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八▪P2

  ..续本文上一页果,超越了因果造作而已。祖师,并不曾否定尘世间的因果业报啊。

  可是,就有人如此曲解文义,错解大乘经教“诸法本空”之妙义。针对这样的人,达摩大师说:

  

  “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人,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见解。”

  

  “有些人,错解佛法,导致了拔无因果的恶见解,竟然不管不顾地,肆意造作贪嗔痴恶业,狂妄地说,一切法本来是空,所以,即使做出恶行,也不会有罪业。”

  “像这样的人,去世以后,随着自己作恶的业力,会堕落到黑暗的无间地狱当中,很久很久,也没有出头之日。”

  “如果是有智慧的人呢,不应当做出这样的理解,不应当产生这样的见解呀。”

  

  哎,达摩大师可谓语重心长,怜悯那些否定因果的人,怜悯那些不相信因果,而肆意造作恶行的人。

  ——嘿嘿,如今哪,正是这些人的天下。在机械唯物论的统帅下,表面上,自然科学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极大地满足了人类的物欲,人类社会,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富饶与强大,乃至于美好。

  ——果真如此吗?

  ——嘿嘿,非也。在良好物质条件的遮掩下,人类,陷入了从未有过的道德危机;人们,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心灵惶恐。这些,都源自于信仰的缺失,和对于因果的漠视。

  因为漠视因果,否定了业报,于是,贪婪腐败之群可以肆无忌惮地大敛其财;纵欲好色之徒可以堂而皇之地疯狂乱交;急功近利之辈可以完全不要脸地叫嚣炒作;稍微有些自知之明的,有些良知的人们呢?唉,不由得叹气,咋就看不到自己的美好未来呢!唉,不由得感慨,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嘿嘿,希望它会好。不过,即使它不会好,又有啥关系呢。对于业力比较清净的人来说,就算有一天,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嘿嘿,他们也会有一片生存的空间。为啥呢?因为呀,业力,不可思议;善恶业报,分毫不爽,各自不共啊。

  哎,有智慧的人,应当如此观察,依据佛经,相信、学习并明白因果,自然呢?嘿嘿,就具有了善行的力量。

  ——哪怕独善其身,也绝不随波逐流。

  ——在如今的时代,独善其身之人,不可思议!能度一切众生啊。为啥呢?嘿嘿,因为呀,身教胜于言传,哎,他们就是咱的表率,咱大家跟着这些了不起的善士之脚步,修学善法,积聚善行,成长善心,将来,何愁不成就善果报呢。

  ——哎,自利利他,因此而不二;行菩萨道,因此而含摄二乘;成就解脱,因此而前路光明;圆满无上菩提,因此而迈开了万里长征第一步啊。

  况且,有了独善其身的实修功力,日积月累,福慧双臻,何愁来日不能够广度一切众生呢。所以说呀,万丈高楼平地起,嘿嘿,放眼望去,有几人肯本本分分地打好地基,结结实实地盖好第一层呢。

  ——哎,如今的人们哪,比较而言,更喜欢建造空中楼阁,而且还要比一比呀,看谁画的楼高些,谁画的漂亮些,看看谁做的梦更美妙些,等等,嘿嘿,哪怕是安慰下自己那发虚的心灵也好哇。

  

  那么,对于咱大家的菩提大厦来说,毫无疑问,戒定慧是地基,闻思修是地基,发出离心和菩提心是地基,坚持不懈地修学,是地基。啥是第一层呢?嘿嘿,当然是明心见性了。

  ——既然如此,这个心性在哪里呢?

  ——如达摩大师前文所说:“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嘿嘿,就是说呢,到处都是咱的本来心,到处都是咱的法身佛。只是,咱不认识而已。哎,对此呀,有人提出了疑问:

  关于不见性,纵然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等等,也不得成佛,达摩大师继续给咱进一步解答:

  

  

  

  “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恶;佛不精进,佛不懈怠,佛是无作人。但有住着心,见佛,即不许也。”

  

  

  

  “佛陀不需要持戒,佛陀不需要修行善法,佛陀也不会造作恶行;佛陀不需要精进,佛陀也不会懈怠,佛陀是没有造作的人。”

  

  “因此,只要人们带着有所住,有所执着之心,想要见到自性如来,想要见性成佛的话,都是不被许可的。”

  

  

  

  哎,这里的佛,咱大家需要知道,指的是法身佛,也叫做自性如来,或者说见性成佛之佛呀。

  

  就其外相来说,比如法身佛所应现的释迦牟尼佛,咱大家的根本导师,现出的是一位比丘形相,哎,就是国人所说的和尚呀。凡是成为教主的佛,都是和尚,一位持守戒律的出家修行人。因此,释迦牟尼佛不仅仅制定戒律,他自己呢?嘿嘿,毫无疑问,也和大家一样,和弟子们一样,严格地持守戒律。

  

  但是,这是表面现象,就咱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内心来说,是没啥戒律需要持守的,也没有啥善法值得修行,更不会去造作任何恶行。甚至,世尊虽然教导弟子们要精进修道,但是,世尊并不需要啥精进,同时,世尊也不会懈怠散漫,因为,世尊的心,就是法身,早已远离造作的缘故啊。

  

  

  

  哎,如果您有朝一日明见心性的话,您会发现,自性如来也是如此,完全超越一切造作。对于它来说,所谓的持戒、善行、恶行、精进、懈怠,等等,都了不可得。

  

  因此呢,如果有人不见自性,却只想通过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以及广行善法,而成佛的话,嘿嘿,达摩大师说了,那是根本就做不到的呀。为啥呢?

