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

  

  但是,要见到本来心,要见到咱的如如法身,却并不容易,因为,它太微妙了,没有形象呀。所以,达摩大师说:

  

  “此心微妙难见,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见。于此光明中运手动足者,如恒河沙,及乎问着,总道不得,犹如木人相似。总是自己受用,因何不识?”

  

  “这个本来心,微妙不可思议,难以见到;它不同于咱的肉团心,这个心呀,就是人们都想见到的那个心灵。”

  “但是呢,在这个本性光明当中,成天伸手抬脚的人们,像恒河里的沙子那样多,等到你一问他这个事儿,却总是说不清楚,好像木头人似地,没有反应。”

  “一直都是咱自己,在受用着自性呀,为啥就不认识呢?”

  

  哎,达摩大师告诉咱,虽然咱的本来心如此自在洒脱,不会被五蕴和业力所束缚,但是,要想见到它,却非常困难,因为,它太微妙了,超越了形相,也超越了概念。它不同于咱的心脏,不同于那个肉团心,也叫做色心。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即便如此,哎,其实呀,古往今来,大家对它都非常感兴趣,所以,人们常常期望着,要“回归心灵家园”——许多人,许多有识之士,都这样说。这也就是达摩大师所说的“此心是人皆欲得见”呀。嘿嘿,谁不想回家呢,谁不想内心充实呢,谁不想找到自己的心灵呢。

  因此呢,咱的本来心和心脏不同,不属于某种物质,也不同于某种概念,它不是眼睛所能看到的,不是耳朵所能听到的,不是鼻子所能闻到的,不是舌头所能尝到的,不是身体所能触到的,甚至,也不是意识所能思维到的呀。

  ——啊,那该咋办呢?该咋见到本来心呢?

  ——嘿嘿,达摩大师已经告诉咱了:“因何不识”,就是说,咱需要用智慧去“认识”它,才行啊。

  问题是,这个“识”是超越第六意识思维心的,比思维心更加细微,更加直白。所以,其实,也更加简单,更加纯粹而有力呀。

  对,也就是单纯。单纯的心,犹如风平浪静的水面一样,可以明照蓝天白云,可以映彻花草树木,完全可以当镜子来照啊。嘿嘿,镜子,可以照见咱的脸;那么,如同明镜一般的心,映照出的,到处都是本来心,到处都是法身佛呀。

  ——所以,见性,本来不难,因为,自性,本来就在那里,明摆着的;难就难在,需要咱大家有一颗单纯的心,直观的心,爽朗的心,它,才有力量“识”出本来心。换句话说,嘿嘿,“识”出自己。哎,见性,见性,不是要见到一个别的什么性,而是要体会到无处不在的自性光明啊。

  ——啥光明呢?像太阳一样,还是像灯泡一样呢?

  ——嘿嘿,都不是。圣僧宝志禅师说了:“无相光中常自在”,啥意思呢?就是说呀,通常咱说自性光明,这其实是一个比喻,是把自性比喻为光明。咱大家,可不能把自性就当做是某种光线啊!光线是色法,是境界,而不是咱的本来心。充其量,它只是本来心的妙用而已。

  当然,将来,当咱大家亲证法身以后,咱就开始有能力,从自性当中放出不可思议的光明,犹如世尊,在某些法会上面,也会随缘放光一样。那是以后的事,是法身的妙用,也是咱本来心的妙用。

  

  现在呢?对于咱大家来说,自性光明是无相的。而且,它无处不在,乃至于,一切众生都在无相的自性光明当中,行住坐卧,言语思维,等等。这些众生的数量,多得数都数不清,可是,一旦问起自性光明在哪里,问起本来心在何处,嘿嘿,通常,大家都是大眼儿瞪小眼儿,没了主张。

  对此,达摩大师启发咱:“总是自己受用,因何不识?”哎,时时刻刻,咱大家都在受用着自性光明,它就是咱不会失去的本来明了,言谈举止都是它啊!只要咱的心,从境界的思虑攀缘当中,轻轻一回神,不就自知自明了么,咱咋就不认识呢。

  

  接着,达摩大师借用世尊的话,继续给咱开示:

  

  “佛言一切众生,尽是迷人。因此作业,堕生死河,欲出还没,只为不见性。”

  

  “正因为这样,佛陀曾经说过,一切众生,都是迷失了的人。”

  “因为迷失了自性光明,所以才会拼命向外攀缘追求,因此而造业,堕入了虚妄的生死大河,虽然也想逃出来,但是,无论怎样折腾,终究还是会沉沦于其中,只因为不见性的缘故啊。”

  

  哎,在佛经上,世尊时常有类似的感慨,感慨一切众生的无明和迷惑,乃至于虚妄追求,无知造业,从而堕落于,自己的妄想心所创造的,虚妄的生死轮回当中,等等。

  纵然有些人,认识到了尘世之苦,想要逃出去,想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等等,嘿嘿,不过,无论他们怎样折腾着去修行,怎样绞尽脑汁地苦思冥想,却总是逃不出生死轮回这道怪圈儿。为啥呢?因为,不见自性如如不动,不知本来心没有生死,不认识法身如来常住心中,不晓得回光返照、远离攀缘造作啊。

  

  如何证明,众生都在迷惑之中呢?达摩大师继续说道:

  

  “众生若不迷,因何问着其中事,无有一人得会者?自家运手动足,因何不识?”

