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七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七

  问曰:旃陀罗杀生作业,如何得成佛?

  有人问道:“旃陀罗是杀生作恶业之人,咋能够成佛呢?”

  问题很清楚,因为在古印度,旃陀罗就是指屠夫、刽子手、猎人、渔夫,等等之类的,以杀生恶业为生的低贱种性,他们的业力很重,但是,达摩大师却说,他们只要明心见性,就能够成佛。所以,引起了一些人的不理解。

  对此,达摩大师如此解答:

  答曰:只言见性,不言作业。纵作业不同,一切业拘不得。

  大师解答说“所谓成佛,只需要提倡明心见性,而不需要考虑造业的问题。”

  “因为呀,纵然众生所造的业各自不同,不过,任何种类的业,都无法拘束心性法身。”

  哎,对于这些,前后文已经反复多次宣讲,那就是说,各位兄弟姐妹,无论您业力多么地严重,也无论您习气烦恼曾经多么地泛滥,嘿嘿,这些都无关紧要。只要您坚持熏修学习,一旦开悟心性,就会发现,心性从来就不曾被任何东西所扰动,它从来就是无拘无束而自在的。乃至于,饥渴、苦乐、病痛,等等,丝毫也影响不了它。

  它,才是佛,才是法身如来;咱不是佛,咱是我执所显现的众生啊。因此,一旦咱明了它,就叫做明心见性,到那时,您不会再把这个业报色身当做是我,也不会再把见闻觉知当做是我,因为,色身无常,见闻觉知有漏。

  所谓的心性法身,也就是见闻觉知发源之处,那个本然的妙性,见闻觉知从它而起,却又不会随着见闻觉知去攀缘的那个东西,所以说它不是见闻觉知,也不离见闻觉知。它包容一切,显现一切,明了一切,却又无形无相,没有实质。找到它,就是见性成佛;找到它,需要般若智慧。各位兄弟姐妹,咱就好好通过闻思修和禅观,来培植这个般若智慧吧。

  关于业力和见性成佛的问题,达摩大师继续给咱解说:

  从无始旷大劫来,只为不见性,堕地狱中;所以作业,轮回生死。从悟得本性,终不作业。

  “从数不清的无始劫以来,众生只因为不见性的缘故,才会执着身心实有,并为此而造业,堕落在黑暗地狱当中;所以,迷失自性而造作善恶业,就会流转于生死轮回。”

  “自从悟得了本性不生灭以后,就不会再陷入业力造作了。”

  哎,法义很清晰,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仅恶行属于造作,善行,也属于造作。因此,佛经上有这样的说法:以无所求心,行一切善法,才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告诉咱大家,即使是行善,也要不着相才可以呀。否则的话,执着于善行,就是造作,也就是造业,终究难免生死轮回。

  真正开悟本性的人,不会这样的,因为已经明达本性没有生灭,超越于造作的缘故,所以,这样的菩萨常驻于无为,虽有所作为,而时时不离本性明了,不曾陷入于造作当中,因此,达摩大师说他们“终不作业”。哎,不造业的人,才是菩萨呀,不造业的人,又咋会有业报呢。所以,菩萨能够不离尘世间,而当处超越生死轮回,真是不可思议呀。

  反过来呢,如果不见性,就无法超越因果业报,对此,达摩大师说道:

  若不见性,念佛免报不得,非论杀生命。若见性疑心顿除,杀生命亦不奈它何。

  “如果不见性,即使念佛,也无法免除因果业报,所以,不可以随便这样说:杀害生命也没有关系。”

  “如果明心见性很透彻,完全消除了对于“万法唯心”之怀疑的话,即使杀害生命,也没有办法奈何它。”

  哎,如果不见性,一切修行,包括念佛在内,都还属于有为法,并不能够免除生死业报。对此,必然会有人提出疑问:

  ——啊,不对吧?佛经说的,“念一句佛号,可以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呀!咋会免除不了业报呢?

  ——嘿嘿,那我问您:难道您天天念佛,过去的业报,就统统可以不用承受了吗?那好咧,那咱天天念佛,岂不就完全没灾没病了,也不会有不顺利了,这会实现吗?

  ——啊,好像不太会实现。可是,“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到底是啥意思呢?

  ——嘿嘿,那是说呀,您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因为这个善根,在您未来的无量劫生死重罪当中,就会减少“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换句话说,您将会提早“八十亿劫”成佛呀。

  问题是,一切众生,如果不见性的话,未来的生死轮回是多少亿劫呢?嘿嘿,无量无边,完全数不清呀。所以,“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听起来蛮多的,其实呢,在未来的无量劫当中,也只不过是一刹那间而已。

  但是,真正明心见性的人就不同了,“若见性疑心顿除,杀生命亦不奈它何”,达摩大师告诉咱,透彻地明心见性之人,完全不会再怀疑“万法唯心”,那么,他也就实证了“如幻三昧”,实证了如如法身,因此,而超越了一切造作,到达了“造作皆空”之妙境。此时,他已经是法身大士,已经是初地以上的菩萨摩诃萨了,如果需要的话,纵然他去杀害生命,嘿嘿,也未尝不可;因为,因果业报,已经奈何不了“它”了。