  

  ——嘿嘿,因为,那些都是造作之行为,是生灭法,根本无法因此而到达不生不灭的自性法身佛呀。

  

  

  

  哎,见性成佛,见的就是自性法身佛。所以呀,见性成佛,是成佛之关键;而见性,是关键之关键啊。

  

  可是,如果有人,带有着种种分别执着之心,乃至于执着于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等等实修法门,还想因此而见性成佛,见到自性法身佛的话,是不可能的,也是不会被世尊所许可的,同样不会被祖师所许可。

  

  因为,住着心,或者说执着心,使咱大家的心远离了本来心,远离了本来佛性的缘故。反过来呢?嘿嘿,就是咱大家的修行方法了,哎,咱只要远离执着心,或者说放下执着心,再或者说,让咱当下的心,心无所住,那么,见性,就不远了。

  

  因此啊,六祖大师在《坛经》的末尾,慈悲地叮咛大家,要如此修行: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哎,让咱当下的心,兀兀无形,腾腾无相,既不刻意修行善法,也不攀缘而造恶业;在寂静的禅修生活当中,一刀两断,不去追随见闻觉知,就那样自然而然地心无所住,心无所着。

  

  ——然后呢?嘿嘿,早晚明心见性啊。

  

  这个偈子,是六祖大师恐怕咱大家,没有真正领会祖师的心意,而特意叮嘱,以便“令汝见性”的。哎,也就是祖师最后留给咱大家的见性口诀呀。嘿嘿,您要是领会了的话,就这么办,就这样照办,何愁不见性成佛呢。

  

  

  

  关于不见性,不得成佛,这个问题,达摩大师继续给咱开示:

  

  

  

  “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见此义,一切时中,一切处处,皆是不了本心。”

  

  

  

  “佛陀,不是佛陀这个名字所能够代表的,大家千万不要把它,就理解为佛陀。”

  

  “如果尚未明见这其中法义的话,那么,在一切时候,在一切地方,都说明,还没有明了本来心。”

  

  

  

  哎,所谓的佛陀,并没有那样一个东西,叫做佛陀,或者说,那个东西,本来没有佛陀这个名字,也不是佛陀这个名字所能够代表的。

  

  ——这里仍然指的是法身佛,也就是咱大家共有的如如自性。它无形,没啥样子,所以,不属于“有”;同时,它又具有数不清的种种作用,可以随缘地发源各种变化,所以,也不属于“没有”。它不是某种概念可以诠释,或者代表的。咱可以把它叫做佛,但是,咱必须明白,这是一个没有实质内容的称呼,是一个方便的名字而已。

  

  ——那么,有人问了:它到底是个啥呢?

  

  ——嘿嘿,到底说来,是啥都不像啊。所以呢,当六祖大师问怀让禅师“什么物,恁么来”的时候,怀让禅师回答说:“说似一物即不中”呀。

  

  

  

  到了这个地方,那正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哎,单靠思维分别心,单靠记忆和理解,是无法明见其中含义的。那些,不能够当下通达如此法义的人,正说明,嘿嘿,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他们都还不曾明了本来心,不曾明心见性啊。

  

  反过来,如果是现量见性之人,如此法义,乃至于一切经论当中的甚深法义,都可以不假思维地通达。为啥呢?因为,一切所谓的甚深法义,都是在从不同角度,描述自性,阐发自性而已。对于见性的人来说,嘿嘿,当前妙性了了分明,通达那些相关的阐释,有何困难呢。

  

  

  

  如果不见性,不仅不能够成佛,而且,修行还容易出现偏差和种种问题。对此,达摩大师继续说道:

  

  

  

  “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

  

  

  

  “如果不见性的话,有的人,在日常当中任何时候,总想让自己的心不造作,啥都不想,刻意地命令自己无为,等等,像这样的人,是有极大罪业的罪人,是愚痴的人,他们会堕落在无记的顽空当中,整天昏昏然,如同醉鬼一样,失去辨别善恶与是非的智慧。”

  

  “如果真想修行无作三昧的话,就先要见性,然后平息内心的攀缘和思虑,安住如如自性。”

  

  

  

  哎,有的人呀,特别向往无为,这…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