  

  “一切众生,如果不是迷失了的话,为什么一旦问起本来心这回事儿,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明白呢?”

  “就是咱自己举手投足之间的那个妙能力,为啥就不认识呢?”

  

  哎,这句意思很清晰,不需要再解释。咱大家,只需要时常如此观察,早晚会明白的。大师继续说道:

  

  “故知圣人语不错,迷人自不会晓。故知此难明,惟佛一人能会此法;余人天及众生等,尽不明了。”

  

  “因此知道啊,大圣人佛陀说得没错,一切众生都是迷失的人,他们自己不明白罢了。”

  “因此知道,这个本来心很难明了,只有佛陀一个人能够通达此妙法;其它一切人类或者天人,乃至于各类众生等等,都没有明了。”

  

  哎,所谓的“惟佛一人能会此法”,有人会有疑问了:不是说有很多佛陀吗?不是还有很多数不清的大菩萨吗?他们,都应该通达本来心吧?

  ——嘿嘿,没错。不过,所谓的“佛”,只是一个方便的名字,其本义,是指咱大家,乃至于一切众生所共有的“觉性”,也就是法身佛。后文当中,达摩大师就会告诉咱:“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

  ——谁能够通达本来心呢?只有本来心。

  ——谁能够见性呢?只有自性。

  ——谁能够成就法身呢?只有法身。

  ——谁能够作佛呢?只有佛啊。

  ——咱大家,如何才能够通达本来心,见到自性,并成就法身佛呢?除非,咱的心就是本来心,咱的心就是自性,咱的心就是法身佛呀。

  ——令人欣慰的是,本来如此。

  ——令人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肯踏实地学习经论,踏实地理解如此微妙的法义,踏实地开悟自心呀。

  所以,各位兄弟姐妹,修行修行,要想修行,先要学习,要不然,请问,您往哪儿修,往哪儿行呢?学得明白,自然看得破,自然放得下,自然化解执着,自然消融烦恼。学的过程呢?难道不是最好的修行方法之一吗?“常随佛学”落实到咱大家当下的生活里面,请问,您跟哪尊佛学呢?大乘经论,难道不是佛陀最好的代表之一吗?

  

  ——在学佛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做居士的时候,还是出家以后,直到如今,我很少问人家问题。为什么?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懂,也知道别人不见得就懂,更知道,只有踏实地反复学习,才会慢慢懂。前提是,我相信并了解,经论的作者,佛陀和祖师菩萨们,他们最精通。

  ——还有人,会比他们说法更好吗!

  ——作为一个狂妄的人,嘿嘿,我只跟最好的老师学习。

  ——就这几部经论,我就不信,我慢慢学,慢慢啃,慢慢解,慢慢修,慢慢悟,难道,我就不会慢慢地明白?难道,我就不会慢慢地通达?难道,我就不会慢慢地化解执着、降伏烦恼?难道,我就不能慢慢地获得成就?

  

  因此,依达摩大师说来,见性就是佛,不见性就是众生。本论当中,常见到这样的开示,无需多言。只不过,通常,只有彻底见性,只有究竟的觉悟者,咱才把他尊为佛陀,而其他尚未究竟的觉悟者,则称之为菩萨、大德,等等。

  

  下面,达摩大师为咱大家开示见性解脱的情形:

  

  “若智慧明了,此心号名法性,亦名解脱。生死不拘,一切法拘它不得,是名大自在王如来。亦名不思议,亦名圣体,亦名长生不死,亦名大仙。名虽不同,体即是一。”

  

  “如果有人能够智慧明了,那么,他的智慧明了之心,就叫做法性,也叫做解脱。”

  “这个智慧明了之心,不会被生死轮回所拘束,乃至于,一切万事万物,一切法,都没有办法束缚它,所以,它叫做大自在王如来。”

  “也叫做不可思议,也叫做圣体,也叫做长生不死,还叫做大仙。”

  “这么多名字,虽然各自不同,但是,本来是一回事儿啊。”

  

  哎,这段开示,真是令人鼓舞呀。达摩大师直接把佛陀和咱大家的关系,说明白了。那就是啊,咱的“智慧明了之心”,就是万法之“法性”,就是本来的“解脱”,就是佛。

  因为,生死轮回拿它没办法,根本束缚不了它,所以,它就叫做“大自在王如来”,它也就是“不思议”的如来秘密藏,它也叫做一切圣者的“圣体”,也叫做“长生不死”,还叫做“大罗金仙”,简称“大仙”,等等。

  ——可是,说得如此玄妙,它不就是咱当下的“智慧明了之心”嘛,它随时都在这里呀!只要通过学习经论,它,自然就会显发出来呀。以后,即便不再学习经论,它,也不会失去呀。

  所谓的“大仙”,是“大罗金仙”的简称,而不是咱平日里所说的,狐狸精、黄鼠狼、龟、蛇、虎、豹等等精怪。哎,这些精怪呢…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