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八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八

  

  关于不见性,纵然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等等,也不得成佛,达摩大师继续给咱进一步解答:

  

  “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恶;佛不精进,佛不懈怠,佛是无作人。但有住着心,见佛,即不许也。”

  

  “佛陀不需要持戒,佛陀不需要修行善法,佛陀也不会造作恶行;佛陀不需要精进,佛陀也不会懈怠,佛陀是没有造作的人。”

  “因此,只要人们带着有所住,有所执着之心,想要见到自性如来,想要见性成佛的话,都是不被许可的。”

  

  哎,这里的佛,咱大家需要知道,指的是法身佛,也叫做自性如来,或者说见性成佛之佛呀。

  就其外相来说,比如法身佛所应现的释迦牟尼佛,咱大家的根本导师,现出的是一位比丘形相,哎,就是国人所说的和尚呀。凡是成为教主的佛,都是和尚,一位持守戒律的出家修行人。因此,释迦牟尼佛不仅仅制定戒律,他自己呢?嘿嘿,毫无疑问,也和大家一样,和弟子们一样,严格地持守戒律。

  但是,这是表面现象,就咱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内心来说,是没啥戒律需要持守的,也没有啥善法值得修行,更不会去造作任何恶行。甚至,世尊虽然教导弟子们要精进修道,但是,世尊并不需要啥精进,同时,世尊也不会懈怠散漫,因为,世尊的心,就是法身,早已远离造作的缘故啊。

  

  哎,如果您有朝一日明见心性的话,您会发现,自性如来也是如此,完全超越一切造作。对于它来说,所谓的持戒、善行、恶行、精进、懈怠,等等,都了不可得。

  因此呢,如果有人不见自性,却只想通过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以及广行善法,而成佛的话,嘿嘿,达摩大师说了,那是根本就做不到的呀。为啥呢?

  ——嘿嘿,因为,那些都是造作之行为,是生灭法,根本无法因此而到达不生不灭的自性法身佛呀。

  

  哎,见性成佛,见的就是自性法身佛。所以呀,见性成佛,是成佛之关键;而见性,是关键之关键啊。

  可是,如果有人,带有着种种分别执着之心,乃至于执着于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等等实修法门,还想因此而见性成佛,见到自性法身佛的话,是不可能的,也是不会被世尊所许可的,同样不会被祖师所许可。

  因为,住着心,或者说执着心,使咱大家的心远离了本来心,远离了本来佛性的缘故。反过来呢?嘿嘿,就是咱大家的修行方法了,哎,咱只要远离执着心,或者说放下执着心,再或者说,让咱当下的心,心无所住,那么,见性,就不远了。

  因此啊,六祖大师在《坛经》的末尾,慈悲地叮咛大家,要如此修行: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哎,让咱当下的心,兀兀无形,腾腾无相,既不刻意修行善法,也不攀缘而造恶业;在寂静的禅修生活当中,一刀两断,不去追随见闻觉知,就那样自然而然地心无所住,心无所着。

  ——然后呢?嘿嘿,早晚明心见性啊。

  这个偈子,是六祖大师恐怕咱大家,没有真正领会祖师的心意,而特意叮嘱,以便“令汝见性”的。哎,也就是祖师最后留给咱大家的见性口诀呀。嘿嘿,您要是领会了的话,就这么办,就这样照办,何愁不见性成佛呢。

  

  关于不见性,不得成佛,这个问题,达摩大师继续给咱开示:

  

  “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见此义,一切时中,一切处处,皆是不了本心。”

  

  “佛陀,不是佛陀这个名字所能够代表的,大家千万不要把它,就理解为佛陀。”

  “如果尚未明见这其中法义的话,那么,在一切时候,在一切地方,都说明,还没有明了本来心。”

  

  哎,所谓的佛陀,并没有那样一个东西,叫做佛陀,或者说,那个东西,本来没有佛陀这个名字,也不是佛陀这个名字所能够代表的。

  ——这里仍然指的是法身佛,也就是咱大家共有的如如自性。它无形,没啥样子,所以,不属于“有”;同时,它又具有数不清的种种作用,可以随缘地发源各种变化,所以,也不属于“没有”。它不是某种概念可以诠释,或者代表的。咱可以把它叫做佛,但是,咱必须明白,这是一个没有实质内容的称呼,是一个方便的名字而已。

  ——那么,有人问了:它到底是个啥呢?

