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九▪P2

  ..续本文上一页面所说的“见精”,当下明朗了,深知它是不属于生灭变动的,是本来如此的,是天然本具的,是超越因缘的,也是没有生死轮回的,等等。这时,在大圆满当中,就叫做“见到赤裸的觉性”,在禅宗,就叫做最初的“破本参”。从此,您对于佛法,对于解脱生死轮回,具备了坚定不移的信心。

  ——嘿嘿,找到要害啦。

  不过,就到这儿,事儿可没完,您的修行,可以正式开始了。因为,您会发现,虽然已经碰过面,但是,您并不是随时都能够明了它,在生活当中呢,哎,一旦陷入了分别烦恼的时候,一旦事情复杂的时候,嘿嘿,您哪,就把它给忘了。

  ——所以说,“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觉悟自性的不生不灭,一刹那间就可以做到;不过,嘿嘿,要想常觉不昧,任运自在,那就需要慢慢学习和修行啦。哎,通过学习经论,来反复印证,并且升华自己的见地;通过历境炼心,来消融种种分别执着的习惯性——也就是各种习气。

  久而久之,您的出离心和慈悲心,会油然而内发,心对于境界的沾染牵挂,会越来越淡薄,所以,内心,也就越来越自在轻安了。然后,您可以选择独自深入静修,求证法身;或者随缘与他人相处,随缘消融宿世业力,随缘宣讲佛法,自他两利,等等。

  

  对于如何才能够认识本来心,提问的人继续发问:

   问曰:“心既见在,何故不见?”

  

  他问道:“既然您说,本来心常常显现,就在当前,可为什么,大家都看不见呢?”

  

  ——哎,问题本身很清楚,咱看看祖师,如何善巧地开导咱大家,引导咱见到本心吧:

  

  师曰:“汝曾作梦否?”

  

  为了方便进行引导,达摩大师反问道:“你是否曾经做过梦呢?”

  

  答:“曾作梦。”

  

  提问的人回答说:“曾经做过梦。”

  

  ——咱大家也一样,谁都做过梦。那么,梦和咱自己有啥关系呢:

  

  问曰:“汝作梦之时,是汝本身否?”

  

  祖师接着问道:“你做梦的时候,是你自己本身吗?”

  

  答:“是本身。” 

  

  提问的人回答说:“是我自己本身。”

  

  ——毫无疑问,是咱自己在做梦,不可能是别人。那么,其中所隐含的问题是:当咱自己正在做梦的时候,咱的本来心,在哪里呢?它在干啥呢?

  ——嘿嘿,或许,正在梦里面数钱呢吧。

  哎,其实,所谓的梦,就是咱大家睡眠当中,那个独立意识之活动内容,佛教当中,把它叫做“独头意识”,还属于第六意识,不过,比平常要深细一些。而且,与外界,相对于醒的时候来说,比较隔绝,几乎是独立在活动,因为,前五识比较内敛的缘故。一般的禅定当中,入定了以后,前五识内收,那时的意识,也与此类似,也叫做“独头意识”。禅定当中的境界呢,也是由“独头意识”变现的。

  在“独头意识”里面,毫无疑问,也同时包含着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八识阿赖耶识,以及暂时不太发生作用的前五识。哎,八识心,在这里,乃至于在平时,都是不可分割的,一体的。为啥呢?嘿嘿,因为呀,咱每个人只有一个心,没有两个,要不然,岂不是要打架了嘛。

  就在咱这一个心当中,具备了八种不同类型的功用,所以,方便地划分出了八识。而这八识共同的源头呢?就是咱的本来心。问题是,源头往往是无形无相的,难以表征的,无法独立于它的种种作用之外啊。

  就好比呀,水是波浪的源头,波浪是水的作用。可是,当所有的水都波浪起伏的时候,都在动荡的时候,咋可能还有波浪之外的水呢。此时,咱可千万不要被波浪的样子所蒙蔽,而是要透过它的波澜起伏,认出,嘿嘿,它就是本来无形的水呀。

  因此,八识心之外,不可能还另外有一个本来心;本来心之外呢?嘿嘿,也不可能凭空产生八识的作用啊。

  ——所以呢,咱这就清楚了,就在咱做梦的时候,梦中的一切境界,一切感受,等等,无非是本来心的种种作用。此时,不可能在梦境之外,另外找到一个本来心啊。

  

  生活当中呢?也是如此,所以,达摩大师继续追问:

  

  又问:“汝言语、施为、运动,与汝别、不别?”

  

  大师又继续深入引导,问道:“那么,你说话,你做各种事情,或者各种运动的时候,与你自己本身有区别,还是没区别呢?”

