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六▪P3

  ..续本文上一页为咱解读一切痛苦的根源,那就是“只缘执有此色身”,所以,“饥渴、寒热、瘴病”等等,就成为了天大的问题,成为了人们无法自在之处,成为了解脱的障碍。反过来,如果咱大家,能够放下对于色身实有之执着的话,就可以“一任作”了,意思就是说,任凭它饥饿与口渴,任凭它寒冷与炎热,任凭它生病,等等,咱的心,都是一心坦然,如如不动的,并不会承受那虚妄的痛苦啊。

  甚至,面对着死亡,也是一样,任凭它随着业力而死去,咱的心本不会死,咱的法身本来就没有生灭呀。

  因此,各位兄弟姐妹,一切修行的最终窍诀,就在这里了:先明见不生灭的自性,再无为而修,慢慢消融分别和执着习气,最后,完全融合于本来法身,就会超越一切色身的苦难,而获得最终的解脱。请注意,到那时,并不需要没有了色身,才会没有痛苦和灾难;而是呢,即便还有色身,咱的心已经超越了色身执着的缘故,一切苦难也就随之消融了,不再是苦难,而都转变成为了法性的光明。

  在此之前,当然,适当地保护身体,调养色身,也是需要的。尤其对于咱大家这些初学者来说,“身安则道隆”,哎,没有真功夫之前,咱就别去飞檐走壁,嘿嘿,先好好地走平路,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只要坚持学修,千万别偷懒,自然能够入道。

  至于色身的气脉明点之类,也并非心外之法,莲花生大师说过一句最透彻的话:“你的本觉心性就是唯一明点,并无能行和所行”,哎,咱的心性法身,就是唯一的万法之源,它超越了任何造作,乃至于无可修证。只要咱大家能够充分明了它,就会“照见五蕴皆空”,从而呢,“度一切苦厄”呀。

  哎,一部《心经》,虽然文字很少,却很周全,涵盖了一切妙法。需要注意的是,“五蕴皆空”之处,“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哎,并不曾落入“断灭空”当中,而是了了长明的。虽然“以无所得故”,却正是“菩提萨埵”啊。

  各位兄弟姐妹,实证了“无所得”之心性法身的人,就叫做“菩提萨埵”,简称为菩萨,那也就是达摩大师所说的“见性成佛”了。所见之性,就是如如法身,亦名诸法空相,其中,终究无所得,所以,也根本就不会承受色身的种种虚妄之苦啊。

  对于像这样的菩萨,达摩大师给咱开示:

  若于生死中得自在,转一切法,与圣人神通自在无碍,无处不安。

  “如果见性了,就可以在生死轮回当中得以自在,随缘运转一切法,和圣人的神通自在一样,没有障碍,没有了不安的地方。”

  哎,如果咱大家明心见性,就可以得到初步的自在,虽然似乎还在生死轮回当中,但是,由于心性本来就超越生死轮回,也超越其中的一切苦乐现象和感受的缘故,咱哪,就可以运转一切法了。

  ——咋运转呢?

  ——嘿嘿,“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啊。就如同庞居士《悟道偈》所说的那样,任它世事变迁,风云变幻,苦乐无常,物是人非,等等,一概不随着它跑,咱只是“心境如如”,安然于本来的不生不灭,不动不摇,更有啥事呢。

  所谓的“转一切法”,恰恰是无为,也不拒绝任何境遇的到来,只是坦然接受。苦乐荣辱,只是随缘不动心,任一切法起起灭灭,来来去去,心性不为所动,是名转一切法。哎,其实啊,是任凭一切法在心性当中运转,咱的心,只是如如静观,不随它跑而已。倘若能够如此的话,苦不算苦,乐无可乐,美誉似浮云,屈辱一场空。就算是疾病和疼痛,业力所招感,难以幸免,也会因为心地安然而变得可以承受,正好通过它,咱去实地体会那不痛的心性法身吧。

  圣人也是如此,或许他有神通,非咱可以相比,但是,并不能逃过因果业报,他也只是安然承受一切境遇而已。只不过,圣人道力圆满的缘故,能够无比坦然自在,能够无处不安,能够超越一切疼痛饥寒,等等。

  “转一切法”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明心见性的人,可以随缘发起妙用,行自利利他的菩萨道,甚至,行为上有所造作,也未尝不可。因为,心性如如,本无造作的缘故;所以,即便有所造作,也是“无处不安”呀。