  ——嘿嘿,到底说来,是啥都不像啊。所以呢,当六祖大师问怀让禅师什么物,恁么来的时候,怀让禅师回答说:说似一物即不中呀。

  

  到了这个地方,那正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哎,单靠思维分别心,单靠记忆和理解,是无法明见其中含义的。那些,不能够当下通达如此法义的人,正说明,嘿嘿,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他们都还不曾明了本来心,不曾明心见性啊。

  反过来,如果是现量见性之人,如此法义,乃至于一切经论当中的甚深法义,都可以不假思维地通达。为啥呢?因为,一切所谓的甚深法义,都是在从不同角度,描述自性,阐发自性而已。对于见性的人来说,嘿嘿,当前妙性了了分明,通达那些相关的阐释,有何困难呢。

  

  如果不见性,不仅不能够成佛,而且,修行还容易出现偏差和种种问题。对此,达摩大师继续说道:

  

  “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

  

  “如果不见性的话,有的人,在日常当中任何时候,总想让自己的心不造作,啥都不想,刻意地命令自己无为,等等,像这样的人,是有极大罪业的罪人,是愚痴的人,他们会堕落在无记的顽空当中,整天昏昏然,如同醉鬼一样,失去辨别善恶与是非的智慧。”

  “如果真想修行无作三昧的话,就先要见性,然后平息内心的攀缘和思虑,安住如如自性。”

  

  哎,有的人呀,特别向往无为,这本来很好,如经典所常说,唯有无为,才能够达成解脱。因此,世尊处处提倡大家实修三种三昧,所谓的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

  不过,实修如上三三昧,等等出世间三昧,不同于实修四禅八定,差别在啥地方呢?

  ——嘿嘿,就在于见性,或者不见性。

  ——见性之后禅修,安住于自性的如如不动,停息一切思虑分别,自然会成就各种出世间三昧,并由此而超凡入圣,得证圣果。

  反过来呢,哎,有些人还没有见性,就强迫自己修行无作三昧,强迫自己平时啥都不想,把这个叫做无为。嘿嘿,结果呢?

  如祖师所说,反而陷入了另外一种造作——无记空当中。

  所谓的“无记”,是指非善非恶的念头,而所谓的“无记空”呢?就是指用一个连续不断的念头,它非善非恶,它的内容是命令自己啥都不想,命令自己空掉自己的心。所以,叫做“无记空”。

  ——哎,这就是不少人的所谓禅修方法,他们说:“修行嘛,很简单,双腿一盘,两眼一闭,啥都不想呗。”

  嘿嘿,像这样的修行,根本就不能够叫做禅修,他们是在修妄想,哎,表面上啥也不想,骨子里呢?是在执行一个妄想的命令——“记住!啥也不要想”——这充其量是一个自己发觉不了的,比较细微的妄想罢了。

  这样修行,深入以后,将来也会得到禅定,因为所谓的禅定,就是指“心住一处”,这是世间禅定。出世间禅定呢?则是指“心无所住”,必须在见性之后起修。

  像这种“无记空”的修行,最终,最了不起的收获,就是外道的“无想定”,命终以后,投生到色界的无想天,天上的寿命尽了以后,还会继续随着过去世的业力,在六道当中轮转。

  同时,这种“无记空”的修法,也属于邪见,属于愚痴法,会让修行者变得昏昏然,无所明了,连明辨是非善恶的本来智慧都会失去,或者说,被蒙蔽起来。所以,达摩大师说,这些人是“大罪人”,是“痴人”,等等。

  ——哎,“痴人”还好理解,为啥叫做“大罪人”呢?

  嘿嘿,因为呀,持有这样修行见解的人,被自己如此愚痴的见地所蒙蔽的缘故,将会在很多劫数当中,难以相信佛陀正法,难以接受佛陀的教导,使自己解脱生死轮回之路,变得遥遥无期。

  ——这就是罪业,一种看似不影响别人,却使自己无法获得解脱的生死罪业呀。

  哎,所谓的“罪”,不是别的啥东西,不过就是咱自己内心的执着念,以及它的影响力罢了。所以呢?一旦认识到这里,忏悔罪业,也就变得容易了,哎,咱只要能够看穿自己的执着心念,找到它,并放下它,罪,就开始融化了;业,就逐渐消亡了。

  

  针对不见性,不得成佛这个问题,达摩大师小结到:

  

  “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

  

  “如果不见性,而能够成就佛陀正觉之道的话,没有这样的道理。”

  

  哎,祖师都已阐明,咱也没啥好说的了,咱大家本性是佛,所谓成佛,只是见性,只是充分见性、彻底见性而已呀。而且,咱的自性本来佛,不属于造作,非因果可及。

  

  不过,对于祖师所说的“佛是无业人,无因果”等等,咱必须要知道,祖师是在告诉咱,自性法身佛,没有生灭,不属于因…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