  

  ——哎,行住坐卧,说话办事,显然,都是咱自己本身的作为,都体现了咱本身,也都体现了咱的本来心呀。因此,提问的人回答:

  

  答曰:“不别。”

  

  提问的人回答说:“没有区别”。

  

  ——既然行住坐卧,言谈举止,都与咱本身没啥区别,所以,达摩大师如此开示大家,帮助咱观察本来心:

  

  师曰:“既若不别,即此身是汝本法身;即此法身是汝本心。此心从无始旷大劫来,与如今不别。未曾有生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好不恶,不来不去。”

  

  大师说道:“既然行住坐卧,与你本身没有区别,那么,这个行住坐卧的色身,也就是你的本来法身;这个本来法身,也就是你的本来心啊。”

  “这个本来心,从无始以来,从无量劫以来,与如今的当下之心,没有区别。”

  “它不曾有生死,过去不曾产生,未来也不会消灭;在圣贤位,它不会增加,在凡夫地,它也不会减少;它不会被烦恼所染污,也不会因为烦恼消失而变得清净;它不属于好、坏、善、恶;它不会有来、去的变动。”

  

  哎,达摩大师给咱大家直指人心,乃至于,无比透彻地告诉大家,既然一切作为,都是咱自己本身,那么,包括色身在内的一切,理应都是咱的法身呀。哎,大而无其外,才叫做如来法性身,简称法身也。正因为如此,法身如来名为毗卢遮那,翻译为遍一切处。

  乃至于,经云:“三世诸如来,同共一法身”,嘿嘿,到此方知,一切众生,也就是一切未来佛,本来是同体无二的,只因为分别执着,而妄分你我呀。

  达摩大师直指咱的虚假色身,就是法身;不过,咱要知道,法身,可不仅仅是这么一个区区色身呀。哎,乃至于宇宙山河,一切众生,无所不包,无处不是,那才是咱与十方如来,共有不二的法身。

  因此,咱大家必须要透过色身的生灭相,明了其不生灭性,那,才是咱大家的本来法身,才是咱大家的本来心呀。

  ——它到底在哪里呢?

  ——嘿嘿,您把这个问题返回来观察,看看问这个问题的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到底在哪里?

  ——这就叫做“参”,也叫做“观心”,等等。

  ——像这样反观,只要功夫下进去,天长地久,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咱的内心深处,逐渐地风平浪静了,咱的心不再攀缘外面的境界了,于是,咱的本来心,自观自明了,朗然独照了,无处不在了,全世界最了不起的那个妙能力,无法被破坏的妙心,人人本有的法身,就那样不离万物而生动地“浮现”了。

  虽说“浮现”了,它却没有啥形相,也不属于某种定义和概念。它不是真理,也不是邪见;但是,它可以发现一切真理,也可以包容任何邪见。它,是全能的:能做好人,也能做坏蛋;能成佛,也能成魔;能变化为天堂,也能扭曲成地狱,等等。它,又是全空的:其中没有任何绝对的属性和内容,所以,达摩大师继续说,咱这个本来心当中:

  

  “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无圣无凡。亦无佛,亦无众生;亦无修证,亦无因果;亦无筋力,亦无相貌。”

  

  “这个本来心当中,也没有啥是与非,也没有啥男女相,也没有啥僧、俗、老、少,也没有啥圣人和凡夫。”

  “其中,也没有佛,也没有众生;也没有修行与证果,也没有因缘与果报;也没有筋骨和气力,也没有任何相貌。”

  

  ——显然,虽说达摩大师直指咱的色身就是法身,法身就是本来心,不过,大师并不是指咱的那个色相,而是呢?指的是咱色身当中,所蕴含的那个妙能力,或者说妙性啊。哎,这个妙能力,或者说妙性,与咱的色身是不二的,无法分割的,圆融一体的。

  这就好比呢,有人告诉咱:波就是水,咱马上就会明白,确实如此啊。不过,假如有人因此而把波纹就当做了水的话,嘿嘿,那就是典型的无明错认了,一切众生就是如此。因为,所谓的波纹,只是某种形状和样子而已,哎,咱在纸上面也可以画出波纹的样子,难道,它也是水吗?

  ——在这里,波,比喻咱的色身;水,比喻咱的法身,也叫做本来心;而波纹呢?则比喻咱的色相,也就是咱色身的样子呀。

  ——各位兄弟姐妹,请问,您能够做到,在看到波的同时,不会被波纹的样子所迷惑,而当下认出,它就是本来无形的水吗?再进一步,您真地能够体会出所谓的水,是超越波纹,是超越样子的吗?而同时,水又可以随缘地显现出水波的样子,它的本质,却从来就不会被波纹所破坏,因此,水,是如如不动的,是没有起伏的,您能够如此详实地观察明朗吗?