  各位兄弟姐妹,请注意,杀害生命的,是“他”,而如如不动,丝毫不受业报的,是“它”。他呢,并不曾把他当做是自我,哎,实证了“他”如幻的缘故。因此,他随时随地都不曾离开它,也不曾迷失它,这就叫做常觉不昧;那么,随便他如何造业,都是“幻起幻灭”,它这个主人公,是不会随着业报而起灭的。

  但是,这个造业的他,虽然如幻,还是要在幻化当中,延续因果业报之幻相的。哎,这太好了,菩萨因此而不离生死轮回,长度众生,天台宗当中,把这叫做菩萨“留惑润生”。留啥惑呢,不过是留着这个幻化因缘罢了。

  比如南泉禅师斩猫之公案,恰恰彰显了南泉的不可思议之证量,要不是亲证如如法身之人,是不敢做的。哎,这个不敢,那是就修行人来说的,要是对于咱中华大国的美食家们来说,嘿嘿,那有啥不敢地,啥好吃,就杀啥呗。虽然都是杀,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咱大家,不可以学南泉,没修行到那程度,只要还有一点儿嗔恨心,或者是杀害之心,嘿嘿,将来,风水轮流转,您就等着被杀吧。

  《血脉论》到了这里,即将圆满了,达摩大师顺便给咱讲一下,大师来咱东土的目的,最后再总结一下“即心是佛”的传心妙法,大师继续说道:

  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递传心印。吾今来此土,唯传顿教大乘,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进苦行。乃至入水火,登于剑轮,一食长坐不卧,尽是外道有为法。

  “自从大迦叶尊者承佛慈嘱,直到般若多罗尊者,前面这二十七代祖师,只是一代代地传承心印而已。”

  “如今我来到这个国度,也只是传播大乘顿教,所谓即心是佛,而不标榜持戒、精进与苦行。”

  “乃至于,如果不明了即心是佛,就算能够有不怕水淹火烧的本领,能够沿着锋利刀剑做成的梯子往上爬,能够日中一食,长坐不卧,而行头陀苦行,等等,这些都还是外道的有为造作之法。”

  哎,禅宗法脉,从摩诃迦叶尊者,直到菩提达摩大师,就是西天印度的二十八代祖师,传承到中国以后,以达摩大师为初祖,后面还有五代祖师,即: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惠能大师。

  到了六祖惠能大师以后,祖师的位子就不再传递了,而只是传递心印之法,这是因为,人的根基越来越陋劣的缘故,许多人会拼命地争夺祖师的位子,反而不利于法的弘扬了。

  那么,从世尊到大迦叶尊者,再一代代传递到般若多罗尊者(尊者乃是达摩大师的师父),到底传了个啥呢?这个问题,只有达摩大师最有发言权,大师说道:“只是递传心印”,二十七代祖师,只是代代传递了“心印”而已。达摩大师也是如此,作为第二十八代祖师,不远万里来到咱东土,就为了把这个“心印”继续传递下去,以便利益更多的有缘众生。

  这个“心印”到底是啥呢?达摩大师说了,就是“顿教大乘,即心是佛”。所谓“顿教”,就是顿悟的教法,也就是说,之前学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就是咱大家目前的阶段了,哎,无论您闻思修也罢,禅修也罢,等等,总之,都是在循序渐进地积累福慧资粮,都是在为“顿悟”做准备。所谓“大乘”呢,就是说,这个顿悟的教法,能够适合广大众生的根机,可以说,只要相信,人人都可以修学,人人都可以顿悟呀。

  禅宗见性成佛之法,被许多人误解了,以为只有上根利智的人才可以修学,其实,是人人可学,人人可以顿悟的。问题就在于,信与不信,学与不学,修与不修了。那些望而生畏的人,自然是没份儿;那些高推圣境的人,嘿嘿,一句话:可惜了;那些自甘堕落的人呢?哎,人是自由的,人家喜欢生死轮回,咱管不着呀。

  而且,即便是其它宗派,也不可能离开“顿悟”,因为,修学积累到了某个阶段以后,“顿悟”是自然会发生的。如果不发生,就无法见性,也无法见道;见性的一刹那,见道的一刹那,都是顿悟,而绝不是思维理解。例如:声闻人见空性,是顿悟;菩萨行者见佛性,是顿悟;唯识宗见圆成实性,是顿悟;天台宗见诸法实相,是顿悟;华严宗见一真法界,是顿悟;大圆满见赤裸觉性,是顿悟;大手印见实相大印,是顿悟,等等,一切佛法当中的觉悟,最终,都是顿悟。

  于是,问题来了:顿悟和顿悟有差别吗?

  回答:毫无疑问,必有千差万别。

  再问:那么,啥样的“顿悟”才是究竟的顿悟呢?

  回答:嘿嘿,您问着了,如达摩大师所说,只有顿悟了“即心是佛”,才是究竟的顿悟,这就是禅宗一脉传佛心印的根本内容。而且,这个即心是佛,不需要依赖于“持戒、精进、苦行”,不需要依赖于任何外相,而是本来如此。

  ——各位兄弟姐妹,您千万不要错解了,以为要舍弃“持戒、精进、苦行”,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那些都是福慧资粮,无关根本呀。如果有人慧根足够猛利,一听闻达摩大师所传“即心是佛”之法,一学习这部《血脉论》,便直下承当,嘿嘿,一念顿悟心本是佛,当…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