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六▪P2

  ..续本文上一页

  哎,这个“性”,就是咱大家的佛性,也叫做觉性,或者是自性,乃至于心性,还有本性,等等,都是它。不过,嘿嘿,可不是指性别的性,更不是指性爱的性。

  ——但是呢,无论您多么地喜欢性爱,贪婪于此,也都不可能破坏,或者污染您的佛性。甚至,再说得真实些,其实,就连您的性别和性爱,也离不开它,也都被平等地包容于佛性之中,而不会被佛性所排斥。佛性乃是永嘉大师所说“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于此人人本具的妙性当中,没啥东西可以得到,也没啥东西需要舍弃,您的全然身心,就是一个佛性。

  ——所以,它叫做圆满的佛性。如果它还有所贪婪,那就不圆满;如果它还有所排斥,那也不圆满。

  ——哎,各位兄弟姐妹,您的佛性,也叫做心性,它本来清净,本来圆满,超越一切烦恼习气,也包容一切烦恼习气,因此,只要您能够明了它,就会见性成佛。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真是太棒了。

  是的,贪婪于男欢女爱的人,很难见性,因为,六根太攀缘六尘的缘故,内心躁动不安的缘故;但是,反之亦然,憎恨男欢女爱的人,也很难见性,因为,心不够包容,不够圆满,也不够离相的缘故啊。

  ——那么,啥样的人,才比较容易见性呢?

  嘿嘿,淡泊于男欢女爱的人,同时,淡泊于一切名利欲望的人,也淡泊于自己见解的人,比较容易见性。

  哎,这个“淡薄”,既没有贪爱,也没有憎恨,就是看淡了,就是看开了,这样的心境,包容而圆满,最接近佛性了。所以,这样的人,最容易明心见性啊。同时呢,还需要培植般若智慧,否则的话,许多外道也可以做到淡薄名利与欲望,难道他们也容易见性吗?

  ——嘿嘿,他们也能够见性,不过,他们见的不是佛性,而是“外道性”,在他们六根离开六尘攀缘的一刹那,他们也会回光返照,他们要么见到了“梵我”,要么见到了“主”,要么见到了“真神”,要么见到了“灵魂”,要么见到了“原始能量”,等等,等等。那为啥,不说他们见到了佛性呢?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啥是佛性呀,不信任佛陀和佛法的缘故。哎,因此,他们一见到那个东西(见的时候,其情景,和菩萨见佛性,没啥两样。甚至,人人时时处处,都见此性,认不出来而已),他们就会贪着,就会给它安上一个概念,给它打上一个标志,等等,于是,那个东西,就被他们给错认了。哎,人家本来没毛病,是清净圆满而无相的,可是,他们硬要用自己的见解,把人家给定性了。一定性,就成了与心隔离之法,所以,叫做外道。

  ——那么,有人问了:您一见到那个东西,就把它确认为佛性,是不是也是贪着呢?是不是也是一种定性和错认呢?

  ——是的,如果有人亲见之后,就把它定性地确认为佛性的话,嘿嘿,那还不是真正的见性,那还落在了见解当中啊。

  哎,这个地方,非常微妙,不可以带有任何见解,不可以先入为主。正像憨山大师当年与一位老参,相互交流见地时,老参说:“三十年来拿龙捉虎,不小心路旁蹦出只兔子来,倒吓一跳”。憨山大师接着说:“说是兔子,倒似蛤蟆”。要是不曾见性的人,听了这话,肯定找不着北了。要是见性的人呢?嘿嘿,前一秒听到这话,后一秒,难免会哈哈大笑。

  啥意思呢?这位老参,参禅几十年,时时刻刻用功,就为了明心见性,苦苦等待着,那个伟大时刻的到来。那个时刻,早已被他给镀上了一层金碧辉煌,所以说“拿龙捉虎”,以为将会见到一个多么神奇的东西呢。

  结果呢?嘿嘿,几十年下来,功夫终于用到了家,内心平实了,不攀缘了,忽然一下子,坦然相逢,嗨,他妈的!就这么个平凡的东西,几十年来天天见,愣是不认识。那情景,就好比准备打老虎的猎人在山里走,异常警觉,“不小心路旁蹦出只兔子来”,太平常了,反而呢?出乎意料了,所以会“倒吓一跳”。

  这才是见性,既生动,又平常,见得清清楚楚,但是呢?不曾落入任何定义和概念。哎,憨山大师也是如此,所以呀,他一听就明白了,续了一句“说是兔子,倒似蛤蟆”,完全不被概念所影响,完全是超越知见的当下明见,嘿嘿,俩人自然就心知肚明了。

  咱的这个本来清净之性,就是佛性,也就是咱的法身,暂时说来,它也不离咱的色身。但是,它远远超越色身的各种感受,而不会被色身的状况所影响,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请看达摩大师的进一步开示:

  法身本来无受,无饥无渴,无寒热,无病,无恩爱,无眷属,无苦乐,无好恶,无短长,无强弱,本来无有一物可得。

  “这个五蕴色身当中的佛性,就是法身,它本来就没有各种感受,它不会饿也不会渴,它不会冷也不会热,它不会生病,它没有恩爱,它没有眷属,它没有苦和乐,它没有喜好和厌恶,它没有短处和长处,它没有强大和弱小,它本来就不属于任何实成之物,里面也没有任何实成之物可以被找到。”