  如果您真能够做到的话,那么,嘿嘿,同样,您也完全可以做到,在看到自己和别人,或者看到万事万物的时候,不会再被其外相所迷惑,而当下认出,它们就是咱本来无形的法身。而法身,或者说咱的本来心,是超越这些外相的;同时,一切外相,都是法身的妙显现;而无论如何地显现,法身,从来就不曾被破坏,它是如如不动的,是没有因果的,犹如,水,是没有起伏的一样啊。

  哎,这里非常微妙,请大家仔细地观察理解,要是把这个法义搞明白了,您就可以随时用智慧,近似地观察到法身了,那么,见性也就不远了。实际上,在咱大家没有亲见法身之前,要理解它,是非常困难的;可是,如果连理解都做不到的话,嘿嘿,咱凭啥能够见到法身呢。

  

  因为法身,或者说本来心,不具有形象,所以,假借色身为形象;当然,它也可以假借山河大地为形象,假借虚空为形象,等等。因此呀,达摩大师继续给咱解说本来心的情形:

  

  “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山河石壁,不能为碍,出没往来,自在神通。透五蕴山,渡生死河,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

  

  “这个本来心,就犹如虚空一般,它没有形相,无处不在,想抓抓不到,想丢丢不开。”

  “即使是山河大地,或者是石壁山岩,也没有办法阻碍它;它可以自由地出没往来,自在而通畅地神游于其中。”

  “它能够穿透色、受、想、行、识,五蕴的大山,也能够平安度过生死轮回的大河;一切所谓的生死业力,都没有办法拘束这个本来心,没有办法限制这个本来法身啊。”

  

  哎,达摩大师说得很清楚,咱的本来心没啥相貌,它“犹如虚空”,但是,就在咱行住坐卧当中,咱的色身正是本来心的显现,或者说法身的显现,因此呢?咱大家不应当舍弃色身,而另外去找一个本来心;那样,也是不可能找到的。哎,这就叫做“取不得,舍不得”呀。

  至于“山河石壁,不能为碍,出没往来,自在神通”,嘿嘿,咱大家的色身,目前,可没这本事呀!但是呢?咱色身内在的那个妙能力,哎,就有这本事。不信,您看:山要是把咱给挡住了,咱可以运用身体,翻过去;墙壁要是把咱给挡住了,咱可以驱使身体,绕过去。再者说,墙壁只能够挡住咱的视线,它却挡不住咱的听觉,哎,“隔墙有耳”嘛。所以说“山河石壁,不能为碍”。因为,它们只是阻碍了咱的色身,却无法阻碍咱的本来心啊。

  同样,这些东西,比如说监狱等等,纵然可以关得住咱的色身,却无法关得住咱的本来心。哎,古代早有先例,“身在曹营心在汉”嘛。乃至于,就算咱大家,离家千万里,忽然想家了,哎,您静下心来一坐,心里面呢,父母慈祥的音容笑貌,嘿嘿,自然就浮现出来了。所以说呀,虽然咱现在还没有五眼六通,但是,咱的本来心,照样是“出没往来,自在神通”,根本就不会被外境所困住呀。

  再进一步,明心见性的菩萨们,可以做到,犹如《圆觉经》当中所说的:“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簧,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等等。

  那时,嘿嘿,自性光明初步显露,多自在呀。咱大家,要努力了。这也恰恰说明,咱的本来心,是不会被色身所束缚的,也不会被外境所束缚的呀。

  

  乃至于,不仅仅“山河石壁”等等色法,不会障碍咱的本来心,五蕴的其它四种,即:受、想、行、识,这四蕴也不会障碍咱的本来心。

  所谓的“蕴”,是积聚的意思,而“五蕴”呢,就是说,咱这个世界,以及一切众生世界,都由这五种基本内容,积聚而形成。其中,“色蕴”泛指一切物质,其本义是“一切质碍”,也就是一切色法;而后四蕴属于心法,即:“受蕴”是指咱的眼、耳、鼻、舌、身五根,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的直接感受和采集;“想蕴”是指咱的第六意识,对于“受蕴”所采集内容的思维分析;“行蕴”是指咱的内心深处,那个连续不断的细微思量,也就是第七末那识,其中,主要内容是自我执着,和为自我服务的细微意识,正是它,催促着第六意识去分析“受蕴”的内容;“识蕴”是指咱的无明心体,也就是阿赖耶识,其主要内容,是内心的微细扰动,即各种习气种子的累积,好像仓库一样。

  显然,如达摩大师前文所说:“法即是心义”,这五蕴法都离不开咱的本来心,也都是咱大家本来心的妙显现。那么,问题来了,就在这样的五蕴显现当中,咱的本来心,被破坏了吗?

  ——嘿嘿,一点儿都没有。咱那明空不二的本来心,如如不动的法身,如前文所说,它“不增不减”,“不来不去”呀。哎,无论生生世世以来,咱产生过多少种“受蕴”的感受,发起过多少种“想蕴”的分别,执着过多少个“行蕴”之自我,还是积累了多少“识蕴”里的习气种子,但是,咱的那个本来的明了,它不曾被破坏过,随时随地,咱都可以明了周围的一切呀。哎,这种天然本具的了知能力,没有形相,它不会随着咱投胎转世,改头换面而失去,咱已经不是过去世的咱了,但是,它,还是它呀。

  所以说它,“透五蕴山,渡生死河”,乃至于,任何业力都无法束缚它,无法改变它,无法破坏它。“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这是达摩大师,作为一位了知过去和未来的圣者,给咱大家吃的定心丸。哎,因此呢,咱只要明了本来心,充分地觉悟它,那么,就会获得彻底的解脱,就会成就不死的妙果。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九》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