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六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六

  而且,对于达摩大师说,见性的在家人也是见性成佛,有些人还是有疑问的,他们问道:

  问曰:白衣有妻子,淫欲不除,凭何得成佛?

  有人问:“在家人有妻子儿女,还没有除去男女淫欲行为,凭什么能够成佛呢?”

  哎,提问的人,因为知道,三世诸佛都是出家修行,而显现成佛的,所以会有这个问题。不过,他们只看到了表面现象,却不知道,其实,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一切佛陀在显现八相成道做教主之前,很早很早之前,就已经见性成佛了。

  正如《法华经》如来寿量品所说:

  “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

  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

  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

  令入于佛道,尔来无量劫。

  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

  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

  也就是说,世尊成佛以来,或者说世尊见性成佛以来,其时间已经无量无边了;世尊以后的寿命呢?也是无量无边呀。世尊的法身,其实是不曾灭度的,不曾生,所以也不会灭。显现灭度的,只是无常色身而已。

  那么,世尊见性成佛以后,干些啥事情呢?嘿嘿,如经文所说,就在这个世界,以及十方世界当中,“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实践自己的菩提大愿,回入生死苦海,广度众生而已。正所谓“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哎,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呀。

  因此,各位兄弟姐妹,咱大家也可以见性成佛,之后呢,咱也应当效仿世尊,在无量劫当中,行广大的菩萨道。期间,咱或者是出家人,或者是在家人,或者是天神,或者是饿鬼,都可以做到,就如同观世音菩萨一样,应以何身度者,即现何身度之。未来,终有一世,咱将会福慧圆满,也就会如同世尊一样,显现八相成道,成为伟大的教主,成为真正的人天慈父,三界导师。

  当然,到那时,在广说无量妙法,利益了一切有缘众生之后,一期度生事业圆满了,咱也会显现涅槃。不过,咱的法身,咱的心性,是不会消灭的,它本来不生也不灭,本来涅槃。

  只要咱大家,明见这个本来涅槃的心性,就可以初步地见性成佛,而不论您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谁见性,谁成佛,平等无差别。甚至,无关乎男女欲望,无关乎残留习气,无关乎贫富贵贱,等等。所以,达摩大师这样给咱解答:

  答曰:只言见性,不言淫欲。只为不见性,但得见性,淫欲本来空寂,自尔断除,亦不乐着;纵有余习,不能为害。

  大师回答说:“所谓的成佛,只关乎见性与否,而与淫欲无关;因此,只需要标明见性,而不需要讨论淫欲。”

  “众生之所以不成佛,只因为不见性的缘故;只要能够见性,自然会明白淫欲本来空寂,没啥意义,于是,自从见性以后,就会断除淫欲行为,不再贪爱了;纵然,有的人在见性之后,还有一些残留的淫欲习气,也终究不会再成为病害了。”

  哎,这段论文可谓发人深省,对于咱这些初学者,具有极大的启发。因为,达摩大师揭示了一个修行的真相,那就是,明心见性和淫欲等等残留习气之间的关系,啥关系呢?嘿嘿,没有直接关系。

  也就是说,还没有断尽淫欲习气的凡夫,各位兄弟姐妹,就是咱大家呀!也是有可能明心见性的,无论,您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有可能。

  ——这实在是他妈的太鼓舞人心了。

  南无传佛心印菩提达摩大师!南无观自在菩萨!

  许多人,尤其是许多出家人,那些本来想修行的出家人,他们非常苦恼,哎,受了戒律了,忽然发现,天哪,要守这么多戒条,好多都做不到,完了,这辈子修不成了,哎,连戒都守不好,根基太浅薄了,咋能开悟自性呢。

  ——于是,他们失去了修道的信心,失去了见性解脱的信心。

  ——一个人,连信心都没了,就只有一个结果,嘿嘿,变成行尸走肉。

  我刚受戒的时候,也面临着这个问题,忽然回过味儿来了:嗨,真他妈的,怪不得蕅益大师竟然舍弃了比丘戒,转作菩萨沙弥;弘一大师出家后,还每每以五戒居士自居,这比丘戒要全都守好了,真够难的呀。

  ——咋办呢?凉拌。

  嘿嘿,咱尽力吧!守得一条算一条,其它的,存惭愧心,慢慢改进。不过,四根本戒,所谓的“淫、杀、盗、妄”,那是绝对不能含糊地,必须要做到,否则,就会失去戒体,失去出家修行的资格。

  然后呢,深入学习经典,看看这开悟自性,到底靠的是啥。于是,还和出家前一样,在为寺院做事之余,就是对于经论进行静坐闻思修,哎,慢慢地就明白了,这明心见性,靠的是般若智慧,它和戒律,和欲望习气,等等,没有绝对的关系。就好比阿难尊者,还有少量的淫欲习气,但是,人家早就见空性,证得初果了。又比如唐代庞居士一家四口,都是居士,也都已经明心见性了。再比如卢惠能呢,嘿嘿,还没剃度,已经是大彻大悟的祖师了。

  ——那么,问题来了,佛陀为啥要制定如此严格的戒律呢?