  哎,虽然现在,咱大家的法身和色身同处一身,但是,这个法身是不会承受色身之种种感受的,只是包容和明白,它总是超越的,总是如如不动的,总是安然自在的。无论,您见性与否,它都是如此,因为,它本来就如此。

  如果您不信的话,请您随时如此观察:在您高兴的时候,您的心里面,是否有一个东西“知道”自己高兴?嘿嘿,肯定有。如果您再细心一些的话,就会发现,它不仅知道您高兴,而且,它也无比地冷静,根本就不会被您的高兴冲昏头脑,有点儿像旁观者。而另外那个高兴的东西,也会被高兴冲昏头脑的东西,其实,就是您的第六意识,它,往往被您错认为了“自我”。

  哎,一般凡夫,由于心比较粗乱的缘故,就会把第六意识心,当做是自我,而把身体,当做是自我的形相。有了禅定以后,心细静了,甚至,第六意识完全平静下来了,这时,第七识当中比较细的连续思量心,就会被观察到,于是,这样的人就会找到众生更深层的“自我”,也就是第八识当中的那个“见分”,那个似乎如如不动的见闻觉知之心,它被第七识的细微思量,当做了“自我”,因此,第七识也被称为“俱生我执”,哎,与生俱来的自我执着念呀。

  咱的法身,与第八识阿赖耶识是同体的,所以说,阿赖耶识是染净和合之心识,也就是咱大家的当下心体。万法唯心的“心”,是它;万法唯识的“识”,也是它。因此,马鸣菩萨《起信论》说:“此识(阿赖耶识)有二种义,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云何为二?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

  其中的“觉义”,就是咱的法身,它是超越念头的,因此,它也就超越咱的感受,根本就不会陷入达摩大师上文所说的,饥渴、寒热、苦乐,等等感受里面。对此,《起信论》说:“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

  所以说呀,法身,就在咱当下的心里,不在别处。它无所不包容,可是,又“心体离念”,也就完全不会被身体和心念的感受所影响,哎,它才是真正如如不动的。

  各位兄弟姐妹,如果,咱大家能够在一刹那间,斩断第七识的相续思量心(我执也同时被斩断了,当然,残留的我执习气通常还是有的),就可以观察到“心体离念”的那个“心体”,哎,它就是知道您高兴还是忧伤,而又不会随着您高兴,不会随着您忧伤的那个东西。找到它,就叫做初步开悟自性,初步见性,哪怕只是一瞬间,足矣。

  既然法身不会陷入感受,那么,种种感受又是咋来的呢?请继续听达摩大师的解说:

  只缘执有此色身,因即有饥渴、寒热、瘴病等相,若不执,即一任作。

  “只因为众生,执着于这个色身实有,因此就有了饥饿和口渴,有了寒冷和酷热,有了疾病等等状况;如果能够不执着于色身实有的话,就可以一心坦然,而随便它如何了。”

  哎,如今的人们,最重视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却忽略了心灵修养,就佛法来说,这无异于舍本逐末。嘿嘿,说到底,都是机械唯物主义,给咱惹的祸呀。

  自然科学的发达与昌明,确实给人类带来了富足的物质享受,但是呢?各种各样的怪病,都来了,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了。

  ——到底,从哪里来的呢?

  ——贪婪,没有节制的疯狂贪婪。

  ——为啥如此贪婪呢?

  ——因为,爱护自己的身体,执着于身体实有,所以,要拼命地为它服务,满足它的种种欲望啊。

  哎,为了满足色身饮食的口感和营养,就不惜杀害各种动物们,把它们变成所谓的“美食”,其实,不就是尸体吗?和自己的肉体成分没啥差别呀,腥臊恶臭而已,有何美味呢。反过来考察一下,难道,那些动物们,不爱惜它们自己的身体吗?当然爱惜了。那么,咱们把它们杀害了,做成菜,它们会咋想呢?被杀害的时候,疼不疼呢?真是不言而喻了。所以,有一首偈语说得好:

  “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

  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而且,被杀害者数量极为巨大,它们的怨恨之心积攒在一起,就会焕发出巨大的报复力量,种种灾难,各种奇怪的疾病,自然界的百般异常,也就纷纷而来了。仔细想想,能怪谁呢。

  为了满足色身肉体接触的快感,而男人贪婪女人,女人贪婪男人,甚至,男人贪婪男人,女人贪婪女人,于是,艾滋病来了,各种恶性传染病来了。于是,情杀、仇杀、连环杀,等等,都来了,竞争真是惨酷啊。一不小心有了身孕以后呢?许多人还要去堕胎,也就是杀死自己的孩子,那个小孩子已经有了身体和感觉,也会和大人一样痛的,怎能不怨恨那无知的父母呢。

  这些怨恨积累起来,各种杀害和伤害,就成了人类种种灾难的根源。所谓的:“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被宰杀动物的惨叫,被堕胎婴儿的哀怨,等等,总会轮到人们来承受的,到那时,又能怨谁呢。而这一切,究其根本,都来自于咱大家对于自己色身的执着呀。

  幸好有佛法,幸好有达摩大师…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