  而那些尚未明心见性,或者见性不透彻的人,他们必然对于“法身本来无受”,有所怀疑,那么,达摩大师说:

  若心有疑,决定透一切境界不过。不作最好,作了不免轮回生死。若见性,旃陀罗亦得成佛。

  “如果对于上述法义,心里有所怀疑的话,那么,这样的人,决定是无法透过一切境界,无法看穿境界之虚妄的。”

  “因此,他们不要造作才好,一旦随意造作,终究难免轮回在无边无际的生死苦海呀。”

  “如果见性的话,即便是屠夫贱种旃陀罗,也能够成佛。”

  哎,所谓的“若心有疑”,到底疑啥呢?就是怀疑心外有实有的万事万物,有实有之法呀。因此,身体一旦实有,饥渴、病痛等等,就变得无法超越了。这呢,其实就是忘失了“万法唯心”造成的,也就是暂时失去了明心见性,那就说明,咱还不曾彻底地见性。

  实际上,最初见性的人,大多数都是如此,在某个刹那间,他们确实见性了,只不过,一旦习气翻起来,分别念和种种烦恼,还是会发生,还是很有力量的。在某些教派当中,他们认为,即使是证悟者,也是如此。大圆满的著名上师晋美彭措在《窍诀宝藏海》当中,曾如此说道:

  “就像麦彭仁波切所讲,虽然证悟大圆满的人,还有一些分别念和贪嗔痴等烦恼,但这时已不像从前那样粗重。华智仁波切也指出:虽然这时的显现与以前相同,但在解脱方面,则是有不共的甚深要点。”

  这与禅宗是相通的,最初明心见性的人,就是如此,就和最初“证悟大圆满的人”一样,仍然会有“一些分别念和贪嗔痴等烦恼”,此时,他们就会暂时失去“万法唯心”的明了,而难免心生疑虑了。因此,最初的明心见性者,还不宜称为见性成佛。大约说来,需要到达初地菩萨的证量,才是名副其实的见性成佛。

  嘿嘿,有人一听,啊,才初地,听起来好像没啥了不起的呀!我们这个教派里面,十地菩萨很多呀。

  ——哈哈,请问,在您这个教派当中,龙树菩萨是啥地位呢?

  ——龙树菩萨,那是佛呀!是我们祖师的祖师呀。

  ——嘿嘿,不过,依据大乘经典记载,也就是佛陀的授记,龙树菩萨,虽然是古佛龙种上王如来的示现,但是,今生,他才登初地呀。俺说的,就是这个初地,佛陀所讲的初地,也就是《华严经》和《楞严经》,等等大乘经典所说的初地也。

  各位兄弟姐妹,关于菩萨修行位次,等等问题,大家千万不要混淆了,各个教派的位次是不同的,都是方便划分,不可据为实有。如果说,有人要较真儿的话,嘿嘿,那自然应当以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宣讲的大乘经典为依据呀。

  哎,尚未明心见性的人,或者见性不够透彻的人,必然会存有疑虑,怀疑心外有实法,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嘿嘿,咱大家也都在里面了,咱千万不要随着自己的妄想心,而造作恶业,否则,达摩大师告诉咱,难免生死轮回的无边苦海呀。

  而如果是透彻见性的人呢?嘿嘿,甭管他是谁,哪怕就是古代印度社会里面,四种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之下,最卑贱的“旃陀罗”贱民阶层,也同样能够成佛。

  所谓的“旃陀罗”,翻译为执恶人(指狱卒)、主杀人(指刽子手)、屠夫,等等。据《摩奴法典》,是指父亲为首陀罗,母亲为婆罗门的混血后代,被古印度社会视为最卑贱的贱民阶层。

  如果见性,如果透彻地见性,就是佛陀,就是见性成佛,而不论他以前是什么。今天,咱听到这话,或许没啥感觉,不过,在达摩大师那个时代,或者在佛陀时代,总之,在古代印度,这样的话,堪称是惊世骇俗之语呀。

  佛陀,是大慈大悲的,佛法,是究竟平等的。在佛陀住世的那个时代,世尊是一位倡导“种性平等”的大师,尽管,他本人出身于尊贵的种性当中,他仍然以平等心对待一切低贱种性,这在当时是少有的。

  因此,同样有人就对于贱民屠夫“旃陀罗”能够成佛,表示怀疑,他们向达摩大师发问道: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六》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