  ——因为,它关乎于证果,关乎于出离生死轮回,关乎于彻底的解脱。

  哎,据相关戒律内容,在家居士,受持五戒的缘故,在小乘教法说来,最多只能够证得三果;如果他要想进一步证四果的话,嘿嘿,就必须要出家受比丘戒,然后才有可能。因此,阿罗汉,都是比丘,或者比丘尼,而没有居士。

  同样,在大乘教法当中,纵然不受菩萨戒,只要肯深入学修,般若智慧一打开,也有可能明心见性;但是,要想证得初地,转凡成圣,那是必须要严格持守菩萨戒的。

  ——于是,搞明白了,俺放心了,不勉强自己,咱专心干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修法——就是念经闻思修,发愿这辈子一定要明心见性,还要见得透彻,其它事儿,咱以后再说。

  ——至于那些男女习气呀,爱恨分别呀,执着烦恼呀,等等,经文不是说了嘛,反正都是水月空花,又何必太过在意呢,又何必没啥事儿,总跟自己较劲呢。咱一股脑儿,把力气都用在闻思修上面,用在明心见性上面,不是更有意义吗。

  实际上,据我自己的体会,这样一用功,每逢智慧有明显进步的时候,开个小悟之类的,都会伴随着男女习气、执着烦恼,等等内容的泛起,所谓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这个意思。哎,咋办呢?

  ——嘿嘿,哥们,挺住。

  ——挺住的意思啊,就是说,甭管啥习气烦恼,它泛滥它的,不理它,调整、转移,实在不行,等它发作完了,一转头,咱接着念经闻思修。哎,各位兄弟姐妹,这个节骨眼儿,千万别泄气,否则的话,就等于向烦恼习气投降了。

  直到呢,直到真正明了自性以后,咱的心,就超越了第六意识的思维分别,不太会离开当下了,所以,就开始有力量了。这时,嘿嘿,咱就可以开始收拾那些习气烦恼了,男女欲望也好,残留的执着也好,等等,虽然还有,但是,它们已经是秋后的蚂蚱了。

  因此,达摩大师说:“但得见性,淫欲本来空寂,自尔断除,亦不乐着;纵有余习,不能为害。”从明心见性以后,自然就有了降伏习气,乃至于斩断习气的力量,嘿嘿,革命形势啊,彻底扭转了,从战略防守,转变为战略进攻阶段了。要是有些在见性之后,却没有这力量的人呢?却还在名利是非里面打转儿的人呢?哥们,说明您的见性还不够透彻,接着参悟自性,千万不可得少而足呀。

  哎,能够降伏烦恼,能够清理残余习气,那才叫做明心见性呀。亦如六祖大师《坛经》所说,“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是也。

  有一帮人,出家人,在家人,都有,他们把修行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断除男女淫欲心上面,他们说“爱欲断尽生死断,别无佛法与君谈”。对不对呢?不能说不对,但是,不准确,更不契机。

  如果这样说的话,必须要知道“爱欲”的内涵才可以,里面蕴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爱”是“法爱”,也叫做“理障”,或者“见烦恼”;“欲”是“事欲”,也叫做“事障”,或者“爱烦恼”。

  这样的话,是没有问题的,通常的修行当中,先见道,也就是见性,方法就是要看破“法爱”,突破“理障”和“见烦恼”,具体操作,要么是闻思修,要么是禅观,等等。见道和见性,往往就是一刹那间的事情,所见的是如如自性之妙理,如《楞严经》第十卷所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透彻的见性,是顿悟,顿悟的一刹那,就可以突破思维障碍,突破“见烦恼”。

  但是,下一步,要想证果,可没那么简单,种种欲望习气,不是一下子能够消融的。对此,《楞严经》接着前文说:“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就是说,“事障”、“事欲”和“爱烦恼”,其中主要就是种种爱欲习气,等等,需要一步步地,慢慢断尽。可是,刚才说的那帮人,他们把“爱欲”仅仅理解为男女欲望之类,这就不准确了,也就混淆了佛法和世间法。因为,断除男女欲望,是色界天的功德,需要初禅以上的定力,才可以完全做到。

  但是,这些人,具有初禅的禅定吗?很难有。即便有,也没啥稀奇的,嘿嘿,不见自性,单单有初禅,还不能够叫做解脱法,而是属于世间清净法。其功德,远远不及明心见性啊。

  由于得不到初禅,这些人也就无法彻底断除男女欲望之心,于是乎,嘿嘿,他们越来越烦恼,越来越失去了解脱的信心,对于他们来说,修来修去,终于,哎,“佛在天边”了,实在可惜。他们把男女欲望看作是实有的了,反而无法突破了,不老老实实地向祖师学,尽自己瞎琢磨,能怪谁呢。

  各位兄弟姐妹,咱可不能学这些人,咱呀,老实地跟达摩大师继续学,关于“只言见性,不言淫欲”的原因,大师如此解说道:

  何以故?性本清净故。虽处在五蕴色身中,其性本来清净,染污不得。

  “为啥说成佛“只言见性,不言淫欲”呢?因为呀,佛性本来清净的缘故。”

  “佛性,虽然暂时居住在五蕴所组成的色身当中,这个性,却是本来清净的,淫欲等等习气,都没有办法染污它。…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