚」,「原本」作「城」,依「明本」改。

  注【19-016】「白」,「原本」作「自」,今改。

  注【19-017】「得」,「原本」作「德」,今改。

  注【19-018】「教」,「原本」作「散」,依「明本」改。

  注【19-019】「彼」,「原本」作「被」,今改。

  注【19-020】「细」,「原本」作「綢」,依「明本」改。

  注【19-021】「了即不」,「原本」作「乃了即」,今改。「明本」作「了不」。

  注【19-022】「汝」,「原本」作「与」,依「明本」改。 [P464]

  注【19-023】「汝」上,「原本」有「如」字,今删。

  注【19-024】「吾」,「原本」作「悟」,依「明本」改。

  注【19-025】「非」上,「原本」有「疑」字,依「明本」删。

  注【19-026】「性」,「原本」作「姓」,依「明本」改。

  注【19-027】「是」,「原本」缺,今补。

  注【19-028】「自性是」,「原本」作「是自性」,今依上下文改正。

  注【19-029】「之」,「原本」作「诸」,今改。

  注【19-030】「根」,「原本」缺,今补。

  注【19-031】「悟自性」,「原本」作「吾自」,依「明本」改补。

  注【19-032】「次所」,「原本」作「此契」,依「明本」改。

  

  

  

  二──

  一

  又有一僧,名法达,常诵『法华经』七年,心迷不知正法之处。经上有疑,大师智慧广大,愿为除(1)疑!大师言: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上无疑(2),汝心自邪而求正法。吾心正定,即是持经。吾一生已来,不识文字,汝将『法华经』,对吾读一遍,吾闻即知(3)。法达取经到,对大师读一遍。 [P465]

  

  二

  六祖闻(4)已,即识佛意。便与(5)法达说『法华经』。六祖言:法达!『法华经』无多语,七卷经尽是譬喻因(6)缘。如来广说三乘,只为世人根钝。经文分(7)明,无有余乘,唯一佛乘〔附〕。

  

  

  

  三

  大师言(8):法达!汝听一佛乘,莫求二佛乘,迷却汝性(9) 。经中何处是一佛乘?汝与说经云:诸佛世尊,唯以(10)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已上十六字(11)是正法]法,如何解?此法如何修?汝听吾说。

  

  

  

  四

  人心不思,本源空寂,离却邪见,即一大事(12)因缘。内外不迷,即离两边。外迷着(13)相,内迷着空;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不(14)迷。悟(15)此法,一念心开,出现于世。心开何物?开佛知见。佛犹如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开示悟入上一处入,即觉知见,见自本性,即得出世。

  

  

  

  五

  大师言:法达!吾(16)常愿一切世人心地,常自开佛知见,莫开众生知见。世人心愚迷造恶,自开众生知见;世人心正,起智慧观照,自开佛知(17) [P466] 见。莫开众生知[卍]见,开佛知[卍]见即出世。大师言:法达!此是『法华(18) 经』一乘法,向下分三,为迷(19)人故;汝但依(20)一佛乘。

  

  

  

  六

  大师言:法达!心行转『法华』,不行『法华』转。心正转『法华』,心邪(21)『法华』转。开佛知[卍]见转『法华』,开众生知[卍]见被『法华』转。大师言:努力依法修行,即是转经。

  

  

  

  七

  法达一闻,言下大悟,涕泪悲泣白(22)言:和尚!实未曾(23)转『法华』,七年被『法华』转;已后转『法华』,念念修行佛行。大师言:即佛行是佛。其时听者(24),无不悟入(25)。

  

  

  注【20-001】「除」,「原本」作「时」,今改。

  注【20-002】「疑」,「原本」作「痴」,依「明本」改。

  注【20-003】「闻即知」,「原本」作「问即之」,今改。

  注【20-004】「闻」,「原本」作「问」,今改。

  注【20-005】「与」,「原本」作「汝」,今改。

  注【20-006】「因」,「原本」作「内」,依「明本」改。 [P467]

  注【20-007】「文分」,「原本」作「闻公」,今改。

  注【20-008】「言」,「原本」脱落,今补。

  注【20-009】「性」,「原本」作「圣」,今改。

  注【20-010】「以」,「原本」作「汝」,依『法华经』改。

  注【20-011】「字」,「原本」作「家」,今改。

  注【20-012】「事」,「原本」作「是」,今改。

  注【20-013】「着」,「原本」作「看」,依「明本」改。

  注【20-014】「不」下,「原本」有「空」字,今删。

  注【20-015】「悟」,「原本」作「吾」,今改。

  注【20-016】「吾」,「原本」作「悟」,今改。

  注【20-017】「知」,「原本」作「智」,依「明本」改。

  注【20-018】「华」,「原本」作「达」,今改。

  注【20-019】「迷」,「原本」作「名」,今改。

  注【20-020】「依」,「原本」作「于」,今改。

  注【20-021】「邪」,「原本」作「耶」,今改。

  注【20-022】「白」,「原本」作「自」,今改。

  注【20-023】「曾」,「原本」作「僧」,依「明本」改。 [P468]

  注【20-024】「者」,「原本」作「入」,今改。

  注【20…

《华雨集第一册 下编 坛经附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